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别具一格的体制创构——读许志英、邹恬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主潮》 |
张永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2 |
0 |
|
2
|
性别: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纠葛 |
臧晴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3
|
“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圆桌论坛 |
张福贵
朱国华
张法
沈杏培
周志强
李松
单小曦
段吉方
曾军
刘康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如何深入体验一场文学展览 以中国现代文学馆《新中国文学的“金线与璎珞”:王蒙文学回顾展》为例 |
王雪
|
《今日教育》
|
2024 |
0 |
|
5
|
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现实意义 |
王诗文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4 |
1
|
|
6
|
新时期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书写的突破与局限——以王永生《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为例 |
周明全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文献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第三路径——读石祥《鲁迅辑校古籍考》 |
何旻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24 |
0 |
|
8
|
英译选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以《哥伦比亚现代中国文学选集》为视角 |
李刚
谢燕红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9
|
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再出发 |
郑家建
汪文顶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0
|
《圣经》译介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
任东升
温秀颖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5
|
|
11
|
重建中国“现代文学”的合法性 |
倪文尖
罗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9
|
|
12
|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译丛”总序 |
王德威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5
|
|
13
|
战时复杂生态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成熟——现代大文学史观之一 |
李怡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4
|
略谈“典型现象”的理论与运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的一个尝试 |
钱理群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2
|
|
15
|
地域文化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的另一思路 |
邓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16
|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课 |
吴成年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4
|
|
17
|
从文学争论看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范式变迁 |
张英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18
|
京派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主义思潮——兼与西方古典主义比较 |
周冰心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0
|
|
19
|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整理谈 |
廖久明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20
|
五十年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的英文研究 |
张英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