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儒林外史》天目山樵评点的演变——后金圣叹时代读者意识与评点传播的一种形态 |
石璐洁
|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儒林外史》节译本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群体的译者行为比较研究 |
黄勤
王琴玲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
3
|
未完成的“谢幕”:“晚期张爱玲”与《儒林外史》 |
马泰祥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4
|
《儒林外史》与传统人文精神──论吴敬笔下的贤人及其人格追求 |
陈文新
鲁小俊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
5
|
《儒林外史》中的“武侠”描写及文化蕴涵 |
施晔
陈伦文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
6
|
试谈《儒林外史》中的茶馆 |
齐运东
周五纯
|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
7
|
颠覆传统——《儒林外史》的解构主义特征 |
陈文新
鲁小俊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8 |
4
|
|
|
8
|
《儒林外史》的时空操作与叙事谋略 |
杨义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5 |
11
|
|
|
9
|
《儒林外史》文本特性与接受障碍 |
刘勇强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
10
|
试论吴敬梓的生活环境与《儒林外史》的地域特色 |
陈美林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
11
|
论《儒林外史》中多重视角下的明太祖印象 |
裴宏江
孙逊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
12
|
语义场与科举词汇翻译策略研究--以《儒林外史》为例 |
张丽红
卢志宏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
13
|
杨宪益与戴乃迭《儒林外史》英译本的翻译风格研究 |
王雯秋
马广惠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
14
|
《儒林外史》中鲁小姐之人物原型考 |
李金松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
15
|
《儒林外史》的意象式结构——以江湖与祠庙为中心 |
刘汉光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
16
|
《儒林外史》英译中的省略与抽象 |
屠国元
鄢宏福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
17
|
《儒林外史》中的戏曲资料——为纪念吴敬梓诞辰三百周年而作 |
吴国钦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
18
|
女性文人的才名焦虑与功名情结——以《儒林外史》为个案延及明清两代女性文人 |
马珏玶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
19
|
“乱自上作”与“儒自下毁”——《水浒传》与《儒林外史》中的“四进”开篇及其文化意蕴 |
樊庆彦
司若兰
|
《齐鲁学刊》
CSSCI
|
2021 |
4
|
|
|
20
|
试说《儒林外史》为“儒林”、“写实”小说——兼及鲁迅“讽刺之书”说的思考 |
杜贵晨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