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教学中去
1
作者 李仙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 爱国主义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 《社建》课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新时期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探索
2
作者 田源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4期92-94,共3页
毛泽东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驱,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作出卓越的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主要经历四个阶段:祛魅阶段、奠基阶段、探索阶段、推进阶段。尽管中间出现一些错误,但是功绩是第一位的,至今仍... 毛泽东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驱,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作出卓越的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主要经历四个阶段:祛魅阶段、奠基阶段、探索阶段、推进阶段。尽管中间出现一些错误,但是功绩是第一位的,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毛泽东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例
3
作者 郭云龙 陈广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6期140-142,共3页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具有落实立德树人、培育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的价值逻辑。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秉持以史论理、紧扣现实、聚焦未来的内容逻辑,要讲清多元...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具有落实立德树人、培育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的价值逻辑。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秉持以史论理、紧扣现实、聚焦未来的内容逻辑,要讲清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融聚进程、讲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挑战、讲透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路向,要遵循坚定政治方向、注重学理分析、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逻辑,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思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高质量建设研究
4
作者 李宁 李扬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3-98,共6页
根据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从“试点开设”到“普遍开设”实现了量的积累,当前各高校高质量推进课程建设就是在前期量变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在正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根据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从“试点开设”到“普遍开设”实现了量的积累,当前各高校高质量推进课程建设就是在前期量变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在正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高质量建设的重大逻辑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必须在理顺与其他思政课之间的关系完善课程设置、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优化教学内容、按照“两性一度”要求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师资队伍能力水平以及完善相关保障机制等方面整体把握,打好“组合拳”,真正实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铸魂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建设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楠 焦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6,共3页
武汉大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建设中,坚持课程的导向性原则,构建新课程教学体制机制;坚持课程的层次性原则,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坚持课程的实效性原则,创新教学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武汉大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建设中,坚持课程的导向性原则,构建新课程教学体制机制;坚持课程的层次性原则,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坚持课程的实效性原则,创新教学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取得显著成绩,其经验值得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建设 经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文 濮小金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48,共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核心课程,为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近几年来我们围绕着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形式多样化、考核方式综合化、课程管理制度化,在其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核心课程,为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近几年来我们围绕着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形式多样化、考核方式综合化、课程管理制度化,在其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建设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阐明平凡英雄本质的精微考量——基于习近平新年贺词对平凡英雄礼赞的视角
7
作者 张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1-66,共6页
帮助大学生学习掌握习近平英雄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将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是讲好习近平英雄观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英雄模范的类型包括人民英雄、民族英雄、... 帮助大学生学习掌握习近平英雄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将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是讲好习近平英雄观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英雄模范的类型包括人民英雄、民族英雄、劳动英雄、革命英雄、战斗英雄、抗疫英雄、扶贫英雄、平凡英雄等,而习近平在发表的新年贺词中对平凡英雄给予了高度礼赞。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材中相关章节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英雄观的话语叙事,聚焦习近平新年贺词对平凡英雄礼赞的视角,对平凡英雄在归属上来自人民、在宗旨上为了人民、在实践上依靠人民的本质属性进行精微考量而钩深致远,以期引导大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具象化的平凡英雄整体把握习近平英雄观,做到见贤思齐,了解英雄、学习英雄、崇尚英雄、争做英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功立业、书写壮丽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年贺词 平凡英雄 本质属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高校思政课研究
8
作者 王霞 杨中启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121-124,共4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其“三进”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守牢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目前的“三进”实践中,进教材存在内容交叉重复;进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其“三进”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守牢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目前的“三进”实践中,进教材存在内容交叉重复;进课堂存在内容较为浅显、方法适配性较低,进头脑存在理论认知碎片化“、三个认同”坚定性不强等问题。为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大学生的方向指引作用,进教材要突出课程内容特点,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几门思政课中的内容衔接;进课堂要利用信息技术赋能、优化课程内容体系;进头脑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领悟力、增强“三个认同”坚定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源源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校思政 “三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
9
作者 杨宁 何旗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9期90-93,共4页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包括党的文化领导权得以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得到有力体现等重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的挑战、国际文化影响力和话语权有待提升等挑战...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包括党的文化领导权得以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得到有力体现等重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的挑战、国际文化影响力和话语权有待提升等挑战。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四种有效途径,为党在新时代重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提供新思路,为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建设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
10
作者 庞艳宾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12期24-30,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鲜明表征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从理论内容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文化的价值认识,阐释文化建设新方向,提升了“文化建设—战略地位”论的新高度;强调文化的社...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鲜明表征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从理论内容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文化的价值认识,阐释文化建设新方向,提升了“文化建设—战略地位”论的新高度;强调文化的社会属性,开辟了“文化建设—意识形态指导思想地位”论的新境界;立足文化的人民史观,凝聚文化建设新合力,实现了“文化建设—主体”论的新升华;依据文化的时代要求,实现文化建设新部署,展现了“文化建设—实践”论的新图景;顺应文化的交往属性,发展文化建设新理论,谱写了“文化建设—文明交流互鉴”论的新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对于推动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实现新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创新发展 理论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史”教育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研究
11
作者 谭翠娥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8期191-193,共3页
“四史”教育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四史”教育的融入,为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历史维度,有助于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但是在融入过程中还存... “四史”教育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四史”教育的融入,为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历史维度,有助于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但是在融入过程中还存在教师综合素养有待提升、融入的方法和手段简单、融入的程度把握不准等问题,需要从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丰富融入方法、把准融入程度几方面着手,努力促进二者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教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青年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分析--以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为例
12
作者 李雪丽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6期164-166,共3页
研究性学习一直是高校思政课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中,因其课程性质、学情以及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就决定了开展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必要。本文通过对宁夏大学新华学... 研究性学习一直是高校思政课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中,因其课程性质、学情以及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就决定了开展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必要。本文通过对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在《概论》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从总体实施概况、亮点和不足进行介绍,详细分析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并对今后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研究性学习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如何讲授“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红艳 《改革与开放》 2011年第7X期38-39,共2页
讲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要讲清楚"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形成价值共识、进行价值整合以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四方面进行讲解的思路。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改革
14
作者 祁峰 石丽红 《航海教育研究》 1997年第2期64-65,100,共3页
本文介绍了高校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并以教学实践为依据,指出了今后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大学生 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5
作者 向勇 刘结成 《中国报道》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擘画了战略布局和实施路径。文化是民族复兴的内在根脉,是强国伟业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施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产业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创新 战略布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产业发展 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云空间的翻转课堂在高职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说课设计
16
作者 邓艳君 胡卉 《教师》 2016年第8期58-60,共3页
一、课题分析 1.课程特点与教学理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八章,涵括三大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道德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育人性特征。教学的终极... 一、课题分析 1.课程特点与教学理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八章,涵括三大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道德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育人性特征。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 社会主义道德观 人性特征 托云 法律基础 中国 朝夕之功 道德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的教学体会
17
作者 宋秀英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年第3期17-19,共3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以下简称中特理论课),是高校新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课。本课程主要讲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目的是让大学生既掌握“中特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作用,又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从而树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以下简称中特理论课),是高校新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课。本课程主要讲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目的是让大学生既掌握“中特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作用,又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然而,要达到上述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特理论” 政治理论 教学方法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 国有企业 学习积极性 理论联系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论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凡健 刘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4-96,共3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实现凝心铸魂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实现凝心铸魂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主题教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以此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建设 凝心铸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价值与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叶海波 赵轶龙 鲍明晓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28,共12页
体育如何通过自身发展与带动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新时代中国体育学理论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建构中国特色体育学术体系的重要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价值地位和... 体育如何通过自身发展与带动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新时代中国体育学理论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建构中国特色体育学术体系的重要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认为:体育在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竞技强国建设,增强国家自信和凝聚力;传承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凝聚强国复兴精神力量;助力统战工作,巩固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建构中国特色体育话语体系,积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体育助力政治建设的着力点为:加强党建引领,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发挥价值导向,构建中华体育精神引领的中国特色体育价值体系;增强法治支撑,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权利的法治体系;推进体育组织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体育治理体系;强化为民导向,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育强国体系;建构中国特色体育话语体系,积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体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体育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论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献苏 杨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5,共5页
积极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以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为方向指引,以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为... 积极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以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为方向指引,以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为牢固根基,以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为丰厚滋养,以实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为责任担当,进而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家庭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