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影片《五朵金花》的重读与叙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54-57,共4页
对于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而言,《五朵金花》是一部经典之作。在对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多年的研究中,由《五朵金花》开创的模式,深远地影响着该题材电影的创作与研究。在关于《五朵金花》的大量研究中,以下的议题少有人涉猎却又十分有... 对于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而言,《五朵金花》是一部经典之作。在对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多年的研究中,由《五朵金花》开创的模式,深远地影响着该题材电影的创作与研究。在关于《五朵金花》的大量研究中,以下的议题少有人涉猎却又十分有趣:《五朵金花》如何成为经典?如何透过具体的电影叙事技巧形成强烈的情感表达及感染力?对于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创作而言,如何处理《五朵金花》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朵金花》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少数民族题材 经典影片 影视创作 叙事研究 叙事技巧 创作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五朵金花》人物之美论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32,共2页
《五朵金花》作为中国新型喜剧电影的代表之作,不刻意追求脱离实际的夸张和哗众取宠的噱头,而是通过刻画真实亲切的身边人、表现切近实在的身边事,赞颂社会主义中国的新人物、新思想,讴歌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影片将寻找金花... 《五朵金花》作为中国新型喜剧电影的代表之作,不刻意追求脱离实际的夸张和哗众取宠的噱头,而是通过刻画真实亲切的身边人、表现切近实在的身边事,赞颂社会主义中国的新人物、新思想,讴歌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影片将寻找金花、寻找爱情作为推进情节的中心线索,随着"五朵金花"的依次登场,叙事的展开与人物的活动巧妙地联结在一起,人物之美便在劳动之美、爱情之美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朵金花》 劳动 爱情 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田错》——《五朵金花》的故事原型
3
作者 邹鹃薇 《电影评介》 2013年第4期69-70,109,共3页
1959年8月,季康与公浦联名在《电影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五朵金花》的电影剧本,同年底,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王家乙在此基础之上拍摄了电影《五朵金花》。通过《五朵金花》的原型分析,笔者认为这一部藉由误会巧合、性别错置、男欢女爱... 1959年8月,季康与公浦联名在《电影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五朵金花》的电影剧本,同年底,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王家乙在此基础之上拍摄了电影《五朵金花》。通过《五朵金花》的原型分析,笔者认为这一部藉由误会巧合、性别错置、男欢女爱发展出的京剧《花田错》才是真正孕育了《五朵金花》的"沃土",它直接决定了影片的古典式喜剧风格而并非开创了社会主义喜剧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朵金花》《花田错》 故事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朵金花》艺术生命的承载体——白族民歌 被引量:3
4
作者 齐薇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0期32-32,共1页
《五朵金花》以白族民间音乐为基本的艺术载体,以白族民歌为重要的艺术手段,影片中阿鹏和金花在蝴蝶泉边的对唱中那优美的旋律,朴实隽永的歌词在充分展示了白族民间文化和白族民族风情的同时,更是成为了《五朵金花》艺术生命的重要载体... 《五朵金花》以白族民间音乐为基本的艺术载体,以白族民歌为重要的艺术手段,影片中阿鹏和金花在蝴蝶泉边的对唱中那优美的旋律,朴实隽永的歌词在充分展示了白族民间文化和白族民族风情的同时,更是成为了《五朵金花》艺术生命的重要载体,从五十年前一直流传到今天,并将一直流传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朵金花》 蝴蝶泉边 白族 对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家乙导演谈影片《五朵金花》创作 被引量:13
5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146,共3页
1961年8月1日,长影电影剧本业余作者讲习班(第二届)邀请影片《五朵金花》的导演王家乙在吉林省宾馆会议室谈他在影片拍摄前后的创作体会。
关键词 《五朵金花》 影片拍摄 创作体会 导演 电影剧本 会议室 吉林省 讲习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情·英模·国家:《今天我休息》和《五朵金花》的歌颂型喜剧研究
6
作者 王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77-81,共5页
1959年,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今天我休息》和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五朵金花》两部电影,同时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此时正值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大跃进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不同于1956年“双百方针”政策刚刚出台时所出现的《新... 1959年,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今天我休息》和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五朵金花》两部电影,同时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此时正值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大跃进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不同于1956年“双百方针”政策刚刚出台时所出现的《新局长到来之前》(1956)、《不拘小节的人》(1956)、《未完成的喜剧》(1957)等“讽刺喜剧”的创作,这两部电影一改讽刺官僚主义、揭示人民内部矛盾的创作思路,转而在影片中着重塑造了英雄模范人物,其歌颂为主、轻松愉悦的喜剧风格深受观众欢迎。在1960年关于喜剧电影的讨论中,这两部影片也被归类为“歌颂型喜剧”[1]。更为重要的是,这两部影片中展现了“社会主义爱情”的典范,与1949年以来新中国电影展现新思想、新文化的要求相契合。本文以《今天我休息》和《五朵金花》这两部歌颂型喜剧为例,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探讨其所讲述的社会主义爱情故事,以“寻偶”为主题的爱情喜剧是怎样服务于当时的国家话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电影制片厂 《五朵金花》 新中国电影 喜剧电影 英雄模范人物 讽刺喜剧 喜剧风格 爱情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朵金花》,你在哪里?
7
作者 丰峰 《电影文学》 1986年第5期66-66,共1页
五、六十年代,长影拍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许多影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我至今还常哼:“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五朵金花》的画面,山美、水美、人更美…那如诗如画的苍山脚下、洱海之滨,令人缅怀。
关键词 《五朵金花》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六十年代 国内外 蝴蝶泉 拍摄 影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性、民族性与时代性:早期国产音乐电影的“在场性” 被引量:4
8
作者 邵红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3-56,共4页
音乐电影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电影类型,其表达上的独特艺术特色使其在类型片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对于国产电影而言,新中国成立之后,一批极具中国特色与时代风貌的优秀音乐电影相继出现,其中既有以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为基本蓝本而改编的... 音乐电影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电影类型,其表达上的独特艺术特色使其在类型片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对于国产电影而言,新中国成立之后,一批极具中国特色与时代风貌的优秀音乐电影相继出现,其中既有以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为基本蓝本而改编的《阿诗玛》《刘三姐》,也有结合当时时代背景的《五朵金花》等。来源于民间的故事基础为这些电影提供了极为生活化的叙事底蕴,在此之上,这些影片大都采取了戏剧化的改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电影 《五朵金花》 国产电影 独特艺术 《刘三姐》 电影类型 时代风貌 《阿诗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泉边》和古筝四重奏 被引量:2
9
作者 蒋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24-125,共2页
蝴蝶泉一个美丽的传说,经过季康先生的创作和电影《五朵金花》的塑造,创造性地利用民歌的意境,创造出了一部全新的民族音乐作品。作品诗与乐的结合,以及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达到了... 蝴蝶泉一个美丽的传说,经过季康先生的创作和电影《五朵金花》的塑造,创造性地利用民歌的意境,创造出了一部全新的民族音乐作品。作品诗与乐的结合,以及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古筝四重奏作品《蝴蝶泉边》,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产生的我国传统音乐经典作品的名曲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朵金花》 《蝴蝶泉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电影教育事业
10
作者 崔颖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77-80,共4页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包括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化事业尤其是电影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新中...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包括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化事业尤其是电影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五朵金花》《刘三姐》《农奴》,到近年来的《米花之味》《碧罗雪山》《冈仁波齐》等西南边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已成为新中国电影文化宝库中独放异彩的艺术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仁波齐》 新中国电影 电影事业 《五朵金花》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刘三姐》 独放异彩 艺术瑰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歌颂式”到“嬉闹式”: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喜剧电影的叙事转向
11
作者 崔颖 孙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13,共4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电影创作中,少数民族电影以其独特的民族艺术特性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以其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成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的重镇。从家喻户...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电影创作中,少数民族电影以其独特的民族艺术特性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以其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成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的重镇。从家喻户晓的《五朵金花》《阿诗玛》到新时期的艺术探索之作《青春祭》《云南故事》再到21世纪风格各异的《花腰新娘》《碧罗雪山》《米花之味》等影片,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而在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中,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喜剧电影无疑是其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型。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的《五朵金花》开创了我国电影“歌颂式”喜剧电影的先河,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情侣的奇遇》和21世纪初的《花腰新娘》则以“嬉闹式”喜剧电影的样貌试图探索出一种云南特色的少数民族题材喜剧电影叙事模式。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喜剧电影也因此实现了从“歌颂式”到“嬉闹式”的叙事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电影 《五朵金花》 中国电影艺术 少数民族题材 艺术特性 少数民族电影 叙事转向 《花腰新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舞翩跹 声色华丽——论电影《如果·爱》歌舞元素的艺术运用
12
作者 闻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112,共2页
中国歌舞电影的传统自《定军山》肇始,就摆脱不了戏剧情结,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的电影《一剪梅》,以及孙瑜导演拍摄的《大路》,在中国银幕上重现好莱坞歌舞想象,再到十七年期间的《刘三姐》《五朵金花》《阿诗玛》等民族歌舞电影,到... 中国歌舞电影的传统自《定军山》肇始,就摆脱不了戏剧情结,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的电影《一剪梅》,以及孙瑜导演拍摄的《大路》,在中国银幕上重现好莱坞歌舞想象,再到十七年期间的《刘三姐》《五朵金花》《阿诗玛》等民族歌舞电影,到文革时期著名戏曲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等被改编成电影,中国歌舞电影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独特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舞电影 《智取威虎山》 艺术 元素 华丽 声色 《五朵金花》 《定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想象的原乡:国产乡村题材影片的社会向度与美学旨趣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皓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4-27,共4页
国产乡村电影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而"十七年"时期的文艺创作是中国农村题材电影进行独立探索的滥觞,《李双双》《花好月圆》《苦菜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以及《五朵金花》《山间铃响马帮来》等描写少数... 国产乡村电影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而"十七年"时期的文艺创作是中国农村题材电影进行独立探索的滥觞,《李双双》《花好月圆》《苦菜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以及《五朵金花》《山间铃响马帮来》等描写少数民族地区的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的社会生活与政治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朵金花》 农村题材电影 乡村电影 新中国成立初期 李双双 社会向度 文艺创作 乡村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长影影片看长影
14
作者 唐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43-43,共1页
长影作为新中国电影摇篮有过她辉煌的历史.她的许多优秀之作至今仍令人难以忘怀,而且她的影片具有很鲜明的特点,一、弘扬革命的英雄主义,如《钢铁战士》、《上甘岭》;二、弘扬民族文化情冲,如《五朵金花》;三、从历电风云中挖掘... 长影作为新中国电影摇篮有过她辉煌的历史.她的许多优秀之作至今仍令人难以忘怀,而且她的影片具有很鲜明的特点,一、弘扬革命的英雄主义,如《钢铁战士》、《上甘岭》;二、弘扬民族文化情冲,如《五朵金花》;三、从历电风云中挖掘人物的精神风豌.如《甲午风云》、《吉鸿昌》等.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它的辉煌却在渐渐地消失,以第五代导演为标志的“探索影片”.在长影找不到它的真正位置.尽管她也想赶一赶这个浪潮,拍出了影片‘怪圈》,以及宋江波所拍的二部影片《城市假面舞会》和‘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可是由于前者太注重干探索的表面符号,而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后耆则在其观念上徘徊于现代和传统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片 《五朵金花》 《上甘岭》 代导演 中国电影 英雄主义 民族文化 形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悼念著名电影艺术家王家乙
15
作者 甸闻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王家乙,一级导演,著名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家协会吉林分会主席,原长影副厂长。王家乙同志1919年1月12日生于江苏南京。1937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任电影导演。从事电影艺术事业40年。多年来,王家乙热情关注现... 王家乙,一级导演,著名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家协会吉林分会主席,原长影副厂长。王家乙同志1919年1月12日生于江苏南京。1937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任电影导演。从事电影艺术事业40年。多年来,王家乙热情关注现实生活,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喜剧样式和少数民族题材方面多有探索,形成独特风格,对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作品有:《风筝》(1958,与法国合拍,获19届威尼斯电影节圣·乔治奖)、《金玉姬》(1959)、《五朵金花》(1960,获第二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导演银鹰奖)《达吉和她的父亲》(1961)、《小字辈》(1979,获文化部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家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悼念 少数民族题材 《五朵金花》 中国电影 电影导演 1937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俗习惯与民族特色——浅谈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创作
16
作者 谭宝全 《电影文学》 1981年第3期91-92,共2页
我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都有着各异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一些优秀影片如:《五朵金花》、《农奴》、《祖国啊,母亲!》、《从奴隶到将军》等所展示的风习,都成为影片构思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使人... 我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都有着各异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一些优秀影片如:《五朵金花》、《农奴》、《祖国啊,母亲!》、《从奴隶到将军》等所展示的风习,都成为影片构思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使人经久难忘,深获观众称赞。然而也有些影片在这一方面却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 电影创作 民族特色 风俗习惯 《五朵金花》 生活习惯 风俗人情 影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