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中涉及新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齐清顺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8-67,共10页
在叙述1949年底至1950年初中苏两国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中涉及新疆的许多问题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发生的缘由及其影响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同时还顺便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本身作了一些实事求是的评论。
关键词 《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新疆问题 影响 贸易关系 经济建设 侨民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与传播路径——以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为中心
2
作者 邹赞 梁鑫鑫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70,共11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疆译介和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聚焦中国现实问题,以《新疆日报》为载体,构筑起新疆地区传播马列主义的重要阵地。协会虽然存在对原著的译介选择较少、文艺泛政治化和哲学化等问题,但其对...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疆译介和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聚焦中国现实问题,以《新疆日报》为载体,构筑起新疆地区传播马列主义的重要阵地。协会虽然存在对原著的译介选择较少、文艺泛政治化和哲学化等问题,但其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原著的译介和传播,不仅为当时的新疆文艺创作实践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资源,推动中苏两国在文化和学术思想上的交往交流,而且在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助推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文艺思想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回顾与梳理协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及其发挥的现实作用,有助于全面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新疆的传播接受状况,以期为“文化润疆”工作贡献文艺力量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译介与传播 文化协会新疆分会 交往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尔塔协定、中苏条约与重庆谈判 被引量:2
3
作者 秦立海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67,共9页
雅尔塔协定、中苏条约与重庆谈判之间具有相当密切和直接的关系。当时 ,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和中苏条约 ,所协调和确立起来的两国共同支持国民党而不支持中共的对华政策 ,对战后国共重庆谈判的举行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商定 ,都产生了重大影... 雅尔塔协定、中苏条约与重庆谈判之间具有相当密切和直接的关系。当时 ,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和中苏条约 ,所协调和确立起来的两国共同支持国民党而不支持中共的对华政策 ,对战后国共重庆谈判的举行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商定 ,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甚至发挥了主要作用。但到关键时刻在关键问题上 ,美苏的影响和作用又是相当有限的。我们对此必须要有辩证的清醒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尔塔协定 条约 重庆谈判 国共美 政治协商会议 联合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大林未曾许诺过要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4
作者 宋晓芹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中友好同盟条约》 毛泽东 电报 米高扬 刘少奇 电信 友好同盟条约 斯大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重庆谈判的缘起
5
作者 任晓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4-170,共7页
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关于远东问题秘密协定的延伸,标志着美苏大国的力量卷入了战后中国的政治发展之中,国共重庆谈判则成为美苏大国力量在中国的政治折射。毛泽东亲赴重庆既体... 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关于远东问题秘密协定的延伸,标志着美苏大国的力量卷入了战后中国的政治发展之中,国共重庆谈判则成为美苏大国力量在中国的政治折射。毛泽东亲赴重庆既体现出战后美苏力量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支配,同时也体现出了毛泽东对这种支配的抵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友好同盟条约》 重庆谈判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愿望和结果 被引量:13
6
作者 沈志华 谢.冈察洛夫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9-43,60,共6页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斯大林 刘少奇 周恩来 签订条约 《中友好同盟条约》 莫斯科 长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法与合理:苏中抗日根据地粮赋政策研究
7
作者 闵莞 王建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8,共9页
皖南事变后,处在复杂斗争环境中的苏中抗日根据地力图通过征收公粮走出财政供给困境。1941年苏中抗日根据地出台征粮草案,初步确定征收标准,囿于条件限制当年的征收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1942年苏中抗日根据地实施并赋征粮以整理税源,此... 皖南事变后,处在复杂斗争环境中的苏中抗日根据地力图通过征收公粮走出财政供给困境。1941年苏中抗日根据地出台征粮草案,初步确定征收标准,囿于条件限制当年的征收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1942年苏中抗日根据地实施并赋征粮以整理税源,此后逐年改进田亩累进等级使粮赋政策日臻完善。在严峻的“清乡”环境中,苏中抗日根据地秉持着与群众共生存的逻辑,坚持执行打折征收与救济减免等措施,平衡公粮与民食的关系。可以说,苏中抗日根据地通过实施粮赋政策,解决了政治上合法与经济上合理的双重难题,从而在长期的三角斗争中,赢得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再现了中共依靠人民战争解决生存问题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粮赋 合法 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尔塔协定与1945年中苏条约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存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5-61,28,共8页
雅尔塔协定与1945年中苏条约是中苏关系史上的头等大事。这件事关系到中国主权至大,对中国抗战、中国革命以至战后中国、远东和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至深,因而成为国内外史学界热心研究的课题。1945年中苏条约是雅尔塔协定的直接产物,二... 雅尔塔协定与1945年中苏条约是中苏关系史上的头等大事。这件事关系到中国主权至大,对中国抗战、中国革命以至战后中国、远东和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至深,因而成为国内外史学界热心研究的课题。1945年中苏条约是雅尔塔协定的直接产物,二者同时又是当时国际局势及战争进程的直接产物,彼此难以分开,不妨联系起来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尔塔协定 谈判 条约 斯大林 国民党政府 蒋介石 罗斯福 日本 国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碰撞与响应:中国气候区划的初步发展(1929—1966)
9
作者 郭庆 付邦红 《自然科学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6,共15页
气候区划不仅是气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体现,也对指导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新史料,考察了中国气候区划在初步发展阶段的历史进程,重点关注对外来理论的吸收与改进、中苏亚热带北界之争,以及农业气候区划原则的生成逻辑。研究... 气候区划不仅是气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体现,也对指导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新史料,考察了中国气候区划在初步发展阶段的历史进程,重点关注对外来理论的吸收与改进、中苏亚热带北界之争,以及农业气候区划原则的生成逻辑。研究表明,中国学者对国际区划理论并非简单因袭,而是结合中国气候特征,不断改进并突破外来理论的束缚。其中,中苏关于亚热带北界的争论是重要节点。中国学者成功论证了秦岭—淮河线作为亚热带北界的合理性,这一事件是中国气候学自主性确立的里程碑。此外,在这一时期,农业服务导向贯穿学科发展全过程,气候学家构建了统一又灵活的气候区划原则,也使气候区划成为连接科学理论与民间智慧的重要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可桢 气候区划 本土化 科学交流 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第一次访苏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10
作者 周杰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仅两个多月后,毛泽东就出访苏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中苏双方共同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一边倒”和“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仅两个多月后,毛泽东就出访苏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中苏双方共同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一边倒”和“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成功实践。通过缔结条约,把中苏关系从法律上固定下来,为新中国的安全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第一次访 《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订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愿望和结果(续) 被引量:6
11
作者 沈志华 谢.冈察洛夫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6-51,70,共7页
关键词 长铁路 《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旅顺口 大连港 毛泽东 周恩来 俄对外政策 对日和约 议定书草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近代中国东北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兆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一、近代中国东北问题产生的渊源 近代意义的中俄(苏)之间的中国东北问题,主要指中俄(苏)之间的中东铁路及旅顺、大连等相关问题,从产生到完全解决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中俄之间的东北问题,准确地说是从沙俄向海洋寻找出海口的17... 一、近代中国东北问题产生的渊源 近代意义的中俄(苏)之间的中国东北问题,主要指中俄(苏)之间的中东铁路及旅顺、大连等相关问题,从产生到完全解决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中俄之间的东北问题,准确地说是从沙俄向海洋寻找出海口的17世纪便已产生。向西,沙俄的愿望早在彼得大帝时期就得到满足。而在东边,在向太平洋扩张的过程中,虽已到达太平洋,而继续向南,侵入中国东:比部时,却碰到了大清帝国这一强大的对手。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100多年间,沙俄几乎没有从中国捞到太多的好处。但是随着西方列强用工业文明的产物之一——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东北问题 近代 东铁路 华人民共和国央人民政府 《中友好同盟条约》 工业文明 国东北 国长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评一九四五年的中苏谈判和中苏条约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其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64-70,共7页
1945年的中苏谈判及谈判后签订的中苏条约是中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集中反映了抗日战争后期苏联的对华政策及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发生了重大影响。对这次谈判应当如何评价,学术界已有不少文章论及,但见仁见... 1945年的中苏谈判及谈判后签订的中苏条约是中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集中反映了抗日战争后期苏联的对华政策及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发生了重大影响。对这次谈判应当如何评价,学术界已有不少文章论及,但见仁见智,看法不一。本文谈一点粗浅的意见,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同行们。(一) 众所周知,1945年的中苏谈判和中苏条约的签订,是根据同年2月苏、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谈判 关系 国革命 雅尔塔协定 联政府 国政府 条约 重大影响 国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字时间考析
14
作者 姚江鸿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2-126,共5页
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美、英、苏三国为了加强同盟国的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行动而召开了雅尔塔会议。会议虽规定苏联应在欧战结束后两到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但其条件却是"苏联应恢复... 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美、英、苏三国为了加强同盟国的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行动而召开了雅尔塔会议。会议虽规定苏联应在欧战结束后两到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但其条件却是"苏联应恢复以前俄罗斯帝国之权利"(1)。而美国和英国为了减少自身对日作战的损失,为使苏联在战胜德国后尽快挥师东向,出兵日本,竟答应了苏联的要求,背着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严重出卖我国主权的"雅尔塔密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判 王世杰 宋子文 日本投降 蒋介石 国民政府 《中友好同盟条约》 不平等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俄文学习运动的历史考察
15
作者 王国欣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0,共8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共中央全面学习苏联的号召下,掀起一场自上而下的俄文学习运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中央专门成立俄文编译局、召开俄文教学工作会议,统一规划高校俄文学习运动。在中央引领下,中苏友好协会、各地机关部门和工业生产单...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共中央全面学习苏联的号召下,掀起一场自上而下的俄文学习运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中央专门成立俄文编译局、召开俄文教学工作会议,统一规划高校俄文学习运动。在中央引领下,中苏友好协会、各地机关部门和工业生产单位,以集体学习方式开展业余学习。全面的俄文学习运动始于1949年,1951年第一次全国俄文教学会议召开后进入高潮,1953年第二次全国俄文教学会议后调控规模、提高质量,1956年中共八大后,随着从以俄为师向以苏为鉴的转变,俄文学习热度降低、回归正常。俄文学习运动的开展,是以俄为师的表现,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成立初期 俄文学习运动 高等院校 友好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椒15号辣椒
16
《农家致富》 2025年第7期27-27,共1页
苏椒15号是早中熟牛角形辣椒品种,适宜在江苏省作春季保护地栽培。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0厘米左右,开展度55厘米左右,始花节位11~12节;果实牛角形,浅绿色,微辣,长17.1厘米,果肩宽4.7厘米,果形指数3.8,果肉厚0.32厘米,单果重75.7克;... 苏椒15号是早中熟牛角形辣椒品种,适宜在江苏省作春季保护地栽培。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0厘米左右,开展度55厘米左右,始花节位11~12节;果实牛角形,浅绿色,微辣,长17.1厘米,果肩宽4.7厘米,果形指数3.8,果肉厚0.32厘米,单果重75.7克;平均亩产量3637.9公斤。春季保护地栽培一般于10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50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保护地 椒15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和结果 被引量:34
17
作者 沈志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42,共14页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两党发生政策性分歧,其根源在于中苏两国处于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以及中苏两党处于历史进程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导致中苏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中某种固有的结构性弊病。中苏同盟解体...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两党发生政策性分歧,其根源在于中苏两国处于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以及中苏两党处于历史进程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导致中苏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中某种固有的结构性弊病。中苏同盟解体对中苏两国乃至世界政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阻断了苏联和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变了冷战国际格局,促进了苏联在冷战对阵中败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歧 同盟破裂 原因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同盟破裂根源探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泽学 唐年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8-104,共7页
195 0年 2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标志着中苏同盟关系确立 ,从此 ,两国进入了友好合作的新时期。但自苏共二十大起 ,中苏分歧产生并不断加剧 ,使两国走向对抗 ,导致同盟名存实亡。本文认为 ,苏联的大国大党主义与中国追求... 195 0年 2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标志着中苏同盟关系确立 ,从此 ,两国进入了友好合作的新时期。但自苏共二十大起 ,中苏分歧产生并不断加剧 ,使两国走向对抗 ,导致同盟名存实亡。本文认为 ,苏联的大国大党主义与中国追求平等的冲突是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 ;中苏各自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所导致的内政趋同与背离是同盟破裂的主要原因 ;国家利益和战略思想的冲突和对立是同盟破裂的直接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盟 平等 破裂 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分裂:从暗中斗争到公开论战——1960年代中苏关系研究之二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丹慧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67,共17页
1961年后期,为了将中苏关系缓和的局面继续维持下去,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二大采取了暗中斗争的方略,对定性为是集修正主义之大成的苏共新党纲不做公开直接的批判。其后,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状况的好转,中共从维护阿尔巴尼亚党入手,开始着手... 1961年后期,为了将中苏关系缓和的局面继续维持下去,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二大采取了暗中斗争的方略,对定性为是集修正主义之大成的苏共新党纲不做公开直接的批判。其后,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状况的好转,中共从维护阿尔巴尼亚党入手,开始着手与苏共进行新一轮意识形态斗争。中苏关系缓和的局面结束。1962年新疆中国边民外逃苏联的伊塔事件、中苏在加勒比海危机和中印边界战争期间的外交较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共中央对中苏关系性质的认识,影响了两党继续务实地寻求共同利益,求同存异,保持关系的基本稳定。特别是毛泽东把中共党内反省三年来政策失误时显露的否定“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的倾向,当作是对赫鲁晓夫关于中共国内政策批评的呼应,进而重新检讨与苏关系问题,警惕国内外修正主义分子勾结起来进行颠覆活动。与此同时,国际左派队伍的形成使中共领导人认为,中共作为共运领导中心的条件已具备、时机也已成熟。中共做出了中苏两党矛盾已成为敌我性质、赫鲁晓夫已成为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判断。毛泽东最终调整对苏方针的基调,改以妥协、让步、缓和关系为主为以主动进攻、做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主。中共开始与苏共进行关于国际共运总路线的大论战。中苏两党关系的破裂成为定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二十二大 方针调整 左派队伍形成 大论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在解决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外交努力 被引量:12
20
作者 余建华 王震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11-18,共8页
达尔富尔问题是苏丹有关各方为争夺自然资源而引发的一场部族冲突,达尔富尔危机不能归罪于中国。中国政府从未回避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国际责任。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建设性作用已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赏。达尔富尔危... 达尔富尔问题是苏丹有关各方为争夺自然资源而引发的一场部族冲突,达尔富尔危机不能归罪于中国。中国政府从未回避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国际责任。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建设性作用已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赏。达尔富尔危机既是对中国非洲外交的一场考验,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对非外交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富尔问题 (丹)关系 国际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