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的本真: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峻 刘玉杰 《大学教育科学》 2007年第4期15-19,共5页
雅斯贝尔斯的名著《什么是教育》从"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即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因... 雅斯贝尔斯的名著《什么是教育》从"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即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因此,教育不仅需要进行文化教育,还需要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倡导苏格拉底式教育方式,教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的学术影响研究——以CSSCI(1998-2011)的文献计量为基础 被引量:16
2
作者 任增元 安泽会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53,112,共8页
经过对CSSCI数据库收录的713篇相关论文的研究发现,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在我国产生的影响很不均衡,一是少数章节获得高被引频次,而多数章节则备受冷落;在南方传播较为充分。统计发现学界最认同的核心观点是:真... 经过对CSSCI数据库收录的713篇相关论文的研究发现,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在我国产生的影响很不均衡,一是少数章节获得高被引频次,而多数章节则备受冷落;在南方传播较为充分。统计发现学界最认同的核心观点是: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的堆集;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是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教育";教育不是制器,教育计划应该保持一定界限,以尊重"教育即生成"的自然规律;大学、教师和学生应该享有学术自由,学术自由必须体现在大学师生每个具体的人身上;最好的研究者才能是最优良的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 对话教育 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雅斯贝尔斯的“学习自由”观——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金奇 《复旦教育论坛》 2003年第6期69-72,共4页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存在主义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什么是教育》是其关于教育论述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认为 ,雅氏从教育本质、大学的理念、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交往 (Communication)四个方面论述了“学习自由”的观点 。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学习自由” 《什么是教育》 教育本质 德国 高等教育 大学理念 教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对生命本原的追问和超越——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述评 被引量:13
4
作者 荀振芳 《大学教育科学》 2004年第2期82-85,共4页
"自由、生存、超越"是雅斯贝尔斯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其著名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根本基础。雅氏的教育思想关注人与人之间灵魂的交流和生命的体悟,强调人的主体性的价值和张扬,注重生命信仰与精神陶冶在教育中的作用,揭... "自由、生存、超越"是雅斯贝尔斯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其著名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根本基础。雅氏的教育思想关注人与人之间灵魂的交流和生命的体悟,强调人的主体性的价值和张扬,注重生命信仰与精神陶冶在教育中的作用,揭示了教育对生命本原追问和超越的本真意义。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 述评 生命本原 教育观念 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冶教育:自我存在的敞亮与澄明——读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 被引量:2
5
作者 曹明海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共1页
雅斯贝尔斯(1883—1969),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是陶冶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什么是教育》集中反映了他的陶冶教育哲学思想。他在该书中指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获得知识过程的一部分。”人的... 雅斯贝尔斯(1883—1969),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是陶冶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什么是教育》集中反映了他的陶冶教育哲学思想。他在该书中指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获得知识过程的一部分。”人的灵魂教育、精神成长必须有一个“中介”来实现,这个中介就是陶冶。“陶,台是一种生活型式”,“它的目标是全面造就人,铸造人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么是教育》 雅斯贝尔斯 陶冶 自我存在 澄明 教育哲学思想 精神成长 存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教育》镜诠
6
作者 姜国钧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7,共7页
1、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处境和精神状况,而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这样的教育者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必然会以我为中心。在人的存在和生成中(以人的年龄、教养与素质差别区分... 1、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处境和精神状况,而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这样的教育者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必然会以我为中心。在人的存在和生成中(以人的年龄、教养与素质差别区分),教育环境不可或缺,因为这种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么是教育》 教育环境 精神状况 教学计划 人的存在 价值定向 教育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的魅力——基于文本学解读的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小茅 杨丽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4,共15页
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随着他的《什么是教育》的引入而被中国教育界人士所传播。30年来,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引起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和中小学一线教师持久而广泛的关注。究其缘由,与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本身所蕴含的魅力有密切的关系。借助他... 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随着他的《什么是教育》的引入而被中国教育界人士所传播。30年来,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引起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和中小学一线教师持久而广泛的关注。究其缘由,与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本身所蕴含的魅力有密切的关系。借助他的《什么是教育》,同时参考《大学之理念》《时代的精神状况》等著作,通过文本学解读的方式,尝试提炼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的魅力。具体言之,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具有三重魅力:其一,关注生成整全的人的人性魅力,凸显一种"有温度"的教育思想;其二,关注内在灵魂唤醒的精神魅力,凸显一种"有深度"的教育思想;其三,关注超越物质桎梏的形上魅力,凸显一种"有高度"的教育思想。认真学习与吸收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对丰富当代中国教育思想宝库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 教育思想 整全的人 灵魂唤醒 物质桎梏 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教育与生活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铁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8-23,共6页
试论教育与生活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校教育)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儿童生活阶段同样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恰好两个阶段又并行交错地走在一起,那么教育对儿童生活的关注便理应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一、生活... 试论教育与生活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校教育)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儿童生活阶段同样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恰好两个阶段又并行交错地走在一起,那么教育对儿童生活的关注便理应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一、生活的界定生活,在汉语中意指:“生物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生活 生活世界 《什么是教育》 社会生活 生存状态 生活精神 生活过程 知识技能 人的生活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教学失真的诸相分析
9
作者 于翠翠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1-22,50,共3页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价值追求活动,教育的丰富性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展现。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曾经把为功利所困,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什么是教育》 失真 雅斯贝尔斯 共同参与 丰富性 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在追梦的路上--本刊编辑部
10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教育是什么?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为这棵树,因为这朵云,更因为这个灵魂,一群心怀教育梦想的人,开辟... 教育是什么?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为这棵树,因为这朵云,更因为这个灵魂,一群心怀教育梦想的人,开辟了这块同具教育J陌怀的追梦人共同耕耘的田园——《教学与管理》。如今,她迎来了第33个春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部 教育的本质 《什么是教育》 《教学与管理》 雅斯贝尔斯 哲学家 灵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