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史书写中的当代史——《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1949—2019)》评析
1
作者 赵晶晶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中国当代文学界第一本当代文学史编写史著作《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1949—2019》,较为创新地以编写史视角进入当代文学史场域展开史学研究。作者曾令存以编写史研究者的身份探寻文学史编写镜像中的“当代史”,试图辨晓70年当代文学史中... 中国当代文学界第一本当代文学史编写史著作《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1949—2019》,较为创新地以编写史视角进入当代文学史场域展开史学研究。作者曾令存以编写史研究者的身份探寻文学史编写镜像中的“当代史”,试图辨晓70年当代文学史中文学“史”与“文学”史互为辩证的关系。同时作者在编写史的视域中一方面嫁接不同时代背景下当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之间的关系,以结构的方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展学科研究;另一方面又不断挖掘当代文学史发展过程中“自我解构”的特性,促使当代文学史在共性的网格中另展“新颜”。作者通过编写史中当代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的“互文”关系,将当代文学“当代性”作为研究契机,展现文学史中“另类的”当代文学史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 曾令存 中国当代文学史 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年来的新中国文学》与当代文学史的“集体编写” 被引量:2
2
作者 曾令存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9-176,178,共9页
把《十年来的新中国文学》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当代文学史个案进行考察,首先是基于对完整的当代文学史编纂史清理的考虑,但主要还是因为该史著的"集体写作"模式背后的历史语境、体现的文学史观念与立场、对作家作品的评价... 把《十年来的新中国文学》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当代文学史个案进行考察,首先是基于对完整的当代文学史编纂史清理的考虑,但主要还是因为该史著的"集体写作"模式背后的历史语境、体现的文学史观念与立场、对作家作品的评价取向等对我们考察这一时期文学史编写具有参考价值。文学史编写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这是五六十年代体制化时期的文化潮流。这种编写主体的转换,是文学史编纂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于年轻的"当代文学史",其意味更是非同寻常。考察《十年来的新中国文学》的写作,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代文学史编写与文学批评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编写 《十年来的新中国文学 集体编写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范围——兼及当代文学史少数民族文学的教材编写 被引量:1
3
作者 龙长顺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4年第2期69-75,共7页
随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和当代文学史编写工作的铺开,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写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出现了好的形势,有的在当代文学史中用专章研讨:有的虽未设立专章,但散落在各章节之内的篇幅并不算少;有的还撰写专著,自成体系... 随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和当代文学史编写工作的铺开,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写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出现了好的形势,有的在当代文学史中用专章研讨:有的虽未设立专章,但散落在各章节之内的篇幅并不算少;有的还撰写专著,自成体系,拟作大学文科的专门课程开设,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到底包括哪些作家作品,现行教材各个不一。这就向理论工作者再次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和范围。过去,由于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理论的分析,因而导至混乱。为使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更上一层楼,笔者特提出范围问题来,与同行们交换一下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少数民族作家 文学作品 当代文学史 民族特色 少数民族文学史 中国当代 民族成分 教材编写 族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如何适应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洪承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6-199,共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开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学生能力培养、基本方法训练等方面的缺失甚或误导也将导致学生今后学术研究的非规范行为。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整个...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开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学生能力培养、基本方法训练等方面的缺失甚或误导也将导致学生今后学术研究的非规范行为。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问题业已引起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界的关注和反思。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学科的性质定位、教学专业性、文本阅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而切实的解决,将会对整个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史》 当代文学史 大学教育改革 文学史教学 主干课程 教学教材 基础学科 研究成果 文学史 学术专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四九:在“十七年文学”的转型节点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思想史的关联性》论纲 被引量:4
5
作者 丁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2,共9页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十七年文学 思想 关联 节点 价值理念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出版状况与编辑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罗长青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3-119,共7页
研究者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深感兴趣,却没有对已经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进行梳理,以至于出现了以讹传讹现象。基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论文检索中国当代文学史图书出版题录270种,考... 研究者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深感兴趣,却没有对已经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进行梳理,以至于出现了以讹传讹现象。基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论文检索中国当代文学史图书出版题录270种,考察已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出版周期、编撰方式、图书命名、内容体例等各方面的特征,有利于研究者深入认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出版状况与编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编写 大学教材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的不同理念
7
作者 白焰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6年第11期59-61,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出版的几部分量较重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和教材,如洪子诚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由教育部组织并委托王庆生主编的面向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出版的几部分量较重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和教材,如洪子诚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由教育部组织并委托王庆生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等,因其编写理念不同、视角不同、特点各异而引起了学界的广泛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编写理念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和文学史的制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项目研究小议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8-168,共1页
主持人的话:在一般历史研究中,典章制度的研究向为大宗。中国文学(史)研究而渐重制度(史)研究的学术取向,严格来说还是在本世纪才形成严格和自觉的意识及相应的成果。制度研究实为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与回避的重要研究维度,尤其... 主持人的话:在一般历史研究中,典章制度的研究向为大宗。中国文学(史)研究而渐重制度(史)研究的学术取向,严格来说还是在本世纪才形成严格和自觉的意识及相应的成果。制度研究实为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与回避的重要研究维度,尤其对当代文学而言,文学制度问题特别复杂,而制度文学的性质也格外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制度研究 制度 项目研究 文学史 研究 典章制度 学术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论结合 以论带史——评陈其光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9
作者 林为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71-73,共3页
一部好的文学史,应该是史与论的有机统一。所谓史,就是要全面地描摹出特定历史时期内文学流变的轮廓,梳理出明晰的线索,辅之以丰富翔实的材料,所谓论,就是对文学史实所作的评论,对各类文学现象产生、发展的分析,对文艺运动、文艺思潮的... 一部好的文学史,应该是史与论的有机统一。所谓史,就是要全面地描摹出特定历史时期内文学流变的轮廓,梳理出明晰的线索,辅之以丰富翔实的材料,所谓论,就是对文学史实所作的评论,对各类文学现象产生、发展的分析,对文艺运动、文艺思潮的总结等。史是论的基础,而论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理论高度的分析,是编者以自己的学识和胆识为依托所作出的主观评价。陈其光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文学史》),能很好地做到两者的结合,并以论带史,因而,与其他当代文学史教材比照,有其鲜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以论带 论结合 文艺思想 《创业史》 主观评价 文艺思潮 社会主义文艺 文艺和政治 危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王钟陵著《中国中古诗歌史》——兼谈文学史著作编写方法论问题
10
作者 徐宗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85-189,共5页
我们面临着又一个东西文化碰撞的时代,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中卷起了一股快速前进的疾风,观念转变的呼声如春潮涌起。西方思潮的大量引进,引起了学术领域中活跃而有生机的探讨。然而,由于文化传统的巨大惯性和影响,古典文学研究界却显... 我们面临着又一个东西文化碰撞的时代,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中卷起了一股快速前进的疾风,观念转变的呼声如春潮涌起。西方思潮的大量引进,引起了学术领域中活跃而有生机的探讨。然而,由于文化传统的巨大惯性和影响,古典文学研究界却显得相对岑寂和冷漠。这种状况,尤其是古典文学本身的丰富蕴藏及其所形成的沉重负载,不能不引起有志于宏观理论研究的学者的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文学史 诗歌 古典文学研究 编写 著作 中古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当代文学史著作——《中国当代文学》座谈述要
11
作者 叶木 樊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67-70,共4页
受国家教委委托,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编写组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全三册)已于1989年出齐.这套教材不仅已经被高校用作教学用书,而且在文学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为了认真总结编写这套教材的经验教训,广泛... 受国家教委委托,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编写组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全三册)已于1989年出齐.这套教材不仅已经被高校用作教学用书,而且在文学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为了认真总结编写这套教材的经验教训,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教材作进一步的加工修订;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探讨建立当代文学学科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史 当代文学研究 教材编写 鲜明特色 文学学科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创作 经验教训 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翼文学抒情传统的当代出发——《我们夫妇之间》文学思想史意义新论
12
作者 傅修海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2,共11页
《我们夫妇之间》作为曾引发全国性关注,也遭到猛烈批判的小说,既承接着现代文学史上左翼文学、革命文学里“革命+恋爱”题材小说的遗风流韵,也开启了左翼文学从现代迈进当代的新抒情传统。《我们夫妇之间》叙述的无非是革命队伍里一对... 《我们夫妇之间》作为曾引发全国性关注,也遭到猛烈批判的小说,既承接着现代文学史上左翼文学、革命文学里“革命+恋爱”题材小说的遗风流韵,也开启了左翼文学从现代迈进当代的新抒情传统。《我们夫妇之间》叙述的无非是革命队伍里一对夫妇的情感风波、思想风波,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这种题材的小说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我们夫妇之间》 中国当代文学史 抒情传统 革命文学 文学思想 革命队伍 现代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研究的拓荒之作——评周新民《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
13
作者 李莉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5,共4页
周新民所著《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下文简称周著、《发展史》)是一部独具匠心的史著,是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史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它在文学史研究方法、文学史问题的发现、史家眼光上,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值得探讨。一、“关键词... 周新民所著《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下文简称周著、《发展史》)是一部独具匠心的史著,是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史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它在文学史研究方法、文学史问题的发现、史家眼光上,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值得探讨。一、“关键词”与历史语境的还原《发展史》抓住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的历史特征的“关键”点,从宏观上来把握中国当代小说理论的发展历程。周著将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1949—1976年、1977年—1990年代初期、1990年代中期至今。对于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理论内涵,周著从“关键词”的角度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文学史研究 理论发展 家眼光 拓荒之作 小说理论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建祥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3-96,共4页
文学批评史与文学史的同源一脉 ,决定了中国文学批评随着中国文学史历史的演进着 ;批评家与文学家的二重性 ,决定了文学批评受批评主体要素的影响而发生嬗变。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演进与当... 文学批评史与文学史的同源一脉 ,决定了中国文学批评随着中国文学史历史的演进着 ;批评家与文学家的二重性 ,决定了文学批评受批评主体要素的影响而发生嬗变。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嬗变 ,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剖析与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当代中国文学 批评主体 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史 批评家 嬗变 文学 唯物主义 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撰中国20世纪文学史余谈
15
作者 蒋秀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55-156,共2页
20世纪,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是个波澜壮阔的了不起的时代;20世纪的中国文学,也自然应当有它辉煌的篇章。然而,纵观几十年来中国文学史著的出版史,除1958年台湾建设杂志社出版了仅有114页的《近百年来中国文艺的发展》(陈纪滢著)以外。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中国20世纪 二十世纪 台湾文学 台湾新文学 本体意识 当代文学史 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曲、变态的三十年文学——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谈起
16
作者 陈墨 《学术界》 1988年第6期74-78,1,共6页
如何认识新中国三十年文学走过的艰难历程?怎样评判这三十年文学发展的是是非非?虽然有关这方面的专著、教材已有不少,但陈墨不囿已有成果,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扭曲、变态的三十年文学》即是他对当代文学史研究方面作出的独特判断(... 如何认识新中国三十年文学走过的艰难历程?怎样评判这三十年文学发展的是是非非?虽然有关这方面的专著、教材已有不少,但陈墨不囿已有成果,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扭曲、变态的三十年文学》即是他对当代文学史研究方面作出的独特判断(该文认为,这三十年文学一方面表现在“历史的扭曲和变态”在客观上必然导致文学的扭曲和变态,另一方面,文学家心灵的扭曲和变态则是它的主观上的原因)。尽管作者持论远非称得上全面,不过该文的思路和一些观点,却值得一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史研究 思潮 文学发展 中国 文学 变态 思想解放 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丹青 黄文虎 曹顺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165,共5页
新时期以来,"重写中国文学史"成为学界焦点之一,但依然存在着理论盲点。文言文学如旧体诗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几乎"缺席",这体现出传统话语与现代话语的断裂。由此产生了白话文学话语霸权,并导致传统文学表现形式... 新时期以来,"重写中国文学史"成为学界焦点之一,但依然存在着理论盲点。文言文学如旧体诗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几乎"缺席",这体现出传统话语与现代话语的断裂。由此产生了白话文学话语霸权,并导致传统文学表现形式如旧体诗词被遮蔽在"现代性"之外的消极后果。要弥补这一缺陷,必须重新审视旧体诗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并倡导一种多元、包容的新文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白话文学史 旧体诗词 现代性 话语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文学,如何治史?——1949年以来的文学史重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健 丁帆 王彬彬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1期5-13,共9页
一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当代文学”这一提法开始出现在大学教材和有关论述中。当时它的所指有三:一是文学的时段性,指1949年以来的文学;二是文学的政治性,指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中国文学”,又叫“社会主义文学”;三是文学... 一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当代文学”这一提法开始出现在大学教材和有关论述中。当时它的所指有三:一是文学的时段性,指1949年以来的文学;二是文学的政治性,指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中国文学”,又叫“社会主义文学”;三是文学的地域性,仅限于大陆的文学。80年代以来出版的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虽然结构框架与价值判断各有不同,但大都延续着这一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1949年 社会主义文学 中国文学 中国共产党 50年代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学的主要特征与文学史研究的基本原则——答博士后工作站学者李清霞问
19
作者 张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73,共9页
问:张老师,您从1950年代就开始参加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工作,您如何看待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绩?答:是的,我在读大学时就参加了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同学集体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两卷本和四卷本的工作,还参加了一段《中国小说史稿... 问:张老师,您从1950年代就开始参加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工作,您如何看待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绩?答:是的,我在读大学时就参加了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同学集体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两卷本和四卷本的工作,还参加了一段《中国小说史稿》的编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后工作站 文学史研究 中华文学 《中国文学史 李清 学者 编写工作 中国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修史:从观念的演化到体例的开放
20
作者 赵天才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6期36-39,共4页
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一直是当代文学研究者关心的中心话题之一。自上世纪 80年代中期“2 0世纪文学史”概念的提出 ,到 80年代末开始的“重写文学史”的讨论 ,再到上世纪末洪子诚、陈思和两部文学史教材的出现所引起的争鸣 ,人们发现不仅... 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一直是当代文学研究者关心的中心话题之一。自上世纪 80年代中期“2 0世纪文学史”概念的提出 ,到 80年代末开始的“重写文学史”的讨论 ,再到上世纪末洪子诚、陈思和两部文学史教材的出现所引起的争鸣 ,人们发现不仅当代文学史该“写什么”的内容问题没有解决 ,甚至连形式上的“如何写”也成了问题。 2 0 0 2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吴秀明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 ,就推出了一种旨在从书写形式上也进行变革、主张多元声音并存的“开放式”写作模式 ,并已引起了相当的关注。本刊借此机会推出三篇相关的讨论文章 ,分别就这种“开放式”文学史的产生背景、意义、前途和限度等一些问题加以探讨 ,以期把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 中国 主体性 理性 编写体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