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9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价值平议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亚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67,共9页
可以从外部和内部来探究俄罗斯汉学界的6卷本《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价值和意义。首先,从世界中国知识生产的途径来看,《大典》既顺应汉学家和思想界合流的趋势,又在中国文化能否适应现代的问题上给予肯定回答,而且以其学科的全面性独标... 可以从外部和内部来探究俄罗斯汉学界的6卷本《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价值和意义。首先,从世界中国知识生产的途径来看,《大典》既顺应汉学家和思想界合流的趋势,又在中国文化能否适应现代的问题上给予肯定回答,而且以其学科的全面性独标一格。其次,从俄罗斯汉学曲折的发展历程来看,《大典》是对正在复兴的中国文化的正面回应,它继承了俄汉学将中国精神文化研究与国情学相结合的传统。第三,从《大典》本身的内容看,对中国学界而言,它倡导新欧亚主义,探讨中国文化的元命题,为我学界的研究提供启发和参照;对于中国社会而言,它正面阐释中国式发展道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政治实践中的转换作了论述,为我道路自信提供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精神文化大典》 世界汉学 俄罗斯汉学 新欧亚主义 对话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过俄罗斯的汉学棱镜展示中国精神文化——以《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М.Л.季塔连科 А.В.罗曼诺夫 张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7-25,120,共9页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有关中国及其他国家辞典阐释类著作的样本——《中国:历史、经济、文化,为民族独立英勇战斗》(1940)""俄罗斯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路线图’——百科辞典《中国哲学》(1994)""认知中国,巩固...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有关中国及其他国家辞典阐释类著作的样本——《中国:历史、经济、文化,为民族独立英勇战斗》(1940)""俄罗斯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路线图’——百科辞典《中国哲学》(1994)""认知中国,巩固和发展俄罗斯汉学传统——多卷本百科全书《中国精神文化大典》(2006—2010)"等诸方面系统翔实的阐释,以2 1世纪前1 0年俄罗斯汉学研究领域完成的最重大的成果《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为例,全面深刻地论述了俄罗斯汉学在中国精神文化研究领域的特点、发展进程和取得的巨大实绩,以期对中国精神文化作出客观完整的理解和解读,透过俄罗斯的汉学棱镜展示中国精神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汉学 中国精神文化大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意象译介与中国精神的跨文化传播 被引量:1
3
作者 方菁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2,共3页
唐诗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唐诗意象是中华文化精髓和精神标识的具象载体,唐诗意象译介是实现中国精神传承、弘扬与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以中国诗词意象理论为基础,唐诗意象历史渊源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国精神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 唐诗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唐诗意象是中华文化精髓和精神标识的具象载体,唐诗意象译介是实现中国精神传承、弘扬与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以中国诗词意象理论为基础,唐诗意象历史渊源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国精神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要坚持“两个结合”、全媒体传播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原则及其相适应的译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象 唐诗意象 中国精神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独立自主的时代建构与中国表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视域
4
作者 夏玉汉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6,共8页
文化的核心在精神,文化思想的创造在于塑造精神独立自主的人,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新时代人之为人的时代精神精华。习近平文化思想以赋予文化生命新活力建构新时代的精神标识,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打造精神高地,在增强历史进步新动能... 文化的核心在精神,文化思想的创造在于塑造精神独立自主的人,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新时代人之为人的时代精神精华。习近平文化思想以赋予文化生命新活力建构新时代的精神标识,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打造精神高地,在增强历史进步新动能中掌握精神主动,展现了精神独立自主的新境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两个结合”的理论依托、满足精神需要的内在品格、赓续中华文明的精神追求、文明交流互鉴的世界视野展现了新时代实现精神独立自主的创新性、人民性、传承性、开放性特质,为实现精神独立自主提供文化依据。这些特质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以思想引领保持精神定力、以价值凝聚展现精神富足、以文化自信抵制精神虚无、以文明进步坚守精神阵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能。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实现精神独立自主的思想武器,彰显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是中国精神的时代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精神 独立自主 中国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电影中传统文化的媒介融合、取象生成与精神转译
5
作者 朱旭辉 王海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6-35,共10页
新时代以来的中国电影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创作出既具中国艺术特色,又受市场青睐、观众认可的佳作。首先,中国电影通过数字技术推动电影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媒介融合,从内容融合、技术融合、空间融合三方面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 新时代以来的中国电影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创作出既具中国艺术特色,又受市场青睐、观众认可的佳作。首先,中国电影通过数字技术推动电影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媒介融合,从内容融合、技术融合、空间融合三方面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位之思”的再转化;其次,中国电影运用中国传统美学的“象思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进行“多元取象”,从象之迭用、形之融通、意之形塑三方面实现中国传统美学“立象尽意”的再言说;最后,中国电影充分发挥“影以载道”的教化功能,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之志”“人之情”“人之道”基础上的精神转译,促进中华文化品格寓教于“影”的再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传统文化 媒介融合 多元取象 中国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财政文化之根 铸造财政精神之魂——《中国财政》专访财政部原部长助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赵鸣骥
6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3,F0002,5,共5页
根植于文化的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于财政发展长河中探寻财政文化之源、凝聚财政精神之魂,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财政事业不断向前的重要基石与动力源泉。为此,我们就财政机关文化相关问题对财... 根植于文化的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于财政发展长河中探寻财政文化之源、凝聚财政精神之魂,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财政事业不断向前的重要基石与动力源泉。为此,我们就财政机关文化相关问题对财政部原部长助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赵鸣骥进行了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事业 精神之魂 文化之源 文化的力量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动力源泉 文化之根 财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实践:内涵、目标及特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昕桐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1,154,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表征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实践”主题的出场。根据西方实践哲学传统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文化实践的内涵可被界定为:以时代和民族文化为主题需求,对人的存在意义进行反思的文化活动。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表征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实践”主题的出场。根据西方实践哲学传统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文化实践的内涵可被界定为:以时代和民族文化为主题需求,对人的存在意义进行反思的文化活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实践秉承着主体创造性原则、客体现实性原则、辩证总体性原则,旨在实现文化整合和文化创新,从而在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融、磨合与批判中,凝聚对人类生活有所规范的、对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具有共善意义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实践 精神生产 文化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自觉:文化转型下中国人自我困境的突破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斯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6,共9页
人类个体作为一个具有精神追求的自我意识生命,不能仅仅依赖于生物功能、社会关系来界定自我,也不能只有宗教的精神性路径。代表古今中外人类文明最先进的精神性内容,应该体现在大部分社会成员的个体自我成长中。否则社会就会变成丛林,... 人类个体作为一个具有精神追求的自我意识生命,不能仅仅依赖于生物功能、社会关系来界定自我,也不能只有宗教的精神性路径。代表古今中外人类文明最先进的精神性内容,应该体现在大部分社会成员的个体自我成长中。否则社会就会变成丛林,人种就会退化。因此,在文化转型过程中,当代中国人要传承人类最优秀的文明成果,以精神自觉为突破,解决个人自我发展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自觉 文化转型 中国人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9
作者 熊兴 余兴厚 何文洪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48,共1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那么,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与演进趋势,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而迫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根据党的二十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那么,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与演进趋势,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而迫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人口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精神文明现代化和对外开放现代化五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Duga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法对2013—2022年我国省级层面的现代化水平和区域特征进行了测度分析,并探析其区域异质性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我国现代化水平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但整体现代化水平尚存较大的提升空间。从细分维度观察,人口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以及经济现代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彰显了我国在人口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成效。相比之下,精神文明现代化与对外开放现代化的步伐稍显滞后,成为当前现代化进程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此外,在空间格局上还显著体现出区域间的不均衡性,呈现出鲜明的“东高西低”特征,这种区域差异不仅加剧了发展水平的极化现象,也对全国范围内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未来需精准施策,促进均衡发展,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 文化现代化 生态文明现代化 对外开放现代化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乐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以聂振斌的美学研究为例
10
作者 宋伟 周雅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中华传统礼乐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积淀,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面对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乐文化所遭遇的挑战,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聂振斌通过美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旨在将传统礼乐文化的智慧,包括... 中华传统礼乐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积淀,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面对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乐文化所遭遇的挑战,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聂振斌通过美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旨在将传统礼乐文化的智慧,包括注重理性精神、弘扬人文精神、追求人格精神、倡导自由精神等方面应用于现代社会。他强调了中西文化对话与融合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性。聂振斌的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转化,更为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转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凸显了他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精神 现代转化 礼乐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中国哲学 溯源华夏心智——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哲学卷》管窥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亚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7-139,共3页
新世纪以来,域外出版了若干种中国哲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其中俄罗斯科学院版的《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哲学卷》是非常有特色的。该书突破了原来苏联哲学研究模式,在内容丰富等方面引人瞩目,其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逻辑性归纳,某些词条考镜源... 新世纪以来,域外出版了若干种中国哲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其中俄罗斯科学院版的《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哲学卷》是非常有特色的。该书突破了原来苏联哲学研究模式,在内容丰富等方面引人瞩目,其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逻辑性归纳,某些词条考镜源流式的学术探究,可为国内学人提供参照。《哲学卷》注重儒家而疏略道佛的偏向也无须讳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卷 中国精神文化大典 俄罗斯汉学 丰富性 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主动:中国式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旨趣
12
作者 张三元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6,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一个整体性文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两个基本领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整体性文明的基本内容。以物质文明为基础,建设新时代的精神文明,以精神主动创造更大更高层级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一个整体性文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两个基本领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整体性文明的基本内容。以物质文明为基础,建设新时代的精神文明,以精神主动创造更大更高层级的物质文明,从根本上突破物质力量的掌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旨趣。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以文化自信为基点、主轴和动力,将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之中,不断增强人民的精神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主动 精神独立 文化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 精神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历史承续、主要特征与涵育路径
13
作者 杨来恩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7,172,共15页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与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根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发轫于传统师道文化的根柢,赓续于近代救亡图存的使命担当,淬炼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人民立场,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专业自觉,最...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与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根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发轫于传统师道文化的根柢,赓续于近代救亡图存的使命担当,淬炼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人民立场,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专业自觉,最终凝练于新时代教育强国的战略实践,有清晰的传承脉络。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有“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立己与立人的统一”以及“术-德-道的统一”等主要特征。立足新时代,可以从三个维度系统涵育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融汇师道文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激活教育家精神的文化基因;淬炼专业素养、道德素养与哲学素养,唤醒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自觉;构建文化传播、制度支持与社会尊崇的支持体系,厚植教育家精神的社会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师道文化 教育救国 人文关怀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挖用活红色档案资源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精神
14
作者 高新民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3,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红色档案资源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精神文化生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神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型领导提升员工工作绩效的机理研究——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
15
作者 李群 盛妍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7,共10页
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整合“S-O-R”模型和领导情境理论,探究精神型领导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机理以及职场排斥的边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型领导和组织自尊正向影响工作绩效,组织自尊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职场排斥负向调节精神型领导... 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整合“S-O-R”模型和领导情境理论,探究精神型领导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机理以及职场排斥的边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型领导和组织自尊正向影响工作绩效,组织自尊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职场排斥负向调节精神型领导与组织自尊、精神型领导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职场排斥行为负向调节组织自尊在精神型领导和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这一研究结论启示企业领导者,应深度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与领导风格,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组织;重视精神引领、思政教育等在实现领导有效性中的作用,将精神性构建与组织战略有机整合,实现员工与组织共同发展;从自尊角度关注领导方式对员工自我概念的影响,有效调整自己与下属的人际关系;营造互助共享的组织氛围,协调好组织内部关系,减少职场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中国传统文化 精神型领导 工作绩效 组织自尊 职场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路径、内涵、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沈江平 杜雪曼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作为人类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精神内核,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形成于一定的科学路径。其构建体现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在遵循“第二个结合”根本原则基础上秉持独立自主发... 作为人类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精神内核,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形成于一定的科学路径。其构建体现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在遵循“第二个结合”根本原则基础上秉持独立自主发展和文明互鉴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得以建构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独特“六观”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基本内涵,凸显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层次性。从文化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塑造,有利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滋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充分展现作为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形态 建构路径 基本内涵 精神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价值及文化效力构建 被引量:56
17
作者 王军伟 张岚 余丁友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39,共5页
女排精神内涵丰富,可概括为:团结协作、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永不言弃与勇于创新等。女排精神与时俱进,已内化为一种民族与时代的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催化剂,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与思想力量,具有增强民族自信、践行社... 女排精神内涵丰富,可概括为:团结协作、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永不言弃与勇于创新等。女排精神与时俱进,已内化为一种民族与时代的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催化剂,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与思想力量,具有增强民族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筑中国梦的时代价值。作为一项民族文化遗产与精神资源,要深层发掘其潜在文化效力,传承与保护女排精神,并使之融入校园文化,强化对青年学生的人格教育、推动排球运动的文化建设,丰富大众健身路径的选择,为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注入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女排精神 中国精神 中国 文化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境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旅游产品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例 被引量:29
18
作者 陈楠 白凯 +1 位作者 乔光辉 朴根秀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29,共6页
本文选取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入境游客对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评价与整体满意度、推荐意识、再观赏意识之间的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入境游客对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评价因子为3项(传统性、教育性、魅力性);除职业变量之... 本文选取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入境游客对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评价与整体满意度、推荐意识、再观赏意识之间的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入境游客对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评价因子为3项(传统性、教育性、魅力性);除职业变量之外,其他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收入、国籍等变量下,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评价因子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多重回归分析验证了传统性因子、教育性因子、魅力性因子与游客的整体满意度、再观赏意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性因子、魅力性因子与推荐意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游客 中国传统文化 旅游产品 满意度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精神自信自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旨归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贵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9,共5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系统回答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系统回答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的文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 自信自强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 价值旨归 精神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胜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9,M0001,共12页
人的精神世界是能动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观念世界,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变迁。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不断推动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建... 人的精神世界是能动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观念世界,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变迁。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不断推动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经历了四个基本阶段:改革开放开启人的精神世界重构的阶段;“四个多样化”倒逼人的精神世界建构阶段;社会快速转型中人的精神世界建构阶段;新时代人的精神世界的系统性建构阶段。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复杂性与曲折性,也体现了党中央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坚定战略定力。新时代推进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基本经验在于,既始终坚持经济因素归根到底决定人的精神观念的基本原理,又系统把握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相对独立性规律,整体性推进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精神世界 拜物教批判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