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3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与中国农学西传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晓萍 《农业考古》 2019年第4期202-206,共5页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其传统文化的核心本体是农业文化,同时农业科学文化研究也是研究中国科技与文化互动关系必不可少之环节。本文尝试以李约瑟对中国农学发展的关注、他和多位农学专家对中国农学典籍西向传播的贡献、《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其传统文化的核心本体是农业文化,同时农业科学文化研究也是研究中国科技与文化互动关系必不可少之环节。本文尝试以李约瑟对中国农学发展的关注、他和多位农学专家对中国农学典籍西向传播的贡献、《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对中国农书的译介为进路,梳理中国农业文化与西方的交流及其产生的影响,重新发现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中国农业文化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出场逻辑、科学内涵及价值意蕴
2
作者 杨志超 程冠一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2,共5页
现代化过程是文明观的建构形成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伴随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而出场,是综合理论来源、历史积淀与实践需要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在文明认知、文明逻辑、文明立场、文... 现代化过程是文明观的建构形成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伴随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而出场,是综合理论来源、历史积淀与实践需要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在文明认知、文明逻辑、文明立场、文明主张、文明理念各方面展现出对以往文明观的变革与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在破解西方文明话语体系的同时提供了文明进步新路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 中华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江西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承梁 李志萌 +1 位作者 刘勇 黄以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生态环境领域创新理论与实践所产生的重大成果。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生态环境领域创新理论与实践所产生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江西考察调研,参加了江西代表团审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构成并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涵,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热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的非凡智慧和经验总结。未来,江西要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更好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更高标准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美丽中国 美丽江西 江西样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创造 被引量:3
4
作者 董慧 金汉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7,共13页
文明创造是探究中国式现代化深层意蕴和文明效应的重要理论视角。从唯物史观来看,文明创造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实践要求,是人类满足自身多样需要的过程与成果,是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是具有世界历史效应的伟大实践。现... 文明创造是探究中国式现代化深层意蕴和文明效应的重要理论视角。从唯物史观来看,文明创造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实践要求,是人类满足自身多样需要的过程与成果,是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是具有世界历史效应的伟大实践。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转型,开启了人类社会的现代文明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世界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展现了建设现代文明的另一幅图景,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就表现为一种独特的文明创造,为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作出了新的创造性贡献。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两个结合”最大法宝、全人类共同价值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并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得以进一步开展文明创造的独特文明底蕴、实践基础、方法指引和思想共识。得益于文化、制度、方法论、价值等方面的多维建构,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拓宽自身的广度与深度,在实践中作出了新的文明贡献、塑造了新的文明样态、开创了新的文明道路、擘画了新的文明前景,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创造 中华文明 文明更新 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人类共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引领力
5
作者 孙璇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0,共10页
在文明演化进程中,一种文明成长壮大并在跨文明交往中积累了比较优势以后,便会形成联结“文明自我”和“文明他者”的文明引领力。历史上,一些文明曾在一定时期发挥区域性的引领力,还有一些文明从引领区域文明扩展到引领全球文明,在文... 在文明演化进程中,一种文明成长壮大并在跨文明交往中积累了比较优势以后,便会形成联结“文明自我”和“文明他者”的文明引领力。历史上,一些文明曾在一定时期发挥区域性的引领力,还有一些文明从引领区域文明扩展到引领全球文明,在文明演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21世纪以来,西方文明引领力的变迁和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交织在一起,为超越西方文明的单向度发展逻辑和文明价值定势创造了条件,加速推动文明格局重构和文明价值重塑。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展现焕然一新的文明面貌,对全球文明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力。中国遵循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天人相应、物我一体的文明逻辑,积极探索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引领力,启示各国各民族走出一条弥合价值之争、化解现代化危机、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引领力 西方文明 文明困境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视域和中国背景:“文化”“文明”及其关系辨析
6
作者 柴文华 迟浩然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6,共7页
对“文化”“文明”及其关系的辨析可以有多个维度,哲学视域中的“文化”“文明”都与人的类本质之一的创造性密切相关,由创造性而“成物”“成己”。从中国背景来看,中华文化与人的产生相伴随,而中华文明则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这可以... 对“文化”“文明”及其关系的辨析可以有多个维度,哲学视域中的“文化”“文明”都与人的类本质之一的创造性密切相关,由创造性而“成物”“成己”。从中国背景来看,中华文化与人的产生相伴随,而中华文明则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这可以证明,“文化”先于“文明”,“文明”以“文化”为基础。文化与文明通而不同,辨析“文化”“文明”及其关系是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史和中华文明史的逻辑前提,对于克服文化自卑心理,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明 哲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文明根基
7
作者 段治文 张晓委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1,124,共9页
文明是洞悉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密码。中华文明与现代化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有三个重要问题等待解答。中华文明与现代化处于“时空错置”下,如何标识有别于“西方式”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文明与现代化处于“古今错置”下,如何实现从传... 文明是洞悉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密码。中华文明与现代化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有三个重要问题等待解答。中华文明与现代化处于“时空错置”下,如何标识有别于“西方式”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文明与现代化处于“古今错置”下,如何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又如何打破“古今中西之争”开启新文明类型?解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因就需要对三重错置关系进行“中国式解答”。第一,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华文明为根脉,以“中国主体性”破解“西方中心论”,在文明赓续中标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华文明为源脉,以“第二个结合”破解“传统—现代”二元对立论,在文明激活中型塑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形态。第三,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在文明更新中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明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中国特色 现代形态 文明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文明视野下中国式警务现代化的制度演进、价值机理与实现路径
8
作者 谭羚雁 张小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在“治国理政观”的话语体系构建中,“治理文明”概念范式以“制度—文化”的解释框架为中国式警务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制度理论维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警务现代化历经安全保卫、专业化建设、社区化服务和系统性重塑的逻辑演进... 在“治国理政观”的话语体系构建中,“治理文明”概念范式以“制度—文化”的解释框架为中国式警务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制度理论维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警务现代化历经安全保卫、专业化建设、社区化服务和系统性重塑的逻辑演进;文化理论维度,警务制度体系演进是对中华文化精髓的反映和固化,体现出政治统一性、人民民主性和基层基础性的价值机理内涵。新发展阶段,基于“技术—体制—机制—文化”四个进路的中国式警务现代化实现路径包括:良性规划警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案、以大数据牵引与法治化定规推进新警务管理体系建设、以“整体智治”理念优化一体化警务协作机制、以文化资源丰富“枫桥经验”新内涵并开创共建共治共享警务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文明 中国式警务现代化 制度演进 价值机理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文明观的理论内涵、践行成效及世界意义
9
作者 丁存霞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3,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文明观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传承与时代变革中形成的文明新形态,深刻回应了“世界向何处去”的人类文明之问。中国式现代化独特文明观植根于中华文明基因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双重根基,通过“第二个结合”的创造性转化,...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文明观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传承与时代变革中形成的文明新形态,深刻回应了“世界向何处去”的人类文明之问。中国式现代化独特文明观植根于中华文明基因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双重根基,通过“第二个结合”的创造性转化,形成了超越西方现代性逻辑的“和合共生”理念,破解了文明优劣论的西方中心主义迷思。它身兼和平促进者、发展引领者、安全塑造者、秩序维护者多重角色,为应对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及治理赤字贡献了中国力量,用实践验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独特文明观的可行性。它通过破解现代性困境,促使文明形态从一元现代性走向多元现代性;通过理念跃升,推进理念到现实的创造性转化;通过价值范式重塑,引领人类文明交往从文明冲突转向文明互鉴。这一文明观为人类社会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 中华文明 人类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文明的形成、特质与演进
10
作者 王日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8,共11页
中国较早便有自己的海洋文明,既体现在政治家、思想家对天下的认识中,也昭示在沿海不同区域人们的生计实践中。在多元文明形态的演进历程中,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分别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独立发展。由于中原土地肥沃,农耕技术进... 中国较早便有自己的海洋文明,既体现在政治家、思想家对天下的认识中,也昭示在沿海不同区域人们的生计实践中。在多元文明形态的演进历程中,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分别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独立发展。由于中原土地肥沃,农耕技术进步很快,因而农业文明及其建立于其上的国家制度曾长期占据主流地位,亦臻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对游牧文明、海洋文明都产生了一定的辐射作用;游牧文明、海洋文明在得到农业文明滋养中迅速提升,且与传统商业文明相结合,开拓了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无论海陆,无论农商,事业的开拓都充满艰辛,需要付出代价,因而在不同的统治者和民众那儿,或进取,或保守,在海洋政策上便有了开放与封禁的区别,但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海洋文明却曲折成长。纵观历史演进,中国海洋文明具有较强的与农业文明相交融的色彩,即体现出官方主导、民间先行、海陆互摄、协和万邦、德润四海、允执厥中的基本特质。在殖民扩张的旗帜下,近代西方海洋文明与中国海洋文明交汇,其间经历了对中国海洋文明成果的推崇、借用直至诋毁,从而完成了西方话语权的转换,世界史进入了一个强权时代;中国曾遭遇列强的蚕食鲸吞,但是,当我们抛弃文化自卑,高扬文化自信的时候,中国海洋文明进入了蜕变再造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文明 形成 特质 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多维意蕴与时态考辨
11
作者 黄明理 洪一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有理论、目标和道路等多种意蕴,它作为理论体系已初步建构;它作为道路,正在进行;它作为目标,还有漫长的艰难征程。“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是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形态,蕴含着西方现代化所不具有的经济、政治、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有理论、目标和道路等多种意蕴,它作为理论体系已初步建构;它作为道路,正在进行;它作为目标,还有漫长的艰难征程。“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是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形态,蕴含着西方现代化所不具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新型文明观,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话语垄断和霸权,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虽然前者侧重于理论和道路、后者侧重于意义阐释,但二者本质上是同等程度的范畴,而“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论断所要表达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创造着代表人类现代化的全新道路和真理与道义内在统一的全新的文明话语体系。这一论断在理论层面是相对意义上的“完成时”,在实践层面主要呈现为“正在进行时”,在目标层面则主要呈现为“将来完成时”。若仅从目标意义上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并将“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同于“社会形态”,难免会造成悖论和认识混乱,并产生将理想等同于现实的虚幻化满足和盲目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明 创造 时态 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
12
作者 韩庆祥 孙昊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进程,既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也是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的进程。从民族复兴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注重研究其使命任务;从中华文明的角度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注重探究其文明底蕴。目...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进程,既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也是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的进程。从民族复兴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注重研究其使命任务;从中华文明的角度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注重探究其文明底蕴。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展开了研究,但还不够系统深入。运用大历史观的分析框架,有助于进一步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问题。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激活中华文明的“优秀因子”,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特色”;从现实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文明使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宿命;从未来走向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使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底蕴 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 现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
13
作者 王天民 高涧竹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总根源、基本矛盾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关于开创人...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总根源、基本矛盾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关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积极化解时代矛盾,不懈推进人类解放,努力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条件、积蓄力量。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形成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思路,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思想特质,全面汇聚人类文明发展价值共识,鲜明印刻中国优秀文化精神意象,为人类步入更高文明境界提供了行动方案和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协同逻辑--基于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视域
14
作者 沈江平 夏雨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现代化实践中推动文明的发展演变,现代化路径选择也因人类文明演进而呈现多样性,两者共同彰显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海纳百川中借鉴吸收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旧邦...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现代化实践中推动文明的发展演变,现代化路径选择也因人类文明演进而呈现多样性,两者共同彰显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海纳百川中借鉴吸收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旧邦新命和守正创新中赓续自身文化主体性,极具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两者天然地具有相通性。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品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厚植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根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互为旨归并在历时性视角与共时性视角上呈现出内在耦合性。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视域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孕育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融贯传统与现代中守正创新、在凝炼中国特色与世界一般中借鉴开拓、在标识“普遍文明形态”中开启未来的崭新文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普遍性 特殊性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发展的互构逻辑和路径探析
15
作者 俞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21,共4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发展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体两面”,具有协同发展、相向而行的逻辑互构性。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和谱写中华文明当代华章的根本道路,为中华文明赋予现代力量并为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发展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体两面”,具有协同发展、相向而行的逻辑互构性。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和谱写中华文明当代华章的根本道路,为中华文明赋予现代力量并为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提供实践场域。中华文明作为绵延数千年的文化血脉,沉淀于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记忆深处,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头活水并构筑起深厚的文化根基。基于此,可从坚持统筹“守正”与“创新”以固“本”、坚持统筹“根脉”与“魂脉”以强“基”、坚持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以拓“路”的三重维度,探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互构逻辑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译为媒: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构建——以“新质生产力”及其外译为例
16
作者 胡筱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9,197,共9页
近代的“西学东渐”和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主义”让中国学术奉西方范式为圭臬,使其出现了学术失语现象,表现之一是大量使用英美学术概念和术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中国哲学、中国理论和中国术语回应“中国之问”,为解答... 近代的“西学东渐”和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主义”让中国学术奉西方范式为圭臬,使其出现了学术失语现象,表现之一是大量使用英美学术概念和术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中国哲学、中国理论和中国术语回应“中国之问”,为解答“世界之问”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中国应尽的职责。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向世界真实、正确传播中国的声音,是当前国家的迫切需求。习近平在2023年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是中国经济学体系的重要术语,与新文科建设相互促进,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从该术语在英译中的演变、定型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术语的国际传播需要构建一个政府推广、人人参与、国内外媒体协同发挥作用的立体化、系统化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话语体系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术语 新质生产力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进式增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实践进路
17
作者 刘奕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9,共12页
制度体系建设是生态治理的运转基石,亦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以“共进式增能”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制度协同性、主体共生性和效能转化性三维架构,打破传统治理边界,形成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多元主体互动机制,探索以制度创新和... 制度体系建设是生态治理的运转基石,亦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以“共进式增能”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制度协同性、主体共生性和效能转化性三维架构,打破传统治理边界,形成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多元主体互动机制,探索以制度创新和多元主体协同提升生态治理效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发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治理体系嵌套不足与政策效能递减、主体失衡与制度协同困境、能力短板与跨区域体制缺位等问题仍制约着生态治理改革深化,亟须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治理体系从“高位推动”向“共进式增能”转型。这一转型突破了单一主体发力的局限,为破解生态治理深层矛盾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以制度增能促进“有效制度”与“有为政府”的动态适配、以主体共治强化“善制”与“善治”的有机联动、以范式跃进实现“机械管控”向“有机协同”的韧性建构。实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共进式增能,应树立生态治理现代化理念、激活制度潜力、优化制度衔接、确保执行有力,具体路径包括理念重塑以锚定生态治理现代化方向、供给改革以激活基础性制度生产力、制度衔接以提升协调性制度适配性、执行有力以释放根本性制度整体效能,以期切实提高协同增长能力和制度协同运行效率,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进式增能 生态文明 生态治理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主体性的理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叙事
18
作者 周晓虹 彭圣钦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4,239,共12页
对中国社会科学主体性的呼唤意味着将作为研究客体的中国转化为研究主体,是破除西方社会科学知识霸权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基本动因和理论资源的角度,梳理并整合了既有的主体性论述,将其概括为历史主体性和文... 对中国社会科学主体性的呼唤意味着将作为研究客体的中国转化为研究主体,是破除西方社会科学知识霸权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基本动因和理论资源的角度,梳理并整合了既有的主体性论述,将其概括为历史主体性和文化主体性两种策略。前者不满于诸如传统/现代二分法等西方理论框架对纷繁复杂的中国历史和现实经验的切割,后者则不满于西方理论背后的文化预设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传统的曲解。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超越二者,提出另一种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提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叙事为目标的文明主体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主体性 历史主体性 文化主体性 文明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学理基础——新时代城市社会学与城市科学体系构建
19
作者 葛天任 汪光焘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0,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之路是党领导城市工作全面系统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建设之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应以新时代城市学为引领构建城市学科体系,以进一步夯实学理基础,充分开展跨学科研究,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解决宏...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之路是党领导城市工作全面系统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建设之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应以新时代城市学为引领构建城市学科体系,以进一步夯实学理基础,充分开展跨学科研究,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解决宏观战略性复杂城市问题。新时代城市社会学是城市科学体系建设的首要学科,其研究深度决定了城市科学体系效度,在新要求新技术背景下面临理论与方法论双重转型,肩负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新使命,需加强五大关键议题研究: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城市社会生态演化、城市社会冲突治理、城市贫困空间更新、“全球南方”城市治理。以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经验构建新时代城市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正当其时,具有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城市 城市科学 新时代城市学 城市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科学思维
20
作者 郭威 朱慧芳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开创出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全新选择。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开创出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全新选择。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并将科学思维一以贯之地内化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具体表现在:以战略思维优化顶层设计,统筹现代化建设大局;以历史思维汲取经验教训,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以辩证思维厘清发展逻辑,破解现代化建设难题;以系统思维谋划总体发展,提高现代化建设效能;以创新思维创造发展动力,激发现代化建设活力;以底线思维主动审慎作为,应对现代化建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科学思维 发展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