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适形象的自我建构与他者叙述——以《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娒嘉 《滨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1-68,共8页
经《中国新文学大系》主编赵家璧证实,郑振铎在《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导言》中所做的"无数青年们的呐喊的热忱,只是形成了他们的‘高高在上’的地位,他们践踏着青年们的牺牲的身体,一级一级的爬了上去。当他们在社会上有了... 经《中国新文学大系》主编赵家璧证实,郑振铎在《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导言》中所做的"无数青年们的呐喊的热忱,只是形成了他们的‘高高在上’的地位,他们践踏着青年们的牺牲的身体,一级一级的爬了上去。当他们在社会上有了稳固的地位时,便抛开了青年人开始‘反叛’"评价是指的胡适。这一评价主要蕴含两层意涵:一是踩着青年爬了上去,获得了很高声誉;二是在获得稳固声誉后,"反叛"了曾倚重的青年。对郑振铎做出此番评价的原因、其所牵涉的文学场的复杂生态进行探讨,从而观照胡适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中自我形象的建构以及郑振铎及其他编者叙述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 青年与导师 郑振铎 《新青年》同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研究范式的“论争”及其限度——以《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哲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5年第2期51-55,共5页
在审视"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过程时,人们往往把《新青年》遭遇的种种话语冲突不假思索地视为思想异见者(包括个人、报刊以及社团)之间的"论争"。不可否认,"五四"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和舆论界报刊发达、社团众多,因... 在审视"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过程时,人们往往把《新青年》遭遇的种种话语冲突不假思索地视为思想异见者(包括个人、报刊以及社团)之间的"论争"。不可否认,"五四"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和舆论界报刊发达、社团众多,因此,思想的分歧和主张的差异在所难免,"论争"也自然有着极高的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论争 中国新文学大系 新文学运动 中国思想界 历史过程 五四新文学 郑振铎 历史描述 理论 李何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小说导言”的文献价值重估
3
作者 李静 魏巍 《榆林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8-52,共5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初衷在于以此反击当时出现的所谓"复古逆流",也是对新文学运动的重新体认与确证。在小说编选中,坚持在"活的文学,人的文学"的标准下,勾画出十年来新文学发展的轮廓,以图对十年来的文学发展概况... 《中国新文学大系》初衷在于以此反击当时出现的所谓"复古逆流",也是对新文学运动的重新体认与确证。在小说编选中,坚持在"活的文学,人的文学"的标准下,勾画出十年来新文学发展的轮廓,以图对十年来的文学发展概况进行系统的梳理。三篇小说选集导言所确立的批评眼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构成了中国现代小说史批评理论的建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批评理论的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导言 形成语境 批评标准 典范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中所见──从《大系》理论集中的“序”看中国文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百年中国 新文学大系 中国文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与政治 文艺理论 文艺思潮 文艺论争 导言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炜长篇小说《古船》中“乡土意识”探究
5
作者 王圣楠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8期4-7,共4页
一、乡土文学发展脉络。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最早提出了乡土文学,提出了“乡”和“他乡”的地域性空间和文学含义的关联性:“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是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 一、乡土文学发展脉络。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最早提出了乡土文学,提出了“乡”和“他乡”的地域性空间和文学含义的关联性:“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是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许钦文自名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为《故乡》,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不过在还未动手来写乡土文学之前,他却已被故乡所放逐,生活驱逐他到异地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大系 乡土文学 短篇小说 乡土意识 《古船》 许钦文 蹇先艾 《故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扬年谱简编(九)
6
作者 吴敏编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6期116-117,共2页
1986-1989年(79-82岁)1986年下半年,完全失去意识。1988年11月6日,第五次文代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文化部长王蒙到北京医院看望周扬。1989年7月31日,辞世。8月1日《人民日报》消息:《周扬同志病逝,李瑞环丁关根代... 1986-1989年(79-82岁)1986年下半年,完全失去意识。1988年11月6日,第五次文代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文化部长王蒙到北京医院看望周扬。1989年7月31日,辞世。8月1日《人民日报》消息:《周扬同志病逝,李瑞环丁关根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杨尚昆万里慰问其家属》。1989年9月5日,告别仪式,来的人比发出通知的数目要多出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扬 杨尚昆 中国新文学大系 北京医院 顾骧 新文学运动 理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学评论》 阿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