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性体验与个体的存在选择——基于赫勒的存在选择理论
1
作者 王海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2,共12页
现代性的机制使现代个体的生存呈现出悖论的状态:一方面,现代个体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创造和个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确定性的丧失而使他们面临着个体自由失去根基的异化境遇。对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格妮丝·赫勒一方面... 现代性的机制使现代个体的生存呈现出悖论的状态:一方面,现代个体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创造和个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确定性的丧失而使他们面临着个体自由失去根基的异化境遇。对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格妮丝·赫勒一方面对现代个体的悖论式的、偶然性的现代性体验和生存困境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明确偶然性是悖论性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将偶然性作为其现代性理论的哲学预设;另一方面,又借助存在选择理论为现代人摆脱这种生存困境、异化状态提出做“好人”和“好公民”的建设性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性批判理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体验 悖论性 偶然性 存在选择 中国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时段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一川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晚清时期 文学史 发生时段 文学现代性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教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体验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本朝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0,共4页
中国文学拥有自己独立的诗学传统,它规范并生成了丰富的意义世界和话语方式,文学的历史传送到中国现代,却出现意义和表达的双重危机。在反传统而吸收西方异质文化的过程中,基督教成为中国文学意义表达和形式创新的重要资源。本文主要讨... 中国文学拥有自己独立的诗学传统,它规范并生成了丰富的意义世界和话语方式,文学的历史传送到中国现代,却出现意义和表达的双重危机。在反传统而吸收西方异质文化的过程中,基督教成为中国文学意义表达和形式创新的重要资源。本文主要讨论基督教被中国文学所体验和想象,成为建构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内涵,创造了中国文学新型的意义传统和表达方式,进而阐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体验所呈现的本土性与西方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中国文学 现代性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的发生与游移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文振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13-119,共7页
中国现代性是在对传统性社会和古典性文化的超越与对西方现代性的参照中逐渐展开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知识界对现代性的体认或中国现代性构想的形成经历了多个不同模式的转换游移,从而使得中国现代性具有了不同于西方的鲜明的&qu... 中国现代性是在对传统性社会和古典性文化的超越与对西方现代性的参照中逐渐展开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知识界对现代性的体认或中国现代性构想的形成经历了多个不同模式的转换游移,从而使得中国现代性具有了不同于西方的鲜明的"历史具体性".这就说明,中国现代性构想在其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始终不是"完成时"而是"现在进行时"的,体现了百余年来中国社会文化现代发展的转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现代性 发生 游移 “历史具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回现代性的发生期与建设“别现代性”的中国文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明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中国文论的现代性发生无疑与百年前的晚清、“五四”关联密切。但历经百年,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进程并没有完成。为此之故,有必要再次返回现代性的发生期,批判性地审视当代中国文论的现代性状况与晚清、“五四”时期的内在关联。回到当下,... 中国文论的现代性发生无疑与百年前的晚清、“五四”关联密切。但历经百年,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进程并没有完成。为此之故,有必要再次返回现代性的发生期,批判性地审视当代中国文论的现代性状况与晚清、“五四”时期的内在关联。回到当下,由于中国的社会文化已然具有“别现代性”,因此,在返回晚清、“五四”思考中国文论的现代性问题时,有必要立足社会文化的实际,把建设“别现代性”的中国文论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别现代性”的中国文论一方面是现代性的,另一方面又是中国的,因此超越了“五四”文论的现代性局限。别现代性的中国文论需要批判性地介入当下的文学文化与社会现实,同时又需要具备“创造性转换”的理念与方法以及公共性等必要的社会文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发生 现代性 中国文论 创造性转换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粤人出洋游记中的异域书写与中国现代性的发生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义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152,共11页
中国的近代化之路迂曲波折。晚清处于东西方接触前沿的广东知识分子离开故国出走西洋或东洋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出洋粤人经历了从现代文明的观察者到自身文化传统的反思者的角色转换,也历经了对现代文明由怀疑抗拒到主动接受学习的心理... 中国的近代化之路迂曲波折。晚清处于东西方接触前沿的广东知识分子离开故国出走西洋或东洋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出洋粤人经历了从现代文明的观察者到自身文化传统的反思者的角色转换,也历经了对现代文明由怀疑抗拒到主动接受学习的心理嬗变过程。晚清粤人的出洋游记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处于转型期的广东知识分子在书写中还带有浓厚的儒家传统意识,但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之下,他们对于儒家传统表现出的是极大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广东知识分子的出洋游记以及他们在书写中对于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开启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晚清 出洋游记 救亡图存 现代性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青年导演动画创作的感官视角、现代性体验与影像表达——以《大桥遗犬》为例
7
作者 徐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0-93,共4页
昂西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60年,享有“动画界奥斯卡”“动画界戛纳”等盛誉,且拥有MIFA--全球最大的专业动画交易市场,是全球动画产业的最高风向标[1]。一直以来,入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的华语动画作品凤毛麟角。2022年6月13日-6月18... 昂西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60年,享有“动画界奥斯卡”“动画界戛纳”等盛誉,且拥有MIFA--全球最大的专业动画交易市场,是全球动画产业的最高风向标[1]。一直以来,入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的华语动画作品凤毛麟角。2022年6月13日-6月18日,全世界四大国际动画节中历史最悠久的顶级国际动画节--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Annecy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ilm Festival)如期举行,多部华人作品入围奖项评选。其中,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硕士汤厉昊的毕业设计作品《大桥遗犬》(汤厉昊,2022)最终荣获昂西学生毕设动画评委奖。一部来自中国青年导演的作品能获得评委会大奖,足可见其创作的独特与优秀;这次获奖也将鼓励和振奋中国青年动画导演的其他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动画 青年导演 中国美术学院 动画界 动画导演 影像表达 现代性体验 动画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线建设、现代性嵌入与中国体验——以口述史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董方杰 周海燕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6,共8页
本文以自下而上的视角,在国家叙事与个人口述之间,通过建构三线建设发展阶段中的“工地社会”“类军营社会”与“单位社会”三个理想类型分析现代性嵌入过程中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微观形态,对普通亲历者另类的现代性体验(中国体验)做出深... 本文以自下而上的视角,在国家叙事与个人口述之间,通过建构三线建设发展阶段中的“工地社会”“类军营社会”与“单位社会”三个理想类型分析现代性嵌入过程中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微观形态,对普通亲历者另类的现代性体验(中国体验)做出深描。相较于西方现代性深深根植于个体化内核而言,三线建设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的现代性发展带有鲜明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与集体主义色彩。而另类的现代性体验(中国体验)作为一种集体表征,为亲历者认识当时局势、理解国家政策、产生情感共鸣、形塑身份认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心理模板与认知框架,并直接促成“三线人”共同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现代性嵌入 中国体验 口述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联芬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杨联芬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回瞥中怨恨,在怨恨中回瞥——沈从文创作之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明科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7-75,共9页
关键词 怨恨情结 现代性体验 文化反思 沈从文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作品阅读 创作 鲁迅研究 2003年前 心理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
11
作者 段从学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6-50,共5页
《同情》是李劼人几乎不为人关注的一部中篇小说。从艺术上看,小说尚未在题材和语言之间成功地建立起我们熟悉的'地方志'与'龙门阵'风格,相反,却残留着'五四'日记体小说的随意和散漫,只能算是早期探索阶段的不... 《同情》是李劼人几乎不为人关注的一部中篇小说。从艺术上看,小说尚未在题材和语言之间成功地建立起我们熟悉的'地方志'与'龙门阵'风格,相反,却残留着'五四'日记体小说的随意和散漫,只能算是早期探索阶段的不成熟之作,这自然是它遭到忽视的原因之一。不过,考虑到现代文学对'思想性'的高度偏爱,以及对'艺术性'相应的破例宽容,不少粗糙随意的即兴之作均被'反复收入各种选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体验 同情 中国现代文学 人与人 身体形态 早期探索 生活经验 康复 他者 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研究在中国当下文化语境中的十大问题
12
作者 汉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现代性研究 中国现代 文化语境 现代知识分子 传统文化 现代性体验 现代文化 文化存在 贫困群体 边缘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魂的造像或文学的心灵史——读《中国现代作家的孤独体验》
13
作者 张清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作家 孤独体验 心灵史 造像 灵魂 “文化研究”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卜生与现代性:易卜生与中国”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14
作者 白羽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易卜生 现代性 国际研讨会 中国的接受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奥斯陆 戏剧发生 外国文学 戏剧研究 欧阳予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种现代思风——中国现代学再思考
15
作者 王一川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 现代性体验 中国文学 现代性反思 语言特征 代表人物 文化视野 关联性 “学” 延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儒学的兴起及其对中国思想世界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维武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20,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政治儒学 思想世界 现代新儒学 改革开放 文化现代性 现代化运动 发生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的澄明:中国古典美学的人文意蕴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永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90,共5页
作者认为,美学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美学所关注的是人的精神发展与生命的意义。中国古代的诗人、艺术家将人生赋予一种诗意,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通过审美活动塑造人的灵魂,用审美态度去体验人生,在审美体验中追求有限生命与无限宇宙... 作者认为,美学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美学所关注的是人的精神发展与生命的意义。中国古代的诗人、艺术家将人生赋予一种诗意,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通过审美活动塑造人的灵魂,用审美态度去体验人生,在审美体验中追求有限生命与无限宇宙融合为一的澄明的境界,明确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人文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典美学 人文意蕴 审美发生 审美体验 审美意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内涵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
18
作者 杨庆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自"五四"以降,德性内涵就一直变动不居,传统理性、现代理性、后现代理性交互影响、彼此渗透,直接带来了德性内涵的多种指向与流变。德性内涵渗透到作家主体意识,与其生命体验、审美感悟交相影响、碰撞与呼应,使20世纪中国...  自"五四"以降,德性内涵就一直变动不居,传统理性、现代理性、后现代理性交互影响、彼此渗透,直接带来了德性内涵的多种指向与流变。德性内涵渗透到作家主体意识,与其生命体验、审美感悟交相影响、碰撞与呼应,使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多种样态,进而制约甚至决定着其发展流变的走向,在婚恋文学中表现尤其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内涵 20世纪 中国 婚恋文学 主体意识 生命体验 现代性 审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人学的美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成复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1-47,共7页
走向人学的美学成复旺一、美学向人走来在一定意义上说,整个一部美学史就是向人走来的历史。在西方的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人们把美当作事物的客观性质。以为世界上的事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美的,一类是不美的;美的事物之所以显得美,... 走向人学的美学成复旺一、美学向人走来在一定意义上说,整个一部美学史就是向人走来的历史。在西方的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人们把美当作事物的客观性质。以为世界上的事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美的,一类是不美的;美的事物之所以显得美,就是因为具有某种审美属性。于是便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活动 实践美学 审美体验 西方古典美学 现实存在 中国当代美学 哲学基础 中国古典美学 人学 审美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师风采
20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兼任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艺术理论、美学、影视批评、中国现代文艺的教学与研究。... 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兼任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艺术理论、美学、影视批评、中国现代文艺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意义的瞬间生成》《语言乌托邦》《修辞论美学》《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文学理论》《中国现代学引论》等。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 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文艺理论 《文学理论》 《修辞论美学》 师风 艺术学院 中华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