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入殓师》主角人物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德利 林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0-101,共2页
本文从电影《入殓师》的特殊职业入手,着重于电影主人公小林大悟情感历程的分析,从中发现电影文本中所呈现的传统日本精神形态。通过对传统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与意义的阐发,让我们感受到电影艺术中,真正的日本精神不是偏执地向死者... 本文从电影《入殓师》的特殊职业入手,着重于电影主人公小林大悟情感历程的分析,从中发现电影文本中所呈现的传统日本精神形态。通过对传统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与意义的阐发,让我们感受到电影艺术中,真正的日本精神不是偏执地向死者招魂的现代民族的狭隘情结,而是安详地送死者上路的更具生命观的传统文化精神,从而使中国观众对《入殓师》及日本民族精神有深刻的情感体认,也由此领悟到中外艺术思想的相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殓师》 日本精神 羞耻感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殓师》中的生命意蕴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笑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3-24,共2页
日本影片《入殓师》以"入殓师"职业为视角,通过主人公对职业的反省,对生死的大悟,对爱的体味,以其丰富的生命意蕴,既赢得了奥斯卡大奖,也征服了观众的心。《入殓师》中谈及生死,谈及职业,谈及人性大爱、父子之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 日本影片《入殓师》以"入殓师"职业为视角,通过主人公对职业的反省,对生死的大悟,对爱的体味,以其丰富的生命意蕴,既赢得了奥斯卡大奖,也征服了观众的心。《入殓师》中谈及生死,谈及职业,谈及人性大爱、父子之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等,是一部值得收藏和反复品味的经典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殓师》 职业 生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评《入殓师》的“以死为美”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晓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105,共2页
2009年,在时隔54年后,日本电影界凭借泷田洋二郎导演的影片《入殓师》重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影片直接将死亡作为艺术表现的崇高对象,用生动形象的影像语言阐述了日本民族"以死为美"的哲学观。诗意叙事覆盖了沉淀在心灵中的... 2009年,在时隔54年后,日本电影界凭借泷田洋二郎导演的影片《入殓师》重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影片直接将死亡作为艺术表现的崇高对象,用生动形象的影像语言阐述了日本民族"以死为美"的哲学观。诗意叙事覆盖了沉淀在心灵中的死亡意象,集中显示了日本民族的深层精神结构。即以情感化"哀"、象征化"物"的方式把握世界和命运,引导人们从大众庸俗走向由死而生的自由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殓师》 死亡意象 “以死为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映照人生——评电影《入殓师》揭示主题的独特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孔繁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9-110,共2页
影片《入殓师》所选取的关于生死的题材并不新鲜,讲述的故事情节本身也可以说很平淡,但视角是独特的。这个独特的视角就是通过死亡来关照人生。即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关于生与死的问题,以死亡为镜,演绎了生死观、事业观,亲情、友情、爱... 影片《入殓师》所选取的关于生死的题材并不新鲜,讲述的故事情节本身也可以说很平淡,但视角是独特的。这个独特的视角就是通过死亡来关照人生。即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关于生与死的问题,以死亡为镜,演绎了生死观、事业观,亲情、友情、爱情,映照了人生的方方面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殓师》 死亡 事业 爱情 亲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片《入殓师》平中寓奇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曹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112,共2页
影片《入殓师》中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跌宕的情节构架,甚至连配乐都是朴素的。这部影片主要采用顺序式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异常简单的故事,影片叙事平凡简约,节奏处理舒缓淡然,却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达到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影片《入殓师》中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跌宕的情节构架,甚至连配乐都是朴素的。这部影片主要采用顺序式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异常简单的故事,影片叙事平凡简约,节奏处理舒缓淡然,却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达到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并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从表象分析该片日本文化呈现的大有人在,但真正就影片本质来分析其打动人心之成因的却少之又少。本文旨在对该影片的叙事策略做一些分析探究,以期能对非好莱坞式影片的创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殓师》 叙事策略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日本电影《入殓师》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1-112,共2页
日本电影《入殓师》为我们展现的是21世纪的日本社会,通过其对死亡的思考和表现,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日本的社会形态。本文通过影片中的人物、动作、语言、场景等分析日本人的仪式化、生命观、价值观、家庭价值及女性的地位。
关键词 《入殓师》 日本社会 仪式化 生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望逝者 感悟生命——浅析日本电影《入殓师》的生命观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云峰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0期47-47,53,共2页
日本电影《入殓师》的创作源于青木新门的小说《纳棺夫日记》。影片《入殓师》基本上淡去了小说的宗教色彩,通过其对死亡的思考和表现,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因袭,完美地演绎了具有人类普适性、亲和力的生命观、价值观——尊... 日本电影《入殓师》的创作源于青木新门的小说《纳棺夫日记》。影片《入殓师》基本上淡去了小说的宗教色彩,通过其对死亡的思考和表现,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因袭,完美地演绎了具有人类普适性、亲和力的生命观、价值观——尊敬死者,就是尊重个体生命价值;经由死亡的超越,人类不断探寻生命的意义;倡导宽容关爱,走向和解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殓师》 死亡 生命观 尊严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电影《入殓师》中的生死观 被引量:4
8
作者 邵俊秋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期62-62,72,共2页
奥斯卡获奖影片《入殓师》从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幅生离死别的感人画面,诉说骨肉之情、夫妻之爱、朋友之义以及对工作的价值认识,反映出日本人的"超越生死,生死一体"的生死观,它成功的关键在于赋予死亡更加积极的意义,告诉... 奥斯卡获奖影片《入殓师》从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幅生离死别的感人画面,诉说骨肉之情、夫妻之爱、朋友之义以及对工作的价值认识,反映出日本人的"超越生死,生死一体"的生死观,它成功的关键在于赋予死亡更加积极的意义,告诉人们要正确看待死亡,坦然面对死亡,才能让活着的人更加坚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殓师》 生死观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入殓师》对死亡问题的新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丽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88-89,共2页
日本电影《入殓师》自问世以来,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欢迎,更是一举拿下了日本等待了54年之久的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奖,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这本是一个平凡人生的不同寻常的经历,但导演和演员传递的情感是那样真实、细腻... 日本电影《入殓师》自问世以来,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欢迎,更是一举拿下了日本等待了54年之久的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奖,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这本是一个平凡人生的不同寻常的经历,但导演和演员传递的情感是那样真实、细腻。透过这一新奇而独特的电影,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死亡的新思考,这体现了日本民族的心理结构上对死亡的认识,有一种禅境,更是对存在和人性美的一种温暖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殓师》 死亡 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告白》与《入殓师》看日本的主妇形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星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10-111,共2页
日本电影被翻拍的历史已久,但最难被模仿的当属日本主妇的形象。无论是温馨感人的《入殓师》,还是辛辣另类的《告白》,风格迥异的各类影视作品中,唯有主妇的形象惊人相似。这与日本社会长久以来的企业文化和女性观念不无关系,日本... 日本电影被翻拍的历史已久,但最难被模仿的当属日本主妇的形象。无论是温馨感人的《入殓师》,还是辛辣另类的《告白》,风格迥异的各类影视作品中,唯有主妇的形象惊人相似。这与日本社会长久以来的企业文化和女性观念不无关系,日本是终身契约制,所以更注重对职工家庭的人文关怀。而女性的文化教养较高,婚后享受的社会福利更优厚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在影视作品中,这种颇具特征的形象也是很难被替代和复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白》 《入殓师》 主妇 翻拍 不可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殓师》的生死美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茜茜 《电影评介》 2011年第8期64-65,72,共3页
《入殓师》是一部温暖而深邃、简单而深刻的电影,有着一种独特的美学意蕴。历史上对于生与死的看法,总会散发出浓郁的哲学气息,而《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站在一个小人物入殓师的角度,表达了自己对死亡的最朴素的敬意。
关键词 《入殓师》 生死思考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电影《入殓师》:现代人伦情感再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春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65-66,共2页
由日本著名导演泷田洋二郎执导的《入殓师》取得巨大的成功,该片获得第八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片讲述的是有关生与死的主题,然而影片中在表现死亡的时候所运用的镜头并不是非常血腥,也不会让观众感到阴森、恐怖,而是运用了大量... 由日本著名导演泷田洋二郎执导的《入殓师》取得巨大的成功,该片获得第八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片讲述的是有关生与死的主题,然而影片中在表现死亡的时候所运用的镜头并不是非常血腥,也不会让观众感到阴森、恐怖,而是运用了大量的反映生者与死者之间那种温情的镜头,让广大观众充分感受到现代社会人伦之情以及对生命、特别是对亡者的高度尊重。电影《入殓师》从主人公小林大悟的视角展现了现代社会人性的善恶两面性,使观众受到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殓师》 现代社会 人伦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殓师》的叙事与意境抒写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运歌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6期46-47,共2页
本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是日本电影史上又一部表达出色的电影。影片选材与叙事具有张力,着意营造本土化的意境,其叙事的层面与写意风格的结合相当娴熟,诸多方面值得国内电影借鉴。
关键词 《入殓师》 叙事 意境抒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死与人性的思索——评影片《入殓师》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永青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2期41-41,共1页
荣获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的《入殓师》通过对一个青年入殓师经历的叙写,以其多重的意蕴,给观众带来理性的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 《入殓师》 多重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逝者安息,生者幸福——《入殓师》评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小川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1期49-50,共2页
日本电影《入殓师》成为第81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的一匹黑马。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平缓而有节制的叙事,唯美而恬静的画面体现了一种对死亡尊重与超越的态度,以温暖、柔和的方式再现了"去而不可得见者"的家庭伦理问题,... 日本电影《入殓师》成为第81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的一匹黑马。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平缓而有节制的叙事,唯美而恬静的画面体现了一种对死亡尊重与超越的态度,以温暖、柔和的方式再现了"去而不可得见者"的家庭伦理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本信条——理解、感恩和谅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殓师》 生死观 家庭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我温暖送行,愿你微笑启程——评日本影片《入殓师》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洁 《电影评介》 2012年第16期46-47,50,共3页
日本影片《入殓师》从一个特殊职业的人物视角出发,细腻巧妙地讲述了一个蕴含着丰富的人性内容与生命体验的感人故事。影片通过死亡,反观生存的价值,表现了向死而生的主题。这种思想与日本民族文化相关,也是人类共同的关于生死的最为积... 日本影片《入殓师》从一个特殊职业的人物视角出发,细腻巧妙地讲述了一个蕴含着丰富的人性内容与生命体验的感人故事。影片通过死亡,反观生存的价值,表现了向死而生的主题。这种思想与日本民族文化相关,也是人类共同的关于生死的最为积极的思考。艺术化的仪式背后,是温柔的关爱、充分的尊重,更是人生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殓师》日本文化 生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电影《入殓师》对中国年青一代的教育启示
17
作者 王树义 曹建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7-158,共2页
2008年的日本电影《入殓师》获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从而得到广泛的关注。它把入殓这一原本沉闷的话题以略带诙谐的、唯美而又充满温情的方式表现出来,激起了人们心中的阵阵柔情与感动。笔者多次观看这部影片后,感动之余,发现这... 2008年的日本电影《入殓师》获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从而得到广泛的关注。它把入殓这一原本沉闷的话题以略带诙谐的、唯美而又充满温情的方式表现出来,激起了人们心中的阵阵柔情与感动。笔者多次观看这部影片后,感动之余,发现这部电影在高超的艺术感染力之外,其内容对于当今中国的年青一代不乏教育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入殓师》 教育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殓师》:奏响生死之隽永乐章
18
作者 董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17-118,共2页
日本电影《入殓师》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职业作为切入点,并由此深刻探讨了生与死、责任与压力、释放与解脱等深层人伦情感问题,给人以灵魂的洗涤。该片不仅在市场中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同时又以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夺得国内外赞誉、斩获多项... 日本电影《入殓师》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职业作为切入点,并由此深刻探讨了生与死、责任与压力、释放与解脱等深层人伦情感问题,给人以灵魂的洗涤。该片不仅在市场中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同时又以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夺得国内外赞誉、斩获多项重量级奖项。本文正是从该部影片的主题思想、叙事策略以及审美体验这些方面进行深层内涵的挖掘和解读,由此挖掘该片所要传达的深层含义,以期探寻该片获得成功的真正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殓师》 生死观 叙事策略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殓师》的后现代元素
19
作者 王文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2-93,共2页
日本故事片《入殓师》从死亡题材切入,表现生和死,爱和恨,年轻和衰老,高雅和卑微,父母和子女,仁慈宽厚责任义务和个人主义自私自利,肯定和否定,贬斥和褒扬,历史和现在的完美交织和合圆融的大智慧哲学观念;表达父子传承,代系... 日本故事片《入殓师》从死亡题材切入,表现生和死,爱和恨,年轻和衰老,高雅和卑微,父母和子女,仁慈宽厚责任义务和个人主义自私自利,肯定和否定,贬斥和褒扬,历史和现在的完美交织和合圆融的大智慧哲学观念;表达父子传承,代系更迭,新老交替,把过去和未来、历史和当下联系在一起,体现过去现在未来统一的时间理念;影片警示世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内在的、本质的,构成性的存在,即是个体一躯体、自我与众生,自然环境,家庭,文化都是个人身份的构成性的存在,众缘和合,万物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殓师》 后现代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文化视角下电影《入殓师》对死亡认识的升华
20
作者 高亮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1-93,共3页
《入殓师》这部影片围绕生死而展开,并无特别之处,包括故事内容也是极其平淡,然而作者的视角却是独一无二的,即以死亡来映衬人生。作者以与正常思维相反的视角,将生与死的本质意义剖析得明了清晰,用死亡这面镜子,把人们的生死观念、事... 《入殓师》这部影片围绕生死而展开,并无特别之处,包括故事内容也是极其平淡,然而作者的视角却是独一无二的,即以死亡来映衬人生。作者以与正常思维相反的视角,将生与死的本质意义剖析得明了清晰,用死亡这面镜子,把人们的生死观念、事业观念、感情观念等演绎得淋漓尽致,并映照出了人生的各个方面。以此为基础,文章对《入殓师》中蕴含的独特的生死观,尤其是对死亡认识的超越与升华进行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殓师》 电影 死亡 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