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4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别具一格的体制创构——读许志英、邹恬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主潮》
1
作者 张永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许志英 邹恬 《中国现代文学主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纠葛 被引量:2
2
作者 臧晴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3,共8页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专栏与译著更是不胜枚举。然而,不少研究仍停留在词典编纂式的研究阶段,从知识论的角度来梳理特定词源的语义源流和古今演绎,尚无法呈现词语背后生活与思想的复杂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研究 西方文论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化与社会 雷蒙·威廉斯 关键词研究 词典编纂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圆桌论坛
3
作者 张福贵 朱国华 +7 位作者 张法 沈杏培 周志强 李松 单小曦 段吉方 曾军 刘康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63,共14页
2024年5月24-26日,“地方性与世界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译介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办,25日下午设置了“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圆桌论坛。原计划1小时的对话一经展开,思想火花的碰撞便让现场的气氛迅速升温,专家之间的辩... 2024年5月24-26日,“地方性与世界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译介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办,25日下午设置了“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圆桌论坛。原计划1小时的对话一经展开,思想火花的碰撞便让现场的气氛迅速升温,专家之间的辩论让原本文质彬彬的会场充满张力与强度。现将记录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思想火花 文质彬彬 译介与传播 圆桌论坛 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 地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深入体验一场文学展览 以中国现代文学馆《新中国文学的“金线与璎珞”:王蒙文学回顾展》为例
4
作者 王雪 《今日教育》 2024年第11期74-77,共4页
文学展览如同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学的美丽与广博。它不仅是文字的陈列,更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历史的回响。走进文学展览,就如同走进了思想的迷宫。每一件展品都有激发观众思考的潜能,引导大家探索未知,挑战常规,从而... 文学展览如同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学的美丽与广博。它不仅是文字的陈列,更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历史的回响。走进文学展览,就如同走进了思想的迷宫。每一件展品都有激发观众思考的潜能,引导大家探索未知,挑战常规,从而在精神上获得启迪与成长。文学展览也是情感的共鸣场。它通过作家的笔触,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可以共鸣的艺术形式,触动人心,引发共情,让人们在情感的海洋中找到彼此的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 情感体验 深入体验 情感的交流 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诗文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8期8-10,共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大量的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流传于世,其历史价值无可替代。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现代文学诞生,之后便蓬勃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经完全成熟,而且形态基本定型。现代文学刻画了中国的社会生活...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大量的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流传于世,其历史价值无可替代。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现代文学诞生,之后便蓬勃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经完全成熟,而且形态基本定型。现代文学刻画了中国的社会生活,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描绘现实,有一定的价值。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意义发现其内在含义及作用,为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经典 中国现代文学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优秀文化 内在含义 时代背景 现实意义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书写的突破与局限——以王永生《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为例
6
作者 周明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6,共13页
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首次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史”的研究和历史描述。1939年出版的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文艺思潮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研究现代文艺思潮的第一部专著。自1922开始,朱自清、周作人、王哲甫、伍... 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首次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史”的研究和历史描述。1939年出版的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文艺思潮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研究现代文艺思潮的第一部专著。自1922开始,朱自清、周作人、王哲甫、伍启元、李何林等学者,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王瑶、蔡仪、张毕来、刘绶松、唐弢等学者对现代文学史都有考察和研究。相较于数量庞大的新文学史或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却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梳理。直到1986年王永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出版,才终结了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无史的局面,开创了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先河。这本以通史体例写作的理论批评史,文类的涵盖面、资料的丰富度都是最全的。然而,这部多有创建的理论批评史,因与时代共名脱节,而淹没在历史中,令人唏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永生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文学史编撰 新时期 批评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第三路径——读石祥《鲁迅辑校古籍考》
7
作者 何旻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75-179,共5页
石祥《鲁迅辑校古籍考》一书将鲁迅辑校古籍的文本还原到手稿状态,从文献的物质性与流动性出发,发掘手稿的过程性痕迹,进而在动态的过程中勾勒文本的生成链条,探求文本背后的见解与能力的生成。本书发掘到辛亥后鲁迅辑校古籍所交往的教... 石祥《鲁迅辑校古籍考》一书将鲁迅辑校古籍的文本还原到手稿状态,从文献的物质性与流动性出发,发掘手稿的过程性痕迹,进而在动态的过程中勾勒文本的生成链条,探求文本背后的见解与能力的生成。本书发掘到辛亥后鲁迅辑校古籍所交往的教育部社群,带来理解“五四”文化多层次性的另一视角。本书基于新版《鲁迅手稿全集》的文献整理,实证的处理重要问题,并具方法论的示范意义,提示着文献学作为文学史、文学批评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第三路径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辑校古籍考》 文献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 鲁迅手稿 钞古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选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以《哥伦比亚现代中国文学选集》为视角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刚 谢燕红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5-182,共8页
自上个世纪30年代,纽约Reynal&Hitchcock出版社推出埃德加·斯诺(EdgarSnow)的《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Living China:Modern Chinese Short Stories)以来,西方世界又相继推出了数十部综合性的中国现代文学英译选集。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选集 哥伦比亚 海外传播 英译 30年代 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再出发 被引量:5
9
作者 郑家建 汪文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2,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学科意义 重大成就 生命体 生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经》译介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东升 温秀颖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1-25,共5页
20世纪之交的《圣经》译介主要是出于宗教宣传的需要,但是在客观上使中国现代作家接触到了基督教文化和圣经翻译文学。他们出于精神的渴求、知识的兴趣和艺术的追求,主动汲取圣经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在语言形式、艺术风格和美学内涵上都... 20世纪之交的《圣经》译介主要是出于宗教宣传的需要,但是在客观上使中国现代作家接触到了基督教文化和圣经翻译文学。他们出于精神的渴求、知识的兴趣和艺术的追求,主动汲取圣经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在语言形式、艺术风格和美学内涵上都受到圣经翻译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译介 圣经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中国“现代文学”的合法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倪文尖 罗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二十世纪 国家文学 现代性” 文学实践 文学 现代民族国家 现代性问题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译丛”总序 被引量:45
12
作者 王德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2-136,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海外 历史 现当代文学研究 总序 中国文学研究 王德威 基本面 主持人 发展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时复杂生态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成熟——现代大文学史观之一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0,共7页
战争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一般被置于"救亡压倒启蒙"的历史背景中加以叙述,并一度夸大了其中文学发展的种种不足,这都反映了我们对于"战争"本身的简单认识。要深入细致地梳理这些文学现象,就有必要适当跳出我们先前... 战争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一般被置于"救亡压倒启蒙"的历史背景中加以叙述,并一度夸大了其中文学发展的种种不足,这都反映了我们对于"战争"本身的简单认识。要深入细致地梳理这些文学现象,就有必要适当跳出我们先前的完整统一的"民国(中国)文学史"视野,在更为复杂的文化逻辑中予以辨析。战争虽然摧毁了已有的文化出版业,但却藉由迁徙开拓出新的空间,文学精神也因战争的洗礼而获得新的品格;战争时期形成了中国文学的多重时空内涵,并开拓和深化了一系列文学固有的主题。中国现代文学在第三个十年有了一份稳健与自信,中外文学有了平等对视、并驾齐驱的机会。总之,战争时期的文学生态丰富而复杂,它不是简化恰恰是加强了中国作家精神世界的多样性。文学在第三个十年进入中年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走向了真正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典型现象”的理论与运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的一个尝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钱理群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4-40,共7页
关键词 典型现象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史研究 研究方法 文学现象 文学发展 现代文学研究 鲁迅 周作人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的另一思路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邓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6-120,F0003,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逐渐形成一种较为僵化的决定论思维模式,以至很难对研究对象作出深入和有说服力的分析。在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的另一思路中,应重视地域文化在共时性话语结构中的建构与指向,应重视对地域文化与民族国家... 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逐渐形成一种较为僵化的决定论思维模式,以至很难对研究对象作出深入和有说服力的分析。在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的另一思路中,应重视地域文化在共时性话语结构中的建构与指向,应重视对地域文化与民族国家关系的探讨。具体说,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建构是基本指向民族国家的,地域文化存在的前提是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内容和自身表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地域文化 民族国家 现代 共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课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成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2-106,共5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中国现代文学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该课程的独特性缺乏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又限制了它的意义的实现。该课程与国内高校中文系的中国现代文学课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技能训练课在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时间安排... 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中国现代文学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该课程的独特性缺乏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又限制了它的意义的实现。该课程与国内高校中文系的中国现代文学课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技能训练课在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时间安排、课堂教学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则有赖于它的独特性能在观念上得到重视、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现代文学 独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争论看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范式变迁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英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8,共11页
本文回顾海外三次文学争论所显现的学术研究的范式变迁,指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来就不只是一种声音或谱系,它有着与欧美人文研究界整体范式转型类似的机构发展轨迹。正如各种中外理论此起彼伏,中国经验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早已... 本文回顾海外三次文学争论所显现的学术研究的范式变迁,指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来就不只是一种声音或谱系,它有着与欧美人文研究界整体范式转型类似的机构发展轨迹。正如各种中外理论此起彼伏,中国经验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早已复数化与复杂化,要求多元甚至变动的视角进行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范式 机构变迁 文学价值 批判理论 中国经验 地缘文化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派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主义思潮——兼与西方古典主义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冰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60,共6页
两三百年前欧洲文学史上曾出现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也以中国特有的形式出现过。而京派作家群则是中国现代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载体。因此不能同意目前流行的将京派作家划归浪漫主义的做法。京派古典主义的形成,既受... 两三百年前欧洲文学史上曾出现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也以中国特有的形式出现过。而京派作家群则是中国现代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载体。因此不能同意目前流行的将京派作家划归浪漫主义的做法。京派古典主义的形成,既受了西方古典主义的启发与影响,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进的必然产物。中国现代古典主义文学在理论和创作上表现为推崇理性、崇尚古典、追求自然人性。这些都与欧洲古典主义既有着时代与民族的差异性,又有着深层的相通与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古典主义 京派作家 理性 古典 自然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整理谈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久明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95,共4页
整理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整理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本文对繁异体字更换、二简字处理、异形词更换、标点符号用法、数字用法、校勘成果处理形式、手迹释读、引文处理等具体问题发表看法,希望能引... 整理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整理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本文对繁异体字更换、二简字处理、异形词更换、标点符号用法、数字用法、校勘成果处理形式、手迹释读、引文处理等具体问题发表看法,希望能引起更广泛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文献 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十年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的英文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英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60,共22页
本文为英文版《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导言的删节版,主要关注三个项目。其一,通过分析三个关键词,以厘定中国现代文学的范围及与该名称相关的主要问题。其二,回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机制化进程,尤其是其在北美的发展。其三,勾勒《中国现... 本文为英文版《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导言的删节版,主要关注三个项目。其一,通过分析三个关键词,以厘定中国现代文学的范围及与该名称相关的主要问题。其二,回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机制化进程,尤其是其在北美的发展。其三,勾勒《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整体轮廓。《指南》的第一部分"历史与地理"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区域发展。第二部分"文类与类型"概览中国现代文学中主要文类(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以及其他文学类型(翻译文学,女性文学,通俗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第三部分"文化和媒体"探讨美学、语言、区域、都市等文化概念以及视觉艺术、印刷、网络等技术媒体对文学的影响。第四部分"议题与争论"侧重介绍文学流派与思潮、性别与身体、记忆与创伤以及中文与英文学界的整体发展。结语部分涉及海外近期的关键议题、作家研究和文学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学科史 文学 文学争论 文学类型 文化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