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离”与“回归”——绘图本《中国文学史》(20世纪)的写作构想 被引量:14
1
作者 钱理群 吴晓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44,共8页
一 1993年冬,应一家出版社之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董乃斌等同志合作,编写了彩色绘图本《中国文学史》。我们负责全书最后一编,即“二十世纪文学”部分。尽管全书带有一定的通俗,普及性质,我们仍然在不违反总的体例前提下,进... 一 1993年冬,应一家出版社之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董乃斌等同志合作,编写了彩色绘图本《中国文学史》。我们负责全书最后一编,即“二十世纪文学”部分。尽管全书带有一定的通俗,普及性质,我们仍然在不违反总的体例前提下,进行了一些学术性的探讨——这是又一次自觉的“重写文学史”。 我们这次“重写”,最大特点是,一方面采用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为保持全书体例的统一,在具体提法上作了一些变通,称为“新世纪的文学”),并落实到文学史的文本叙述中,可以说,这是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与描述的文学史写作尝试。另一方面,我们所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二十世纪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学现象 20世纪 传统文学 张爱玲 通俗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作家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的名与实:林传甲《中国文学史》考论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国球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0-175,共6页
长久以来,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被视为“第一本中国文学史”,近时学者又以为这本文学史是依照《京师大学堂章程》的规限写成的“标准教科书”,其内容主要参考日本川种郎《中国文学史》而有所不及。这些观点虽然各有根据,但也存在不... 长久以来,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被视为“第一本中国文学史”,近时学者又以为这本文学史是依照《京师大学堂章程》的规限写成的“标准教科书”,其内容主要参考日本川种郎《中国文学史》而有所不及。这些观点虽然各有根据,但也存在不少误会和错判。在重新考察林传甲之作的撰写背景和相关资料后,笔者发现这本“中国文学史”的文学史意识并不强,与日本的《中国文学史》关系亦不深;因为此一著述原是京师大学堂优等师范科的“国文讲义”,其用意和宗旨与现今的文学史著述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林传甲 《中国文学史》 国文讲义 京师大学堂章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良史”——兼评郭预衡《中国文学史》的“良史”观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发国 曾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5-148,共4页
先秦“良史”可分为“直笔”、“博雅”两种类型 ,孔子修《春秋》 ,博雅有余而直、核不足。汉代司马迁则是“复合型”“良史”的典型代表。唐代刘知几在汉人重学问、魏晋南北朝重才性的基础上提出“才、学、识”“三长”的“良史”观。... 先秦“良史”可分为“直笔”、“博雅”两种类型 ,孔子修《春秋》 ,博雅有余而直、核不足。汉代司马迁则是“复合型”“良史”的典型代表。唐代刘知几在汉人重学问、魏晋南北朝重才性的基础上提出“才、学、识”“三长”的“良史”观。唐代以后 ,论“良史”者多在“三长”之上略作增益而已 ,如胡应麟的“三长”、“二善” ,章学诚的“才、学、识、德”。近现代撰写文学史者多沿此发展 ,但他们都不及当代郭预衡《中国文学史》“才、学、识、胆”的提法新颖、准确、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与传授:黄人《中国文学史》的编纂旨趣及教学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温庆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65,共7页
黄人《中国文学史》以利于教学为先导、以教育启迪为中心,通过对文学史基本史实的详细讲解等方式,促使初学者掌握研习文学史的方法。该文学史兼具“传记体”色彩的“文学家代表”、兼具目录学意义的作品考辨及资料汇编、兼具选本学意义... 黄人《中国文学史》以利于教学为先导、以教育启迪为中心,通过对文学史基本史实的详细讲解等方式,促使初学者掌握研习文学史的方法。该文学史兼具“传记体”色彩的“文学家代表”、兼具目录学意义的作品考辨及资料汇编、兼具选本学意义的“作品选”等若干个性编纂旨趣。此举试图将近代出版界所热衷的“文汇”“辞典”“作文之法”等杂融于一体,尽可能扩大初学者的知识面,使其知晓传统文史的主体。这种编纂实践以授课教材行世、以利于学生研习及进行教育启蒙为指导思想,对当下中国文学史的教材编纂及教学策略如何服务于社会发展与国家需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人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学史 教学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编《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部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穆克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2-48,共7页
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教育部推荐的高校文科教材 ,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本书有许多优点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肯定其优点 ,同时 ,就其魏晋南北朝部分的一些问题 ,与之商榷。
关键词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优点 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龚鹏程《中国文学史》评介
6
作者 傅苏 王晓璐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123,共3页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龚鹏程先生的力作《中国文学史》(上、下)已经于2009年和2011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龚鹏程先生祖籍江西吉安,曾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2004年起历任北京师范大...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龚鹏程先生的力作《中国文学史》(上、下)已经于2009年和2011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龚鹏程先生祖籍江西吉安,曾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2004年起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史》对文学史传统写法进行了重大革新,提醒读者注意文学史实和历史诠释的区别,反对文学史写作的简单化,呈现文学发展中多种元素成分。龚鹏程先生的论著拂去遮盖于史实上的尘埃,为读者奉上一部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但却被久久遮蔽了的文学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发展史 大学教授 评介 2009年 文学史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特的视角 睿智的剖析──《中国文学史》的成功及其启示
7
作者 贺圣遂 《现代出版》 1997年第2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元明清文学 白话小说 启示 治史方法 文学发展 《三国志通俗演义》 《醒世姻缘传》 古文运动 戏曲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编写《中国文学史》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
8
作者 苏雨恒 《中国大学教学》 1994年第3期19-22,共4页
略论编写《中国文学史》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苏雨恒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的更新,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师生乃至全社会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本文拟就下列四个方面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更新教材的迫切性和现实可能性六十年代以来,适... 略论编写《中国文学史》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苏雨恒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的更新,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师生乃至全社会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本文拟就下列四个方面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更新教材的迫切性和现实可能性六十年代以来,适应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分别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 文化阐释 高校文科 学术个性 游国恩 中国中古诗歌史 古代文学研究 男性作家 古代文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摩西的《中国文学史》 被引量:8
9
作者 徐斯年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32,共10页
关键词 《“苏州奇人”黄摩西评传》 《中国文学史》 广西人民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代 编撰时间 比较文学 开创意义 林传甲 第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讲唱文学的体制及其类型初探——兼论几种《中国文学史》有关提法的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鸿勋 《敦煌学辑刊》 1981年第1期73-86,共14页
问题的提出敦煌遗书重显予世已经八十多年,中外学者根据这些珍贵资料研究我国中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历史,成果斐然,大为可观。民间讲唱文学的研究,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讲唱文学在我国土生土... 问题的提出敦煌遗书重显予世已经八十多年,中外学者根据这些珍贵资料研究我国中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历史,成果斐然,大为可观。民间讲唱文学的研究,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讲唱文学在我国土生土长,源远而流长。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歌谣、神话和传说,经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长时期的孕育发展,到唐代已瓜熟蒂落。宋元一以i后,奇葩竞陈,在文艺大花园里与传统的诗文争芳斗艳,成为一种新型文艺形式,影响后世戏曲、小说、各种曲艺等等,至为深远。过去研究我国讲唱文学的演变历史,只能追溯到宋代,更早的却苦于史料不足而无法作进一步探究。敦煌讲唱作品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唐代讲唱文学已经正式形成的确切史料,从而使这方面的研究大大地深入一步。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话本小说 季布骂阵词文 中古时期 文艺形式 花园里 兼论 韩朋 敦煌遗书 演变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新编《中国文学史》
11
作者 陈立民 《中国大学教学》 1998年第3期33-35,共3页
关注新编《中国文学史》●本刊记者陈立民今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将出版一部新的《中国文学史》,为了让读者有所了解,我们特请该书的组编者、作者和出版者来谈一谈与该书有关的一些情况。刘凤泰:我们将向高校推荐这部教材记者:新编《... 关注新编《中国文学史》●本刊记者陈立民今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将出版一部新的《中国文学史》,为了让读者有所了解,我们特请该书的组编者、作者和出版者来谈一谈与该书有关的一些情况。刘凤泰:我们将向高校推荐这部教材记者:新编《中国文学史》是面向21世纪国家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守正出新” 文学史教材 历史唯物主义 教学改革 袁行霈 士人心态 内容体系 文学创作 学术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导论”读后放言 被引量:1
12
作者 黎乔桂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1-76,共6页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导论”读后放言黎乔桂章培恒、骆玉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一出版,立刻掀起了一片赞叹的声浪。我认为这部新著的主要优点有三:第一,对审美意识的强调;第二,对个性的强调...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导论”读后放言黎乔桂章培恒、骆玉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一出版,立刻掀起了一片赞叹的声浪。我认为这部新著的主要优点有三:第一,对审美意识的强调;第二,对个性的强调;第三,对“以情动人”的强调。有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 中国 文学史 书评
全文增补中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的赋体书写
13
作者 康金旭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对赋体文学进行了视角独特的书写。这些书写或考镜源流,将赋体源头提前至西周时期;或接受新史学观念,推崇汉赋、阐发尚辞为中心的时代;或持纯文学立场,以“纯粹”“唯美”的骈文为正宗;或借镜西方美学理论,强调赋...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对赋体文学进行了视角独特的书写。这些书写或考镜源流,将赋体源头提前至西周时期;或接受新史学观念,推崇汉赋、阐发尚辞为中心的时代;或持纯文学立场,以“纯粹”“唯美”的骈文为正宗;或借镜西方美学理论,强调赋文体的纯文学性;或立足新旧文学论争实际,理性言说赋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些书写虽然视角多样,立场有别,但在估定其“一代文学”的价值上形成合力,尤其在赋体文学被新文学家质疑的时代潮流中起到了守护作用。民国时期文学史的赋体书写集中呈现出时代对文学史撰著的深刻影响,是赋学史上的关键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刘师培 《中国中古文学史 赋体 赋学史 胡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新时期的总任务 推进古代文学教学工作——江西等省部分高等院校举行中国古代文学教材协作会议第五次会议讨论改定《中国文学史》稿
14
作者 朱安群 卢盛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60-61,共2页
江西等省部分高等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材协作会议第五次会议,于六月六日至二十一日先后在我省南昌市和进贤县举行。这次会议由江西师院筹备,经过全体代表十多天紧张的工作,讨论改定了由原六省十三校协作编写的《中国文学史》稿。参加这... 江西等省部分高等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材协作会议第五次会议,于六月六日至二十一日先后在我省南昌市和进贤县举行。这次会议由江西师院筹备,经过全体代表十多天紧张的工作,讨论改定了由原六省十三校协作编写的《中国文学史》稿。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原发起单位安徽大学、安徽师大、安徽劳大、扬州师院、江苏师院、吉林大学、杭州大学、南充师院、南京大学、南京师院、徐州师院、浙江师院、江西师院等院校中文系的代表;还有北京广播学院、华中师院、华中师院黄石分院、西南民族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 协作会议 北京广播学院 古代作家 安徽大学 发起单位 西南民族 古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近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意识——文学史视野下的新世纪文学研究
15
作者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历史著作的写作有多种形式,比如编年体如《左传》,纪传体如《史记》,纪事本末体如《剑桥中国史》等。文学史也有这些编撰方法,比如编年体有《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纪传体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提炼了现代... 历史著作的写作有多种形式,比如编年体如《左传》,纪传体如《史记》,纪事本末体如《剑桥中国史》等。文学史也有这些编撰方法,比如编年体有《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纪传体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提炼了现代文学史的“鲁郭茅巴老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稿》 新世纪文学 文学史意识 文学史视野 王瑶 纪传体 编撰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书写中的当代史——《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1949—2019)》评析
16
作者 赵晶晶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中国当代文学界第一本当代文学史编写史著作《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1949—2019》,较为创新地以编写史视角进入当代文学史场域展开史学研究。作者曾令存以编写史研究者的身份探寻文学史编写镜像中的“当代史”,试图辨晓70年当代文学史中... 中国当代文学界第一本当代文学史编写史著作《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1949—2019》,较为创新地以编写史视角进入当代文学史场域展开史学研究。作者曾令存以编写史研究者的身份探寻文学史编写镜像中的“当代史”,试图辨晓70年当代文学史中文学“史”与“文学”史互为辩证的关系。同时作者在编写史的视域中一方面嫁接不同时代背景下当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之间的关系,以结构的方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展学科研究;另一方面又不断挖掘当代文学史发展过程中“自我解构”的特性,促使当代文学史在共性的网格中另展“新颜”。作者通过编写史中当代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的“互文”关系,将当代文学“当代性”作为研究契机,展现文学史中“另类的”当代文学史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 曾令存 中国当代文学史 当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精神史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17
作者 陈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6,共9页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草创而成的“新文学史”,其增删、出版、普及都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并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变迁,需要将其视作思想史的材料,加以系统的探讨。通过揭示《新民主主义论》与《...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草创而成的“新文学史”,其增删、出版、普及都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并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变迁,需要将其视作思想史的材料,加以系统的探讨。通过揭示《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新文学史稿》在思想方法、历史观上的联系,呈现《中国新文学史稿》引起的讨论中所具有的共识,指认在文学史的体例中具有的政治性、思想性,以及王瑶的治学理路具有的激进一面,进一步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一般性的思想状况。《中国新文学史稿》本身具有思想实验的性质,其内部的增删与公开的讨论都可以视作是思想史上的典型个案,体现着思想改造的艰巨性。打开《中国新文学史稿》作为个人的、集体的精神史的维度,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历史转折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激活“新文学”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瑶 《中国文学史稿》 精神史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文学史?文学史何为?——王德威教授谈《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德威 李浴洋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8,共15页
李浴洋(以下简称李):王老师,很高兴可以在北大围绕您主编的哈佛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m China,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7,以下简称《文学史》)对您进行访谈。1904年,在北... 李浴洋(以下简称李):王老师,很高兴可以在北大围绕您主编的哈佛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m China,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7,以下简称《文学史》)对您进行访谈。1904年,在北大前身京师大学堂任教的林传甲编棊了一部《中国文学史》,是为华人编写“中国文学史”的开端。此后百余年间,“文学史”成为中国学界进行文学研究的最为主要的著述体例与知识生产方式之一,同时亦是文学教育的不二法门。2017年,您主编的《文学史》问世,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极大地挑战了既有的“文学史”传统与规范。在我看来,在1904年以降的“中国文学史”书写谱系中,此书的出版为已经相当稳固的“文学史”观念与秩序提供了一种反思、新创,甚至再生的重要契机——借用您习惯的表述,2017年由是可谓“中国文学史”建构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哈佛 王德威 文学史 1904年 知识生产方式 MO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中国大陆文学史学鸟瞰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2-81,共10页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之宏观》 中国大陆 文学史 文学史写作 文学史理论 文学史 少数民族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与文学的发展观──就《中国文学史·导论》与章培恒先生商榷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志荣 《江淮论坛》 CSSCI 1997年第1期95-103,共9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文学作品 文学发展观 社会生活 人性 文学定义 文学形式 生命节律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