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反传奇——重读张爱玲《倾城之恋》 |
艾晓明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5
|
|
2
|
影印在墙上的爱情——解读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 |
魏红梅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3
|
大众文化语境下文学经典作品的电视剧改编——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分析 |
唐宏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4
|
论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哲学内涵 |
石杰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5
|
中国家庭生活领域的语用模糊——以《红楼梦》和《倾城之恋》为例 |
岑群霞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8 |
1
|
|
6
|
《倾城之恋》:从文字到影像的爱情诠释 |
张劲松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7
|
有创意就能抓住观众,改编才有意义——以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倾城之恋》为例 |
汪坚强
|
《电影评介》
|
2010 |
0 |
|
8
|
以张爱玲的名义娱乐大众——谈电视剧《倾城之恋》的改编 |
杨晓云
|
《电影评介》
|
2009 |
0 |
|
9
|
《倾城之恋》人物心理特征分析 |
周萌萌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0
|
论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浪漫主义——以同名影视剧作为参照 |
葛旭东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1
|
女奴生涯的揭示与终结——《倾城之恋》与《香港的白流苏》之比较 |
李建英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2
|
倾覆的城市,平凡的恋曲——从《倾城之恋》浅谈张式作品改编的可行性 |
庄依晨
|
《电影评介》
|
2012 |
1
|
|
13
|
《浊江》和《倾城之恋》中戏剧要素的对照分析——借用视点结构相关理论 |
陆洋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4
|
拆解“倾城”的神话──张爱玲《倾城之恋》创作意图辨 |
刘锋杰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8 |
1
|
|
15
|
浅谈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悲剧性特色 |
王卫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6
|
华丽的沉影——《倾城之恋》 |
周萌萌
|
《电影评介》
|
2010 |
0 |
|
17
|
解构与建构——对《倾城之恋》从小说到电视剧改编的解读 |
毛迪宙
|
《电影评介》
|
2011 |
0 |
|
18
|
《倾城之恋》话苍凉 |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0 |
|
19
|
直面人生的悲哀──《倾城之恋》与《香港的情与爱》比较 |
施萍
|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0 |
|
20
|
重读《日出》、《啼笑因缘》和《第一炉香》 |
许子东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