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6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话语逻辑与实践路径
1
作者 朱德全 张婧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起点逻辑,即必须服务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服务全体人民的自由发展、必须服务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将以建立具有价值合理性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为价值旨归,通过教育评价目的、标准、主体、内容、技术五大要素的系统变革,并以内外联动改善评价生态、以权责分散完善评价机制、以过程规范支撑评价科学三大路径来推进评价改革的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话语逻辑 话语内涵 话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赋能技能强国建设的现实要义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殷诚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职业教育发展至某一节点的重要表现,对实现技能强国建设目标意义重大。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赋能技能强国建设,是培育大国工匠的新契机,也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途径,还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引擎,能够从...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职业教育发展至某一节点的重要表现,对实现技能强国建设目标意义重大。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赋能技能强国建设,是培育大国工匠的新契机,也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途径,还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引擎,能够从现实、发展和行动三个方面赋能技能强国建设。鉴于此,提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赋能技能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建立多元化发展机制,培育大国工匠型人才;完善现代化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多措并举促进产教融合,突破技能人才供需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 技能强国建设 产教融合 大国工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民终身教育的多维融合策略
3
作者 胡立强 章小杰 《继续教育研究》 2025年第5期20-26,共7页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升人口整体素质是关键。作为提升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全民终身教育的地位愈发凸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民终身教育发展需要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现政治导向与公民素养提升、促进文...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升人口整体素质是关键。作为提升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全民终身教育的地位愈发凸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民终身教育发展需要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现政治导向与公民素养提升、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育、保障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稳定、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与绿色发展理念等方面的要求。而全民终身教育“多维融合”概念的提出,既可以满足社会多元发展需求,又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从技术赋能、制度建设、文化培育、国际互动四个方面探索全民终身教育的多维融合策略,将有力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全民素质 全民终身教育 多维融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义、本质要求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6
4
作者 饶武元 黄欣鑫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1,共11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现代化。正确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现代化。正确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民为中心为鲜明底色、以高质量发展为战略要求。进一步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使命,加快实现人才自主培养与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协调融通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教育交流合作新局面,为世界教育现代化提供新思路与新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 中国现代 内涵要义 本质要求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国背景下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趋向、逻辑取向与行动路向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衍 王佳倩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趋向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成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独特而清晰的逻辑取向,包括职业教育制度化、职业教育数字化、职业教育终身化、职业教育国际化,其孕育在我国职业教...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趋向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成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独特而清晰的逻辑取向,包括职业教育制度化、职业教育数字化、职业教育终身化、职业教育国际化,其孕育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基础与改革实践中,并以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为增强职业教育对我国现代社会的适应性,未来在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应着力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现代 中国 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公平推进的应然选择、实然困境与使然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唐瑗彬 刘珊杉 陈小丹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39-48,共10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要求,职业教育公平的推进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公平具有在教育起点上保障入学机会与受教育权平等,在过程上不断优化区域教师资源配置,在结果上构建完备的终身教...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要求,职业教育公平的推进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公平具有在教育起点上保障入学机会与受教育权平等,在过程上不断优化区域教师资源配置,在结果上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的价值属性。但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经费投入存在省际差异,职教师资队伍规模存在层次差异,职教价值激发不足等现实困境。因此,提出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保障教育起点公平;多措并举优化师资配置,促进教育过程公平;全面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实现教育结果公平的实践路径,同时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教育公平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职普融通的使命、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6
7
作者 胡瑞 徐传雲 《当代职业教育》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引。职普融通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构成,是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政策工具。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要求职普融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教育政策的科学设...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引。职普融通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构成,是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政策工具。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要求职普融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教育政策的科学设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教育普惠公平;坚持协调发展,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然而,当前职普融通面临着社会认可度不高、配套政策亟须完善、运行机制不协调和就业渠道不畅通等现实困境。以职普融通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树立职普融通管理体系的坚强核心;优化顶层设计,提升政策制度服务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发教育普惠公平的内生动力;夯实协同基础,完善职普融通保障机制建设,为职普融通持续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后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 职业教育 职普融通 教育强国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逻辑机理、现实困境与实践向度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兰 苏楠 易熙琼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29,共6页
职业教育作为链接技能型人才成长、推动应用型技术积累和涵育技能型社会形成的教育类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人才基础、技术基础和教育基础等重要功能。然而,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尚未构建起系统的产教融合一体化育人框架,尚未形... 职业教育作为链接技能型人才成长、推动应用型技术积累和涵育技能型社会形成的教育类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人才基础、技术基础和教育基础等重要功能。然而,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尚未构建起系统的产教融合一体化育人框架,尚未形成顺畅的科教融汇技术创新与转化体系,尚未搭建起科学适用的职普融通衔接体系,制约着职业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职业院校应与多方主体逐步构建协同育人框架,不断巩固和夯实技能型人才培养链条;与区域各类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和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引导应用型技术积累与创新转化,不断激活以职业院校为节点的创新链条;凝聚政府、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等多方力量,培育涵盖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优质职业教育供给体系,不断增强职业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效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职普融通 技能型社会 中国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终身学习:内涵、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婧 刘波林 苑大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72,共7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终身学习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特征、以保障人民终身学习的权利为根本原则、以促进人民现代性为基本方法、以人民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互联互通性、公平开放性、灵活多样性、制度规范...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终身学习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特征、以保障人民终身学习的权利为根本原则、以促进人民现代性为基本方法、以人民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互联互通性、公平开放性、灵活多样性、制度规范性、技术先进性五大特征,蕴含着满足人民群众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稳定运行的需要、满足综合国力提升的需要等三重价值。但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终身学习文化尚未在全社会稳固形成、终身学习制度与法律保障不健全、终身学习资源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面向未来,应以树立积极主动的现代化终身学习观念为根本基准,以建立健全现代化终身学习法律与制度为强力支撑,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习资源的现代化终身学习促进方法为可靠依托,有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与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中国教育现代 终身学习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赛教+双创”融合教学模式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4-50,共7页
在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赛教+双创”融合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效能具有重要价值。职业教育“赛教+双创”融合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基础主要体现为“赛教+双创”的教学理论融... 在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赛教+双创”融合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效能具有重要价值。职业教育“赛教+双创”融合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基础主要体现为“赛教+双创”的教学理论融合、“赛教+双创”的教学目标融合、“赛教+双创”的操作程序融合、“赛教+双创”的实现条件融合、“赛教+双创”的评价反馈融合。基于此,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以价值观为精神内核、以社会为核心、以国际视野为格局的设计原则,从教学活动准备阶段、教学活动实施阶段、教学活动评价阶段构建职业教育“赛教+双创”融合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应构建一体化“赛教+双创”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多层次“赛教+双创”实践综合场域和打造全方位“赛教+双创”立体评价机制,以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职业教育 “赛教”融合 “双创”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合共生: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文化逻辑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祖斌 卞志国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生发于中华文化哲学沃土,根植于以“和合共生”为文化主旋律的本土教育范式。“和合共生”蕴藏三重文化逻辑,即以“中道圆融”为人与自我共生之基,以“和而不同”为人与人共生之本,以“自然无为”为人与自然共生之道。...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生发于中华文化哲学沃土,根植于以“和合共生”为文化主旋律的本土教育范式。“和合共生”蕴藏三重文化逻辑,即以“中道圆融”为人与自我共生之基,以“和而不同”为人与人共生之本,以“自然无为”为人与自然共生之道。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持续发展,应遵循以“和合共生”为价值本源的文化逻辑,以“中道圆融”泽润生命关怀教育底色,以“和而不同”丰盈社会生活教育内涵,以“自然无为”引领自然生态教育方向,立体式构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望未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与研究应扎根中华文化哲学沃土,立足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和现代性,遵循“和合共生”文化逻辑,为世界教育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 中华优秀文化 和合共生 文化逻辑 和而不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三维”话语体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海洋 吉宇飞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18,共7页
话语体系是表达主体在特定主题下传递意志的外在形式,通过分析话语体系的构成,可以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概念化的框架。不同的话语角度为理解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元素,而马克思主义则为构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话语... 话语体系是表达主体在特定主题下传递意志的外在形式,通过分析话语体系的构成,可以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概念化的框架。不同的话语角度为理解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元素,而马克思主义则为构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基于这些理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三维”话语体系包括政策话语、学术话语和实践话语,其中政策话语起到引领作用,学术话语构成话语体系的核心,实践话语则是其根基,将这三者融合为一个逻辑一致且完整的话语体系,是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重要任务。为了构建与发展“三维”话语体系,需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政策话语的共识性转变;加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学术话语的互动融合;促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话语的可操作性实践;加强三维话语之间的互动联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 话语体系 政策话语 学术话语 实践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春丽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5,共5页
站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全局,职业院校应谋划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策略,全力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按照目标一致、客观量化、指标独立等原则,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 站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全局,职业院校应谋划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策略,全力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按照目标一致、客观量化、指标独立等原则,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导向性,提出“内部学习”与“外部激励”并举、“管理职责考核”与“科研评价激励”互补、“基层组织重构”与“线上中心创新”同步、“政策落实”与“跟踪报告”并推等策略,以期辅助职业院校培养“四有”好老师,推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职业教育 “四有”好老师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4
作者 吴凡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16-122,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构建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必然要求,亦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然取向。基于现有院校办学研究成果,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包含5项一级指标、31项二级指标的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构建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必然要求,亦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然取向。基于现有院校办学研究成果,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包含5项一级指标、31项二级指标的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借助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赋权处理,并展开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包括办学基本条件、人才支撑能力、产教融合能力、产业支撑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人才支撑能力”与“产教融合能力”是关键评价指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总数”“技术应用水平”和“技术服务”是评价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关键办学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器”至“道”: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视角下现代学徒制的理解与践行
15
作者 何焘 《江苏高职教育》 2025年第1期25-35,共11页
作为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改革和探索重心正在从本土化实践加快转向差异化创新。运用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分别从“明器”“驭术”“循法”“守道”四个维度,有针对性地分析推行现代学... 作为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改革和探索重心正在从本土化实践加快转向差异化创新。运用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分别从“明器”“驭术”“循法”“守道”四个维度,有针对性地分析推行现代学徒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提出现代学徒制实践创新的解释框架,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基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职业教育 中国传统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理论视域下县域职业教育现代化:境遇与进路
16
作者 谢盈盈 《当代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80-91,共12页
县域是实现全域现代化的关键空间,县域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推进县域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虽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革新,但目前职业教育在县域的“存在感”降低、“地方性”下降、“特色性”丧失等问题,已成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难题和短板。空... 县域是实现全域现代化的关键空间,县域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推进县域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虽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革新,但目前职业教育在县域的“存在感”降低、“地方性”下降、“特色性”丧失等问题,已成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难题和短板。空间理论揭示出问题的症结在于,在县域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社会空间的复杂化、主体需求的多样化与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线性化之间的矛盾。基于这一理论视角,需重新审视县域社会的空间性意蕴及其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厘清职业教育的空间生产逻辑和以人为本的空间理性,并以此审视县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空间境遇。研究发现,因空间思维的局限而造成的目标定位偏狭化、发展模式标准化、跨界举措碎片化、供给方式行政化的线性化路向,加剧了县域职业教育空间境遇的“边缘化”。县域职业教育亟须重构空间流动性、异质性、整合性和主体性在场的发展进路,推动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职业教育 中国现代 技术技能人才 城乡融合 空间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新特教
17
作者 王立新 《现代特殊教育》 2025年第2期4-5,共2页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的光荣传统和自觉使命。当代中国特殊教育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在进行着历史上最为宏大的实践创新,为广大特殊教育学者理论创造、学术精进提供了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的光荣传统和自觉使命。当代中国特殊教育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在进行着历史上最为宏大的实践创新,为广大特殊教育学者理论创造、学术精进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进一步增强特殊教育学者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探索特殊教育学科发展在新时代更新升级的新思路、新观点,本刊联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务处,以“新时代特殊教育学科建设”为主题,诚邀部分特殊教育专家学者,述学立论,贡献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 世界政治经济 中国现代 新科技革命 特教 残疾人事业 民族振兴 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洁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4期23-25,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必要要求。党的二十大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逻辑体现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同向而行、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必要要求。党的二十大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逻辑体现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同向而行、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和重点突破。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逻辑体现在价值定位和实践指向,它以国家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是根本立场,高质量发展是基本要求,守正创新是发展灵魂。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逻辑体现为全方位统筹全局,聚焦德育主题,坚持高质量的发展方向,推动科技相融合的创新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点线面体”特色学徒制体系构建
19
作者 钱志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5-29,共5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点线面体”特色学徒制体系构建有助于促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益于深度开发技术技能人才。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从梳理参与者作用点、明确资源流动线、延展实操行动...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点线面体”特色学徒制体系构建有助于促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益于深度开发技术技能人才。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从梳理参与者作用点、明确资源流动线、延展实操行动面、打造系统循环体四方面出发,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点线面体”特色学徒制体系。面向中国式现代化,该体系的具体实施路径为:厘清特色学徒制的发力点,建立多中心协同育人模式;明确特色学徒制的切入线,推动四链加速聚合;夯实特色学徒制的行动面,完善高职教育顶层设计;创建特色学徒制的生态体,培养大国工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特色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 点线面体 高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特殊教育变革
20
作者 王立新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第2期4-8,16,共6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我国特殊教育面临着从传统特教向新特教的转型。新特教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根本任务和价值论特征,以建立综合交叉的学科知识体系为本体论特征,以经验主义的新建构为基本方法论特征。发展新特教,要牢固树立以人...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我国特殊教育面临着从传统特教向新特教的转型。新特教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根本任务和价值论特征,以建立综合交叉的学科知识体系为本体论特征,以经验主义的新建构为基本方法论特征。发展新特教,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采取融通创新的战略,运用政府和社会双轮驱动的方式,着力开展个性化、探究型教育,重视团队化协同合作,强化特殊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特殊教育变革 新特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