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部充溢着科学批判精神的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主潮》读后感 |
雷锐
|
《出版广角》
|
2003 |
0 |
|
2
|
文学思潮的空间拓展——评《中国现代文学主潮》的文学史写作 |
弘成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3
|
“全盘西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兴起、消解与融合 |
栾梅健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夏志清、夏济安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确立 |
黄杉
郑家建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中国现代文学的老人形象塑造及其反思 |
袁循
|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自由与左翼:中国现代文学在岭南的发生 |
李明刚
|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拆解指涉性、反讽阅读与空间诗学——论美国华人学者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策略 |
李石
|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专门档案馆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写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40周年之际 |
王军
|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性别: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纠葛 |
臧晴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0
|
“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圆桌论坛 |
张福贵
朱国华
张法
沈杏培
周志强
李松
单小曦
段吉方
曾军
刘康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巴金《家》的“手稿” |
姚明
|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新时期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书写的突破与局限——以王永生《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为例 |
周明全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情结——中日近现代文学主潮比较 |
陈泓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2
|
|
14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站之构思、建设与展望 |
马辉洪
陈智德
龙向洋
黄潘明珠
|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5
|
宿命的悲剧——作为哲学范畴的宿命观念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投射 |
王卫平
陈广通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16
|
民国机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阐释框架 |
李怡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2
|
|
17
|
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 |
丁帆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1
|
|
18
|
志怪、传奇传统与中国现代文学 |
逄增玉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4
|
|
19
|
英译选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以《哥伦比亚现代中国文学选集》为视角 |
李刚
谢燕红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20
|
“乡愁”的美学——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故乡书写” |
卢建红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