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农书整理与农业科技史研究新动向——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综述
1
作者 杨柳 王思昊 赵飞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59,共4页
2023年11月24—26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华南农业大学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2023年11月24—26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华南农业大学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承办,是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举办的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农业科技史学术盛会,是对新时代我国农业科技史研究学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重点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 农耕文明 研究动向 古农书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 学术年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历史基础 被引量:2
2
作者 田川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52,共11页
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是有着重要历史基础的。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国社会各阶层、文化领域的团体和人士有关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为20世纪中叶开始的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 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是有着重要历史基础的。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国社会各阶层、文化领域的团体和人士有关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为20世纪中叶开始的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其中的幼稚与坎坷也为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部分失误和挫折埋下了伏笔。根据历史沿革,可以将这一时期分为1917-1927、1927-1937、1937-1949三个阶段。从总体来看,这一历史时期文化艺术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表现出多元性、现代性、革命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以来 中国 文化艺术管理 理论探索与实践 历史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新自由主义: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与课程改革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勇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2,共5页
上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开始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此,不能仅从"专业"角度构思课程改革,而须增加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研究视野,考察新自由主义及资本势力对于课程改革可能造成的影响。肩负国家复兴使命的本土课程改革更是需... 上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开始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此,不能仅从"专业"角度构思课程改革,而须增加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研究视野,考察新自由主义及资本势力对于课程改革可能造成的影响。肩负国家复兴使命的本土课程改革更是需要引入此种历史视野。不仅如此,本土教育理论界还可以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入手,探寻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与超越之路,进而使课程改革真正有助于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驾驭新自由主义、跨国资本等势力造成的教育影响与政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自由主义 中国历史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的历史阶段划分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国亮 刘松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2,共9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经历了“运动式融入”“争鸣式融入”和“生态式融入”三个发展阶段,走过了一条改造适应、平等互鉴、自信自强的发展道路,彰显出“民主—法治—生态”的历史阶段性特征。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德育 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成立7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柳青 王建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5,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两者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紧紧浇铸在一起,成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两者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紧紧浇铸在一起,成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十八大以来,文化中关乎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念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价值准则,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文化支撑和价值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历史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建设下的中国茶文化历史价值新探索
6
作者 岳远晟 《福建茶叶》 2019年第3期269-270,共2页
“一带一路”是我国国家领导立足时代环境,倡导全球文化共融、共同发展的伟大倡议。我国茶文化是一种有着历史优势和时代价值的文化形态,在高度开发、充满融合的时代环境下,探索该文化历史价值挖掘与实践的应用机制,实现茶文化的时代价... “一带一路”是我国国家领导立足时代环境,倡导全球文化共融、共同发展的伟大倡议。我国茶文化是一种有着历史优势和时代价值的文化形态,在高度开发、充满融合的时代环境下,探索该文化历史价值挖掘与实践的应用机制,实现茶文化的时代价值。本文从“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概述入手,注重对我国茶文化历史进行分析,通过对“一带一路”建设下中国茶文化历史价值进行挖掘,探究价值应用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文化 历史价值 探索 实践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文化的历史透视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钟克钊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77-82,共6页
关键词 文化 历史透视 以孝治天下 董仲舒 宗法制度 宋明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 《孝经》 孔子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乡土教育的历史逻辑与时代议题 被引量:4
8
作者 史华楠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9,共12页
中国乡土教育已从“传统态”进入“现代态”,亟待探索新时代乡土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发展道路。运用历史、比较、思辨的方法,从“文化根性”的视角,对植根于民族传统和乡土资源的新乡土教育进行整体分析,从思想旨趣、价值定位、教育内容、... 中国乡土教育已从“传统态”进入“现代态”,亟待探索新时代乡土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发展道路。运用历史、比较、思辨的方法,从“文化根性”的视角,对植根于民族传统和乡土资源的新乡土教育进行整体分析,从思想旨趣、价值定位、教育内容、资源开掘、实施过程、课程表达、学科延展、学术研究等维度,揭示和论证了新乡土教育所表现出的“根性”“应时”“创新”等特质内涵以及新时代“根性的教育”与“教育的根性”实现高度统一的必然性。当下中国“新乡土教育”亟待解决的议题有:构建以直面现实为范式的学科化教育理论;建立以分工协同为特征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探索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的课程化教育架构;拓展以国家战略为选择的功能化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土教育 乡土教育 文化根性 历史逻辑 时代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的历史视野与问题意识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维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共1页
由陈独秀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而开启的新文化运动,至今已经历了整整百年岁月。100年的时间,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来说,当然并不算长,但毕竟为今人考察和评价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历史视野;透过这个新的历史视野,应当能获... 由陈独秀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而开启的新文化运动,至今已经历了整整百年岁月。100年的时间,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来说,当然并不算长,但毕竟为今人考察和评价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历史视野;透过这个新的历史视野,应当能获得比前人对这一运动更深入的认识和更合理的理解。“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已成为当前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正反映了人们对这个新的历史视野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视野 青年》杂志 文化运动 问题意识 中国社会历史 弱相 语出惊人 历史 中国哲学 社会主义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视角多学科的融汇:中华文化的历史再现与重构——序武斌著《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定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4-90,共7页
这是一本我自告奋勇为之作序的书,又是唯一一本我从头到尾通读过一遍,而且在通读过程中进行了研习、产生过许多感想和心得之后才为之作序的书。如果仅仅从这一角度来衡量,而不论资历学识身份地位之类,那么,我可以说是具备写序资格的。... 这是一本我自告奋勇为之作序的书,又是唯一一本我从头到尾通读过一遍,而且在通读过程中进行了研习、产生过许多感想和心得之后才为之作序的书。如果仅仅从这一角度来衡量,而不论资历学识身份地位之类,那么,我可以说是具备写序资格的。说明此点,非为别事,盖可证明我将在序中所说的皆据事实,而非“虚言”,更非吹捧之词。是为序之序。 一 我的面前摆着一本大书,150多万字,卷帙浩大,然而主旨集中,专述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我陪伴着这部史学著作,延绵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也可以说,这部史学著作陪伴我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我看到了中华文化从古至今在海外传播的历程,我同时也看到了本书作者在著述中成长的步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传播史 视角 海外传播 历史再现 史学 多学科 学术话语 文化文本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五十年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仲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20,共12页
关键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五十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时期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历史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波讨源 返本开新——论王船山与中国传统文化
12
作者 荣开明 许苏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8-32,共5页
王船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似乎可从三方面、用他自己讲的三句话来概括:第一,他返本于“六经”,故曰“六经责我开生面”;第二,他出入诸子、佛老、濂洛关闽,而独眼膺张载,故曰“希张横梁之正学”;第三,他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对传统文化予... 王船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似乎可从三方面、用他自己讲的三句话来概括:第一,他返本于“六经”,故曰“六经责我开生面”;第二,他出入诸子、佛老、濂洛关闽,而独眼膺张载,故曰“希张横梁之正学”;第三,他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对传统文化予以创造性的发展,故曰“推故而别致其新”。王船山为何不象程朱陆王那样返本于孔孟“四书”,而要溯源于、返本于“六经”?又为何于濂洛关闽诸家中独拳拳服膺于张载的关学?王船山又在哪些方面为中国传统文化开了新生面?这正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中国传统文化 返本开 明清之际 历史条件 宋明道学 程朱陆王 创造性转化 感性生命 中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审美与文化经验——从新世纪的诗歌生态说起
13
作者 子川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5期63-69,共7页
论及新诗审美,有必要了解一下新世纪中国新诗的现状。韩作荣在《新诗:被遮蔽的写作》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应当说,我们的新诗当下已有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 文化经验 歌审美 歌生态 世纪 现代 歌文体 中国 美学教育 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性的文化基础及其实践指向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茂峰 傅慧芳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8,124,共10页
文化作为熔铸在历史、实践和民族之中的观念形态,是提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性的重要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性的源头活水,具体表现为革故鼎新的主动创造精神、民为邦本的自觉为民理念和家国一体的自主爱国情怀... 文化作为熔铸在历史、实践和民族之中的观念形态,是提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性的重要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性的源头活水,具体表现为革故鼎新的主动创造精神、民为邦本的自觉为民理念和家国一体的自主爱国情怀。从革命文化的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性源自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激励、革命道德的熏染及革命经验的总结。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科学理论成果的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驱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感召构成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性的深厚支撑。新的时代条件下,要在深化中华文明史研究中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在深化践行“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多层次立体化传播中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以此有效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性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征程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主动性 中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特的农民文化历史观——论刘震云的“新历史小说” 被引量:9
15
作者 贺仲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7,共5页
中国文学进入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增强,政治的——尤其是“文革”的阴影不再是作家们头上萦绕不去的精神阴霾。作家们的思想和心灵的自由、解放,使文学开始有可能自主地、完整地对历史、对人类命运等终极性... 中国文学进入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增强,政治的——尤其是“文革”的阴影不再是作家们头上萦绕不去的精神阴霾。作家们的思想和心灵的自由、解放,使文学开始有可能自主地、完整地对历史、对人类命运等终极性问题进行探寻。适逢此时,标示“个人性”和“现代性”的西方新史学和文学上的“新历史主义”进入中国,这无异于给中国作家们加上了一服及时的补药,大大激发了他们对于历史的兴趣和对于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历史小说 文化历史 农民文化 中国农民 《故乡天下黄花》 历史 作品 历史的批判 文学的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化与民族化——用《英雄》透视新世纪中国电影走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光虎 《电影评介》 2003年第3期26-27,共2页
经过一年多时间打造的大片《英雄》终于登场了,张艺谋的神话还在继续着。《英雄》给中国电影界乃至文化界留下了说不尽的话题。自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电影向何处去引起了学术界、文化界的广泛讨论,可谓百家争鸣,基本上达成一个共识:那... 经过一年多时间打造的大片《英雄》终于登场了,张艺谋的神话还在继续着。《英雄》给中国电影界乃至文化界留下了说不尽的话题。自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电影向何处去引起了学术界、文化界的广泛讨论,可谓百家争鸣,基本上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走市场化与民族化相结合的道路。新世纪初张艺谋导演的巨片《英雄》不能说代表了中国电影的走向,但可以说它必然影响中国电影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 中国电影 张艺谋 市场化 世纪初 文化底蕴 商业运作 民族历史文化 张艺谋导演 消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正确姿势——基于历史视角与世界眼光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延溢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6,共5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构成了中国人讨论文化自信的3个基本维度。准确厘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摆正文化自信的优雅姿势。这就需要以纵深的历史视角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在传统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构成了中国人讨论文化自信的3个基本维度。准确厘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摆正文化自信的优雅姿势。这就需要以纵深的历史视角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坚守与创新之间寻求舞步平衡。那么,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做到这种舞步平衡,摆正文化自信的正确姿势呢?首先,在体用关系中要坚持中国立场、寻求准确定位,做到"不忘本来";其次,在生发机理上要完成"外发式接纳"到"内生式反省"的转型;再者,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根本性的方法论,领会其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最后,还要寻求路径依赖与走势确证,实现从"西方化"到"化西方"的深刻转变。把握好上述几点,对于我们坚持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科学立场、方法与进路,展现文化自信的正确姿势,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 历史视角 世界眼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史在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兼谈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中国历史》第一、二册文化史内容的编写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桂元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4-48,共5页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初审稿)指出:“文化是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的发展取决于政治和经济状况,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历史教学也应重视文化方面的内容。”“文化”一词...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初审稿)指出:“文化是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的发展取决于政治和经济状况,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历史教学也应重视文化方面的内容。”“文化”一词,有多种涵义,这里的“文化”,即文化史,它专指精神文化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中学历史教材 《中国历史 人教版 教材 教育教材 重要地位 中学历史教学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起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16,共16页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是中共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共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与建设思想的总称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研究在不同时期绵延嬗变并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成果颇丰。梳理新民主主义文...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是中共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共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与建设思想的总称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研究在不同时期绵延嬗变并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成果颇丰。梳理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研究的历史脉络对于深化中共文化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主义 文化思想 中国共产党 中国成立以来 述评 思想史研究 文化革命 历史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历史中“新音乐”的文化学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7-42,共6页
近代中国在外来西洋文明的冲击下,出现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趋势。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局,使当时的中国人由瞠目结舌而大惑不解,一个历来以天朝自居,唯我独尊的大国,居然被一个据称不过三个小岛的英帝国如此欺侮。当时比较开明进步的人... 近代中国在外来西洋文明的冲击下,出现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趋势。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局,使当时的中国人由瞠目结舌而大惑不解,一个历来以天朝自居,唯我独尊的大国,居然被一个据称不过三个小岛的英帝国如此欺侮。当时比较开明进步的人们,出于对国家民族存亡的责任感,提出一个亡羊补牢的应急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代 音乐运动 中国 文化学意义 近代历史 近代中国 中国人民 西方音乐文化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