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视角模式 被引量:21
1
作者 严启刚 任虎军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60-64,共5页
视角是体现叙事作品特色的重要形式之一。小说叙述中的视角转换、视角越界以及特定视角模式下的视点转换不仅反映了叙述者观察世界的角度,而且也能体现出叙述者与受述者以及人物之间的距离关系。从多重复合式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视角越... 视角是体现叙事作品特色的重要形式之一。小说叙述中的视角转换、视角越界以及特定视角模式下的视点转换不仅反映了叙述者观察世界的角度,而且也能体现出叙述者与受述者以及人物之间的距离关系。从多重复合式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视角越界以及视角转换等三个方面探讨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事视角模式,指出该小说的视角呈由“有限”向“全知”或“有限全知”转向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角模式 叙述人称 叙事视角 《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学框架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被引量:4
2
作者 崔明路 魏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3-165,共3页
为了在叙事学框架下挖掘小说主题"美国梦",探究作品本身的历史、叙述性及叙述手法,分析现当代美国作家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杰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述人尼克,认为他是一个多重性的第一叙述人——不仅仅是一个"个性... 为了在叙事学框架下挖掘小说主题"美国梦",探究作品本身的历史、叙述性及叙述手法,分析现当代美国作家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杰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述人尼克,认为他是一个多重性的第一叙述人——不仅仅是一个"个性化的、自叙述的"叙述人,还是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戏中/同叙述人的"叙述人,还是一个"戏外/异叙述的"叙述人。由此可见,作家菲茨杰拉德是一个具有超强的叙事话语能力的小说家,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则是一部具有经典叙事特质的叙事文本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框架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梦” 尼克 叙述优势与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元叙事聚焦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0-172,共3页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他在作品中体现出的独具匠心的叙事技巧受到了众多文学评论家的关注。近些年来,从人物的叙事视角解读作品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从叙事模式的角度对作品作出细致分析的还不多。从叙事模式的角度...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他在作品中体现出的独具匠心的叙事技巧受到了众多文学评论家的关注。近些年来,从人物的叙事视角解读作品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从叙事模式的角度对作品作出细致分析的还不多。从叙事模式的角度看,菲茨杰拉德在作品中变革了传统的全知的叙事视角,采用了以内聚焦的叙事模式为主,同时辅之以恰当的全聚焦和外聚焦的多元化叙事模式把内容与形式比较完美地统一起来,使得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及内心世界得到进一步的表现,更好地刻画了人物、深化了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叙事 内聚焦模式 全聚焦模式 外聚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死亡·再生——《堂吉诃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主题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任虎军 严启刚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6期92-95,共4页
<堂吉诃德>和<了不起的盖茨比>都是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堂吉诃德和盖茨比都是著名的文学形象.两部经典中主人公的理想追求及其最终命运表明,道德是两部小说共同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在解读堂吉诃德形象与盖茨比形象方面,... <堂吉诃德>和<了不起的盖茨比>都是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堂吉诃德和盖茨比都是著名的文学形象.两部经典中主人公的理想追求及其最终命运表明,道德是两部小说共同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在解读堂吉诃德形象与盖茨比形象方面,读者反应存在着一种偏颇:过分重视两位形象的影子作用而较少注意他们所反映的道德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道德 死亡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恩培 胡一凡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101,共2页
2013年由巴兹鲁尔曼重新导演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全球上映,巴兹鲁尔曼拍摄《红磨坊》的影子和标志性"视觉语言"贯穿整部电影。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的膨胀和物质至上的观点充实着当今社会。本文通过对... 2013年由巴兹鲁尔曼重新导演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全球上映,巴兹鲁尔曼拍摄《红磨坊》的影子和标志性"视觉语言"贯穿整部电影。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的膨胀和物质至上的观点充实着当今社会。本文通过对该片的视觉语言分析和审美特征研究,对当下整个社会意识进行思考和反思。本片运用大量的装饰语言和声像技术,结合现代的拍摄手法和流行语言充分反映了巴兹鲁尔曼独特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巴兹鲁尔曼 视觉语言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与再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的批评旅行 被引量:9
6
作者 任虎军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6,共6页
以国外《了不起的盖茨比》批评为参照,从历时的角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了不起的盖茨比》批评的阶段特征和整体走势,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批评以本文批评为主,90年代的批评从本文批评走向了互文批评,2000年以来的批评呈现出多元化... 以国外《了不起的盖茨比》批评为参照,从历时的角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了不起的盖茨比》批评的阶段特征和整体走势,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批评以本文批评为主,90年代的批评从本文批评走向了互文批评,2000年以来的批评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这种批评走势是国内读者解读和再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必然结果,是国内读者对这部杰作的认识不断深入的反映,但国内《了不起的盖茨比》批评与国外批评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历史短,本土视角意识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解读 再解读 国内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探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颜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3-114,共2页
由好莱坞导演巴兹一鲁曼执导的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将于2013年暑期重新翻拍上映.这部已经五次登上电影银幕的故事片根据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故事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影片通过主人公的事业奋斗和爱情坎坷历程,感... 由好莱坞导演巴兹一鲁曼执导的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将于2013年暑期重新翻拍上映.这部已经五次登上电影银幕的故事片根据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故事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影片通过主人公的事业奋斗和爱情坎坷历程,感叹众多“美国梦”的覆灭.电影中独具匠心的叙事结构和技巧为观众津津乐道,摄影机下,内聚焦、全聚焦与外聚焦的多元化叙事模式巧妙结合、运用,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剖析人物内心世界,深化影片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多元叙事 影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了不起的盖茨比》研究: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忠怡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51,共6页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文学经典小说,也是我国新时期外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对新时期我国学者研究该小说的成果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并提炼出"美国梦"主题研究、叙事艺术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几个核心主题展开讨论...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文学经典小说,也是我国新时期外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对新时期我国学者研究该小说的成果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并提炼出"美国梦"主题研究、叙事艺术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几个核心主题展开讨论,借此考察和反思我国学者对这一作品研究的整体状况。论文还通过比照国外这一课题研究现状,展望我国学者未来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 新时期 回顾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生态翻译学视角 被引量:5
9
作者 聂韶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2-153,共2页
生态翻译学打开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它以翻译选择适应论为基础,确立了"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在这个方法指导下,2013年著名导演巴兹·鲁赫曼将《了不起的盖茨比》第五度搬上大银幕。电影的字幕翻译基本实现了语言维、文... 生态翻译学打开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它以翻译选择适应论为基础,确立了"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在这个方法指导下,2013年著名导演巴兹·鲁赫曼将《了不起的盖茨比》第五度搬上大银幕。电影的字幕翻译基本实现了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呈现了语言的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过程,达到了汰弱留强,产出了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字幕翻译。同时,文章也指出了译文的欠妥之处,并给出了参考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生态翻译学 字幕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物形象解读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22-123,共2页
由巴兹·鲁赫曼执导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于2013年上映,这部根据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是将小说搬上银幕的众多电影版本之一。影片讲述了出身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盖茨比争取理想生活的乐观与奋斗,并通过主人公的悲剧结局,揭... 由巴兹·鲁赫曼执导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于2013年上映,这部根据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是将小说搬上银幕的众多电影版本之一。影片讲述了出身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盖茨比争取理想生活的乐观与奋斗,并通过主人公的悲剧结局,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性与欺骗性。影片虽然部分削弱了原著中的冷色调,但观众仍能从中深深地感受到社会的残酷及其对个体的扭曲与戕害。本文通过分析影片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了影片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人物形象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视角模式 被引量:4
11
作者 温松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24-125,共2页
2013年由巴兹·鲁赫曼执导的美国电影大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根据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了不起的盖茨比》运用了主人公盖茨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故事的叙述,整个故事的情节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 2013年由巴兹·鲁赫曼执导的美国电影大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根据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了不起的盖茨比》运用了主人公盖茨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故事的叙述,整个故事的情节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纸醉金迷、莺歌燕舞的精神风貌,揭示了"美国梦"终将破灭的主题。其中电影采取了以第一人称内聚焦为主,辅之以零视角的全聚焦和第三人称的外聚焦的视角模式,这种别具一格的多元化的视角模式和技巧一直为观众津津乐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视角模式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大都市的文化标志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奋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2-159,共8页
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表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都市的文化形态与精神面貌,堪称美国大都市的文化标志。菲氏以一系列社交活动描写,重墨突显了城市化高速推进的大都市的两种主导消费模式:有... 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表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都市的文化形态与精神面貌,堪称美国大都市的文化标志。菲氏以一系列社交活动描写,重墨突显了城市化高速推进的大都市的两种主导消费模式:有闲消费和夸示性消费;消费模式折射了道德原则的剧变,菲氏以中立的叙事视角和对抗性结构,表现了道德的社会性在不同阶层的体现及相互之间的冲突,与美国同时期哲学家约翰·杜威的思想相呼应;不同道德立场对应不同的生命信念,菲氏用比照的方式昭示了用信念树立生命意义的重要性,与美国同时期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论述相应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城市 文化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对话的翻译简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X期39-40,共2页
通常来讲优秀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带给人们文字语言方面的享受,还能够以文学视角展现特定时期的社会现象,让人们从中感知历史社会的变迁。而《了不起的盖茨比》简称"《盖茨比》"就是一部较为优秀的小说作品,小说一经问世便受到... 通常来讲优秀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带给人们文字语言方面的享受,还能够以文学视角展现特定时期的社会现象,让人们从中感知历史社会的变迁。而《了不起的盖茨比》简称"《盖茨比》"就是一部较为优秀的小说作品,小说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各国文学界的较高关注,而作家司各特也因该部小说获得了美国爵士时代作家的称号,该小说则跻身美国百年经典小说第二名。可以说小说的成功以及广为流传与其翻译紧紧相关,本文基于此就该小说中人物对话的实际翻译给与一定的研究,从小说简介着手分析,然后具体就人物对话的实际翻译进行详细研究,以期为后续关于"《盖茨比》"以及小说翻译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对话 《了不起的盖茨比》 小说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视角与分层叙述——《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珏 陈沐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X期53-54,共2页
叙事视角是叙事学的主要核心内容,叙事学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谈到作者同作品内容的关系,还涉及到故事同人物、读者同作者和读者同作品之间的各种关系。《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叙述视角独特的小说,作者在叙述中运用双视角和分层叙述的... 叙事视角是叙事学的主要核心内容,叙事学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谈到作者同作品内容的关系,还涉及到故事同人物、读者同作者和读者同作品之间的各种关系。《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叙述视角独特的小说,作者在叙述中运用双视角和分层叙述的方法,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也是作者对叙述方式的创新与突破,该作品及其叙述方法对美国乃至英国的文学影响很大,本文将从其叙述的双视角和分层叙述方面来对小说的叙述特点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视角 分层叙述 《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艺术研究——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月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2X期45-46,共2页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经典的文学巨作,其作者菲茨杰拉德在叙事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具有高度的艺术探讨性。论文从叙事学理论角度出发,从作品独特的双重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以及非线形的环形结构等三部分展开了对《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经典的文学巨作,其作者菲茨杰拉德在叙事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具有高度的艺术探讨性。论文从叙事学理论角度出发,从作品独特的双重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以及非线形的环形结构等三部分展开了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艺术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叙事学理论 叙事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爱情悲剧成因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影像化的立体方式重现了菲茨杰拉德笔下纸醉金迷的"爵士时代",血肉丰满地塑造了盖茨比和黛西等人物形象,将这段无缘的爱情悲剧重新搬上大银幕。有别于文学语言的平面性,电影语言以其立体性与直观性... 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影像化的立体方式重现了菲茨杰拉德笔下纸醉金迷的"爵士时代",血肉丰满地塑造了盖茨比和黛西等人物形象,将这段无缘的爱情悲剧重新搬上大银幕。有别于文学语言的平面性,电影语言以其立体性与直观性具有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影像的构筑之下这场爱情悲剧以更加震撼且发人深省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影片利用丰富的电影语言进一步探索了造成这场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彻底揭露了当时社会与人性中的黑暗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爱情悲剧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视听重构与变异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燕 班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48,共4页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用直观的方式呈现了故事背景画面、人物出场、狂欢宴会派对、意象设置等四种画面,带给观众视觉的盛宴;同时,导演在音乐方面力求创新,一方面去掉原著中的音乐曲目,男一方面使用现代音乐,凸显当代性,从而将现代音...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用直观的方式呈现了故事背景画面、人物出场、狂欢宴会派对、意象设置等四种画面,带给观众视觉的盛宴;同时,导演在音乐方面力求创新,一方面去掉原著中的音乐曲目,男一方面使用现代音乐,凸显当代性,从而将现代音乐与爵士乐充分融合。这些变化与导演的个人风格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电影改编 视听重构 画面 音乐 话语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世幻梦——《了不起的盖茨比》再解读 被引量:3
18
作者 易舫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X期39-40,共2页
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创作的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自从问世,便引起了人们的激烈讨论与思考。故事讲述了主人公盖茨比在短暂的一生中对美国梦的追求与最终幻灭,生动地阐述了美国梦的演变,为读者真实地展现了美国爵士时代的社会风... 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创作的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自从问世,便引起了人们的激烈讨论与思考。故事讲述了主人公盖茨比在短暂的一生中对美国梦的追求与最终幻灭,生动地阐述了美国梦的演变,为读者真实地展现了美国爵士时代的社会风貌。本文中,笔者将试图从“美国梦”的角度看待主人公盖茨比的爱情追求与破灭,对其最终难圆的梦与破碎的心进行深度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茨比 主人公 《了不起的盖茨比》 黛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新版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得与失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丽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00-101,共2页
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巨大且深远,但它的生命力却在多次的影视翻拍中无力体现。由巴兹·鲁曼执导的2013版电影在一片期盼和唏嘘声中上映,并获得了毁誉参半的评价。相对于原著来说,这部影片基本沿着小说的脉... 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巨大且深远,但它的生命力却在多次的影视翻拍中无力体现。由巴兹·鲁曼执导的2013版电影在一片期盼和唏嘘声中上映,并获得了毁誉参半的评价。相对于原著来说,这部影片基本沿着小说的脉络行进,很多细节也表现得比较完整,删除了比较少的内容,无论是情节编排、叙事风格和手段还是音画结合方面虽然跳出了前面几版的桎梏,却仍是不尽如人意,无法与小说相匹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改编 电影 得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生悲剧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立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101,共2页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比的一生是极具悲剧性的。影片中不断出现的"绿光"其实是所有美国人均在狂热追求的"美国梦"的代表,因为它对于这群人来讲是一种精神上的强烈欲望,因而并不...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比的一生是极具悲剧性的。影片中不断出现的"绿光"其实是所有美国人均在狂热追求的"美国梦"的代表,因为它对于这群人来讲是一种精神上的强烈欲望,因而并不真实。盖茨比期待着和自己的前女友重续浪漫,并相信他们的爱情是神圣纯洁的。但他忽略了这些都是建立在大家共同追寻的"美国梦"的基础之上的。但是这群追梦人彼此孤独而又自私,甚至贪婪,所以电影的主人公盖茨比在这样的冷酷时代里,只能是个无助的"寻梦人",因此他的人生也就打上了悲剧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盖茨比 人生悲剧 “美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