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德拉话剧改编变奏论及其启示——以老舍小说《二马》的话剧改编为参照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晓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年第3期212-219,共8页
米兰·昆德拉提出,经典作品不应该被改编。他认为改编别人作品最好是写成一部"变奏曲"。对比昆德拉对狄德罗小说《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的改编和方旭对老舍《二马》的改编,可以发现变奏曲理论至少在四个方面极具启示... 米兰·昆德拉提出,经典作品不应该被改编。他认为改编别人作品最好是写成一部"变奏曲"。对比昆德拉对狄德罗小说《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的改编和方旭对老舍《二马》的改编,可以发现变奏曲理论至少在四个方面极具启示意义:其一,技法和思想并重,但更重思想改编;其二,变奏曲不追求完全忠于原著细节,但重思想传承;其三,跨文化是为了弥合和丰富世界文化;其四,启蒙和文娱并行不悖。这四点让跨文体的名著改编成为成功的变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变奏论 老舍 方旭 《二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存现句英译的主观视角对比研究: 以《二马》两个译本为例
2
作者 翁义明 高飞翔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91-95,共5页
文章基于语言主观性和译者主体性,对长篇小说《二马》中存现句在两个英译本中的主语选择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考察两个译本之间以及两个译本与原文之间在主观视角上呈现的共性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汉语存现句英译过程中,两个译本... 文章基于语言主观性和译者主体性,对长篇小说《二马》中存现句在两个英译本中的主语选择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考察两个译本之间以及两个译本与原文之间在主观视角上呈现的共性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汉语存现句英译过程中,两个译本之间以及两个译本与原文之间在主观视角选择上既存在相似之处,也表现出一些差异。不同的主语选择是语言主观性和译者主体性在语言形式上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视角 汉语存现句 《二马》英译 译者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规范论角度看《二马》中隐喻的翻译
3
作者 刘静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3期181-182,共2页
《二马》是老舍早期创作中很值得重视的一部作品,是作者唯一的一部把中国主人公"载到"国外做生意求生存的作品,作者惯用了擅长的幽默笔调勾画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隐喻的使用随处可见,为作品增色不少。该文拟以图里的翻译规... 《二马》是老舍早期创作中很值得重视的一部作品,是作者唯一的一部把中国主人公"载到"国外做生意求生存的作品,作者惯用了擅长的幽默笔调勾画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隐喻的使用随处可见,为作品增色不少。该文拟以图里的翻译规理论为视角,分析解释译者对《二马》中比喻的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规范理论 隐喻 处理策略 《二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舍小说《二马》的域外生成背景
4
作者 安妮.韦查德 林玮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2,共5页
《二马》是老舍在旅英期间经历东西方文化碰撞后创作的小说,东方与西方都是这部小说的主角。然而,由于域外史料的缺乏和自身视角的局限,以往对这部小说的研究都是从单一的东方视角出发的。本文作者在关注英国以华人和唐人街为题材的小... 《二马》是老舍在旅英期间经历东西方文化碰撞后创作的小说,东方与西方都是这部小说的主角。然而,由于域外史料的缺乏和自身视角的局限,以往对这部小说的研究都是从单一的东方视角出发的。本文作者在关注英国以华人和唐人街为题材的小说时发现,《二马》是唯一一部由中国人书写的这一题材的小说。通过还原历史现场以及对比其他同类题材小说,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小说《二马》的域外生成背景,并在此背景下解读这部小说,分析了一些有重要意义却从未被发现的细节及隐喻。文中归集的文化史料以及从域外视角分析得出的观点,对进一步深化老舍早期文学创作及思想背景的研究,有多方面的启示,其发掘东西方文学、文化差异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也很值得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二马》 伦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马》中幽默比喻的翻译方法
5
作者 廖颖琼 戈玲玲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4年第2期149-151,共3页
比喻是汉语幽默中运用较多的一种修辞手段,它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给幽默比喻的翻译造成了一些困难。本研究尝试以Attardo和Raskin提出的言语幽默概论(GTVH)为理论基础,研究老舍幽默小说《二马》中幽默比喻的翻译方法。研究采用汉英双... 比喻是汉语幽默中运用较多的一种修辞手段,它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给幽默比喻的翻译造成了一些困难。本研究尝试以Attardo和Raskin提出的言语幽默概论(GTVH)为理论基础,研究老舍幽默小说《二马》中幽默比喻的翻译方法。研究采用汉英双语平行数据库的方法,旨在丰富修辞翻译研究及指导幽默翻译实践。研究发现,直译、意译、换译、合译和省略是幽默比喻翻译的五种方法,最佳翻译方法要视具体的语言和语境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翻译方法 《二马》 言语幽默概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裂变时代的文化差异——以老舍的小说《二马》为例
6
作者 欧璇雨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21-123,共3页
《二马》作为老舍旅居英国时期的代表作,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化型作家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老舍在小说中通过塑造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中国内部的文化差异以及中西之间价值观的差异,给当时孱弱中国的文化自新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 老舍 《二马》 人物形象 文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二马》与《二胡》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李松 《戏剧之家》 2018年第8期207-208,共2页
《二马》和《二胡》,共同描绘了两代人在异乡的生活故事。两篇小说的名称、人物设置、发生语境都具有极大相似性,但隐藏在相同框架背后的却是人物结局和主题的差异。
关键词 《二马》 《二胡》 主题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马》的国民性思想研究
8
作者 温思晗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二马》主要讲述了马家父子赴英开店的故事,塑造了具有传统思想的老马父子和个性突出的英国母女形象,并将其作为最明显的两个对照组。通过对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作者申述了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描述... 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二马》主要讲述了马家父子赴英开店的故事,塑造了具有传统思想的老马父子和个性突出的英国母女形象,并将其作为最明显的两个对照组。通过对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作者申述了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描述了中国人民根植于封建传统文化的国民性弊端。老舍将“他者”置于一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情境中,叙述异国故事,刻画了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厚的思想意蕴。《二马》对国民性的精准剖析、对留洋读书人的描绘,以及对“东方主义”的批判和对爱国救亡运动的呼吁,直至今日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文章对《二马》的国民性思想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马》 老舍 国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读老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文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5-73,共9页
关键词 《猫城记》 康拉德 《二马》 大明湖 哲学 《骆驼祥子》 小说 《黑白李》 《离婚》 福克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世界对老舍小说的男性气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续静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67-71,共5页
20世纪之交的中国,性别与权力的传统关系被动摇,但受西方文化冲击背景关于中国男性化建构的命题较少被研究。老舍小说是其人格气质及人格理想的集中呈现,表现出对中国现代化转型期的男性气质建构及理想形象的深入思考。英语世界学者雷... 20世纪之交的中国,性别与权力的传统关系被动摇,但受西方文化冲击背景关于中国男性化建构的命题较少被研究。老舍小说是其人格气质及人格理想的集中呈现,表现出对中国现代化转型期的男性气质建构及理想形象的深入思考。英语世界学者雷金庆及陈伟明从现代与传统的衔接点切入,考察传统中国男性化模型的理论基础,分析西方语境可能对中国知识分子重建这些模型造成影响,探究新的男性气质类型及其文化史意义。老舍小说《二马》及一些短篇小说成为主要研究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气质 雷金庆 老舍小说 《二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舍小说中的反希望母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路文彬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28-33,共6页
反希望是老舍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在相当程度上 ,老舍的小说创作即是对于希望不断加以解构的写作实践。这一作为使老舍同现代历史初期积极探求民族、国家希望的知识分子主流 ,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 ,老舍反希望的创作动机 ,不仅... 反希望是老舍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在相当程度上 ,老舍的小说创作即是对于希望不断加以解构的写作实践。这一作为使老舍同现代历史初期积极探求民族、国家希望的知识分子主流 ,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 ,老舍反希望的创作动机 ,不仅来自时代、社会的多重合力因素 ,而且也有来自老舍个人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小说创作 创作动机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二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词的语义范畴:“动作”与“状态”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宁生 《汉语学习》 1985年第1期16-19,共4页
现代汉语的“着”是未完成体标记,“了”是完成体标记,结果补语也具有完成的意思。在一般情况下,完成体与未完成体的区别是严格的。奇怪的是,在存在句中,“着”与“了”,“着”与充当结果补语的成分可以分别替换而不改变句子的意义。例... 现代汉语的“着”是未完成体标记,“了”是完成体标记,结果补语也具有完成的意思。在一般情况下,完成体与未完成体的区别是严格的。奇怪的是,在存在句中,“着”与“了”,“着”与充当结果补语的成分可以分别替换而不改变句子的意义。例如: 杆上糊着张红纸。(《二马》174) 一扇朝北开的花格子窗子糊了旧报纸。(《山乡巨变》36)她并不好看,有些胖,满脸涂着粉。(《曹禺剧作选》208)上面歪歪涂了四行字……(同上206)后面悬着个破元宝筐子。 (《骆驼祥子》209)各屋的画儿子上全悬上一枝冬青叶。(《二马》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 语义范畴 存在句 “了” 结果补语 未完成体 张洁小说 《二马》 《三里湾》 曹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舍在家庭模式和伦理上的传统选择——兼论老舍的文化心态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巴沙 《中国文学研究》 1988年第4期55-63,共9页
在开始创作的时候,老舍曾自称把写作看成是“只为写着玩玩”逗哭,可是就在他的处女作《老张的哲学》中,却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自由婚姻”,“五四”青年争取个性解放的第一步,不仅遭到封建传统势力的扼杀,而且,自由恋爱者自身的... 在开始创作的时候,老舍曾自称把写作看成是“只为写着玩玩”逗哭,可是就在他的处女作《老张的哲学》中,却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自由婚姻”,“五四”青年争取个性解放的第一步,不仅遭到封建传统势力的扼杀,而且,自由恋爱者自身的传统心理积淀,更是阻碍理想实现的内在原因。老舍对“五四”青年自身弱点严厉的解剖,取得了和鲁迅一致的思维走向。可是,老舍以后的创作却出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搔新人物的痒痒肉”,对“自由婚姻”“自由恋爱”抱着极大的不满和反感。老舍在小说《二马》中,通过李子荣责问道:闹自由恋爱的“中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态 自由恋爱 自由婚姻 家庭模式 个性解放 心理积淀 《二马》 自身弱点 社会问题 封建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老舍前期小说对中国国民性的表现和批判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国良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4期50-56,共7页
从一九二五年在英国创作长篇《老张的哲学》开始,到一九三六年现实主义杰作《骆驼祥子》问世以前,老舍先后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和《牛天赐传》等七部长篇。老舍这些前期... 从一九二五年在英国创作长篇《老张的哲学》开始,到一九三六年现实主义杰作《骆驼祥子》问世以前,老舍先后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和《牛天赐传》等七部长篇。老舍这些前期作品,或嘲讽了信奉金钱万能、视钱如命的市井无赖(《老张的哲学》);或暴露了官僚机构的黑暗腐败(《离婚》);或揭露了帝国主义种族歧视的罪恶(《二马》)。尽管它们反映社会现实的角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民性 鲁迅 《猫城记》 前期小说 改造国民性 《二马》 劣根 《离婚》 梁启超 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四世同堂》对民族败类的讽刺
15
作者 李红薇 《阴山学刊》 1990年第2期87-91,97,共6页
二十年代后期,以“幽默小说家”的姿态登上文坛而引起世人注目的老舍,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作品问世以后,幽默讽刺作为一种鲜明的艺术特色,一直保留在他后来的创作中,成为他的作品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我... 二十年代后期,以“幽默小说家”的姿态登上文坛而引起世人注目的老舍,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作品问世以后,幽默讽刺作为一种鲜明的艺术特色,一直保留在他后来的创作中,成为他的作品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指出,在一些研究老舍先生创作的文章中,往往忽略他的幽默讽刺风格的变化发展,特别是在研究《四世同堂》这部全面而深刻地体现老舍先生创作风格的作品时,更不能不顾及这种变化和发展。这部作品,虽然仍保留着幽默讽刺的风格,但幽默由诙谐变得深沉,讽刺由温馨变得辛辣,而且冷静分析批判的成分明显加强。这种风格的变化,体现老舍先生创作思想的发展和对社会认识的深化,对加强作品的思想深刻性和深化、丰富这种艺术风格意蕴都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老舍先生 幽默讽刺 《老张的哲学》 创作思想 《二马》 赵子曰 艺术特色 大赤包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舍小说创作无意识迹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昭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55-62,86,共9页
我们虽然不能同意弗洛伊德把一切文学现象归之于无意识,按弗氏解释这种无意识即性意识。但是,他所提供的埋藏在人们大脑深层的无意识活动,却是作家创作心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以现代文坛论,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巴金等作家... 我们虽然不能同意弗洛伊德把一切文学现象归之于无意识,按弗氏解释这种无意识即性意识。但是,他所提供的埋藏在人们大脑深层的无意识活动,却是作家创作心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以现代文坛论,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巴金等作家,哪一个创作没有无意识的趋向。老舍的小说创作也不例外。 (一) 人们在从事社会活动中,总伴随着对衣食住行、性爱婚配的追求,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性爱是人生的重要内容。和一般动物的性欲不同,人的七情六欲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不受生产关系制约的性爱婚配,在级级社会里是不存在的。老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小说 创作心理 现代文坛 微神 欧阳天风 叶罗提 《老张的哲学》 《二马》 无意识活动 《骆驼祥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老舍小说中的“异形词”
17
作者 王建华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0-35,共6页
0.1 本文主要谈老舍小说用词中的“异形词”问题。所谓“异形词”,指的是作家所使用的词语在词形上与现代汉语常用词的规范形式相比有些变化,不十分“规范”。这种现象在老舍早期小说中很常见。这一方面客观地反映了“五、四”前后现代... 0.1 本文主要谈老舍小说用词中的“异形词”问题。所谓“异形词”,指的是作家所使用的词语在词形上与现代汉语常用词的规范形式相比有些变化,不十分“规范”。这种现象在老舍早期小说中很常见。这一方面客观地反映了“五、四”前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过程,另一方面,通过作家对这些异形词的认识,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词语规范化的积极态度。0.2 归纳起来,老舍小说中常见的“异形词”大致可以分为同素反序词、近义语素合成词和同(近)音假借合成词三种类型。1.1 同素反序词指构词的两个语素和规范词相同,但顺序正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小说 异形词 早期小说 《四世同堂》 现代汉语 《二马》 牛天赐传 同素 《骆驼祥子》 老舍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舍小说:贯穿始终的文化思考
18
作者 马以鑫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0期39-40,共2页
再也没有什么能超越文化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了。一个人,来到人世,就时时刻刻与文化处于密不可分的紧紧相联之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又有着文化的因袭传统与文化的包围、幅射。因此,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改变国家。
关键词 老舍小说 文化思考 早期小说 猫城记 超越文化 《四世同堂》 《二马》 祥子 固有文化 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ear Complexity of Some Binary Sequences Derived from Fermat Quotients 被引量:8
19
作者 Chen Zhixiong Hu Lei, Du Xiaoni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We determined the linear complexity of a family of p2-periodic binary threshold sequences and a family of p2-periodic binary sequences constructed using the Legendre symbol,both of which are derived from Fermat quotie... We determined the linear complexity of a family of p2-periodic binary threshold sequences and a family of p2-periodic binary sequences constructed using the Legendre symbol,both of which are derived from Fermat quotients modulo an odd prime p.If 2 is a primitive element modulo p2,the linear complexity equals to p2-p or p2-1,which is very close to the period and it is large enough for cryptographic purp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PTOGRAPHY pseudorandom binary sequences fermat quotients finite fields linear complex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Transmission Behaviour Policies of Secondary Users in Proactive-Optimizatio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被引量:2
20
作者 司鹏搏 于非 +1 位作者 王慧琪 张延华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3年第8期1-17,共17页
In Cognitive Radio(CR)networks,there is a common assumption that secondary devices always obey commands and are under full control.However,this assumption may become unrealistic for future CR networks with more intell... In Cognitive Radio(CR)networks,there is a common assumption that secondary devices always obey commands and are under full control.However,this assumption may become unrealistic for future CR networks with more intelligent,sophisticated and autonomous devices.Imperfect spectrum sensing and illegal behaviour of secondary users can result in harmful interference to primary users.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novel concept of Proactive-Optimization CR(POCR)networks,in which highly intelligent secondary users always try to proactively consider potentially harmful interference when making their behaviour decision.Furthermore,we propose an optimal transmission behaviour decision scheme for secondary users in POCR networks considering the possible harmful interference and penalties from primary users.Specifically,we formulate the system as a Partially-Observable Markov Decision Process(POMDP)problem.With this formulation,a low-complexity dynamic programming framework is present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behaviour policy.Extensiv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the proposed schem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one that ignores the proactive-optimization of secondary us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proactive-optimization user behaviour POM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