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返《生死场》、女性主义批评与20世纪90年代知识氛围——重读刘禾《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1
作者 杨希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刘禾的《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是《今天》杂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重要收获。但是,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生死场》与萧红小说《生死场》之间的缝隙与错位,显示出刘禾以女性主义方法照亮被“民族国家文学”宰制的《生死场》时,有... 刘禾的《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是《今天》杂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重要收获。但是,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生死场》与萧红小说《生死场》之间的缝隙与错位,显示出刘禾以女性主义方法照亮被“民族国家文学”宰制的《生死场》时,有意无意地对这篇小说进行削足适履式的解读,从而压抑了小说自身更加丰富的意义可能性。刘禾对《生死场》的解读方式体现了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在重新解读中国现代文学文本时可能产生的一些偏离和误区,这些偏离和误区可以看作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知识范式转换的症候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生死场》 女性主义批评 20世纪90年代知识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学批评与国家文化安全
2
作者 张立峰 綦天柱 胡铁生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6,286,287,共16页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文学价值论,以英美文学为代表的西方文学属于世界各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西方现当代文学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下的产物,也是当下西方国家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输出并导致非西方国...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文学价值论,以英美文学为代表的西方文学属于世界各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西方现当代文学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下的产物,也是当下西方国家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输出并导致非西方国家文化安全隐患的主渠道之一,前苏联和中东北非的“颜色革命”即为明证。鉴于此,西方文学批评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批评道路,只有充分发挥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导向作用,才能在中西文学交流中,既受益于西方文学,又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学批评 文化安全 资本主义文化 中国式批评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中作家“创作谈”的合法性问题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光芒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对于创作谈的重视本来是正常的现象,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不良的倾向,不妨将其称为文学批评中的"创作谈"崇拜情结,或者"创作谈"泛滥现象。这种现象在文学生产与传播的各个层面都有鲜明的表现。批评家在解读文学作... 对于创作谈的重视本来是正常的现象,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不良的倾向,不妨将其称为文学批评中的"创作谈"崇拜情结,或者"创作谈"泛滥现象。这种现象在文学生产与传播的各个层面都有鲜明的表现。批评家在解读文学作品时,一方面将作家的创作谈视为重要线索和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常常将创作谈上升至价值评判的最高旨归。这种现象对文学批评自身的伤害,首先表现为过分倚重当时作家本人的"证词"作用,盲目夸大作家创作谈的真实性,使文学批评陷入了"证人的记忆"效应或窠臼。其次表现为思想与理论上强大的牵引力。这种伤害从本质上导致的是批评主体性让渡的问题。文学批评中的作家创作谈,在"证词"和"标准"两个层面上都不具备合法性。只有打破"自传契约",克服创作谈崇拜情结,才能最大程度地唤回文学批评的主体性和创造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创作谈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问题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颜敏 陈海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在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方法论变革是一种重要的批评现象。1985年被称为“方法论年”,其形成是由多种力量推动的。其时,文学批评生态被改造,文学批评话语及话语体系有了新的建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在... 在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方法论变革是一种重要的批评现象。1985年被称为“方法论年”,其形成是由多种力量推动的。其时,文学批评生态被改造,文学批评话语及话语体系有了新的建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在根本意义上是新时期之初文学观念、文学批评理念变化的基本体现,它实现了批评方法从一元到多元的深刻变革,彰显出一种时代性的、难能可贵的理论品格,其与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协和一致,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体性等现代性价值诉求。这一变革有力地冲击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模式,开启了新时期文学批评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并为当下文学批评理论探索包括文学批评主体性建设、批评话语与话语体系的建构及文学批评学科意识的持续增强等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变革 新时期文学批评 创新发展 批评主体性 批评话语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造合法性的流失:晚清报纸对“宣统户口调查”风潮报道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亚平 王力行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0,共7页
晚清报业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闻记者的大量增加以及社会调查技术的引进,报刊得以在社会上运作和发声,冲击了清政府原有的权力运作体系。本文结合《北洋官报》并以《申报》《时报》《新闻报》等商报有关清末户口调... 晚清报业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闻记者的大量增加以及社会调查技术的引进,报刊得以在社会上运作和发声,冲击了清政府原有的权力运作体系。本文结合《北洋官报》并以《申报》《时报》《新闻报》等商报有关清末户口调查引起的“民变风潮”的报道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话语分析方法,考察不同性质的报刊在报道民变时各方的权力博弈过程和报道策略。研究认为三家报纸的报道内容一方面展现共识和各自的策略与技巧,另一方面突显了不同的报道模式和目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削弱了清政府再造合法性的努力,同时也促进近代社会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口调查 话语分析 舆论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如何面对民间话语 被引量:8
6
作者 李长中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1,共5页
文学批评应该建立在对批评对象研究的基础之上,不同的文本性质对应着不同的批评话语及其批评范式。批评对象研究的匮乏导致当代民族文学批评及其对象间存在"两张皮"现象,并导致其滞后于民族文学创作的问题日趋严重。全面分析... 文学批评应该建立在对批评对象研究的基础之上,不同的文本性质对应着不同的批评话语及其批评范式。批评对象研究的匮乏导致当代民族文学批评及其对象间存在"两张皮"现象,并导致其滞后于民族文学创作的问题日趋严重。全面分析当代民族文学与其民间话语的内在关联,关注其过渡性文本形态的成因及艺术特征,并以此审视民族文学批评盲点,是确立批评的价值取向和理论视域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性文本形态 文学批评 民间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中国话语”:“当代性”视域下的阐释焦虑与反思求变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吉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7-123,共7页
处于"当代性"历史场域中的中国文学批评,面对来自西方学术话语过度浸染之后的"失语症"与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急需建立文学批评"中国话语"本土阐释范式的双重焦虑,需要从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文学评价阐释性实践... 处于"当代性"历史场域中的中国文学批评,面对来自西方学术话语过度浸染之后的"失语症"与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急需建立文学批评"中国话语"本土阐释范式的双重焦虑,需要从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文学评价阐释性实践活动出发,在厘清自我学科定位的基础上,主动介入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实践,关注中国问题与本土经验,在文学批评与文学作品、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资源及西方文化理论资源的三维对话中,克服自我阐释焦虑,构建具有中国文化气质品格的文学批评范式,从而有效实现文学批评的意义再创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话语 全球化 当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生文学批评”的话语权生成及其功能承载 被引量:4
8
作者 程海威 欧阳友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6-152,共7页
互联网原生文学批评长期被学术界、批评界视作“不入流的事物”而选择性忽略,难以进入理论研究视野。但这种“网生文学批评”作为网络文学批评的“中间取向”却是互联网世界的主流批评,最能代表网民的主观好恶、审美趣味与价值倾向。它... 互联网原生文学批评长期被学术界、批评界视作“不入流的事物”而选择性忽略,难以进入理论研究视野。但这种“网生文学批评”作为网络文学批评的“中间取向”却是互联网世界的主流批评,最能代表网民的主观好恶、审美趣味与价值倾向。它以技术赋权带动文学批评主体转换,以脱冕言说替代传统批评的严肃论述,以网络审判重塑在线批评价值标准,在颠覆中分享了批评话语权。这种“人民的”、大众的后现代主义批评促进了草根批评与精英批评间的竞争互动,推动了小众性、个性化批评的兴起与多元化审美取向的共生发展。网生文学批评彰显了文学批评的真我立场、间性对话与锐利表达,促使文学批评向形而下评说、重经验判断、审美体验优先的方向转变。重建网络时代的批评秩序,应引导网生“新民间批评”融入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体系,不断走向规范化、健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网生文学批评 话语 “新民间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话语资源: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宇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本文主要考察本土语境是如何制约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规定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话语的发展路径 ,同时也探究“社会性别”
关键词 本土话语资源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社会性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威批评话语”在通俗文学批评中的尴尬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科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35,60,共4页
通俗文学的繁荣已成为既定的文学事实,但由于受到特定历史语境中形成的“权威批评话语”的影响,使通俗文学批评中存在一种不合理的历史性想象。这样,一方面,通俗文学的价值被任意曲解;另一方面,文学批评本身也成为一种虚假的批评。本文... 通俗文学的繁荣已成为既定的文学事实,但由于受到特定历史语境中形成的“权威批评话语”的影响,使通俗文学批评中存在一种不合理的历史性想象。这样,一方面,通俗文学的价值被任意曲解;另一方面,文学批评本身也成为一种虚假的批评。本文主要探讨这种“权威批评话语”的形成,以及它在当代通俗文学批评中的具体显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我们文学批评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威批评话语 通俗文学 文学批评 金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的焦虑:西方话语资源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建盛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4期74-80,共7页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在西方话语影响下的文学批评 ,它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置身于中国文学发展和现状自身与西方话语资源他者结构关系中的一种焦虑状态 ,尤其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体现在中国文学现状的把...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在西方话语影响下的文学批评 ,它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置身于中国文学发展和现状自身与西方话语资源他者结构关系中的一种焦虑状态 ,尤其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体现在中国文学现状的把握与西方后现代话语移用之间的这种焦虑体现得更为明显。本文通过对 80年代以来的西方话语影响下的中国文学批评的论述 ,阐述西方话语影响下的中国文学批评的焦虑 ,并认为 ,应该辩证地理解中国文学批评与西方话语影响之间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当代中国文学 西方话语 他者 阐述 自身 倾向 年代 肯定 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教育话语视域下“知识”治理的合法性——基于阿普尔的批判性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建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9,共7页
美国教育家阿普尔通过追问“谁的知识最有价值”,对其教育“知识”的合法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由此将其研究视域的“知识”功能主义推进至“知识”的政治伦理问题域,开拓了教育学研究的新向度。基于教育“知识”话语的主体性视域,重新解... 美国教育家阿普尔通过追问“谁的知识最有价值”,对其教育“知识”的合法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由此将其研究视域的“知识”功能主义推进至“知识”的政治伦理问题域,开拓了教育学研究的新向度。基于教育“知识”话语的主体性视域,重新解译教育的“知识”“科学性”与“知识”的教育“合法性”,对我国新时代教育内卷、学业负担过重等一系列教育现实问题的顺畅解决具有理论层面的重大意义导向。破解教育与课程知识的“知识”合法性遮蔽,要遵循教育的“知识”合法性;兼顾学校课程体系的深度与广度,以“差异化”课程实现知识的合法性建构;构筑严格的审查机制与审查标准,确保“知识合法化”有效落实;缔造教育学的实践创生范式,实现师生的生命成长与觉解;组建多方协同的教材编写团队,建构更加公平合理的知识选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教育话语 “知识”合法性 教育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语境中的建构性话语——兼论19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理论的逻辑建构
13
作者 雍青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2-115,共4页
检视1990年代以来本土文学批评理论中的建构性话语,能给我们提供建构的资源和创新的原则、方向。19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理论主要以"文学性"为建构的逻辑起点,在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形式审美与人文意蕴的关系;二是文学批评理论建... 检视1990年代以来本土文学批评理论中的建构性话语,能给我们提供建构的资源和创新的原则、方向。19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理论主要以"文学性"为建构的逻辑起点,在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形式审美与人文意蕴的关系;二是文学批评理论建构中的民族性问题;三是审美中的超越性问题。这些建构话语丰富了文学本质的内涵。同时,这些建构中又存在语境化、价值与价值生成机制之间的倒置及忽视批评对象等不足。本文在检视这些建构性话语的基础上提出文学批评理论的重建要回到文本,在对象认知与价值评判、客体意蕴与主体感受、现实语境与历史视野之间进行视域融合,生成新的价值与体验,同时这种融合是动态的不可最后完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理论 话语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文学批评的话语
14
作者 陈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文学批评模式 批评话语 话语 全民语言 语言规则 语法结构 “新三论” 文学现象 《普通语言学教程》 后现代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学批评标准的话语实践
15
作者 刘巍 傅瑶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21,共7页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其中也包含着文学批评标准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以来,对文学批评标准问题...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其中也包含着文学批评标准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以来,对文学批评标准问题的探讨在总体上保持着在学习中总结、在前行中建构的基本态势。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乃至文学活动全过程(创作、阅读、接受等)进行分析、判断、阐释和评价的行为,一般要经历感性、知识性、审美性(也就是情感—阐释—批评)等几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标准 话语实践 文学作品 新的历史起点 历史方位 审美性 基本态势 知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话语差异的历史阐释——《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读后
16
作者 刘晟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8-200,共3页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批评话语 文学观念 当代文学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历史阐释 活动过程 读者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论话语中的韦勒克批评理论——评支宇著《文学批评的批评——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
17
作者 彭肜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6-196,共1页
关键词 多元文论话语 文学批评批评——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 学术创新 文论建设 文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人格及其话语建构——论何向阳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大先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76,F0002,共9页
文学批评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很多时候会被视为作家及其作品的附庸,这显然是巨大的误解。不过偏见的产生自有其来由,确实有很多批评沦为感受、鉴赏与谀辞,或者是攻讦、谩骂与“碰瓷”,都谈不上是在研究基础上的判断,也就无法建立起... 文学批评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很多时候会被视为作家及其作品的附庸,这显然是巨大的误解。不过偏见的产生自有其来由,确实有很多批评沦为感受、鉴赏与谀辞,或者是攻讦、谩骂与“碰瓷”,都谈不上是在研究基础上的判断,也就无法建立起自己的独立性与尊严,被人鄙视实属无可奈何而又势所必然。这可能与文学批评在整个文学生态系统中的权重位移有所关联。现代文学初起时代,批评因为理念的先导力量而具有立法与评判的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先导力量 话语建构 理想人格 势所必然 生态系统 现代文学 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到话语——当代文学批评外转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继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1,共5页
20世纪文学批评出现了"由内而外"的转向,即从对文本结构、形式的追求转向对文本所表现的社会、历史的揭示。这种外转与语言学理论从语言到话语的转变密切相关。在这一过程中,形式主义文论运用语言学模式分析知识构成,形成&qu... 20世纪文学批评出现了"由内而外"的转向,即从对文本结构、形式的追求转向对文本所表现的社会、历史的揭示。这种外转与语言学理论从语言到话语的转变密切相关。在这一过程中,形式主义文论运用语言学模式分析知识构成,形成"语言的牢笼",语言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被阻隔。福柯则积极推进话语的分析,揭露话语实践对知识、政治的控制,导致话语模式具有生产意义、表征权力运作的强大力量。今天,文学批评已不再仅仅停留于单一的文本分析,它已经成为跨学科的产物,具有泛文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话语 文学批评 福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中的后现代话语 被引量:2
20
作者 邢建昌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34,共5页
后现代话语是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中的一大景观。这一景观是对当下文学与文化状态的理论反应,又将深刻影响未来中国文学/文化的走向。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后现代话语 文学批评 主义批评 德里达 后现代批评 批评 新写实主义 深度模式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