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十七年文学的文学史叙述——从《中国当代文学史稿》到《中国当代文学史》 |
昌切
李永中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2
|
“史论型”与“星座图”——另两种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可能及思考 |
吴秀明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绪论 |
董健
丁帆
王彬彬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4
|
文学史书写中的当代史——《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1949—2019)》评析 |
赵晶晶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作为精神史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
陈澜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史家笔墨与智性反思——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评介 |
宋超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7
|
反抗遮蔽的过程美学——评《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 |
黄发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8
|
编年史体例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 |
甘浩
张健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9
|
《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 |
温儒敏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0
|
作家缺席的文学史——对近期三本“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检讨 |
郜元宝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4
|
|
11
|
文学史体例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 |
甘浩
张健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2
|
文学史叙事的述体、时空及其伦理关系——以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为例 |
乔国强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13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断代谈片 |
丁帆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
14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如何适应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
杨洪承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0
|
|
15
|
关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几个问题——兼评《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
季进
蔡丽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6
|
现代性预案:一种当代文学史的阐释空间--评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
刘芳坤
罗文军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7
|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下沉期” |
程光炜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8
|
|
18
|
略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的历史意识 |
朱晓进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19
|
一九四九:在“十七年文学”的转型节点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思想史的关联性》论纲 |
丁帆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20
|
开放性·互动性·双重主体性——“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初探 |
吴义勤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