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基础设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居民消费水平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涌 高旋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7,共14页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底座,能够改进消费结构,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本文利用2013—2022年近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基础设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提高经济高质量...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底座,能够改进消费结构,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本文利用2013—2022年近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基础设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能通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多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地区经济、人口密度、市场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水平等异质性上;最后,数字基础设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建议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实现数字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双轮驱动效应,重视各地区差异性,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居民消费水平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涛 栾翔茹 +1 位作者 周思思 刘金林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5,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对民族地区发展民族经济、推进民族工作、凝聚民族精神有积极意义。基于文献计量的技术分析,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系指标的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对民族地区发展民族经济、推进民族工作、凝聚民族精神有积极意义。基于文献计量的技术分析,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系指标的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以及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济基础的路径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与述评,总结当前既有研究的成果和进展并提出后续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指标构建 经济基础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质量——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黄顺春 王兆伟 刘桥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88,共5页
文章在厘清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专利质量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2007-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在不同发展阶段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文章在厘清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专利质量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2007-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在不同发展阶段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产学研协同创新对长江经济带城市专利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通过面板门槛模型估计可以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专利质量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其作用效果逐渐由负转正,可以划分为低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区间(sys <0.0053)、中区间(0.0053≤sys <0.0096)和高区间(sys≥0.0096)三种类型;调节机制的分析显示,以往普适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利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长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创新 专利质量 知识产权保护 面板门槛模型 长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视域下的基础教育学学科发展
4
作者 朱旭东 杨明全 阚维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2,共9页
基础教育学晋升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这是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丰富基础教育学的学科内涵,自主构建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对于推动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基础教育学学科体系有相对明确的学科定... 基础教育学晋升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这是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丰富基础教育学的学科内涵,自主构建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对于推动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基础教育学学科体系有相对明确的学科定位与性质,学术体系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话语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教育基本理论、基础教育实践论、基础教育主体论和基础教育治理论。走向自主知识构建是基础教育学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包括完善学科建制、明确基础教育学与教育学体系内相邻学科的关系、推动基础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原创性和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基础教育学 三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知识经济时代到智慧经济时代:聚焦新的知识管理研究框架
5
作者 姚伟 龚明雪 +2 位作者 周鹏 张佶 石梦茹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9,共12页
从知识经济时代跃迁至智慧经济时代,过度追求知识效益而忽略知识生态均衡发展的知识管理面临革新。因此,在洞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解构智慧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要素和管理方向,以可计算路径推动下的数智化、治理规范的制度化、... 从知识经济时代跃迁至智慧经济时代,过度追求知识效益而忽略知识生态均衡发展的知识管理面临革新。因此,在洞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解构智慧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要素和管理方向,以可计算路径推动下的数智化、治理规范的制度化、全面确权的责任化、新质生产力助推的可持续、管理生态智慧涌现的价值智创等构建新的研究框架,推动知识管理研究由传统的单一化视角转向系统交织的各组件协同的知识管理生态本身。研究显示,知识管理生态在全生命周期呈现出可持续的受益表征,重点突出智慧涌现的显在特征;新的知识管理在智慧赋能下凸显出管理主体的思维活力、创造张力与吸收能力,能全方位激活管理客体的价值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智慧经济 知识经济 可持续理念 价值智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6
作者 杨明全 赵瑶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3,共10页
基础教育学被列为教育学二级学科,为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政策导向、理论自觉与实践诉求三重驱动逻辑的推动下,建构中国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遵循守正创新、知行合一与... 基础教育学被列为教育学二级学科,为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政策导向、理论自觉与实践诉求三重驱动逻辑的推动下,建构中国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遵循守正创新、知行合一与交流互鉴的基本原则,既要实现培根铸魂与推陈出新的辩证统一,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同时在国际对话中平衡自主性与开放性。“三大体系”建设为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供了行动指南,要通过强化学科体系根基、深化学术体系创新和建构话语体系矩阵,系统推进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学科建设 “三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韧性——基于国家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7
作者 霍春辉 潘浩东 庞铭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9,共9页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增长动能不足的背景下,探究如何增强经济韧性成为如今重要的议题。现有文献多聚焦于传统经济刺激政策对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少关注制度创新对长期经济韧性的培育作用。文章基于2008—2021年中国276个地级市...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增长动能不足的背景下,探究如何增强经济韧性成为如今重要的议题。现有文献多聚焦于传统经济刺激政策对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少关注制度创新对长期经济韧性的培育作用。文章基于2008—2021年中国2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建设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韧性,并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不仅通过强化政府的创新引领作用和优化人才磁场效应直接推动经济韧性提升,还进一步与地区数字化水平及商业信用环境协同作用,形成更为有效的政策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副省级及超特大城市在政策实施上更易发挥促进作用。文章为理解经济韧性形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提升知识产权政策的区域适配性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经济韧性 知识产权保护 抵御能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流动的隐形壁垒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介
8
作者 王琛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2-932,共1页
创新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们对创新的动力和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经济地理学者着重从空间视角解析知识累积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创新环境和区域创新系统等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学者们开始... 创新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们对创新的动力和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经济地理学者着重从空间视角解析知识累积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创新环境和区域创新系统等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多尺度视角下的知识流动和创新机制,认为除了本土创新能力,区际联系和外部创新资源获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现有文献聚焦知识的地理来源以及多区位组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鲜有研究关注区际知识流动的壁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王腾飞博士的著作《知识流动的隐形壁垒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24)聚焦于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以“知识流动的隐形壁垒”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制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原因,是对现有创新研究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隐形壁垒 知识流动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基础研究投入与经济竞争力提升
9
作者 沈坤荣 孙占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国博弈直接表现为企业、产业和经济实力的竞争,核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较量。基础研究处在科技创新链条的起始端,从源头上为经济发展提...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国博弈直接表现为企业、产业和经济实力的竞争,核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较量。基础研究处在科技创新链条的起始端,从源头上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并因基础研究活动主体的不同形成差异化的传导机制。中国基础研究投入政策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以政府为主要投入来源,以对高校、科研机构的直接投入为主要形式,目前面临总体投入强度不高、企业参与不足和绩效评价不健全等问题短板。面向“十五五”,应当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着力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激发企业基础研究动力,提高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速度,健全基础研究投入统计评价机制,不断增强基础研究支撑中长期经济竞争力的动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时期 基础研究 科技创新 经济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基础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金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当代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时代使命。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离不开历史基础。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在历史上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体现为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经...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当代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时代使命。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离不开历史基础。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在历史上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体现为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经济学领域内的中国式现代化,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是构建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和路径方法。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需要基于中国经济实践和传统经济思想开展理论创新,根本上是实现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国传统经济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知识体系 经济 “两个结合”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破除束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机制障碍
11
作者 焦方义 杜瑄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共13页
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破除束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机制障碍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实践。应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依照市场交易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重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市场和... 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破除束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机制障碍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实践。应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依照市场交易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重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市场和政府共同参与,调整社会生产关系,破除束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机制障碍,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不完善会通过科技成果的产业应用受阻、要素资源流动存在壁垒、生产要素配置不当、数字生态系统不健全、社会交易成本增加等多种机制障碍束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为此,要在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产权保护体系、着力完善要素平等获取法律制度、加强构建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持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提升信用建设规范化水平,破除束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机制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新质生产力 机制障碍 生产关系 市场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实践”教育学: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典型样本——“新基础教育”研究30年暨“生命·实践”教育学派20年研讨会议综述
12
作者 张凯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7,共9页
在建设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扎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田野30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不仅推动了基础教育学校的整体转型性变革,更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丰富素材与实证基础。而作为中国本土原... 在建设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扎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田野30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不仅推动了基础教育学校的整体转型性变革,更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丰富素材与实证基础。而作为中国本土原创的“生命·实践”教育学,则以回应时代呼唤与理论创新为深厚土壤,持续坚守培养时代新人的价值追求,始终秉承“以成人促成事”与“以成事促成人”的辩证“成人·成事·成学”逻辑,致力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范式原创与学术贡献,推动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与现代化。直面智能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生命·实践”教育学将通过理论创新、生命自觉与文化融合等关键机制,擘画学派建设的未来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 “新基础教育”研究 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13
作者 赵喜仓 谢倩茜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108,共7页
本文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2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显著促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且通... 本文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2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显著促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通过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来促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异质性检验发现,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东部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城市知识产权保护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发挥知识产权保护的独特作用、加大对数字化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等,以推动城市数字经济的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经济发展 科技研发投入 城市创新能力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梦涵 张卫国 兰秀娟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06,共6页
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是新时代的重要机遇和战略选择。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 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是新时代的重要机遇和战略选择。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且该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政府效率较高、经济发达,以及非资源型城市中更为显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通过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创新要素流动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城市经济韧性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韧性 区域创新活力 城乡收入差距 创新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中介视角
15
作者 李冰燕 李克强 史锦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6,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高...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世界级城市群、东部地区城市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发现,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为充分释放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应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打好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组合拳”;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筑就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压舱石”;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确立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定盘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社会化协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密集型转型下的区域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双测度及关联性研究
16
作者 孙海燕 耿成轩 +1 位作者 林晟瑶 肖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为探索农业经济知识密集转型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分别构建测度评价体系。使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计算测度,对江苏省两种测度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2年江苏省区域智力资本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均得到提升,且区域智... 为探索农业经济知识密集转型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分别构建测度评价体系。使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计算测度,对江苏省两种测度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2年江苏省区域智力资本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均得到提升,且区域智力资本综合得分从3.976上涨到12.204。智力资本中人力、关系、结构、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别为0.6626、0.6703、0.6203、0.7541。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创新能力,增加创新投入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发展水平 区域智力资本 知识密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基础设施、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玲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共6页
选取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检验模型,实证检验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 选取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检验模型,实证检验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新质生产力这一中介变量,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低人口密度地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在高人口密度地区更显著。基于此,未来应激活资源存量与增量,赋能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支撑,切实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夯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经济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新质生产力 时空压缩效应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比较静态分析:基于能源与基础设施投资视角
18
作者 李宁男 侯崇超 赵新宇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7,共9页
基于东北地区行业投资视角,将资本要素分解为能源与基础设施资本和一般资本,并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分别测度了其经济增长效应.以地区行业投资份额为权重测算的行业资本存量数据为基础,分别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混合回归模型、随机效应模... 基于东北地区行业投资视角,将资本要素分解为能源与基础设施资本和一般资本,并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分别测度了其经济增长效应.以地区行业投资份额为权重测算的行业资本存量数据为基础,分别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混合回归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一阶差分模型进行了参数回归考察.同时进一步放宽生产函数对于技术中性的设定,应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考察了要素边际产出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各省主要行业资本产出弹性与行业投资比重呈现一致性变化趋势,东北地区一般资本边际产出水平高于能源与基础设施资本,一般资本对能源及基础设施资本边际技术替代率较高.尽管二者对产出水平贡献不同,但其对产出水平的影响均是正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基础设施投资 经济增长 时变系数 比较静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
19
作者 任赞杰 任金政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7,共10页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2010-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开展研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明显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增长,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2010-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开展研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明显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增长,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以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中等的村庄以及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集体资产租赁收入和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投入等路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增长。为此,本研究提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据协同治理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集体经济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要素流动与地区经济差距
20
作者 裴馨 高远东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9-133,共5页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深入分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内在机理,基于2003—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估算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存量,测度创新要素流动指数,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新型...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深入分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内在机理,基于2003—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估算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存量,测度创新要素流动指数,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要素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但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作用主要发生在东中部地区和交通基础设施高水平地区;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R&D人员和R&D资本流动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传导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地区经济差距 R&D人员流动 R&D资本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