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1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效·信息·受众——《人民日报·网络版》评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3-78,共6页
90年代 ,因特网迅猛发展 ,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我国报业正面临来自全球网上报纸的竞争。《人民日报·网络版》是我国目前最为成功的网上新闻媒体 ,其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因特网这一新传媒的技术优势 ,提高时... 90年代 ,因特网迅猛发展 ,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我国报业正面临来自全球网上报纸的竞争。《人民日报·网络版》是我国目前最为成功的网上新闻媒体 ,其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因特网这一新传媒的技术优势 ,提高时效性 ,加大信息量和吸引受众参与 ,从而使《人民日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网络版 网络新闻媒体 网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报纸数据资源战争事件知识图谱构建研究——以“人民日报”(1946—1949)战争事件为例
2
作者 邓君 钟楚依 胡程杰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65,共20页
[目的/意义]在文化大数据战略背景下,推动历史报纸数据资源全面深度开发可助力文化大数据体系的搭建和完善。[方法/过程]本文以“人民日报(1946—1949)”战争事件为例,构建历史报纸数据资源战争事件本体,自动抽取战争事件及其组成要素,... [目的/意义]在文化大数据战略背景下,推动历史报纸数据资源全面深度开发可助力文化大数据体系的搭建和完善。[方法/过程]本文以“人民日报(1946—1949)”战争事件为例,构建历史报纸数据资源战争事件本体,自动抽取战争事件及其组成要素,结合所构本体模型和抽取数据绘制历史报纸数据资源战争事件知识图谱并完成语义查询。[结果/结论]实现历史报纸数据资源战争事件知识单元结构层次、特征内涵及联通关系形式化、规范化、细粒度地表征和组织,为逐步构建起领域知识库和提供精细化知识服务奠定基础,为历史报纸研究开发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助力中华文化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报纸 数据资源 战争事件 知识图谱 人民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舆论引导力解码:《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论研究
3
作者 董天策 李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82,共13页
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即媒体的新闻舆论工作凝聚社会共识或获得公众认同的能力。公众认同体现为对新闻与评论的主题及立场的认同,公众认同度越高,典论引导力越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论的实践经验表明:在观念层面,要坚持正确典论导向,... 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即媒体的新闻舆论工作凝聚社会共识或获得公众认同的能力。公众认同体现为对新闻与评论的主题及立场的认同,公众认同度越高,典论引导力越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论的实践经验表明:在观念层面,要坚持正确典论导向,正面宣传与典论监督相统一,尊重公众,争取认同。在操作层面,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评论的题材选择或主题确定,要敢于触及公众关心的当下重大事件与热点议题;评论在界定问题、确认成因、道德评价、措施建议等方面,应努力弄清事实真相,剖析到位;评论的话语表达,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表达立场,兼顾政党喉舌与民众呼声,尽可能以客观表达来彰显评论的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官方微博 新闻评论 奥论引导力 个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活形象的媒介书写:基于《人民日报》的考察
4
作者 蔡梦迪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4,共10页
作为党中央最高机关报,《人民日报》对马克思生活形象的书写实现了对伟人媒介形象的补充想象。从历史纬度看,这一塑造过程历经了钢铁般的意志、饱含科学精神与丰富情感、回归真实完整三个阶段的变化,总体上沿着形象塑造的理性主义路径展... 作为党中央最高机关报,《人民日报》对马克思生活形象的书写实现了对伟人媒介形象的补充想象。从历史纬度看,这一塑造过程历经了钢铁般的意志、饱含科学精神与丰富情感、回归真实完整三个阶段的变化,总体上沿着形象塑造的理性主义路径展开;以亲情、爱情、友情、才情为切入点,《人民日报》建构的社会场域中的马克思形象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与恒常性,这些媒介叙事基于历史真实,是对马克思作为人本身的回归。在遵循历史逻辑与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人民日报》中马克思生活形象的建构蕴含着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相洽的价值旨趣,通过理性主体的情感叙事,既展现了党报的价值坚守,又承载着中国人的道德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民日报 生活形象 媒介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人民日报》建构的“幸福”概念演变研究(1949—2024)
5
作者 闫潼 吴欣翼 胡开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158,共16页
提高国民幸福感是国家治理的最终目的,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但对于“幸福”的本质却充满争论。探讨“幸福”概念的发展演变不仅可以反映人民对幸福本质认知的变化,还能揭示概念演变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动态交互影响关系。本研究将... 提高国民幸福感是国家治理的最终目的,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但对于“幸福”的本质却充满争论。探讨“幸福”概念的发展演变不仅可以反映人民对幸福本质认知的变化,还能揭示概念演变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动态交互影响关系。本研究将数字人文与概念史研究相结合,借助《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利用基于形符的语义向量空间模型,理清1949年至2024年间“幸福”概念语义演化的历时特征。研究发现,1949年以来,国民对“幸福”的关注度呈现整体增强趋势,“幸福”概念经历了“世界性到民族性”“被动性到主动性”“科学化”“内外兼具,不断丰富”的演变过程。社会主要矛盾、社会思潮、执政理念等宏观社会因素以及有关幸福的重大社会事件等微观因素是“幸福”概念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数字人文 语义向量空间 数字概念史 《人民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日报·星期文艺》与新中国文艺批评话语实践
6
作者 郭诗亮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4,共7页
创设于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的《人民日报·星期文艺》副刊,从文艺批评和创作实践上深度参与了新中国文艺体系的建构,并在彼时建立全国文艺新秩序的进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破旧立新”的强烈诉求和文艺界... 创设于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的《人民日报·星期文艺》副刊,从文艺批评和创作实践上深度参与了新中国文艺体系的建构,并在彼时建立全国文艺新秩序的进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破旧立新”的强烈诉求和文艺界人士对“新的人民的文艺”的理解差异,促使《人民日报·星期文艺》刊发的文本呈现出某种丰富性和复杂性。《人民日报·星期文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前后文艺界的思想状态,及此后文艺运动发生和发展的潜在原因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文献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星期文艺》 意识形态批评话语 “新的人民的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情感共鸣到文化认同:《人民日报》“国潮”报道框架的历时演变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宏邦 刘通 +1 位作者 张毅远 杨帆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10,共13页
“国潮”作为一种新兴的时尚文化,不仅丰富了社会文化体验,也展示了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话语,同时在宏观经济、中观产业和微观技术的多重结构性变迁中不断演化,展现出显著的经济和文化效益。尽管《人民日报》在传播“国... “国潮”作为一种新兴的时尚文化,不仅丰富了社会文化体验,也展示了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话语,同时在宏观经济、中观产业和微观技术的多重结构性变迁中不断演化,展现出显著的经济和文化效益。尽管《人民日报》在传播“国潮”文化,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但其作为主要媒介化力量的研究仍不足,且多为思辨角度。基于对2018年至2024年《人民日报》上发布的229篇“国潮”报道进行主题建模与网络分析,提出了3个“国潮”报道框架:“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场景化呈现”以及“新消费”。关于《人民日报》聚合“国潮”的历时性演变,其可被分为消费符号与文化认同的萌芽、文化赋能与情感共鸣的转导以及全球化语境下的主体性重塑3个阶段。这一过程为文化自信的情感共鸣路径提供了细节剖析,并为“国潮”报道框架研究提供了现实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潮”报道 文化认同 《人民日报 文化传播 报道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中的共情框架与情感组装——以人民日报抖音号81起自然灾害事件报道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余秀才 郭泓池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短视频社交媒体崛起时代,面对信息传播中的“情感转向”与“图像转向”,主流媒体如何在短视频新闻报道中架构情感是提升主流媒体引导力与影响力的关键。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短视频新闻报道中普遍采用了情感包装策略;在情感架... 短视频社交媒体崛起时代,面对信息传播中的“情感转向”与“图像转向”,主流媒体如何在短视频新闻报道中架构情感是提升主流媒体引导力与影响力的关键。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短视频新闻报道中普遍采用了情感包装策略;在情感架构中更多采用“情感突出法”来安排短视频新闻报道的共情框架,且主流媒体的情感框架和情感设定,能对受众产生预期的情感效应;主流媒体在情感组装时一般会预设具有明显引导意图的意义装置,在意义装置规制下,通过集纳短视频新闻的情感“刺点”,并经过多模态符号间的情感锚固和情感缝合,形成情感互文、情感震撼与情感侵染,最终完成情感引导与情感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人民日报抖音号 短视频新闻 共情框架 情感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奥运冠军身份建构的隐喻模式研究——以《人民日报》(1984-2022)媒体报道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文婷 邹德新 经焕娟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8,共11页
运用Charteris-Black提出的三维批评隐喻分析框架对1984-2022年《人民日报》156篇中国奥运冠军相关报道进行话语分析,揭示奥运冠军身份建构的隐喻模式。研究发现,报道运用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3种隐喻类型及其21种子类型建构了... 运用Charteris-Black提出的三维批评隐喻分析框架对1984-2022年《人民日报》156篇中国奥运冠军相关报道进行话语分析,揭示奥运冠军身份建构的隐喻模式。研究发现,报道运用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3种隐喻类型及其21种子类型建构了奥运冠军的多重性身份,其中,运用战争和人体隐喻建构为国争光的英雄、旅程隐喻建构中华体育精神的践行者、动物和自然隐喻建构体育文化的传播者、文化隐喻建构中国体育事业的传承者、实体和容器隐喻建构健康生活的追求者,宣传党和国家的体育主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隐喻模式形成的社会动因。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提出奥运冠军身份建构的优化策略:在文本层面丰富中国奥运冠军报道的语言手段,在话语层面创新中国奥运冠军话语和叙事体系,在社会层面打造中国奥运冠军品牌价值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奥运冠军 身份建构 隐喻模式 隐喻批评理论 《人民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乡村教师媒介形象的国家叙事研究——基于《人民日报》报道的文本分析(1949-2021)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明 陈嘉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1,181,共13页
1949年以来,乡村教师的媒介形象在国家叙事中是如何被呈现的?这是一个值得在推进一系列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之际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选取1949~2021年《人民日报》关于乡村教师的报道进行LDA主题建模与案例分析,可以呈现不同时代、不同阶... 1949年以来,乡村教师的媒介形象在国家叙事中是如何被呈现的?这是一个值得在推进一系列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之际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选取1949~2021年《人民日报》关于乡村教师的报道进行LDA主题建模与案例分析,可以呈现不同时代、不同阶段乡村教师媒介形象的国家建构与国家期待。研究发现:其一,乡村教师的报道焦点从地方典型经验向国家视角转变并且数量持续上升,说明国家对乡村教师问题的重视度逐渐提升;其二,乡村教师媒介形象经历了从集体化时期的“国家集体主义奉献者”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地方实用主义奋斗者”再到乡村振兴时期的“城乡公平主义实践者”的变化;其三,“又红又专”的道德话语逐渐淡化,而基于教师个体乡土情感的在地化形象建构得到强化,塑造了“扎根泥土的向日葵”的职业知识分子理想形象,其价值导向意义鲜明。研究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教师媒介形象的变迁折射出了乡村教育从“外生扶持”向“内生发展”模式转向,其动力机制是城乡均衡与教育公平的理念及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媒介职业形象 人民日报 国家建构 价值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运动报道建构的集体记忆及其时代价值——以《人民日报》(1949—2024年)为中心的考察
11
作者 肖建波 乔思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1-55,共5页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备受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并通过组织纪念活动来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给予充分且详实的报道。对《人民...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备受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并通过组织纪念活动来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给予充分且详实的报道。对《人民日报》(1949—2024年)五四运动相关报道展开文本分析,剖析其所建构起的集体记忆,包括以“革命斗争”为标志的深层记忆、以“建设发展”为基石的典型记忆、以“理想奋斗”为动力的永恒记忆和以“青春担当”为核心的时代记忆。这些集体记忆对于继承五四精神、凝聚社会认同、树牢家国情怀和为青年设立目标方向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集体记忆 爱国主义教育 《人民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安全话语分析——以《人民日报》1994—2016年的报道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苗伟山 朱鸿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9-105,共7页
本文以《人民日报》1994—2016年的新闻报道为例探索政府视角下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发现:第一,网络安全的报道重点经历了从技术议题到社会议题和外交议题的转变,与此同时,话语主题也相应地从早期的犯罪化框架,发展到呼吁政府整体性解... 本文以《人民日报》1994—2016年的新闻报道为例探索政府视角下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发现:第一,网络安全的报道重点经历了从技术议题到社会议题和外交议题的转变,与此同时,话语主题也相应地从早期的犯罪化框架,发展到呼吁政府整体性解决方案的警惕性框架,最终呈现出军事化和国家化的流变趋势。第二,中国政府在网络安全的报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是比例最高的被引信息来源,也是被提及最多的解决方案承担者。第三,中国网络安全的军事化话语,大部分都源于与美国的冲突事件,中美之间的博弈合作塑造着中国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和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话语建构 新闻报道 人民日报 议题 政府 中美关系 框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网络版首发征稿启事及版权声明
13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我刊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正式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出版我刊网络版。凡经我刊审定录用的论文(录用定稿)均首先在我刊网络版上首发,之后由我刊印刷出版。现发布论文网络版首发征稿... 我刊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正式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出版我刊网络版。凡经我刊审定录用的论文(录用定稿)均首先在我刊网络版上首发,之后由我刊印刷出版。现发布论文网络版首发征稿启事。凡稿件被本刊录用,即视为作者同意将该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我刊已许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在其各自的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及在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和稿酬一并支付(即包括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各种使用方式的报酬)。作者如对本声明持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出版 网络版 论文 首发 电子杂志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网络版首发征稿启事及版权声明
14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我刊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正式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出版我刊网络版。凡经我刊审定录用的论文(录用定稿)均首先在我刊网络版上首发,之后由我刊印刷出版。现发布论文网络版首发征稿... 我刊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正式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出版我刊网络版。凡经我刊审定录用的论文(录用定稿)均首先在我刊网络版上首发,之后由我刊印刷出版。现发布论文网络版首发征稿启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版 论文 首发 征稿 中国学术期刊 版权声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网络版首发征稿启事及版权声明
15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我刊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正式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出版我刊网络版。凡经我刊审定录用的论文(录用定稿)均首先在我刊网络版上首发,之后由我刊印刷出版。现发布论文网络版首发征稿... 我刊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正式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出版我刊网络版。凡经我刊审定录用的论文(录用定稿)均首先在我刊网络版上首发,之后由我刊印刷出版。现发布论文网络版首发征稿启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权声明 中国学术期刊 印刷出版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网络版 征稿启事 首发 录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RTopic模型的学校体育新闻时代变迁与媒介呈现——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学校体育栏目为例
16
作者 燕阳 李斌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9,共13页
挖掘并剖析权威新闻文本中学校体育框架叙事的时代变迁与呈现逻辑,对理解学校体育的历史嬗变特征,明晰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而言至关重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方法,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模型BERTopic对1949年-2024年《人民日报》中有关学校体... 挖掘并剖析权威新闻文本中学校体育框架叙事的时代变迁与呈现逻辑,对理解学校体育的历史嬗变特征,明晰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而言至关重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方法,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模型BERTopic对1949年-2024年《人民日报》中有关学校体育的新闻报道进行主题挖掘与演化研究,运用框架理论归纳学校体育新闻的叙事主线,进而明晰学校体育媒介形象的嬗变与发展逻辑。研究认为:《人民日报》有关学校体育的新闻报道经历1949年-1978年、1979年-1994年、1995年-2006年、2007年-2019年以及2020年至今五个发展阶段,其历程遵从“治理嬗变”“国家关怀”“人才培育”“精神谱写”四个框架,四个框架在历史嬗变中,呈现赓续传承与嬗变发展的普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BERTopic 《人民日报 体育新闻 媒介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同富裕话语的核心要义与革新演变——基于1949—2024年《人民日报》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宣谕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2,共11页
《人民日报》是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和引导大众舆论的重要窗口,在构建共同富裕话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文本以“发展”“社会主义”“消除贫困”“先富带动后富”等较为恒定的高频词汇集中反... 《人民日报》是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和引导大众舆论的重要窗口,在构建共同富裕话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文本以“发展”“社会主义”“消除贫困”“先富带动后富”等较为恒定的高频词汇集中反映了共同富裕话语的构成要素和内涵特征。同时,随着共同富裕实践和思想理念的变迁,共同富裕话语表现出由农民话语转向人民话语、全民经营集体经济话语转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话语、单一经济性话语转向多元政治性话语、基层摸索先富道路话语转向顶层设计共富战略话语的革新演变,形成了一系列的政治命题和政治论断,建构起较为完善的“共同富裕”话语体系。共同富裕话语的内涵特征与理念变迁背后,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年轮,凸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的战略动态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共同富裕 《人民日报 现代化建设 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评论艺术--专访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米博华
18
作者 刘赫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8-10,共3页
题记:2013年8月7日,人民论坛杂志社视频演播室开播上线,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米博华作为首期访谈嘉宾,做客演播室,围绕“网络时代的评论艺术”接受了我社记者专访。
关键词 人民日报 网络时代 副总编辑 专访 艺术 评论 演播室 杂志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日报》海外版诞生记
19
作者 方振庆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85,共2页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外宣平台和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即将走过40年的风雨历程。当前的对外宣传工作较之以往,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更为复杂的国际形势。一方面,世界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中国;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外宣平台和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即将走过40年的风雨历程。当前的对外宣传工作较之以往,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更为复杂的国际形势。一方面,世界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中国;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中国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人民日报社档案室中,保存着1985年3月27日印制的海外版第一张繁体报样,通过这份珍贵档案再次回顾和关注新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张面向海外、以海外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人民日报》海外版诞生的历程,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史 人民日报 对外宣传工作 第一张 档案室 海外版 诞生记 服务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日报》聚焦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保护久久为功终有功
20
作者 罗秋梅 《广西林业》 2024年第4期49-49,共1页
2024年3月19日,《人民日报》重点报道《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住红树海岸保护碧海银滩》,介绍了红树林在护岸减灾、维护近海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对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开展修复的多种... 2024年3月19日,《人民日报》重点报道《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住红树海岸保护碧海银滩》,介绍了红树林在护岸减灾、维护近海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对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开展修复的多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口红树林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岸保护 生物多样性 红树林保护 《人民日报 多种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