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看赵家璧的宣传营销策略
1
作者 李天英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113,共4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是我国文学出版史上的一个创举,其成功的营销策略在当时出版界也极具代表性。赵家璧对该书的宣传营销贯穿了编辑出版全程,立体式整合各种营销手段,特色鲜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当前的...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是我国文学出版史上的一个创举,其成功的营销策略在当时出版界也极具代表性。赵家璧对该书的宣传营销贯穿了编辑出版全程,立体式整合各种营销手段,特色鲜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当前的图书宣传营销也很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赵家璧 图书宣传营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由《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岳凯华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8-51,共4页
本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1 91 7-1 92 7)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与知识分子主体的互动关系 ,认为知识分子编选作家全集、文集应该坚守人文精神阵地 ,保持理性批评眼光 ,才能建构和确立文学经典。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文学经典《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文化商品到学术经典的转化--以《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永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38,共9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产生,首先是基于赵家璧对1930年代文化市场格局的精准把握,通过他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行组稿策划,并运用宣传营销等手段将《大系》作为一个文化商品而推出。在商品的传播过程中,《大系》自身所包含的...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产生,首先是基于赵家璧对1930年代文化市场格局的精准把握,通过他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行组稿策划,并运用宣传营销等手段将《大系》作为一个文化商品而推出。在商品的传播过程中,《大系》自身所包含的学术品质得到了发掘和肯定。最终成为现代文学发生与发展的自我证明与总结的学术经典,对现代文学史的撰写与现代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考察《大系》由文化商品到学术经典的复杂转换过程,能让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新文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 赵家璧 文化商品 学术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0年代初:新文学的危机与《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产生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建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42,共7页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激进的革命文学阵营将五四新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等树为批判对象。针对左翼文学的激进化,国民政府加强了对文艺的管控,文艺的健康发展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左翼阵营采取化整为零、灰色化办刊策略等度过危...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激进的革命文学阵营将五四新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等树为批判对象。针对左翼文学的激进化,国民政府加强了对文艺的管控,文艺的健康发展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左翼阵营采取化整为零、灰色化办刊策略等度过危机,在九·一八和一·二八之后社会整体性左倾的大趋势下,获得了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新月》《现代》等中性化文学刊物出现由"同人化"向"公共化"发展趋势,推动了作家的重新聚合,文坛出现结构性变化。《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在1930年代出版,是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与1930年这个历史节点有关,与这个历史节点引起的文坛的结构性变化有关,足以引起学界关于那个时段文学与时代关系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 新文学危机 商业出版 文坛重构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晓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80,共4页
鲁迅所藏《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以下简称“《大系》”)由赵家璧主编,1935-1936年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全书分为十卷,售价二十元大洋。《大系》依据文体类型,对1917-1927十年间的新文学作品进行编选,同时每卷都由编... 鲁迅所藏《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以下简称“《大系》”)由赵家璧主编,1935-1936年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全书分为十卷,售价二十元大洋。《大系》依据文体类型,对1917-1927十年间的新文学作品进行编选,同时每卷都由编选者作导言。全书总序为蔡元培所作。第一卷为《建设理论集》,由胡适编选并作导言,收探讨新文学理论建设的论文51篇。第二卷为《文学论争集》,由郑振铎编选并作导言,收新文学发难期和发展期的论争文章107篇。第三卷为《小说一集》,由茅盾编选并作导言,收录文学研究会29位作家58篇小说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作品 《中国新文学大系 文学论争 文体类型 小说作品 编选者 文学研究会 赵家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家璧编辑思想及其成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彦艳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6-98,共3页
著名编辑出版家赵家璧,以文艺编辑为其终生的事业。其坚持提高自身文学素养,为当时极负盛名的作家所信赖。其进步的编辑思想,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其编辑出版实践经验,在今天看来,亦不失先进性,是我国现代编辑出版业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 赵家璧 一角丛书 中国新文学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戏剧集》的局限
7
作者 肖华 《电影评介》 2014年第Z1期92-93,共2页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一片尊孔读经的复古浪潮中,为了捍卫五四文学革命的成果,《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诞生了。其中戏剧集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洪深编选,主编赵家璧在回忆中,他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戏剧集请洪深编选得到普...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一片尊孔读经的复古浪潮中,为了捍卫五四文学革命的成果,《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诞生了。其中戏剧集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洪深编选,主编赵家璧在回忆中,他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戏剧集请洪深编选得到普遍的同意,认为他是最孚众望的"。[1]洪深也果不负众望,洋洋洒洒地写了六万余字,可以说对中国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戏剧进行了一个梳理。但在这篇六万余字的导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大系 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话剧 赵家璧 翻译文学 上海戏剧协社 张厚载 温德 尊孔 白话文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