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成逻辑——基于马克思《伦敦笔记》的文本考察
1
作者 梅文韬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42,共10页
按照MEGA2编者的观点,马克思在《伦敦笔记》第11笔记本中继续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该笔记本所摘录著作的作者从各自不同的理论和政治立场出发,研究了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但是,如果我们追随马克思的思想视线,就可以从中发现现代资本... 按照MEGA2编者的观点,马克思在《伦敦笔记》第11笔记本中继续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该笔记本所摘录著作的作者从各自不同的理论和政治立场出发,研究了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但是,如果我们追随马克思的思想视线,就可以从中发现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何以如此残暴的资本逻辑。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晚近的发明,机器大生产是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的物质基础。生产性劳动与固定资本在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生产性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协作表现出明显的从属性与依附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伦敦笔记》 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构型与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初步建构--经济哲学语境中的《伦敦笔记》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乐强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3,共6页
《伦敦笔记》是马克思第三次经济学研究的原始记录。在这一笔记中,马克思在货币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在货币理论上,马克思已经克服了"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的缺陷... 《伦敦笔记》是马克思第三次经济学研究的原始记录。在这一笔记中,马克思在货币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在货币理论上,马克思已经克服了"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的缺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货币理论。其次,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上,马克思已经形成了狭义再生产、广义再生产和日常意识再生产三个理论层次的建构,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构型。再次,在危机理论上,马克思已经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界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根源,初步建构了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敦笔记》 货币理论 社会再生产 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价值论、机器生产与无产阶级的悲苦状况——马克思《伦敦笔记》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一兵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8,共7页
在《伦敦笔记》中,马克思注意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一些观点,比如用在性的使用价值和交换等价关系的交换价值的区分,然而,所有这些观点最终都会迷失在经济物相化的迷雾之中。马克思也关注自己曾经在《布鲁塞尔笔记》和《曼... 在《伦敦笔记》中,马克思注意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一些观点,比如用在性的使用价值和交换等价关系的交换价值的区分,然而,所有这些观点最终都会迷失在经济物相化的迷雾之中。马克思也关注自己曾经在《布鲁塞尔笔记》和《曼彻斯特笔记》中也刻意留心的相同问题,即资产阶级社会中劳动工人的贫困化,特别是进入机器化生产时期无产阶级不断加剧的悲苦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伦敦笔记》 劳动价值论 无产阶级贫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阐释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三重维度——基于《伦敦笔记》的文本分析
4
作者 梅文韬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30,共8页
在著名的《伦敦笔记》中,马克思通过深入研究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从货币职能、级差地租、一般价值三重维度论证了劳动在价值生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将劳动价值论贯穿到货币所代表的一切财富源泉中,消弭了货币数量决定论与... 在著名的《伦敦笔记》中,马克思通过深入研究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从货币职能、级差地租、一般价值三重维度论证了劳动在价值生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将劳动价值论贯穿到货币所代表的一切财富源泉中,消弭了货币数量决定论与劳动价值论之间的矛盾;二是解决了地租与劳动价值论一致的难题,地租作为从属于资产阶级生产条件的封建所有权,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级差地租;三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与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两个不同的价值量,在流通和分配领域寻找价值余额是徒劳的。马克思的这些研究都集中地指向价值余额的源泉,为剩余价值的发现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 《伦敦笔记》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李嘉图笔记”与李嘉图难题--《伦敦笔记》中经济学思想实验研究
5
作者 张一兵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共13页
在“李嘉图笔记”中,马克思已经意识到这是揭露资产阶级社会剥削本质的经济学入口。但是,他更关注这一正确的经济学基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地缺席于可见的近期经济学表象中。马克思发现,一旦李嘉图讨论资产阶级社会中发生的具体经济活动时... 在“李嘉图笔记”中,马克思已经意识到这是揭露资产阶级社会剥削本质的经济学入口。但是,他更关注这一正确的经济学基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地缺席于可见的近期经济学表象中。马克思发现,一旦李嘉图讨论资产阶级社会中发生的具体经济活动时,这个劳动价值论就会被悄悄遮蔽起来,商品、货币和资本与劳动本身的关系畸变为不同生产物质要素之间的对象性关系。李嘉图不能理解,资本关系不是物,而是一种支配性的生产关系。他无意间遮蔽了这样一个事实:属于资本家的这些物性对象,本质上都是过去工人劳动的产物。并且,机器和其他生产资料在新的生产过程中的运作,仍然是由活劳动推动的。这一发现必然使马克思走向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伦敦笔记》 李嘉图笔记 李嘉图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与虚拟经济关系:马克思金融思想的历史探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一兵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7,共9页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金融信用问题的关注,并非是他到《资本论》第三卷才开始关注的事情。在《布鲁塞尔笔记》和《伦敦笔记》中,马克思很早就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和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学研究中遭遇到信用问题。他认识到,在不同于传统生息资...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金融信用问题的关注,并非是他到《资本论》第三卷才开始关注的事情。在《布鲁塞尔笔记》和《伦敦笔记》中,马克思很早就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和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学研究中遭遇到信用问题。他认识到,在不同于传统生息资本那种点对点的个人借贷关系,这种由国家银行发行的债券或股票,是建立在一种长期的信用关系基础之上的,面向整个社会发行的所有债券和票据的价值都会远远超过实有现金的价值,在这样的虚拟占有关系中集聚起来的社会资本,就造就了一批虚拟经济关系场境的“有能力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家,这使得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竞争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进行。并且,马克思也曾经对法国国家股份银行的实际经济运行,进行了追踪式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布鲁塞尔笔记》 《伦敦笔记》 金融理论 信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