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浪子新编:《亨利四世》哈尔与成长的自我延迟
1
作者 徐嘉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0,共6页
本文从《亨利四世》(上部)第一幕第二场哈尔"我完全知道你们"的独白入手,分析哈尔的成长所面临的两重危险和他的成长模式。在父权的遏制和同辈的压力这双重的危机下,哈尔的成长方式并非如他所说为了"让众人惊叹",... 本文从《亨利四世》(上部)第一幕第二场哈尔"我完全知道你们"的独白入手,分析哈尔的成长所面临的两重危险和他的成长模式。在父权的遏制和同辈的压力这双重的危机下,哈尔的成长方式并非如他所说为了"让众人惊叹",而是他面对危机的唯一选择。哈尔选择自我隐藏,借助浪子的形象重构自我,有意延迟了成长,最终成功踏入成人社会,这也显示出早期现代英国文化有将"少年人转变为成人"这一过程有意拉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四世》 哈尔王子 成长 浪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亨利四世》:诗人眼中的历史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念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67-69,共3页
《亨利四世》:诗人眼中的历史●张念马丁·海德格尔认为诗人的言说越自由,其所说越超然于卓纯的陈述”。①而作为诗人的莎士比亚,他创作的戏剧有诗化倾向,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亨利四世》富有激情和饱含诗意的语言中,我们发... 《亨利四世》:诗人眼中的历史●张念马丁·海德格尔认为诗人的言说越自由,其所说越超然于卓纯的陈述”。①而作为诗人的莎士比亚,他创作的戏剧有诗化倾向,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亨利四世》富有激情和饱含诗意的语言中,我们发现莎士比亚面对历史,没有作“单纯的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四世》 历史活动 诗人 人眼 莎士比亚 海德格尔 诗化倾向 历史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的审美体验 被引量:3
3
作者 肖锦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1-45,共5页
在以往关于莎士比亚的研究中,对莎士比亚的生活态度、观念和人生体验等问题很少过问,而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艺术虽然离不开客观现实,但艺术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却只能是包含着主体特定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的生活。因此,研究莎士比亚,... 在以往关于莎士比亚的研究中,对莎士比亚的生活态度、观念和人生体验等问题很少过问,而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艺术虽然离不开客观现实,但艺术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却只能是包含着主体特定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的生活。因此,研究莎士比亚,就必须把握莎土比亚的审美体验。莎士比亚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文艺复兴运动的蓬勃发展时期。他的154首十四行诗和37部剧作告诉我们,他不是一个漂浮于生活大浪的随波逐流者,而是一个坚定的狙击手。他冷静地面对当时混乱的现实,把历史剧创作的目光投向朝廷重大的政治纠葛,反映了人们在权欲的驱使下如何利令智昏、兵刀相向、祸国殃民的情景;其悲剧、喜剧和诗歌则主要着眼于人们的日常活动,热情地讴歌了纯洁、真挚的男女之爱,无情地鞭挞了与此相对立的封建世仇、家长意志、金钱、嫉恨和私欲等,从而梦想着建立一个在明君统治下人们相互爱戴又不混淆上下,君臣、夫妻有别,等级严格,秩序井然,和谐仁爱的太平盛世。这显然夹杂着基督教的某些影响,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他的审美体验既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审美体验 审美理想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亨利五世 历史剧 《亨利四世》 《理查三世》 基督教 随波逐流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