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品图书是这样推出的——编辑《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体会
1
作者 朱晓晨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0-41,共2页
精品图书是这样推出的——编辑《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体会●朱晓晨【济南】一部著作,经过编辑的策划、组织、编辑加工,把它推向社会,使之产生了好的反响,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奖励,这对于责编,自然是值得欣慰的事情。面对荣誉和奖... 精品图书是这样推出的——编辑《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体会●朱晓晨【济南】一部著作,经过编辑的策划、组织、编辑加工,把它推向社会,使之产生了好的反响,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奖励,这对于责编,自然是值得欣慰的事情。面对荣誉和奖励,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时,责编更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精品图书 编辑工作 选题策划 作者选择 责任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例一新 面貌大变——评管林、钟贤培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慎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114-117,共4页
据我所知,华南师大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室是高等学校中为数极少的近代文学专业研究室.早在十几年以前,他们就编写过中国近代文学讲义.嗣后,又相继出版过《龚自珍研究》、《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黄遵宪诗选》,以及《中国近代文学评林》... 据我所知,华南师大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室是高等学校中为数极少的近代文学专业研究室.早在十几年以前,他们就编写过中国近代文学讲义.嗣后,又相继出版过《龚自珍研究》、《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黄遵宪诗选》,以及《中国近代文学评林》丛刊等多种有关中国近代文学论著.大约是五、六年前,他们接受了国家教委的委托,从事列入国家教委“七五”规划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编写工作.最近,这部由该室管林教授、钟贤培教授主编,由其他几位同志共同参与编写的,被列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已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我想,这无论对于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建设,还是对于近代文学学术界,都应当说是一件值得祝贺的喜事.拜读这部中国近代文学史新著,我以为这是一部颇富特色的著作.举其大端,约有三项.第一,是其体例的创新.任何一部著作的体例,都首先是著作者对于研究对象的认知体系和取舍框架,同时,对于读者也是一种相应的传播体系和认知框架.我国的文学史著作,从1904年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讲义本)问世以来,各种文学史相继出版,据陈玉堂《中国文学史旧版书目提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发展史 作家传记 认知体系 认知系统 文科教材建设 高等学校 《史记》 近代中国社会 林传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郭延礼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3
作者 季桂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2-93,共2页
评郭延礼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季桂起郭延礼先生的三卷本专著《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以其独特的视角、宏伟的结构、翔实的资料、严谨的学风,表现出不同凡响的价值。因此,它的出版引起近代文学研究界普遍的关注和欢迎,是十分自然... 评郭延礼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季桂起郭延礼先生的三卷本专著《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以其独特的视角、宏伟的结构、翔实的资料、严谨的学风,表现出不同凡响的价值。因此,它的出版引起近代文学研究界普遍的关注和欢迎,是十分自然的。关于近代文学的宏观研究,以往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文学发展史 文学史研究 鸳鸯蝴蝶派 文学创作 文学现象 内部研究 近代文学研究 宏观研究 理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体例的成就与不足─—《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略评
4
作者 张求会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122-123,共2页
新体例的成就与不足─—《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略评张求会由华南师大管林、钟贤培两位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①,自1991年问世以来,学术界多有好评。研究者们首先注意到了该书在文学史编撰体例上的突破,认为“组合型... 新体例的成就与不足─—《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略评张求会由华南师大管林、钟贤培两位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①,自1991年问世以来,学术界多有好评。研究者们首先注意到了该书在文学史编撰体例上的突破,认为“组合型”体例的创造是这部近代文学史的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文学发展史 成就与不足 近代文学研究 新体例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 古代文学 文学的历史” 《海南大学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自序
5
作者 郭延礼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3-25,共3页
中国近代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光辉总结,又是现代文学的胚胎、摇篮和先声,它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中国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80年全部文学创作表明:近代文学是作家在空前的民族灾难面前,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下经过痛... 中国近代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光辉总结,又是现代文学的胚胎、摇篮和先声,它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中国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80年全部文学创作表明:近代文学是作家在空前的民族灾难面前,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下经过痛苦反思之后所形成的觉醒的、蜕变的、开放型的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发展史 中国文学 桐城派 现代文学 中西文化 文学流派 文学创作 近代作家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有无——评《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
6
作者 叶立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74,共3页
一.近年来,随着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转换,作为一种知识话语的文学理论也渐有移除“文学”、再造新质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文论界有不少学者都致力于祛除文学理论的工具论色彩,认为文学理论是一种可以无需文学经验的独立的知识系统,它... 一.近年来,随着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转换,作为一种知识话语的文学理论也渐有移除“文学”、再造新质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文论界有不少学者都致力于祛除文学理论的工具论色彩,认为文学理论是一种可以无需文学经验的独立的知识系统,它不仅依靠自身生产知识(比如做某一文学理论知识的学理性阐发),而且还能借此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简言之,“文学理论无文学”的学术思潮,或者说“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业已改变了我们对理论和创作之关系的固有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文学理论 文论界 学术思潮 理论发展史 工具论 知识话语 理性阐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成果《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展史》出版
7
作者 雪礼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2025年5月,我校文学院王齐洲教授撰著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展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著2024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这是王齐洲教授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第二部专著。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展史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 被引量:1
8
作者 管华 管林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4-145,共2页
关键词 近代文学研究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学术史 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 文学研究史 《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衔接与转型——重新定位中国近代文学 被引量:9
9
作者 高玉 梅新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两种文学本位观主宰着当今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正是这两种文学本位观使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缺乏主体性。在古代文学的立场而视 ,近代文学是古代文学的延续 ,但更是古代文学的衰落和死亡 ;在现代文学的立场而视 ,... 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两种文学本位观主宰着当今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正是这两种文学本位观使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缺乏主体性。在古代文学的立场而视 ,近代文学是古代文学的延续 ,但更是古代文学的衰落和死亡 ;在现代文学的立场而视 ,近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新生 ,是现代文学的先声和开端。古代文学更看重近代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现代文学更看重近代文学中新的文学因素的萌生和壮大 ,在这两种不同的文学本位观观照下 ,近代文学被拆解成两种面貌和性质完全不同的文学。更重要的是 ,不论是站在现代文学的本位立场还是站在古代文学的本位立场 ,近代文学都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肯定 ,其地位都不可能得到认可。无论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来说还是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来说 ,中国近代文学都是边缘性的文学。中国近代文学没有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那样的内在统一性 ,不具备充分的类型化 ,同时表现出典型的变革时代色彩。建立起恰切的中国近代文学本位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本位性 中国文学 现代文学 古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近代文学的本位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玉 梅新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6-140,共5页
中国近代文学是一种过渡性的文学类型,它具有自己的本位性,表现为变动不居、价值多元、内在的紧张与冲突、探索与创造等特征。近代翻译文学是中国近代的本位性文学。确立中国近代文学的本位观对中国文学通史具有关键性意义。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本位性 中国文学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文学的学科定位反思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卫涛 梁玲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2-135,共4页
与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相比,近代文学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明显的不足,这是由于近代文学学科定位的局限性或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应该突破这种单一的过渡性的学科定位,并从断裂性视角重新审视近代文学的学科建构。中国近... 与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相比,近代文学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明显的不足,这是由于近代文学学科定位的局限性或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应该突破这种单一的过渡性的学科定位,并从断裂性视角重新审视近代文学的学科建构。中国近现代之交的“三重断裂”现象———文化断裂、语言断裂以及认识型断裂将会给中国近代文学断裂性研究带来更多的学术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 学科定位 三重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7
12
作者 关爱和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139-144,共6页
20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分为四个时期。其中 ,2 0世纪 2 0至 40年代 ,是近代文学研究的第二时期 ,也是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时期 ,以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为代表 ,而陈子展是最早使用“近代文学”这一... 20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分为四个时期。其中 ,2 0世纪 2 0至 40年代 ,是近代文学研究的第二时期 ,也是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时期 ,以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为代表 ,而陈子展是最早使用“近代文学”这一概念的学者。 2 0世纪的最后 2 0年是近代文学研究的第四个时期 ,近代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研究视野趋于开阔 ,研究水平有较大提高 ,高质量的学术论著纷纷问世 ,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学术群体 ,并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江苏、广东、东北为主的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随着人们对近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的深入理解 ,随着研究者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研究视野的扩大 ,随着近代文学学科队伍的不断壮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 中国近代文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兼论中国文学的近代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延礼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38,共20页
中国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具有独立的历史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价值。近年来,学界有一种消解近代文学的意向,极不利于全部中国文学史的深入研究和中国文学史学的建构。中国文学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 中国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具有独立的历史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价值。近年来,学界有一种消解近代文学的意向,极不利于全部中国文学史的深入研究和中国文学史学的建构。中国文学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中国文学学习西方,以及在西方文化的撞击下中国文学求新求变的过程。因此,八十年的近代文学(18401919),既不是古代文学的继续和尾声,也不是现代文学的前奏和背景,它有其独立的历史地位。近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建构中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列宁语),这些"新的东西"既为古代文学所无,又对现当代文学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近代 文学史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雁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145,共5页
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恐怕从来都不是一个明确的实体,她的庞大和复杂使亲身体验到她的存在的日本人也只能触摸到她的一个微小的局部,因而她的整体形象无法建立在某一个人经验的基础上。日本人的“中国”来源于日本人对中国的叙事... 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恐怕从来都不是一个明确的实体,她的庞大和复杂使亲身体验到她的存在的日本人也只能触摸到她的一个微小的局部,因而她的整体形象无法建立在某一个人经验的基础上。日本人的“中国”来源于日本人对中国的叙事。这些叙事既包括在普遍意义上属于虚构叙事文学范畴的小说和叙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近代文学 中国 他者 汉语经典文本 经验与居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年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挖潜与突围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达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2,2,共7页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研究范式为基础,在不懈探索中寻求建立中国文学体系的转型研究范式。中国文学体系各构成要素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发生了现代性转换,而近代文学学科的特殊价值就在于揭示其转换的成因、...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研究范式为基础,在不懈探索中寻求建立中国文学体系的转型研究范式。中国文学体系各构成要素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发生了现代性转换,而近代文学学科的特殊价值就在于揭示其转换的成因、轨迹、特点和经验教训。中国文学体系转型始于近代,完成于现代,在传统和现代两种力量作用下,衰变和新变两股潮流成为近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新旧民主主义理论将五四运动作为划分新旧民主主义的分水岭,成了近代文学学科与现代文学学科的先天性界碑,但是一些现代文学研究者跨越五四界碑,进一步引入"民国文学"概念为现代文学和近代文学两个学科注入新的活力。近代文学研究领域在40年间经历了从泛政治化视角回到文学本身,又从文学本身出发走向文学之外两次重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民国文学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农作物育种事业发展史略(三)——提高创新阶段(1979~2000)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佩民 《山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4期3-13,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 农作物 育种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农作物育种事业发展史略(一)——起步奠基阶段(1892~1948)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佩民 《山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1期3-12,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农作物育种事业 发展史 起步奠基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不应忽视的一个区域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进 《江淮论坛》 2000年第2期75-81,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近代文学 文学变革 西方传教士 文学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文化视野中的近代文学变革--评蒋晓丽的《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平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1期171-17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大众传媒 近代文学变革 文化视野 20世纪90年代 现代文学研究 关系问题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文学教材建设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左鹏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64-71,共8页
中国近代文学的学科性质、内容和地位 ;其总体成就和各主要文体的关系 ;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和教材模式 ;中国近代文学的学术积累与发展、专家著述与教材编写。这是中国近代文学教材建设中实际面临并应当注意的四个重要问题 ,必须... 中国近代文学的学科性质、内容和地位 ;其总体成就和各主要文体的关系 ;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和教材模式 ;中国近代文学的学术积累与发展、专家著述与教材编写。这是中国近代文学教材建设中实际面临并应当注意的四个重要问题 ,必须采取可行策略加以解决 ,以期建立科学合理的近代文学教学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教材建设 主要问题 可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