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文婷形象的美学价值——《人到中年》改编的一点收获
1
作者 王云缦 张德明 《电影文学》 1983年第8期76-78,共3页
电影文学剧本《人到中年》是由原作者自己改编的。尽管如此,我们在没有看到影片前仍然担心:它能传达出小说那种特有的细腻感受吗?它能表现出陆文婷形象的那种内涵的艺术美感吗?人所周知,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文学长于... 电影文学剧本《人到中年》是由原作者自己改编的。尽管如此,我们在没有看到影片前仍然担心:它能传达出小说那种特有的细腻感受吗?它能表现出陆文婷形象的那种内涵的艺术美感吗?人所周知,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文学长于揭示心理,电影却侧重于动作。看了电影,我们心上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也许电影和小说给人的印象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我们深深感到;银幕上的陆文婷不仅真实,生活,而且是个有较高美学价值的艺术形象。她使人共鸣,激动,寻味,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到中年》 艺术形象 美学价值 改编 电影文学剧本 艺术美感 艺术形式 原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漫谈影片《人到中年》
2
作者 段更新 《电影文学》 1983年第8期80-82,94,共4页
若说影片《人到中年》的成功,若说它和某些反映中年知识分子伺题的文艺作品(包括若干反映或涉及这一问题的影片)的不同,我以为,就在于它不是从所谓“中年问题”出发,而是从现实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中年人”出发,不是一般地摆出... 若说影片《人到中年》的成功,若说它和某些反映中年知识分子伺题的文艺作品(包括若干反映或涉及这一问题的影片)的不同,我以为,就在于它不是从所谓“中年问题”出发,而是从现实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中年人”出发,不是一般地摆出中年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工作之间的矛盾,而是着力揭示一个持定的中年知识分子,即一个作为母亲和妻子的中年知识分子在工作中所发生的特定的心灵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到中年》 影片 中年知识分子 现实生活 文艺作品 中年 矛盾 心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到中年》的文学形象与银幕形象
3
作者 宋江波 《电影文学》 1983年第8期72-75,96,共5页
中篇小说《人到中年》是我国当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拍成电影之后,反响也很强烈,近期内连续获得了金鸡奖、百花奖和文化部的优秀影片奖。因而,进一步地探讨这部作品从小说到电影创作上的经验,对于繁荣电影创作是有益的。
关键词 《人到中年》 银幕形象 文学形象 电影创作 中篇小说 当代文学 金鸡奖 文化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盗仙草”——《人到中年》观后联想
4
作者 陆柱国 《电影文学》 1983年第8期71-71,共1页
我虽然算不上京戏爱好者,可是,有些京戏(特别是折子戏)我却十分爱看,《盗仙草》就是其中之一。白娘子在爱情上的忠贞与痴情,使我赞赏到了折服的程度。最近,我看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人到中年》,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京戏《盗... 我虽然算不上京戏爱好者,可是,有些京戏(特别是折子戏)我却十分爱看,《盗仙草》就是其中之一。白娘子在爱情上的忠贞与痴情,使我赞赏到了折服的程度。最近,我看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人到中年》,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京戏《盗仙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到中年》 联想 长春电影制片厂 《盗仙草》 爱好者 京戏 折子戏 白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人到中年》的悲剧美
5
作者 薛纯华 《电影文学》 1983年第8期78-79,共2页
影片《人到中年》扣人心弦,催人下泪。陆文婷形象为我们的银幕画廊增添了新的光彩。究竟是什么艺术魅力拨动了许多观众的情思?是悲剧性的艺术美。
关键词 《人到中年》 悲剧美 艺术魅力 艺术美 悲剧性 情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到中年
6
作者 石悦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人到中年》 中国 当代 杂文 石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银幕人物形象回顾
7
作者 何孔周 奚姗姗 +1 位作者 胡克 高洪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6-60,共5页
何孔周:用多种方法创造多样化的银幕人物 这个题目使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新时期的两种类型的影片,以及两种用不同创作方法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一种是象《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芙蓉镇》《开国大典》等一系列影片,另一种是象《城... 何孔周:用多种方法创造多样化的银幕人物 这个题目使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新时期的两种类型的影片,以及两种用不同创作方法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一种是象《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芙蓉镇》《开国大典》等一系列影片,另一种是象《城南旧事》《黄土地》《青春祭》,包括《红高梁》等一系列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新时期 银幕 《开国大典》 《人到中年》 《城南旧事》 《芙蓉镇》 《黄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腔热情地表现新生活
8
作者 纪叶 《电影文学》 1984年第1期2-5,共4页
长影的艺术家们在“振兴长影”口号的鼓舞下,曾经在一九八二年创作出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影片,改变了以往一个时期艺术质量停滞不前的状况,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人们至今对《人到中年》、《张铁匠的罗曼史》、《勿忘我》、《心... 长影的艺术家们在“振兴长影”口号的鼓舞下,曾经在一九八二年创作出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影片,改变了以往一个时期艺术质量停滞不前的状况,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人们至今对《人到中年》、《张铁匠的罗曼史》、《勿忘我》、《心灵深处》、《飞来的仙鹤》、《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这样一些反映新生活的影片,念念不忘,脑海里久久地印记着影片中的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热情 《人到中年》 《勿忘我》 艺术质量 艺术形象 艺术家 影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继续振兴长影而努力——长影第四次创作会议简述
9
作者 李方钧 《电影文学》 1984年第5期92-93,共2页
一九八二年初,在长影第二次创作会议上,长影的电影工作者针对当时影片创作生产的被动局面,曾经提出了“振兴长影”的口号。到现在,两年过去了,振兴长影的愿望,初步变成了事实。继一九八二年拍出的《人到中年》、《飞来的仙鹤》等... 一九八二年初,在长影第二次创作会议上,长影的电影工作者针对当时影片创作生产的被动局面,曾经提出了“振兴长影”的口号。到现在,两年过去了,振兴长影的愿望,初步变成了事实。继一九八二年拍出的《人到中年》、《飞来的仙鹤》等优秀影片之后,在一九八三年里又拍出了(《不该发生的故事》、《16号病房》、《在被告后面》,《李冰.》(上下集)、《武当》和《火焰山》等一批受到领导和群众赞誉的好影片。在成绩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创作 影片创作 《人到中年》 电影工作者 《火焰山》 被动局面 《武当》 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理论与电影创作实际——与汪天云同志商榷
10
作者 梁仁清 《电影文学》 1987年第3期73-74,78,70,共4页
新时期的中国电影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光辉照耀下,显出了她动人的风采。新时期电影数量近千部,思想和艺术质量大幅度提高,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长影、上影、北影、八一、珠江、峨眉、西安等老厂,还是新建的广西、儿童,青年、潇... 新时期的中国电影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光辉照耀下,显出了她动人的风采。新时期电影数量近千部,思想和艺术质量大幅度提高,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长影、上影、北影、八一、珠江、峨眉、西安等老厂,还是新建的广西、儿童,青年、潇湘、天山、内蒙古、福建、云南、深圳等新厂,都摄制出一批批优秀或较好的影片,为新中国电影发展史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例如,《城南旧事》、《人到中年》、《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喜盈门》,《不该发生的故事》、《少年犯》、《茶馆》、《红衣少女》《女人的力量》、《乡音》、《人生》、《野山》、《如意》、《西安事变》《吉鸿昌》、《廖仲恺》,《末代遑后》、《孙中山》、《黄土地》等影片,它们都陆续在国内外影坛上获奖,或受到观众程度不同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理论 创作实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高山下的花环》 同志 《城南旧事》 《人到中年》 中国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