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于“论争”——读《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史》 |
陈漱渝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2
|
新时期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书写的突破与局限——以王永生《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为例 |
周明全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人的文学”的发生研究刍议——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谈起 |
刘锋杰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4
|
从构建到反思——“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案研究”论纲(1949-1990) |
夏伟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5
|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结构与鲁迅 |
丁亚平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6
|
鲁迅与《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辑出版——兼论“大系”在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上的地位 |
徐鹏绪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7
|
扎扎实实的开拓与探索——评介我国第一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 |
詹昌娥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9 |
1
|
|
8
|
五十年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的英文研究 |
张英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9
|
实证学风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兴衰 |
刘卫国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0
|
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管窥 |
季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1
|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论著) |
余小杰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2
|
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学”学术史的书写(下) |
徐鹏绪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3
|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几个问题 |
邵伯周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0 |
2
|
|
14
|
探骊得珠: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范式 |
邱田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5
|
姜振昌教授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王少华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16
|
刘心皇、尹雪曼的现代文学研究 |
古远清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2
|
|
17
|
灵魂的造像或文学的心灵史——读《中国现代作家的孤独体验》 |
张清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8
|
口述史视野中的中国当代美学论争——“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主旨报告及资料分析(上) |
李世涛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9
|
《中国现代小说史》絮语 |
杨义
|
《中国出版》
|
1987 |
15
|
|
20
|
政治化角度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论争 |
朱晓进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