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精神史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1
作者 陈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6,共9页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草创而成的“新文学史”,其增删、出版、普及都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并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变迁,需要将其视作思想史的材料,加以系统的探讨。通过揭示《新民主主义论》与《...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草创而成的“新文学史”,其增删、出版、普及都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并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变迁,需要将其视作思想史的材料,加以系统的探讨。通过揭示《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新文学史稿》在思想方法、历史观上的联系,呈现《中国新文学史稿》引起的讨论中所具有的共识,指认在文学史的体例中具有的政治性、思想性,以及王瑶的治学理路具有的激进一面,进一步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一般性的思想状况。《中国新文学史稿》本身具有思想实验的性质,其内部的增删与公开的讨论都可以视作是思想史上的典型个案,体现着思想改造的艰巨性。打开《中国新文学史稿》作为个人的、集体的精神史的维度,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历史转折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激活“新文学”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瑶 《中国文学史稿 精神史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近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意识——文学史视野下的新世纪文学研究
2
作者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历史著作的写作有多种形式,比如编年体如《左传》,纪传体如《史记》,纪事本末体如《剑桥中国史》等。文学史也有这些编撰方法,比如编年体有《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纪传体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提炼了现代... 历史著作的写作有多种形式,比如编年体如《左传》,纪传体如《史记》,纪事本末体如《剑桥中国史》等。文学史也有这些编撰方法,比如编年体有《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纪传体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提炼了现代文学史的“鲁郭茅巴老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稿 世纪文学 文学史意识 文学史视野 王瑶 纪传体 编撰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的超越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19,共4页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具有"超越性",它一方面顺应了历史潮流,另一方面又对时代有所超越,即成功地摆脱了某些历史的"暂时性"。不论是在大的写作态度上、体例上还是在小的观念上、技巧上以及材料运用上,它都还值得...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具有"超越性",它一方面顺应了历史潮流,另一方面又对时代有所超越,即成功地摆脱了某些历史的"暂时性"。不论是在大的写作态度上、体例上还是在小的观念上、技巧上以及材料运用上,它都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它提出的问题仍然是我们今天现代文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王瑶的某些观点可能已经过时,但其学术性以及相应的学风并没有过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瑶 超越 《中国文学史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抗遮蔽的过程美学——评《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发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4-155,共2页
关键词 文艺争鸣 政治转型 文学发展 突出贡献 优先原则 技术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史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旧体诗与文学史正义——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为研讨平台 被引量:5
5
作者 夏中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4-606,共13页
"文学史正义"属文学史观范畴,作为对给定语境的文学史述的观念预设,它实是一种有方法论效应的导向性研究框架,当它设定了楔入文学史的价值视角,也就会衍生出史家甄别与评判相关作家、作品暨思潮的尺度,就有怎样的文学史编撰... "文学史正义"属文学史观范畴,作为对给定语境的文学史述的观念预设,它实是一种有方法论效应的导向性研究框架,当它设定了楔入文学史的价值视角,也就会衍生出史家甄别与评判相关作家、作品暨思潮的尺度,就有怎样的文学史编撰。以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为例,讨论本土语境的现代文学史观;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为研讨平台,纵论当代文学史观;以陈寅恪、聂绀弩、王辛笛为典型,略论当代旧体诗创作与当代文学史述的重大关系,以及"文学史正义"对当代中国学界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正义 当代旧体诗 《中国文学史稿 《中国当代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内外:建国初期王瑶的新文学史写作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晓忠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3期46-55,119,共11页
建国初期,伴随着全国性的院系调整,大学文科教材面临批判和修正。1951年,王瑶出版了《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卷),《文艺报》发起对该教材的讨论,这直接导致了王瑶对教材的修改,也影响了下卷的写作。通过对王瑶50年代文学史写作的考察,本... 建国初期,伴随着全国性的院系调整,大学文科教材面临批判和修正。1951年,王瑶出版了《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卷),《文艺报》发起对该教材的讨论,这直接导致了王瑶对教材的修改,也影响了下卷的写作。通过对王瑶50年代文学史写作的考察,本文的梳理试图说明:王瑶从鲁迅身上总结出的"典型现象"法,基于他对文学和历史的创造性的理解并成为他毕生追求。"典型现象"既是写作方法,也是认识论。他决定了王瑶先生毕生的学术实践和时代政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瑶 《中国文学史稿 典型现象 学术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进修书目》
7
作者 袁洪权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0,共1页
《读书月报》1957年第9期刊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进修书目》一文,分文学史、文学作品两大类开列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单,试图指导业余学习的读者。其中文学史著作五部: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蔡仪《中国新文学史讲话》、丁易《中国现代... 《读书月报》1957年第9期刊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进修书目》一文,分文学史、文学作品两大类开列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单,试图指导业余学习的读者。其中文学史著作五部: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蔡仪《中国新文学史讲话》、丁易《中国现代文学史略》、张毕来《新文学史纲》(第一卷)、刘绶松《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书目推荐者认为刘绶松的和丁易的更优,“叙述比较清楚,内容比较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书目推荐 《中国文学史稿 进修 文学作品 业余学习 内容比较 王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新文学史问题的“新月派”(1950-1957)
8
作者 袁洪权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23-44,共22页
1951年5月公布的《中国新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初稿引发讨论,“新月派”的入史被批评,它如何进入共和国的新文学史建构并成为重要诗歌流派,是当时颇为敏感的学术问题。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对它的处置方式,受到组织批评,这为(教... 1951年5月公布的《中国新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初稿引发讨论,“新月派”的入史被批评,它如何进入共和国的新文学史建构并成为重要诗歌流派,是当时颇为敏感的学术问题。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对它的处置方式,受到组织批评,这为(教育)部颁大纲的合法性奠定基础。1952-1953年间,王瑶针对“新月派”前后期,修订了徐志摩、陈梦家的叙述文字。蔡仪的《中国新文学史讲话》、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臧克家的《“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吸取王瑶的教训,贬低徐志摩、陈梦家,抬高闻一多。1956年下半年,徐志摩诗文集获得出版机遇,这为“新月派”获得正面评价提供契机,徐诗入选《中国新诗选(1919-1949)》修订版,但最终还是在反右的政治风浪中被压抑。显然,“新月派”在1950年代是重要的学术话题,核心之处在于其叙述主线(徐志摩为主还是闻一多为主),并牵涉对它的命运及评价。这暗合了政治话语对文学流派的潜在影响,以及文人情感的内在纠葛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派” 1950-1957 《中国文学史稿(上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9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举隅
9
《现代中文学刊》 2010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新文学史稿》;《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90年代 《中国文学史稿 著作 中国文学 二十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没有最后完成的论文——纪念王瑶先生逝世一周年
10
作者 王锦厚 《郭沫若学刊》 1990年第4期80-82,共3页
王瑶先生离开我们快一年了!早就想写点纪念文字。然而,一种说不清的思绪迫使我竟不知道如何下笔! 王先生是我敬佩的前辈学者之一。早在五十年代末,我读大学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旧书店买得了他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如饥似渴地读... 王瑶先生离开我们快一年了!早就想写点纪念文字。然而,一种说不清的思绪迫使我竟不知道如何下笔! 王先生是我敬佩的前辈学者之一。早在五十年代末,我读大学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旧书店买得了他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如饥似渴地读完了,那丰富的史料,大量的信息,让我更加迷上了中国现代文学。六十年代初,我到武汉大学读研究生,从导师刘绶松先生那儿更多地知道了一些王瑶先生的情况,多想找机会见见这位学者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瑶先生 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稿 旧书店 五十年代 王先生 理论集 胡风 前辈学者 文艺丛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乙己》与孔孟、科举有关吗——从鲁迅早期思想看《孔乙己》创作意图
11
作者 刘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8年第23期25-28,共4页
1949年共和国成立之后第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是王瑶先生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书里对孔乙己的形象和小说主题作过如下概括:短篇小说《孔乙己》以简练的现实主义笔触,描写了一个深受孔孟之道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可悲可怜的一生,对封建... 1949年共和国成立之后第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是王瑶先生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书里对孔乙己的形象和小说主题作过如下概括:短篇小说《孔乙己》以简练的现实主义笔触,描写了一个深受孔孟之道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可悲可怜的一生,对封建科举制度戕害人们精神的罪恶,提出了有力的控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封建科举制度 孔孟之道 创作意图 《中国文学史稿 中国现代文学史 早期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