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九二六年俄译本简析 |
葛银丽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2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标志 |
郭润宇
|
《人文杂志》
|
1985 |
3
|
|
3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无产阶级领导权 |
李友刚
|
《浙江学刊》
|
1988 |
2
|
|
4
|
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
陈荣勋
杨勤为
袁之舜
|
《齐鲁学刊》
|
1984 |
2
|
|
5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张国焘的“左”倾机会主义 |
王学启
|
《浙江学刊》
|
1987 |
0 |
|
6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
魏知信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0 |
1
|
|
7
|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重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庄有为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8
|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光辉典范——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体会 |
李家钧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6 |
0 |
|
9
|
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无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6 |
0 |
|
10
|
“四人帮”是极端的反革命派——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高兆林
|
《齐鲁学刊》
|
1976 |
0 |
|
11
|
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历史意义 |
李竹雪
赵军先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83 |
|
|
12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浅析 |
张卫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7 |
0 |
|
13
|
交叉分析模式与中国新媒体情境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
曹晋
王黔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4
|
中国青年社会心理复杂性的时空分析 |
沈杰
杜可欣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辨析 |
吴玉敏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6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与TOPSIS法的中国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困境分析及思考 |
刘玮
李泽慧
吴思琪
武龙佳
李闻轩
张颖
尹慧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17
|
早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焦点议题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分析的一种再认识 |
杨敏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8
|
党在中国革命早期对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钟绍恩
|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
1980 |
1
|
|
19
|
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网络时空演变及形成机制——基于寻亲成功案例的分析 |
王静
李正
王涛
师岱
余丽娇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20
|
论毛泽东对旧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分析 |
唐培吉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