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简帛《五行》的成德工夫路径
1
作者 胡振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2,共6页
简帛《五行》篇中的成德工夫路径,是人依据自身本有的德性成就圣人境界的中间环节。在身心关系方面,《五行》的“慎”“独”应作全新的理解:“慎”是指心中德之五行间的关系,“独”是指生理之身与道德主体之心的身心关系,以此为基础,《... 简帛《五行》篇中的成德工夫路径,是人依据自身本有的德性成就圣人境界的中间环节。在身心关系方面,《五行》的“慎”“独”应作全新的理解:“慎”是指心中德之五行间的关系,“独”是指生理之身与道德主体之心的身心关系,以此为基础,《五行》篇形成了“身为心役”思想认识。《五行》以“气”将身心内外连接起来并将先天本有的德性动态地实现出来,将“德气”作为兼具价值与物质、形式与质料的统一体。《五行》中的“思”不是认识,而是向内心进行道德反思的工夫修养方式。身心关系、德气说与“思”共同构成了《五行》完整的工夫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五行》 思孟学派 先秦儒家 工夫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帛书《五行》慎独说小议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景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3-27,共5页
《学》、《庸》、《荀》偏重在工夫论的角度论“慎独”的意义 ,其所重在一个“慎”字。帛书《五行》篇的慎独说 ,则注重从“心贵”的角度对“独”作本体义的揭示。所谓“舍其体而独其心” ,“体”非指身体性 ,而是指礼的仪文形式方面。... 《学》、《庸》、《荀》偏重在工夫论的角度论“慎独”的意义 ,其所重在一个“慎”字。帛书《五行》篇的慎独说 ,则注重从“心贵”的角度对“独”作本体义的揭示。所谓“舍其体而独其心” ,“体”非指身体性 ,而是指礼的仪文形式方面。“舍体” ,应以《礼记·孔子闲居》所论“三无”作解。消解礼的外在形式意义而归于心灵的内在与独特性 ,把“形善于外”的德化作用统归于内心道德自由创造转化其存在的敞开性 ,这是帛书《五行》“舍体”而“独心”的慎独说之基本内涵。帛书《五行》“说”部之“心贵”、“独其心”的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五行》 慎独说 “诚中形外”“舍体”“独心”“三无” 《大学》 《中庸》 《荀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思学派仁义内外说辨析——以《中庸》、《五行》篇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高立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2,共5页
郭店楚简中有大量儒家简,其中的"仁内义外"之说引起了理解分歧。本文结合《中庸》及郭店《五行》篇的相关内容,阐述了子思学派仁义内外说的独特内涵与哲学意义,认为仁义从根源上说是天命于人的内在本性,为人性之内涵与本质;... 郭店楚简中有大量儒家简,其中的"仁内义外"之说引起了理解分歧。本文结合《中庸》及郭店《五行》篇的相关内容,阐述了子思学派仁义内外说的独特内涵与哲学意义,认为仁义从根源上说是天命于人的内在本性,为人性之内涵与本质;但从人伦的角度讲,仁义则是"教"之内容,是表现于外的道德行为与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思学派 《中庸》 《五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楚简《五行》成德进路的“体知”维度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卫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4-98,共5页
从楚简《五行》篇非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和由“思”而“一”、“独”,由“闻见”而“聪明”而“圣智”的成德进路来看,成德证道并非一种经验性的认知活动,而是一种内在直观在个体生命中的呈现,即体悟之知。“体知”与“认知”的根本区别在... 从楚简《五行》篇非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和由“思”而“一”、“独”,由“闻见”而“聪明”而“圣智”的成德进路来看,成德证道并非一种经验性的认知活动,而是一种内在直观在个体生命中的呈现,即体悟之知。“体知”与“认知”的根本区别在于:“体知”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内证性认识活动,我与认识对象在本体意义上合为一体;“认知”则是主客二元对立的对象化认识活动,二者在知行关系、获得途径、表达方式等方面均有不同。儒家的“德性之知”是在“体知”的基础上统合“认知”,因此不能将“体知”之道完全套用西学知识论的框架加以解释,而应当具有中国文化本位的解释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五行》 早期儒家 圣智 体知 认知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简、帛《五行》之三层经解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锦枝 《哲学分析》 2015年第4期65-72,共8页
帛书《五行》经部和竹简《五行》之中呈现出严谨的经—解—再解的三层解释关系,完全不需要调整现有的顺序。解的特征是比较完整地阐发经的旨意,并解释其中的每句话。再解的特征是重点解释解中的重点词汇,作延伸说明。按照经—解—再解... 帛书《五行》经部和竹简《五行》之中呈现出严谨的经—解—再解的三层解释关系,完全不需要调整现有的顺序。解的特征是比较完整地阐发经的旨意,并解释其中的每句话。再解的特征是重点解释解中的重点词汇,作延伸说明。按照经—解—再解的解释关系对应竹简《五行》和帛书《五行》经部,一些看似费解的文句意义便可以得到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再解 三层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简帛《五行》与先秦儒家美学之“乐感”精神
6
作者 谭玉龙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儒家哲学与美学也因此打上了“乐”的烙印。自孔子起,“乐”(lè)就受到了关注与重视.成为儒学追求的目标之一。进入战国以后,尤其是在简帛《五行》那里,对“乐”的追求与崇尚得以丰... 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儒家哲学与美学也因此打上了“乐”的烙印。自孔子起,“乐”(lè)就受到了关注与重视.成为儒学追求的目标之一。进入战国以后,尤其是在简帛《五行》那里,对“乐”的追求与崇尚得以丰富与深化。“乐”不仅包容着仁、义、礼、智、圣五种道德(“行”),还成为大全之“德”实现的前提条件,“德”与“乐”是一物之两面。此外,《五行》赋予了“君子”以“乐”的精神品格,成为“君子”就要获得与之相应的“乐”。这让“君子”境界冲破了单纯的道德境界而进入了审美的自由境界,即“乐”境。总之,在孔子哲学与美学思想基础上,简帛《五行》与《孟子》《荀子》等一道彰显出先秦儒家美学的另一副面貌——“乐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五行》 君子 不乐无德 天人合一 “乐感”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其钢管弦乐组曲《五行》的音响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段伟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16-120,共5页
管弦组曲《五行》根据中国传统五行学说分为“水木火土金”五个乐章,音响色彩的对比和展开成为控制全曲曲式结构的主要思维方法和手段,同时音乐音响素材的相生相克形成了结构的深层动力。陈其钢始终坚持自己的个性,用最精致的手段,创造... 管弦组曲《五行》根据中国传统五行学说分为“水木火土金”五个乐章,音响色彩的对比和展开成为控制全曲曲式结构的主要思维方法和手段,同时音乐音响素材的相生相克形成了结构的深层动力。陈其钢始终坚持自己的个性,用最精致的手段,创造最精美的形式,表达最直接的内心感觉。在陈其钢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老庄哲学中的艺术本体论和西方唯美主义的自律论的自然结合。从这点来说,陈其钢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其钢 管弦乐 《五行》 音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帛《五行》篇的结构及哲学意义
8
作者 甘伟 冯雪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5-38,共4页
简帛《五行》篇的结构可分为外在篇章结构和内在意许结构。外在篇章结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帛书有《经》有《说》,而竹简只有《经》。《五行》篇的结构重点在内容分类上,分为德行论、圣智观和成德进路三个部分。"德行论"是整个... 简帛《五行》篇的结构可分为外在篇章结构和内在意许结构。外在篇章结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帛书有《经》有《说》,而竹简只有《经》。《五行》篇的结构重点在内容分类上,分为德行论、圣智观和成德进路三个部分。"德行论"是整个《五行》篇认识论的发端,对"形于内"与"形于外"之"形"进行了哲学意义的界定。"圣智观"对关于圣智与"思"、圣智与"聪明"等问题进行了宗教意义的阐释。"成德进路"或言"四知成圣",旨在从逻辑的角度论证先秦儒家的成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 《五行》 结构 哲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论语》到《五行》——孔子与子思的几点思想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启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42-44,共3页
《荀子·非十二子》中提到子思子创立了五行学说,并为孟轲继承,但五行的具体内容却早已失传。1973年长沙马王堆帛书《五行》出土,这一历史谜案才算告破。但帛书《五行》与《孟子》和已佚的《子思子》关系如何?是思孟之间的作品还是... 《荀子·非十二子》中提到子思子创立了五行学说,并为孟轲继承,但五行的具体内容却早已失传。1973年长沙马王堆帛书《五行》出土,这一历史谜案才算告破。但帛书《五行》与《孟子》和已佚的《子思子》关系如何?是思孟之间的作品还是孟子或孟子以后的作品?则仍难遽定。1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五行》 孔子 子思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解经文体论略——兼论简帛《五行》篇的文体定名
10
作者 高新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54,共9页
经与解经文体是与私家著述相伴而生的,先秦诸子中的解经文体目前仅见经解、经说二种。经解体可能是师徒授受的讲义或记录,经与解应非一人一时之作;经说体之"说"是作者为使经文浅显易晓,与"经"同时所作,这在诸子时... 经与解经文体是与私家著述相伴而生的,先秦诸子中的解经文体目前仅见经解、经说二种。经解体可能是师徒授受的讲义或记录,经与解应非一人一时之作;经说体之"说"是作者为使经文浅显易晓,与"经"同时所作,这在诸子时代成为一种常见的著述方式。学界对近出简帛《五行》经和解经两部分文体的命名或有不妥,其经文部分是一种可称为"前解经体"的文体,解经部分则应循先秦诸子之通例,名为"经解体",而非当今学界通常所说的"经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五行》 经解 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店楚简《五行》与荀子道德心理认识论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加武 邢起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27,共8页
郭店楚简《五行》的心理认识论思想导源于它对“心”、“德”关系问题的讨论。荀子在以下两个方面合理吸收了《五行》的认识论思想:一是在对认识论性质的定位上;二是在构建全面性、系统性的认识论思想体系上。荀子对《五行》的认识论思... 郭店楚简《五行》的心理认识论思想导源于它对“心”、“德”关系问题的讨论。荀子在以下两个方面合理吸收了《五行》的认识论思想:一是在对认识论性质的定位上;二是在构建全面性、系统性的认识论思想体系上。荀子对《五行》的认识论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其中不变的一条主线就是不断趋向于合理化和理性化。探讨荀子与《五行》在心理认识论上的关系问题,对于了解荀子思想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荀子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帛《五行》引《诗》释论--基于《诗》学体系的考察
12
作者 张强 董立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6-204,共9页
《五行》引《鸤鸠》《燕燕》,其《诗》学阐释和“慎独”思想的阐发完全融合在一起。由《五行》,向上联系上博简《孔子诗论》、郭店简《缁衣》等出土文献,向下联系《荀子》《毛诗》等传世文献,它们俨然像是一个《诗》学传播的链条,展现... 《五行》引《鸤鸠》《燕燕》,其《诗》学阐释和“慎独”思想的阐发完全融合在一起。由《五行》,向上联系上博简《孔子诗论》、郭店简《缁衣》等出土文献,向下联系《荀子》《毛诗》等传世文献,它们俨然像是一个《诗》学传播的链条,展现出先秦至汉代《诗》学发展的一些重要脉络,并逐渐形成了儒家解《诗》的传统。其一,《毛诗》标“兴”解诗上承孔子“诗可以兴”“兴于诗”的观点,其实现的中间环节是《五行》明确地用“兴言”的概念解《鸤鸠》《燕燕》。其二,在诗篇的具体阐释上,《毛诗》论《鸤鸠》源于《孔子诗论》《五行》等,三者一脉相承。其三,《孔子诗论》《五行》以“情”论《燕燕》,而《毛诗》从中索隐出具体的事件,将“情”落到实处,使其有针对性,与言“情”有相承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鸤鸠》 《燕燕》 《孔子诗论》 《毛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正史《五行志》的演变——以“序”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9
13
作者 游自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共6页
《五行志》是中国古代正史的重要内容,《五行志》的“序”概括了史家修撰的旨趣和意图,是我们认识《五行志》演变脉络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从班固开创《五行志》到宋初,历代《五行志》都记载了大量灾异和事应,并作出解释,以此劝诫帝王。... 《五行志》是中国古代正史的重要内容,《五行志》的“序”概括了史家修撰的旨趣和意图,是我们认识《五行志》演变脉络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从班固开创《五行志》到宋初,历代《五行志》都记载了大量灾异和事应,并作出解释,以此劝诫帝王。宋以后的《五行志》成为灾害物异的汇编,不再记录事应,对灾异的感应要靠帝王自己去领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灾异 事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书·五行志》平议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其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0-74,共5页
东汉初班固所撰《汉书》,是传统史学中继《史记》而起的巨著。其中的十篇志,从总体说,历来备受学者们所推重。清代以前,对十志进行考订注释之作前后继出。近代以来不同学科的研究者,注重用近代眼光加以诠释,阐发其中的价值。故当代著名... 东汉初班固所撰《汉书》,是传统史学中继《史记》而起的巨著。其中的十篇志,从总体说,历来备受学者们所推重。清代以前,对十志进行考订注释之作前后继出。近代以来不同学科的研究者,注重用近代眼光加以诠释,阐发其中的价值。故当代著名史学家对这十篇志给以极高的评价,称:“《汉书》的精华在十志”,“十志规模宏大,…后世正史多有志书,大体有所增减。”十志“将书志体完善起来”。唯独其中《五行志》一篇,却是颇受讥议。唐代刘知几著《史通》,专门写了《五行志错误》、《五行志杂驳》两篇。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也批评说:“班氏《五行志》不作可也。”今人论著中有的也视《五行志》是宣扬灾异迷信之作。那么,《五行志》设置的性质是什么?它在哪些方面具有值得重视的史料价值?对于刘知几的批评又应该如何认识?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志》 《汉书·五行志》 灾异 班固 哈雷彗星 刘知几 《汉书》 本纪 日食 董仲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家神异与儒家话语:中古《五行志》的佛教书写 被引量:4
15
作者 游自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2,共10页
中古时期的正史里有不少佛教记述,除了《魏书·释老志》外,正史《五行志》中的佛教记载相对集中。本文以"永宁见灾"和"佛像流汗"两类佛教神异的叙述模式为例,分析此类神异故事被载入《五行志》的过程。大体在... 中古时期的正史里有不少佛教记述,除了《魏书·释老志》外,正史《五行志》中的佛教记载相对集中。本文以"永宁见灾"和"佛像流汗"两类佛教神异的叙述模式为例,分析此类神异故事被载入《五行志》的过程。大体在佛教史学创立之初,传统史学中的诸多叙述策略、思想观念等即流淌其间,难以区隔。有些释家神异故事本就是由士人创作,经僧传采录后又被正史吸收。有些神异故事则是以传统史学的笔法来撰写的。无论经由何种方式进入正史,都经过了改造,以符合儒家政治的理念。由于佛教神异故事与中古正史在"感通"上具有共同话语,前者才能在正史的话语体系内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家神异 儒家话语 《五行志》 佛教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行与梦占——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的占梦术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勇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3,共5页
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的占梦术,主要是参照做梦时间与梦中景象,同时通过五行理论将两者结合起来,两者相应则为吉,否则为凶。与周人以日月星辰占梦相比,这一方法只需考虑梦象与时日五行的协调与否,因而更易于操作,适应了当时占梦世... 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的占梦术,主要是参照做梦时间与梦中景象,同时通过五行理论将两者结合起来,两者相应则为吉,否则为凶。与周人以日月星辰占梦相比,这一方法只需考虑梦象与时日五行的协调与否,因而更易于操作,适应了当时占梦世俗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麓书院 秦简 占梦书 五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绍心 员丽 张卫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研究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医院2019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132例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小儿纳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66例),其中观察组服用五行健脾汤,对照组患儿... 目的研究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医院2019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132例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小儿纳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66例),其中观察组服用五行健脾汤,对照组患儿服用健胃消食片,连续干预4周,分别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胃泌素(MTL)、胃蛋白酶Ⅰ(PGⅠ)、胃蛋白酶Ⅱ(PGⅡ)水平,并采用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最后统计两组主要症状疗效、主要证候疗效及治疗不良反应,随访半年,统计两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餐后腹胀、脘腹满闷、神疲乏力、恶心呕吐、纳呆少食、大便溏薄及总症状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经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MTL,PGⅠ及P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TL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PGⅠ及PGⅡ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T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GⅠ及PG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NDI指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DI指数得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DI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疗效及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与西医治疗相比,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能有效提高脾胃虚弱型FD患儿治疗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且药物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 小儿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 疗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龙《五行·金》音高结构力思维分析
18
作者 周杏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129,共6页
本文以周龙的长笛协奏曲《五行·金》为研究对象,分析音高组织在作品中的建构方式。乐曲以古琴曲《碣石调·幽兰》中的十一音阶及旋律片段为基础,进而提炼出三种音高素材:(1)半音组与增四度,(2)围绕五声调式某个或几个音级做半... 本文以周龙的长笛协奏曲《五行·金》为研究对象,分析音高组织在作品中的建构方式。乐曲以古琴曲《碣石调·幽兰》中的十一音阶及旋律片段为基础,进而提炼出三种音高素材:(1)半音组与增四度,(2)围绕五声调式某个或几个音级做半音或增四度插入所形成的八音、九音、十一音阶,(3)古琴曲《碣石调.幽兰》主题--它们作为乐曲重要的音高组织起结构力作用,主导着音乐的发展和曲式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金》 音高素材 组织手段 结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晋服妖叙事中的社会风俗变迁
19
作者 胡祥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164,206,207,共10页
从《汉书》、《后汉书》到《晋书》,其《五行志》所述服妖条下的内容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汉书》所载均与重大的政治事件有关,其中的关键人物皆因服饰的错穿、误穿,影响了政治生涯并终致失败;《后汉书》所载服妖,表现出某些新现象,透视... 从《汉书》、《后汉书》到《晋书》,其《五行志》所述服妖条下的内容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汉书》所载均与重大的政治事件有关,其中的关键人物皆因服饰的错穿、误穿,影响了政治生涯并终致失败;《后汉书》所载服妖,表现出某些新现象,透视出服饰妆容方面的新变化,出现某些传统服饰未见的新元素,如木屐的流行,胡物、奇装的出现等;《晋书》所载服妖传递出其时服饰不仅种类繁杂,而且出现尚新、求美以及追求松弛自由的个性做派。这些新变化既是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也是曾经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逐渐式微的反映,同时也说明一种新的观念体系正在形成。汉晋三部正史《五行志》服妖叙事表明,作为维持社会秩序工具之一的服妖,本质上是以批判社会上异质服饰为目的,客观上却成为社会风俗变迁的晴雨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五行志》 服妖叙事 社会风俗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复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7-9,共3页
郭店楚简于1993年冬清理出土,1998年5月成书出版,总共只花了4年多的时间。虽然对于关心这批资料的国内外众多学者来说,感到等待已久,但在大批量战国简续整理公布的运作中,郭店简的速度要算是很快的。同样出土于荆门市境的包山楚简... 郭店楚简于1993年冬清理出土,1998年5月成书出版,总共只花了4年多的时间。虽然对于关心这批资料的国内外众多学者来说,感到等待已久,但在大批量战国简续整理公布的运作中,郭店简的速度要算是很快的。同样出土于荆门市境的包山楚简,1987年初发掘,1991年10月出书,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简 文本 成之闻之 《唐虞之道》 整理者 简本《老子》 《性自命出》 战国楚简 《五行》 马王堆帛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