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is刊登《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系列书评
1
作者 李明洋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64-66,共3页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陆续出版后,引起了国际科学史同行的关注。王作跃、胡大年等学者向国际科学史杂志Isis编辑部和丛书主编张柏春建议,邀请国际同行对丛书进行评介,并将书评发表在Isis上,以扩大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国际影...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陆续出版后,引起了国际科学史同行的关注。王作跃、胡大年等学者向国际科学史杂志Isis编辑部和丛书主编张柏春建议,邀请国际同行对丛书进行评介,并将书评发表在Isis上,以扩大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2008—2010年间,Isis(图1)先后刊登了17篇书评(表1),对丛书中的20部著作分别进行了介绍和评论。这一系列书评,加上2007年9月Isis组织的"科学与现代中国"专题讨论,使得中国近现代科学史成为当时国际学界关注的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研究丛书 科学 国际学界 研究成果 中国近现代 专题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姜振寰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近代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 方法论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舰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近代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 研究意义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若干内容与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柏春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3-105,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近代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 研究机构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笔谈 百年中国科技回眸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光璧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7-98,共2页
本刊自创始以来即重视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 ,但长期以来 ,这一领域还没有受到国内同仁足够的重视 ,有关稿件刊发得也偏少 ,这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最近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课题被中国科学院列入知... 本刊自创始以来即重视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 ,但长期以来 ,这一领域还没有受到国内同仁足够的重视 ,有关稿件刊发得也偏少 ,这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最近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课题被中国科学院列入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并全面启动。借此机会 ,本刊特邀参与该项目的部分专家就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进行笔谈 ,希望引起国内科学技术史界对该领域的关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 传统科学技术 现代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的筹划与实施
6
作者 张柏春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7-63,共17页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开创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的新局面。经过5年多的筹划,2000年该项目被列为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内30多家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分工承担二级课题...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开创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的新局面。经过5年多的筹划,2000年该项目被列为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内30多家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分工承担二级课题,超过70%的课题由中青年学者承担,按时完成了研究任务。从2004年到2010年,项目成果《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的35种、共47册书陆续出版发行。相互包容、通力合作和契约精神是集体研究项目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 知识创新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报刊研究新范式
7
作者 程丽红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71,共1页
在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报刊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和舆论阵地,一直备受关注。传统的研究范式往往聚焦于报刊传播主体,而蒋建国教授领衔撰写的三卷本《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突破传统研究范式,独树一... 在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报刊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和舆论阵地,一直备受关注。传统的研究范式往往聚焦于报刊传播主体,而蒋建国教授领衔撰写的三卷本《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突破传统研究范式,独树一帜地从读者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近现代报刊的发展历程,不仅在体例上具有开创性,而且重塑了中国近现代报刊研究版图,为学术界创新研究树立了新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读者角度 研究范式 中国近现代报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西方学者关于李约瑟工作的评述——兼论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编史学问题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兵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82,共14页
以李约瑟的工作对中国科学史研究的贡献和意义的讨论作为出发点,进而在一些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在目前国际上对中国科学史研究的背景下,对李约瑟的工作中的若干概念、假定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科学编史学的分析,尝试发现一些国际上中国科... 以李约瑟的工作对中国科学史研究的贡献和意义的讨论作为出发点,进而在一些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在目前国际上对中国科学史研究的背景下,对李约瑟的工作中的若干概念、假定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科学编史学的分析,尝试发现一些国际上中国科学史研究在观念与方法上的新的动向,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 中国 科学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与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成立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金海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3-292,共20页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出版之后,中国科学院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副院长竺可桢邀请并组织叶企孙、陈桢、谭其骧等学者对它进行了评介,科学院对李约瑟还进行了资助。中国学者对此卷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具体的批评。中...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出版之后,中国科学院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副院长竺可桢邀请并组织叶企孙、陈桢、谭其骧等学者对它进行了评介,科学院对李约瑟还进行了资助。中国学者对此卷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具体的批评。中国科学院派遣代表团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又与李约瑟直接相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对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史学科在新中国诞生后迅速走上建制化之路,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特别提倡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竺可桢等科学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李约瑟与苏联的积极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 中国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 中国自然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典籍出版“走出去”的路径探索——以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伟荣 刘湘苹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第4期98-105,共8页
李约瑟主持编纂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在中外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自出版后得到多方面的研究,却鲜少从出版视角来探析这一巨著。本文从选题缘起与规划进展、编辑出版特色、出版的现实意义与海内外传播影响及其局限性、对出版&... 李约瑟主持编纂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在中外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自出版后得到多方面的研究,却鲜少从出版视角来探析这一巨著。本文从选题缘起与规划进展、编辑出版特色、出版的现实意义与海内外传播影响及其局限性、对出版"走出去"的启示等四个方面对李约瑟这一著作进行了详尽剖析,为中国科技典籍出版"走出去"的路径进行了有效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丛书 出版 科技典籍 中国文化“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评介兼与李约瑟之SCC比较
11
作者 戴吾三 吕昕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1-28,共8页
21世纪初,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发起和组织、众多中国学者参与编撰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问世。该丛书与李约瑟(J.Needham)博士编撰的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中国科学技术史》)相比,在体系安排、文献搜集、研... 21世纪初,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发起和组织、众多中国学者参与编撰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问世。该丛书与李约瑟(J.Needham)博士编撰的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中国科学技术史》)相比,在体系安排、文献搜集、研读阐释、调查研究、模拟实验等多方面都具有特色,文章对此作了客观评价,同时也指出丛书的核心问题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 自然科学研究 李约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上的一些观点与成就 被引量:6
12
作者 程贞一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4期306-324,共19页
李约瑟 ( 1 90 0— 1 995年 )是一位难能可贵的西方学者。他为学严谨 ,在可能范围内必追寻中国古代原始资料作为自己建立理论的依据。他能局部地脱离西方文化传统的影响 ,从一个比较中性的角度来分析中华文化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李约... 李约瑟 ( 1 90 0— 1 995年 )是一位难能可贵的西方学者。他为学严谨 ,在可能范围内必追寻中国古代原始资料作为自己建立理论的依据。他能局部地脱离西方文化传统的影响 ,从一个比较中性的角度来分析中华文化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李约瑟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促进科技史界认识到科技不是单一文化的产品 ,而是多种文化的综合产品。因此 ,李约瑟不仅在中华科技史研究上享有不朽的地位 ,在人类科技史研究上也应享有同样不朽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 中国 研究成就 科学技术 科技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道教研究的里程碑——《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评介笔谈
13
作者 王家佑 幸强国 《学术论坛》 2003年第4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道教研究 《中国道教科学技术 书评 道教科技 汤伟侠 姜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国际中国科学技术史会议介绍荆三林教授及其《中国生产工具史丛书》
14
作者 麦陵 《农业考古》 1988年第2期176-176,共1页
1988年8月5日至10日,第五届国际中国科技史会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举行。大会主席程贞一教授(美国)在会上介绍了郑州大学荆三林教授的经历、著述和他主编的《中国生产工具史丛书》。大会秘书处复制了《中国生产工具史通讯》
关键词 生产工具 中国科技 丛书 中国科学技术 会议介绍 教授 国际 郑州大学 秘书处 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大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共7页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学科已经建立了九十多年,但学术界一直缺乏理论上的自觉,缺乏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学科自身的研究,对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等其...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学科已经建立了九十多年,但学术界一直缺乏理论上的自觉,缺乏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学科自身的研究,对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等其他中国近现代史分支学科以及与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史、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经济思想史等其他专门思想史的联系与区别,以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逻辑起点、发展动因、研究方法、历史分期等都缺乏应有的讨论,难以取得高度的共识。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 思想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庆典暨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16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 学科建设 南京农业大学 专家学者 郑州大学 科技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开始编纂《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
17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6-16,共1页
由中科院组织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卅卷,是中科院的重点研究课题,由著名科学家卢嘉锡院士任总主编及编委会主任。我校机械学院陆敬严研究员,被聘为丛书编委兼《机械工程卷》主编。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 机械工程 重点研究课题 办公室工作人员 编委会 中科院 科技人物 卢嘉锡 科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史》大书的筹划与编纂
18
作者 戴念祖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6-10,共5页
《中国科学技术史》大书是指由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卢嘉锡先生任总主编,由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陈美东先生任常务编委会主任的一套共26卷本的丛书。本文叙述该丛书的筹划与编纂过程,及参与编写的各方面人员的艰辛努力之情形。该书是在199... 《中国科学技术史》大书是指由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卢嘉锡先生任总主编,由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陈美东先生任常务编委会主任的一套共26卷本的丛书。本文叙述该丛书的筹划与编纂过程,及参与编写的各方面人员的艰辛努力之情形。该书是在1991—2011年20年时间里,集结了上百位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本文作为书史、书话,供读者评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 筹划 编纂 丛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隗瀛涛教授与中国近现代史·城市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发言
19
作者 谢和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共2页
隗瀛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史学领域辛勤耕耘,开拓进取,建树丰厚,其众多宏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新思路,以及与国内同行共同开创的中国地方... 隗瀛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史学领域辛勤耕耘,开拓进取,建树丰厚,其众多宏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新思路,以及与国内同行共同开创的中国地方史、中国城市史两大学科领域,为中国史学研究工作的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亦为四川大学专门史学科的创立,奠定了基础。2010年4月,四川大学等单位举办了"隗瀛涛教授与中国近现代史.城市史学术研讨会",本刊特选提交会议论文中一部分文章刊登,是为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 学术研讨会 城市 教授 中国近代研究 桃李 研究工作 四川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振宁与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史研究
20
作者 刘银妹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从20世纪80年代起,杨振宁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史进行研究,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王淦昌先生与中微子的发现》、《赵忠尧与电子对产生和电子对湮没》、《一个真实的故事》等是其对... 从20世纪80年代起,杨振宁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史进行研究,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王淦昌先生与中微子的发现》、《赵忠尧与电子对产生和电子对湮没》、《一个真实的故事》等是其对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史研究的代表作,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客观理性等则是其物理学史研究的鲜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振宁 中国近现代物理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