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重返《生死场》、女性主义批评与20世纪90年代知识氛围——重读刘禾《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
杨希帅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西方文学批评与国家文化安全 |
张立峰
綦天柱
胡铁生
|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文学批评中作家“创作谈”的合法性问题 |
张光芒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4
|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问题研究 |
颜敏
陈海艳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5
|
再造合法性的流失:晚清报纸对“宣统户口调查”风潮报道的话语分析 |
周亚平
王力行
|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6
|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如何面对民间话语 |
李长中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7
|
文学批评的“中国话语”:“当代性”视域下的阐释焦虑与反思求变 |
杨吉华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8
|
“网生文学批评”的话语权生成及其功能承载 |
程海威
欧阳友权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9
|
本土话语资源: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视角 |
王宇
|
《河北学刊》
|
2003 |
4
|
|
10
|
“权威批评话语”在通俗文学批评中的尴尬 |
赵科印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1
|
影响的焦虑:西方话语资源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 |
李建盛
|
《中国文学研究》
|
2000 |
1
|
|
12
|
新时代中国教育话语视域下“知识”治理的合法性——基于阿普尔的批判性教育思想 |
周建强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3
|
解构语境中的建构性话语——兼论19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理论的逻辑建构 |
雍青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4
|
谈文学批评的话语 |
陈辽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5
|
新时代文学批评标准的话语实践 |
刘巍
傅瑶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6
|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话语差异的历史阐释——《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读后 |
刘晟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7
|
多元文论话语中的韦勒克批评理论——评支宇著《文学批评的批评——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 |
彭肜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8
|
理想人格及其话语建构——论何向阳的文学批评 |
刘大先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9
|
从语言到话语——当代文学批评外转的机理研究 |
蒋继华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20
|
文学批评中的后现代话语 |
邢建昌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