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以诗证史到因史释诗——陈寅恪唐诗笺证的诗学价值导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党大恩 党艺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7,共6页
陈寅恪唐诗笺证在20世纪唐诗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极其丰富的诗学价值。以诗证史是唐诗笺证问题意识的具体表述。因史释诗是陈寅恪诗的阐释学原则,包含着三个相关要素,即诗学立场、诗境观念以及文学史观。
关键词 唐诗学 陈富倍 诗笺 《元白诗笺稿) 现代汉语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忆陈寅恪师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欣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1-43,共3页
忆陈寅恪师郑欣陈寅恪先生是著名的史学大师,我这个学识浅簿、年龄相差40多岁的后生晚辈怎能是大师的弟子?但这是真的.1952-1956年,我有幸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读书。其时,陈大师是中山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单凭这一点,我就... 忆陈寅恪师郑欣陈寅恪先生是著名的史学大师,我这个学识浅簿、年龄相差40多岁的后生晚辈怎能是大师的弟子?但这是真的.1952-1956年,我有幸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读书。其时,陈大师是中山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单凭这一点,我就应该称陈寅恪为“吾师”或“本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元白诗笺稿 两晋南北朝 《柳如是别传》 隋唐史 王国维 珍贵物品 中山大学 文学古籍 自由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年史:“狐狸”与“刺猬”如何共处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文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8-121,共4页
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前曾呼吁编著文学编年史。他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苟今世之编著文学史者,能尽取当时诸文人之作品,考定时间先后,空间离合,而总汇于一书,如史家长编之所为,则其间必有启发,而得以知当时诸文士之各竭其才... 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前曾呼吁编著文学编年史。他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苟今世之编著文学史者,能尽取当时诸文人之作品,考定时间先后,空间离合,而总汇于一书,如史家长编之所为,则其间必有启发,而得以知当时诸文士之各竭其才智,竞造胜境,为不可及也。”陈寅恪先生的这一期待,而今已成为现实。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傅璇琮主编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著《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刘跃进著《秦汉文学编年史》,相继出版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年史 《元白诗笺稿 刺猬 狐狸 南北朝文学 国学大师 90年代 五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长恨歌》“破”兼谈“宛转柔声入破时”
4
作者 蒋远桥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1-52,共2页
关于《长恨歌》“惊破《霓裳羽衣曲》”句中的“破”字,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曾专门阐述,内容如下:至乐天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句中特取一“破”字者,盖破字不仅含有破散或破坏之意,且又为乐舞术语,用之更觉浑... 关于《长恨歌》“惊破《霓裳羽衣曲》”句中的“破”字,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曾专门阐述,内容如下:至乐天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句中特取一“破”字者,盖破字不仅含有破散或破坏之意,且又为乐舞术语,用之更觉浑成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破” 《元白诗笺稿 《霓裳羽衣曲》 陈寅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说“青衫”与“江州司马” 被引量:2
5
作者 蹇长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3-26,共4页
本文首先指出:因“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句诗引发的官秩与品服“错位”的学术问题,陈寅格《元白诗笺证稿》早已明确解决,以示不掠前贤之美;进而指出:陈氏所引”唐制,服色不视职事官,而视阶官之品”这一核心论据,乃从《十驾斋养新... 本文首先指出:因“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句诗引发的官秩与品服“错位”的学术问题,陈寅格《元白诗笺证稿》早已明确解决,以示不掠前贤之美;进而指出:陈氏所引”唐制,服色不视职事官,而视阶官之品”这一核心论据,乃从《十驾斋养新录》转引自南宋王《野客丛书》;实则王氏此条材料乃“蹈袭”北宋《蔡宽夫诗话》而来,并订正了《宋诗话辑佚》辑录此条在校勘上的失误。在甄辨白氏“着绯”不在江州司马任及其“假绯”、“加朝散初着绯”之年代等实质问题,皆能援据典制,结合诗人行年及仕历,并以白诗作为内证。可资治白诗及研究唐代职官、服色制度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州 青衫 《元白诗笺稿 司马 职事 州刺史 宋诗话 白氏 阶官 《元和郡县图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莺传》非行卷作品
6
作者 钟翠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优秀文学作品 《莺莺传》 行卷 《元白诗笺稿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年版 科举考试 鲁迅杂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陈寅恪的治学观
7
作者 刘克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07-112,共6页
陈寅恪的治学方法与其学术思想直接相关,二者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陈寅恪的学术研究虽然借鉴吸收了西方学术思想,但其研究方式却完全是中国化的,是与中国文化特点相适应的,表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陈寅恪选择中古史为研究重点... 陈寅恪的治学方法与其学术思想直接相关,二者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陈寅恪的学术研究虽然借鉴吸收了西方学术思想,但其研究方式却完全是中国化的,是与中国文化特点相适应的,表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陈寅恪选择中古史为研究重点,又以语言研究为切入点,其目的并非要实现对某一学科学的突破,而是要打通文史哲,寻求从根本上振兴中国文化的精神之药。在具体研究中,他所倡导的诗史互证、存而不论、多立少破以及对旧、伪材料的使用等等,都对今人有启示意义,其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坚持学术独立的精神,更值得后人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中国文化 学术研究 学术思想 王国维 《元白诗笺稿 外来文化 古籍出版 才子佳人小说 大团圆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