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于“论争”——读《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史》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漱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6-79,,84,,共5页
关键词 书评 中国 现代文学论争 刘炎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书写的突破与局限——以王永生《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为例
2
作者 周明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6,共13页
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首次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史”的研究和历史描述。1939年出版的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文艺思潮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研究现代文艺思潮的第一部专著。自1922开始,朱自清、周作人、王哲甫、伍... 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首次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史”的研究和历史描述。1939年出版的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文艺思潮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研究现代文艺思潮的第一部专著。自1922开始,朱自清、周作人、王哲甫、伍启元、李何林等学者,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王瑶、蔡仪、张毕来、刘绶松、唐弢等学者对现代文学史都有考察和研究。相较于数量庞大的新文学史或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却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梳理。直到1986年王永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出版,才终结了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无史的局面,开创了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先河。这本以通史体例写作的理论批评史,文类的涵盖面、资料的丰富度都是最全的。然而,这部多有创建的理论批评史,因与时代共名脱节,而淹没在历史中,令人唏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永生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文学编撰 新时期 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文学”的发生研究刍议——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谈起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锋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1,共10页
关键词 人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 二十世纪 无产阶级文学 “人的文学 人本主义 周作人 发生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构建到反思——“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案研究”论纲(1949-1990)
4
作者 夏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101,共8页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近70年的历史,若以1980年为界,则1980年前,是"一体化"的左翼学科;之后,则呈现各家争鸣的气象。若进一步细分,则又可以1990年为界,从1980年到1990年,重在反思;1990年后,百花齐放。"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案...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近70年的历史,若以1980年为界,则1980年前,是"一体化"的左翼学科;之后,则呈现各家争鸣的气象。若进一步细分,则又可以1990年为界,从1980年到1990年,重在反思;1990年后,百花齐放。"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案研究"(1949-1990)着重考察学科前40年,侧重于以学者为符号,旨在选取标志性的人物(王瑶、唐弢、王晓明、陈思和、钱理群、陈平原)及其著作(含教科书),从"观点—立场—方法"的角度剖析该学科如何被构建,怎样被反思,并期待为进一步消化与整理1990年后的学科史,提供踏实的思想-学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学科 构建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结构与鲁迅
5
作者 丁亚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文学史是什么?在不止一篇文字里,笔者说过,文学史应该是文学结构史或结构的文学史。同样,对于文学批评史,笔者也主张,应该着意研究文学批评史的结构系统。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注重批评运作过程,反对琐碎的枝蔓描摹;需要倚重批评模式构造,... 文学史是什么?在不止一篇文字里,笔者说过,文学史应该是文学结构史或结构的文学史。同样,对于文学批评史,笔者也主张,应该着意研究文学批评史的结构系统。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注重批评运作过程,反对琐碎的枝蔓描摹;需要倚重批评模式构造,反对并消解被神化了批评大家。总之,犹如文学史不应是作家作品论的简单组合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文艺 批评家 瞒和骗 现实批评 文学 批评模式 心理批评 阶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辑出版——兼论“大系”在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上的地位
6
作者 徐鹏绪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7,共14页
由赵家璧主编、上海良友出版公司于1935-1936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是由鲁迅、茅盾、胡适等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创建者亲自编选的,包括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论争、创作和史料索引的文学"总集"。它在新文学编辑出版史和文... 由赵家璧主编、上海良友出版公司于1935-1936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是由鲁迅、茅盾、胡适等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创建者亲自编选的,包括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论争、创作和史料索引的文学"总集"。它在新文学编辑出版史和文学史修纂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对于新文学的价值和影响,不亚于《昭明文选》之于中国古代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大系》 编辑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 鲁迅 中国古代文学 《昭明文选》 文学运动 文学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扎实实的开拓与探索——评介我国第一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 被引量:1
7
作者 詹昌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97-99,共3页
文学思潮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的发展流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文学团体、文学流派和文学创作。这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上表现得尤为充分。因而想要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正确理解其作家作品,就必须对中国现... 文学思潮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的发展流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文学团体、文学流派和文学创作。这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上表现得尤为充分。因而想要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正确理解其作家作品,就必须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来龙去脉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而,近70年的中国新文学史,除了李何林先生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之外,竟没有一部全面系统的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专著。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缺憾。魏绍馨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以下简称《思潮史》),以其全新的理论角度,系统深刻地论述了现代文学思潮的演变,填补了这方面的研究空白。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过去由于“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脉络 正确理解 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领域 文化思想 反封建 思潮 文学思想 现代文学思潮 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十年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的英文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英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60,共22页
本文为英文版《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导言的删节版,主要关注三个项目。其一,通过分析三个关键词,以厘定中国现代文学的范围及与该名称相关的主要问题。其二,回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机制化进程,尤其是其在北美的发展。其三,勾勒《中国现... 本文为英文版《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导言的删节版,主要关注三个项目。其一,通过分析三个关键词,以厘定中国现代文学的范围及与该名称相关的主要问题。其二,回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机制化进程,尤其是其在北美的发展。其三,勾勒《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整体轮廓。《指南》的第一部分"历史与地理"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区域发展。第二部分"文类与类型"概览中国现代文学中主要文类(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以及其他文学类型(翻译文学,女性文学,通俗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第三部分"文化和媒体"探讨美学、语言、区域、都市等文化概念以及视觉艺术、印刷、网络等技术媒体对文学的影响。第四部分"议题与争论"侧重介绍文学流派与思潮、性别与身体、记忆与创伤以及中文与英文学界的整体发展。结语部分涉及海外近期的关键议题、作家研究和文学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学科 文学 文学争论 文学类型 文化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证学风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兴衰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卫国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70,共8页
实证学风是中国学术研究中源远流长的传统学风,但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实证学风一直未能占据主导地位。1950—1970年代现代文学研究盛行以论带史,1980年代又强调当代性、主体性和片面性,1990年代又有学者质疑实证学风,进入21世际则追逐... 实证学风是中国学术研究中源远流长的传统学风,但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实证学风一直未能占据主导地位。1950—1970年代现代文学研究盛行以论带史,1980年代又强调当代性、主体性和片面性,1990年代又有学者质疑实证学风,进入21世际则追逐"理论"与"想像",实证学风一直备受批判、质疑和冷落。实证学风未能有效建立的原因:一是现代文学的政治目的与实证学风难以相容;二是用实证学风做学问的效率较低;但更重要的是,现代文学研究界未能端正对实证学风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学风 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管窥 被引量:4
10
作者 季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83,共7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美国学 《中国现代小说史》 地区研究 边缘研究 专业学科 鲜明特色 夏志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论著)
11
作者 余小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论》 书评 周海波 中国 现代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学”学术史的书写(下)
12
作者 徐鹏绪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5-39,共15页
关键词 学术 鲁迅学 中国现代文学 书写 现代文学研究 鲁迅研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邵伯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40-45,共6页
近几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进行宏观审视时,重新重视对文学思潮的研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研究者们对“文学(文艺)思潮”的内涵以及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一些问题的理解还很不一致... 近几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进行宏观审视时,重新重视对文学思潮的研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研究者们对“文学(文艺)思潮”的内涵以及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一些问题的理解还很不一致。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思潮 欧洲文艺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思想 革命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发展变化 文学运动 思潮 象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骊得珠: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范式
14
作者 邱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5-170,共6页
通过整体性、全局性地梳理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脉络,可以发现中国文学在世界的位置、影响及其变迁,在多元对话和文化杂糅中探索对中国文学新的认同,建立一种可行的研究范式发掘、重建其学术谱系。《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 通过整体性、全局性地梳理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脉络,可以发现中国文学在世界的位置、影响及其变迁,在多元对话和文化杂糅中探索对中国文学新的认同,建立一种可行的研究范式发掘、重建其学术谱系。《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从学科史层面对1960年代以降的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进行爬梳,在课题史里展开文学研究与研究史的对话,试图建立一种基于"打通"和"不隔"的对话伦理基础上的问题与方法、思路及可能。其既关注历史脉络中海外研究推动的学术转型和范式转移,亦关注在文化旅行与文化混合里所传递的中国文本同中国经验,这种双向关照不仅能把中国带进世界,亦能将世界带进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学科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振昌教授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15
作者 王少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114-114,共6页
姜振昌教授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姜振昌教授,1952年生于山东昌邑,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山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中文系研究生导师,兼任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鲁迅学会常务理事等。... 姜振昌教授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姜振昌教授,1952年生于山东昌邑,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山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中文系研究生导师,兼任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鲁迅学会常务理事等。1991年被确定为省级中青年学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鲁迅杂文 鲁迅研究 艺术本质 杂文 山东师范大学 杂文意识 教授 《济南日报》 中青年学术骨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心皇、尹雪曼的现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古远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6期74-76,共3页
刘心皇、尹雪曼的现代文学研究古远清一、刘心皇对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的研究刘心皇(1915—1996),河南叶县人。毕业于中华大学教育系。“九·一八”事变起开始创作,出版有新诗集、散文集、杂文集等多册。还有小说创作和... 刘心皇、尹雪曼的现代文学研究古远清一、刘心皇对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的研究刘心皇(1915—1996),河南叶县人。毕业于中华大学教育系。“九·一八”事变起开始创作,出版有新诗集、散文集、杂文集等多册。还有小说创作和文艺理论、历史方面的著作。193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心皇 中国现代文学 抗战时期 文学运动 郁达夫 沦陷区文学 周作人 文艺 中国文学 中华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魂的造像或文学的心灵史——读《中国现代作家的孤独体验》
17
作者 张清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作家 孤独体验 心灵 造像 灵魂 “文化研究”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述史视野中的中国当代美学论争——“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主旨报告及资料分析(上)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世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0-148,共9页
口述史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式,"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就是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研究中国当代美学的尝试。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美学论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澄清是非,又增进了共识。课题以当代美学参与者集中关注的周... 口述史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式,"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就是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研究中国当代美学的尝试。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美学论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澄清是非,又增进了共识。课题以当代美学参与者集中关注的周谷城美学思想批判、形象思维讨论、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讨论为议题,研究了这些论争的相关背景、大致过程和分歧,有助于我们了解、认识这些论争;中国美学史;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口述 美学论争 中国美学 美学思想 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史》絮语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义 《中国出版》 1987年第7期57-60,共4页
真正的研究者,当是耐得寂寞的。寂寞可使思想趋于深沉。3卷本140余万言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才出版了第1卷,写完了第2卷,就要絮絮叨叨,发点议论,未免为时过早吧。然而,每逢去讲学,总有一群人围着说:你的书我们可以读,就讲讲书后面的一... 真正的研究者,当是耐得寂寞的。寂寞可使思想趋于深沉。3卷本140余万言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才出版了第1卷,写完了第2卷,就要絮絮叨叨,发点议论,未免为时过早吧。然而,每逢去讲学,总有一群人围着说:你的书我们可以读,就讲讲书后面的一些想法好了。一股温暖的心流冲击着一颗准备忍耐寂寞的心。回想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文学作家 文学传统 新小说 研究者 新时期 现代文学研究 夏志清 时期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化角度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论争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晓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4-132,共9页
30年代是中国 2 0世纪文学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 ,在其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文学论争、文学讨论乃至文学批评中 ,都能发现 3 0年代文学论争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特点的遗存 ,因此 ,本文的探讨对加深理解 3 0年代乃至整个 2 0世纪文学的发... 30年代是中国 2 0世纪文学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 ,在其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文学论争、文学讨论乃至文学批评中 ,都能发现 3 0年代文学论争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特点的遗存 ,因此 ,本文的探讨对加深理解 3 0年代乃至整个 2 0世纪文学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分别从文学论争的起因、论争中各方所关注的重心、论争各方的心态、对话的基本方式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等等方面 ,论述了中国 2 0世纪3 0年代一系列重要文学论争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显著的特征 ,并进而分析了这些特征得以形成的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20世纪30年代 文学论争 政治文化 政治化 文学研究 '五四'新文学 现代文学 左翼文学 革命文学 文艺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