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中国生态文艺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22
1
作者 鲁枢元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2-134,共3页
关键词 现代生态学 文艺学研究 20世纪90年代 生态文艺学 中国 文学艺术 女性批评 后殖民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览百年学术 著就一部新史——评《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丛书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兵 古风 《云梦学刊》 2006年第6期24-28,共5页
黄霖主编的七卷本《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的主要价值首先表现在其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这个新领域就是当代学术史研究;同时体现在,这是一套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个人学术见解的著作。该书也存在着某些可以讨论并且值得提高之处。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 当代学术史研究 理论深度 学术见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的启示
3
作者 王立 《北方论丛》 CSSCI 1999年第1期120-121,共2页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的启示王立在世纪末学术史总结的浪潮中,赵敏俐、杨树增二博士的《20世纪古典文学研究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是引人注目的一部扎实厚重的学术专著。诚如书前李炳海先生序...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的启示王立在世纪末学术史总结的浪潮中,赵敏俐、杨树增二博士的《20世纪古典文学研究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是引人注目的一部扎实厚重的学术专著。诚如书前李炳海先生序指出的,这一课题难度大,“甚至还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研究史 20世纪 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史 启示 考古发现 辽宁师范大学 文化人类学研究 学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新时期文艺学学术发展的看法
4
作者 曾萌 《云梦学刊》 2006年第3期11-11,共1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发生重大转型以来,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思想也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对于学术的自觉,把学术研究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实践活动,就成为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基本人生追求。
关键词 学术研究 文艺学 新时期 20世纪90年代 人文知识分子 社会文化 实践活动 安身立命 中国 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学术史研究的更大空间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明 《云梦学刊》 2008年第4期10-12,共3页
学术史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北京学者提出的,这里有两个特殊的背景。 第一,80年代以来,重思想重文化重观点的学术思潮盛行十年之久,国外思潮大量的翻译和涌进中国,在中国学术舞台出现走马灯式的景象。思潮发展是如此变化多... 学术史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北京学者提出的,这里有两个特殊的背景。 第一,80年代以来,重思想重文化重观点的学术思潮盛行十年之久,国外思潮大量的翻译和涌进中国,在中国学术舞台出现走马灯式的景象。思潮发展是如此变化多端,以至人们对它调侃,“各领风骚三五天”。80年代末期,学术界对此普遍感到疲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史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 学术思潮 80年代 中国学术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观与省思:学术史研究在当下的意义
6
作者 仇鹿鸣 《云梦学刊》 2006年第4期39-40,共2页
对于学术史的关注是近年来学界的一个热点,尤其是对于20世纪以来中国学术发展脉络的讨论很多,这固然有世纪末心态的影响,但其本身也反映学界自身路向的一些变化。
关键词 学术史研究 反观 20世纪 中国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35,共5页
21世纪即将走过1/5的历程,产生于20世纪上半期的诸多显赫一时的史学思潮和流派大都风流云散,唯有萌芽于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历经百年风霜而未曾凋谢,至今仍居于主流。因此,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比拟、不... 21世纪即将走过1/5的历程,产生于20世纪上半期的诸多显赫一时的史学思潮和流派大都风流云散,唯有萌芽于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历经百年风霜而未曾凋谢,至今仍居于主流。因此,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比拟、不可替代的。然而,就当前国内学界的学术史研究状况而言,关于已逝思潮和学派的研究硕果累累,颇为可观,但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研究不尽如人意,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总体发展迟缓,甚至可以说,才刚刚走上学术化的轨道。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几乎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异军突起、走在前列的学术史研究的重大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史学史研究 中国现代学术史 学术史研究 史学思潮 20世纪上半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不可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鲁迅学有待填补的地域/时段空缺——从《中国鲁迅学通史》谈起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中国鲁迅学通史》 20世纪80年代 中国现代文学 学术史研究 空缺 时段 地域 学科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面对三种传统
9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理论批评 古代文论 西方文论 中国现代学术史 现代文论 科学主义 20世纪 困境与前景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通视野之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
10
作者 谭勤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I0001-I0001,共1页
进入20世纪以后,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无论是从业学者还是成果积累,都稳居学界首位。同时,从中国学术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已到了亟须加以整合、优化并最终系统化、理论化的阶段。这不只是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 进入20世纪以后,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无论是从业学者还是成果积累,都稳居学界首位。同时,从中国学术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已到了亟须加以整合、优化并最终系统化、理论化的阶段。这不只是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认同的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民族文化认同 中国学术史 全球化语境 理论化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 20世纪 系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靳大成简介
11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靳大成,男,1955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人类学、文学理论与批评、思想史与学术史等。主要译著有罗伯特·莱顿《艺术人类学》、列维-斯特劳斯《面具的奥秘》;著作有《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
关键词 《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列维-斯特劳斯 艺术人类学 简介 文学理论 研究员 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长之与张彦远研究
12
作者 刘洁 《中国书画》 2014年第6期69-71,共3页
李长之(1910—1978)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最为活跃的文艺批评家之一,但由于其批评风格的独特性和一段历史时期的特殊身份①,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直对其颇为淡忘。尽管21世纪以来,学界对李长之在中国现代批评史的地位有所恢复,但... 李长之(1910—1978)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最为活跃的文艺批评家之一,但由于其批评风格的独特性和一段历史时期的特殊身份①,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直对其颇为淡忘。尽管21世纪以来,学界对李长之在中国现代批评史的地位有所恢复,但对其学术史尤其是美学学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始终没有认识,而在李长之浩繁的学术遗产中,关于美学、文艺学、艺术学的研究却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之 中国现代学术史 张彦远 文艺批评家 40年代 30年代 20世纪 批评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博藏《太玄真一本际经》谈写经书法
13
作者 杨扬 《中国书画》 2015年第4期44-65,共22页
20世纪之交,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接踵而来,敦煌遗书、明清大内档案、殷墟甲骨、汉晋木简.这被后人称为中国学术史的"四大发现".彻底改现了中国历史之研究。其中.无论以文献的数最还是信息重要性而言.敦煌遗书都可称魁首。1900年,远在... 20世纪之交,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接踵而来,敦煌遗书、明清大内档案、殷墟甲骨、汉晋木简.这被后人称为中国学术史的"四大发现".彻底改现了中国历史之研究。其中.无论以文献的数最还是信息重要性而言.敦煌遗书都可称魁首。1900年,远在大漠敦煌的王道士鬼使神差地打开了谟高窟的藏经洞.不期然地开启了中国学术史的全新时代。这批海最文献资料至今仍放射出灼灼光华.照亮六朝隋唐史的学术研究。据推测.彼时藏经洞所藏文书手卷或逾十万册,而几经掠夺、窃取、遗失.辗转波折,到目前所知总数仍大概有58000余件.主要藏于英国大英图书馆、法国图书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术史 大英图书馆 书法 敦煌遗书 文献资料 20世纪 考古发现 殷墟甲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