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明确线索 有的放矢——谈《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课程特点及复习 |
谢晓践
|
《远程教育杂志》
|
1993 |
0 |
|
2
|
要更紧地贴近作品——略谈黄修己新著《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对几篇鲁迅小说的评论 |
谷兴云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0 |
1
|
|
3
|
“全盘西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兴起、消解与融合 |
栾梅健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夏志清、夏济安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确立 |
黄杉
郑家建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中国现代文学的老人形象塑造及其反思 |
袁循
|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自由与左翼:中国现代文学在岭南的发生 |
李明刚
|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拆解指涉性、反讽阅读与空间诗学——论美国华人学者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策略 |
李石
|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专门档案馆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写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40周年之际 |
王军
|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性别: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纠葛 |
臧晴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0
|
怎样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我的“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整体观及其“四阶段论” |
何休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1
|
“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圆桌论坛 |
张福贵
朱国华
张法
沈杏培
周志强
李松
单小曦
段吉方
曾军
刘康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图史·“白话”史·合力型文学史——读吴福辉《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
郭剑卿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3
|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巴金《家》的“手稿” |
姚明
|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历史性突破——评冯光廉、刘增人主编《中国新文学发展史》 |
李春林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4
|
|
15
|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概述 |
陈思和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16
|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发展历程与学科属性 |
付祥喜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7
|
单演义先生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
王富仁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8
|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路向的几点思考 |
李春林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19
|
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和发展 |
李宗刚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20
|
新时期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书写的突破与局限——以王永生《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为例 |
周明全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