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感的力量——读付秀莹长篇小说《他乡》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秀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65,共5页
读完长篇小说《他乡》,我们能看到付秀莹的坚持和变化。《他乡》延续了付秀莹作品的抒情品格,笔调依然细腻,它的变化不仅仅是空间从乡村到城市的转移,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的格局放大了,试图去参与时代的公共性话题,有个人、时代、社会... 读完长篇小说《他乡》,我们能看到付秀莹的坚持和变化。《他乡》延续了付秀莹作品的抒情品格,笔调依然细腻,它的变化不仅仅是空间从乡村到城市的转移,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的格局放大了,试图去参与时代的公共性话题,有个人、时代、社会的充分交融。程光炜教授曾对《陌上》之后的付秀莹有这样的期待,"从芳村到北京,我觉得也应该埋藏一个历史隐喻在里面",抒情话语不应停留在一般性的抒情层面,"而应该是历史性的抒情,这是历史的大悲情和大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隐喻 付秀莹 抒情品格 抒情话语 《他乡》 程光炜 公共性 长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乡即故乡——论付秀莹长篇小说《他乡》 被引量:4
2
作者 吴义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60,共14页
付秀莹是新世纪以来备受关注的青年作家,《爱情到处流传》《陌上》等作品以其特有的、浸透着浓郁传统诗性抒情味道的文学气质,迅速征服了文坛,在中国当代文学界刮起了一股温柔的旋风。她的长篇新作《他乡》既是一部试图突破自我的探索... 付秀莹是新世纪以来备受关注的青年作家,《爱情到处流传》《陌上》等作品以其特有的、浸透着浓郁传统诗性抒情味道的文学气质,迅速征服了文坛,在中国当代文学界刮起了一股温柔的旋风。她的长篇新作《他乡》既是一部试图突破自我的探索性作品,又是一部个人标识和风格被再次"强化"的极富生活实感和生命质感的作品。小说处理的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典型的现代主义命题,但诗意浓郁,情感丰厚,在深层涌动着人道主义热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作家 中国当代文学 《他乡》 文学气质 诗性抒情 付秀莹 生命质感 人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城叙事”的范式突围——评付秀莹长篇小说《他乡》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72,共7页
中国乡土小说自肇始至今,一直存在"在乡叙事"与"进城叙事"两个传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力量的助推下,中国开始了一场"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山乡巨变",基于此,大规模的... 中国乡土小说自肇始至今,一直存在"在乡叙事"与"进城叙事"两个传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力量的助推下,中国开始了一场"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山乡巨变",基于此,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现象为当代乡土文学提供了丰饶的写作资源,这让原先居于"亚主流"地位的"进城叙事"开始由边缘走向中心,渐次成长到可能取代"在乡叙事"的主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中国乡土小说 山乡巨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乡土中国 《他乡》 写作资源 付秀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话语与“70后”小说的抒情形式 被引量:2
4
作者 颜水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51,共9页
在中国当代小说接受的跨媒介影响中,音乐和戏剧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小说中不仅有声音景观的直接描摹,小说中的音乐和戏剧实际上也是一种拟声写作。音乐、戏剧和声音景观都可以看作是听觉话语。小说中的听觉话语是自然与生活的外在呈... 在中国当代小说接受的跨媒介影响中,音乐和戏剧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小说中不仅有声音景观的直接描摹,小说中的音乐和戏剧实际上也是一种拟声写作。音乐、戏剧和声音景观都可以看作是听觉话语。小说中的听觉话语是自然与生活的外在呈现,也是人类心理与情感世界的外在化身。"70后"作家对声音有着特殊而又深刻的认识,他们在老百姓的日常声音中听到了艰辛的内容与劳苦的基调。"70后"小说通过歌曲唱词、复调形式和声音景观构筑了声音的大合唱,再现了丰富复杂的生活画面和情感世界。听觉话语使"70后"小说在体裁、结构、语音方面都呈现了抒情特征,也体现了对听觉意识形态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后”小说 听觉话语 抒情形式 意识形态 “70后”作家 巴赫金 《现代小说的风格》 《他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