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语文素养教育论的《五柳先生传》分析 |
解正明
潘敏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2
|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实录”吗?——基于互文本的微观分析 |
刘火苟
|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
2017 |
0 |
|
3
|
捕鱼和授之以渔——《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及评点 |
赵磊
刘湘玉
朱贻渊
刘占泉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4
|
《五柳先生传》:基于教学价值的关键词解读 |
朱兴祥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5
|
《五柳先生传》片段翻译赏析 |
崔禹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13 |
0 |
|
6
|
古代经典自传的回响——《五柳先生传》的影响研究 |
陈军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4 |
0 |
|
7
|
文言文英译面临的挑战——以《五柳先生传》的五个英译本为例 |
王秋瑶
|
《海外英语》
|
2017 |
3
|
|
8
|
情景与笔墨——论闵贞的画作《五柳先生传》 |
高义谦
|
《福建艺术》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9
|
《五柳先生传》与魏晋时代的社会 |
邓魁英
|
《北方论丛》
|
1985 |
0 |
|
10
|
淳朴劲宛皆有神——读《五柳先生传》和《陋室铭》 |
郭象
|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
0 |
|
11
|
安贫乐道 高风亮节——《五柳先生传》导读 |
马双有
|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
2001 |
0 |
|
12
|
关于《五柳先生传》 |
魏永雅
|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
2001 |
0 |
|
13
|
大型戏曲 五柳先生传 |
郑树立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4
|
“文革”后中国作家自传写作的局限与可能 |
韩松刚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2 |
0 |
|
15
|
多元诵读研“有”“无”——《饮酒(其五)》教学实录及反思 |
黎燕妮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8 |
0 |
|
16
|
陶渊明的另一面——我读《归去来兮辞》 |
李卓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 |
0 |
|
17
|
语文教学应重视“素读” |
杨建章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8
|
从聊斋诗词看蒲松龄的自适生涯 |
罗敬之
|
《蒲松龄研究》
|
1998 |
0 |
|
19
|
CAI是“盐” |
李登文
|
《四川教育》
|
2006 |
0 |
|
20
|
情系东坡──文人雅号摭谈 |
刘江田
黄复俊
|
《语文世界(上旬刊)》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