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学统合完成于《五经正义》的历史动因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分田 张鸿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6,共8页
经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教之争的积极推动、中国统一的政治契机和制度创新的特殊需求是经学统合完成于《五经正义》的历史动因。隋唐以前,没有必须将经典注疏规范化的特殊需求,故历代国学通行的做法是经学诸派共存并立,而隋唐以降,科举... 经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教之争的积极推动、中国统一的政治契机和制度创新的特殊需求是经学统合完成于《五经正义》的历史动因。隋唐以前,没有必须将经典注疏规范化的特殊需求,故历代国学通行的做法是经学诸派共存并立,而隋唐以降,科举考试需要统一的教材及考试标准,必须提供统一的经典文本及其注疏。因此,制度创新是经学统合的主要动因。中华帝制的统治者不以统一经学的方式维护思想统一,这种历史现象很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经正义》 孔颖达 经学 国学 帝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经正义》的“对文”和“散文” 被引量:8
2
作者 钟明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57-61,67,共6页
孔颖达《五经正义》中的“对文”和“散文” ,是一套分析古代词义 ,且主要是分析同义词的训诂术语。作者审视到经传中同义词相对使用时其义有别 ,单独使用时其义相通的特殊现象 ,创造性地配合使用“对文”和“散文”来进行分析 。
关键词 《五经正义》 训诂术语 对文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太宗夺嫡与《五经正义》之关系发微 被引量:2
3
作者 曹鹏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56,共7页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兄逼父,成功夺嫡。事后,出于为自己开脱罪名的目的,他在不同场合大力推崇"逆取顺守",提倡"大义灭亲",重新界定"孝"的涵义。太宗的言行波及同期正在纂修的《五经正义》,在其中留下...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兄逼父,成功夺嫡。事后,出于为自己开脱罪名的目的,他在不同场合大力推崇"逆取顺守",提倡"大义灭亲",重新界定"孝"的涵义。太宗的言行波及同期正在纂修的《五经正义》,在其中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并对有唐一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唐初经学 《五经正义》 逆取顺守 大义灭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经正义》最高权力一元化的国家政体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鸿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260,共9页
《五经正义》阐释儒家经典的最高权力一元化的国家政体理论,其一般法则是国家最高权位由最高统治者独占;国家主权由最高统治者独有;国家最高权力由最高统治者一人独掌;最高统治者拥有最高政治权威;最高权力的标识由最高统治者独享。最... 《五经正义》阐释儒家经典的最高权力一元化的国家政体理论,其一般法则是国家最高权位由最高统治者独占;国家主权由最高统治者独有;国家最高权力由最高统治者一人独掌;最高统治者拥有最高政治权威;最高权力的标识由最高统治者独享。最高统治者权力的基本构成包括立法权、最高行政权、最高司法权、赋役征收权、军事统帅权和祭祀天地的特权。最高权力与次一级权力基本关系准则是最高统治者与重要辅臣有君臣之别、重要辅臣是最高统治者的辅佐者、重要辅臣由最高统治者任免、最高统治者的权力支配重要辅臣的权力、必须从制度上限制重要辅臣的权力。这种国家政体理论显然属于君主专制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经正义》 孔颖达 国家政体 儒家经典 帝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礼仁之治施政方略的主要命题及其思维方式——以《五经正义》为典型个案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鸿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5-240,共6页
刚柔并济、礼乐相须、仁义相成、德刑相辅、宽猛相济、劳逸相参等命题,共同构成了《五经正义》礼仁之治施政方略的主要内容,相关政治范畴也构成阴阳互补、刚柔并济的关系。这就在维护尊卑贵贱的前提下,以张扬"仁义"的形式,囊... 刚柔并济、礼乐相须、仁义相成、德刑相辅、宽猛相济、劳逸相参等命题,共同构成了《五经正义》礼仁之治施政方略的主要内容,相关政治范畴也构成阴阳互补、刚柔并济的关系。这就在维护尊卑贵贱的前提下,以张扬"仁义"的形式,囊括了包括刚克、猛政、严刑、役使在内的各种统治手段,并为政策选择上的灵活性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评说儒家的"仁政"、"合和"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否则就难免导出皮毛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五经正义》 儒家经典 施政方略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颖达《五经正义》与唐代文论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海英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29,共5页
本文首次从文论角度对《五经正义》作了专门探讨。《五经正义》中的主要文论观点 ,是唐初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儒学角度论证与支持了唐初君臣们的基本文学主张 ;更为重要的是 ,《五经正义》通过重新强调与阐释儒家经典并被作为科举教... 本文首次从文论角度对《五经正义》作了专门探讨。《五经正义》中的主要文论观点 ,是唐初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儒学角度论证与支持了唐初君臣们的基本文学主张 ;更为重要的是 ,《五经正义》通过重新强调与阐释儒家经典并被作为科举教材 ,促使儒家思想在唐代社会中获得了其应有的重要地位 ,从而对整个唐代文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五经正义》 文论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学发展辩正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行良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36-41,共6页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儒学化 儒学发展 佛教教义 《五经正义》 儒家经学 《经典释文》 儒道互补 隋唐 中国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封建社会排斥异端邪说的强抑制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金太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7-100,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文字狱 政治文化 抑制机 封建专制主义 儒家经典 《孟子》 《五经正义》 文化专制 封建统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初经学的守旧与开新 被引量:2
9
作者 章权才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5期113-122,共10页
一、宋初的政治统一与重建统治思想的客观要求公元960年,赵匡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陈桥兵变,后周被推翻。一个崭新的统一的朝代随之而起,是为宋。赵匡胤建宋,政治局面重归统一。但是,必须指出,这个统一从一开始就具有很... 一、宋初的政治统一与重建统治思想的客观要求公元960年,赵匡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陈桥兵变,后周被推翻。一个崭新的统一的朝代随之而起,是为宋。赵匡胤建宋,政治局面重归统一。但是,必须指出,这个统一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大局限性。宋太祖、宋太宗两兄弟虽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经学 宋初三先生 《论语正义》 义理之学 《五经正义》 赵匡胤 《论语》 《春秋》 明体达用 《尔雅义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统治者崇儒述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公维章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S1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孔子 全唐文 统治者 《五经正义》 儒学 尊崇儒术 旧唐书 《孝经》 国子学 太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才与专才的历史性考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冠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通才与专才 人才培养规格 科举制度 博与专 等教育 知识与能力 研究生教育 八股文 先秦时期 《五经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性思维方式必须改革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明建 《理论探索》 1986年第7期8-13,共6页
哲学研究中的“单向性思维方式”和“注经式研究方法”是哲学研究的一种旧的传统。它是在封建社会落后的生产方式基础之上形成的,是几千年封建政治专制及其意识形态“大一统”的必然结果。我国封建社会有着漫长的封建政治专制的历史。
关键词 哲学研究 传统思维方式 儒学研究 哲学原理 向性 诗经补注 教条式 《五经正义》 疑经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高宗在文化史上的贡献
13
作者 赵文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3-80,共8页
关键词 唐高宗 《旧唐书》 文化史 《新唐书》 全唐文 《唐会要》 《五经正义》 唐长安城 长孙无忌 《五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注疏之学看唐代学术思想的发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童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1-146,共6页
唐代学术处于汉学与宋学两座高峰之间 ,常易被忽略 ,但以经注、史注和《文选注》为代表的唐代注疏之学却在倡导平实的学风和以文证为主要依据的考证方法等方面 ,自有一定的成就 ,并为宋学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关键词 发展 《五经正义》 《汉书》 颜师 《文选》李善注 唐代 学术思想 注疏 学风 考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颖达思想略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继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81-85,共5页
孔颖达是唐代著名学者、思想家,他对儒家经典的阐述和儒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唐初的统治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孔颖达的生平及其《五经正义》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今河北省衡水市人),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青年时... 孔颖达是唐代著名学者、思想家,他对儒家经典的阐述和儒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唐初的统治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孔颖达的生平及其《五经正义》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今河北省衡水市人),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青年时代的孔颖达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以精通五经著称于当的。隋场帝大业初年,举明经高第,授官河内郡博士。隋末农民起义,他避居虎牢。唐建国后,他担任国子助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万物 养民 教化 天地 李世民 封建秩序 王道 《周易正义》 《五经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道论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2
16
作者 章权才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73-80,共8页
中唐以后,随着封建社会逐渐向后期过渡,传统经学也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革。这个变革的先声和重要表征,就是自中唐开始,思想和学术界泛起了一股对当时和后世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潮,即所谓“明道”思潮。作为中唐时期的思想家、经学家,... 中唐以后,随着封建社会逐渐向后期过渡,传统经学也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革。这个变革的先声和重要表征,就是自中唐开始,思想和学术界泛起了一股对当时和后世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潮,即所谓“明道”思潮。作为中唐时期的思想家、经学家,韩愈的道论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大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大学》 思孟学派 经学史 《原道》 道论 《五经正义》 中国传统思想 理论体系 中唐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隋唐儒学发展的历史趋势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凌云 《齐鲁学刊》 CSSCI 1996年第4期43-49,共7页
浅论隋唐儒学发展的历史趋势许凌云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隋唐两代颇似秦汉。秦汉是春秋战国列国纷争之后的一次大统一,隋唐则是魏晋南北朝乱离之后的又一次统一。汉唐的昌盛同儒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如果说汉武帝的文化政策推进了... 浅论隋唐儒学发展的历史趋势许凌云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隋唐两代颇似秦汉。秦汉是春秋战国列国纷争之后的一次大统一,隋唐则是魏晋南北朝乱离之后的又一次统一。汉唐的昌盛同儒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如果说汉武帝的文化政策推进了西汉盛世的到来,那末,唐太宗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儒学 天人感应 儒学发展 《五经正义》 柳宗元 意识形态 儒家经学 贞观统治集团 隋唐 指导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镜秘府论》与《周易》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高宪 《福建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74-77,共4页
关键词 《文镜秘府论》 《周易》 空海 语言特色 《易》学 《系辞》 《五经正义》 中国古代 八卦 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次昭陵》诗注 被引量:1
19
作者 吉川幸次郎 武晋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28-36,51,共10页
这篇“《行次昭陵》的注释”,就是从他的《杜甫诗注》上全文摘译的。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这首杜诗的编年,和某些重要诗句的注释,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可供我国杜诗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 杜诗研究 杜甫诗 《文选》 《文苑英华》 唐帝国 太宗 太清宫 历史观 《草堂诗笺》 《五经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的皇帝与官府藏书
20
作者 海继才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23-23,共1页
北宋的皇帝与官府藏书海继才宋代皇帝不仅注重图书的修撰刻印,而且还十分重视图籍的收集、管理和官藏书。宋太祖在立国初期,在削平诸国的军事征战中,就注意收集各国遗留的图籍,用以充实藏书。据史载,乾德元年(963年)平荆南,... 北宋的皇帝与官府藏书海继才宋代皇帝不仅注重图书的修撰刻印,而且还十分重视图籍的收集、管理和官藏书。宋太祖在立国初期,在削平诸国的军事征战中,就注意收集各国遗留的图籍,用以充实藏书。据史载,乾德元年(963年)平荆南,他收高氏图书,以充实三馆。乾德三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图书 宋太宗 国家藏书 《文献通考·经籍考》 官府藏书 《五经正义》 《玉海》 馆阁 宋太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