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文学文献史料学:当代文学史的基石——读《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
1
作者 陈洁 高桂芳 吴申伦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4,共2页
近年来,当代文学历史化问题逐渐被提上议程,成为当代文学研究新热点。浙江大学吴秀明教授所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一书,强调史料对还原文学史现场的重要性,认为史料研究是当代文学史的基础工程。该书全面系统地总结并梳理了当... 近年来,当代文学历史化问题逐渐被提上议程,成为当代文学研究新热点。浙江大学吴秀明教授所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一书,强调史料对还原文学史现场的重要性,认为史料研究是当代文学史的基础工程。该书全面系统地总结并梳理了当代文学研究的各类史料,主张理论阐释与史料实证统一的文学研究方法,带着问题意识对文学与政治、经济、科技等的复杂关系进行学理阐述,用大量翔实而多样的史料展现了认识当代文学史所面临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 当代文学 史料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吴秀明《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
2
作者 张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1-154,共4页
2016年岁末,吴秀明先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一书正式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付梓出版。这可谓是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内一桩意味深长的事件。陈寅恪曾言:“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究问题,则... 2016年岁末,吴秀明先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一书正式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付梓出版。这可谓是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内一桩意味深长的事件。陈寅恪曾言:“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究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料 中国当代 吴秀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文学研究 新材料 陈寅恪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史料编纂与“十七年”作家的历史评价——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兼谈现实主义再认识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秀明 葛舒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52,共14页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集体合作的大型丛书,不仅对后来的史料编纂及其批评和研究产生了影响,而且其本身就具有重要文献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大型丛书 集体合作 当代文学史料 史料编纂 现实主义 十七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再复同志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问题
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2-2,共1页
1988年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再复同志在同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部分同志的座谈中,就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现将谈话内容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明年,1989年,中国当代文学就进入40年了。40年是个不短... 1988年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再复同志在同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部分同志的座谈中,就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现将谈话内容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明年,1989年,中国当代文学就进入40年了。40年是个不短的历程,文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也应当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可能会达到一个新水平。研究中国当代文学40年,我认为不光是摆成就,更重要的是深化我们的思考,回顾、反思中国当代文学发展40年的道路,站在历史和理论的新高度,认真总结一下教训,这比泛泛地摆成就,更有利于促进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研究问题 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发展 新水平 新高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批评 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心在长春成立
5
作者 吴景明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9-119,共1页
今年6月6日,由吉林省文艺理论研究室、《文艺争鸣》杂志社、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来自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当代文学史料研... 今年6月6日,由吉林省文艺理论研究室、《文艺争鸣》杂志社、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来自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当代文学史料本体特点与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史料研究 长春市 东北师范大学 学术研讨会 文艺理论 文艺争鸣 专家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动向——以《中国现代文学论丛》为主的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凡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90,共6页
新世纪以来,文学经典化问题的讨论是一个持续性的文学景观。顾彬的“垃圾说”是引发这一讨论的导火线之一。顾彬在《语言的重要性》中对其所持观点作了学理性阐释,主要涉及当代文学的语言和创作方法两个方面问题。顾彬对中国当代作家作... 新世纪以来,文学经典化问题的讨论是一个持续性的文学景观。顾彬的“垃圾说”是引发这一讨论的导火线之一。顾彬在《语言的重要性》中对其所持观点作了学理性阐释,主要涉及当代文学的语言和创作方法两个方面问题。顾彬对中国当代作家作品语言问题的判断是准确的;而对后者的判断则偏失较大,与文学现实状况不符。顾彬认为导致中国当代文学“衰微”的原因不在于文学外在发展环境等影响因素,而在于作家未做到对语言的锤炼与经营,语言应当是作家首先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 中国现代 中国当代文学 语言问题 作家作品 文学经典化 文学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需要互动共生的多元视野
7
作者 黄发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0-251,共2页
黄发有撰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指出,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研究视野,互动、共生、多元是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应当注意三个方面的“结合”。首先:史料发掘与逻辑建构的结合。关于当代文学,有不少史料是存... 黄发有撰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指出,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研究视野,互动、共生、多元是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应当注意三个方面的“结合”。首先:史料发掘与逻辑建构的结合。关于当代文学,有不少史料是存在问题的,尤其是牵涉到文坛恩怨的相关资料,常常是站在不同立场的当事人各执一词。围绕这些问题,文学史家应该对一些可疑史料进行甄别与证伪,在引用史料时也应该做到“互证”,不能放纵个人好恶,片面地引述单方的自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 共生 “结合” 文学史家 史料 方法论 当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度优秀论文奖揭晓
8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2,共2页
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九篇论文被评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洪子诚:《“修正主义”遇上“教条主义”——1963年的苏联电影批判》文章对1950-1960年代中国文艺界对苏联“新浪潮”电影的批判这一... 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九篇论文被评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洪子诚:《“修正主义”遇上“教条主义”——1963年的苏联电影批判》文章对1950-1960年代中国文艺界对苏联“新浪潮”电影的批判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细致的爬梳,以镜像映出社会主义文艺在遭遇“危机”情况下的内部分裂,探照辨认艺术家的个体应对差异。扎实的史料整理与缜密的学术判断彰显出作者“论从史出”的治学之功。对当代文学的史学研究而言,洪子诚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其年度优秀论文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艺 中国文艺界 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 史料整理 内部分裂 论从史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的去熟悉化问题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林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1,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理论原创不足、史料发掘不够等诸多严重问题,导致这一领域研究"后见之明"、"结果预设"、"刻板印象"等现象频频出现。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要想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理论原创不足、史料发掘不够等诸多严重问题,导致这一领域研究"后见之明"、"结果预设"、"刻板印象"等现象频频出现。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要想取得突破,当务之急是要推动研究范式的创新和出版史料的深度挖掘,促成该研究领域的"去熟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 问题 研究范式 出版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文学研究的视点及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荣翼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当前正涌动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电脑网络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 ,当代大众文化正以强大的声势渗入到文学中 ,因而 ,对于当前文学中显示出的问题作出前瞻性的思考 ,就有着现实的紧迫性和理论上的必要性。这... 当前正涌动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电脑网络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 ,当代大众文化正以强大的声势渗入到文学中 ,因而 ,对于当前文学中显示出的问题作出前瞻性的思考 ,就有着现实的紧迫性和理论上的必要性。这种前瞻在大的类别上包括作者写作方式与状态、文学传播途径与类型、文学的接受与影响、文学史关系、文论研究的整合五个方面 ;也可以将这五个方面论及的问题分为十个具有挑战性的论题 ,也许能够成为未来几年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研究视点 文学研究热点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宏观研究讨论会综述
11
作者 逸轩 《文史哲》 1987年第4期101-102,共2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文学评论》编辑部、杭州大学《语文导报》编辑部、四川省社联《天府新论》编辑部联合发起的“中国古典文学宏观研究讨论会”于1987年3月20日至24日在杭州大学召开。与会代表一百五十余人,共提交...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文学评论》编辑部、杭州大学《语文导报》编辑部、四川省社联《天府新论》编辑部联合发起的“中国古典文学宏观研究讨论会”于1987年3月20日至24日在杭州大学召开。与会代表一百五十余人,共提交论文五十余篇。现将大会所讨论的主要问题,作一简要综述。一、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宏观研究问题中山大学黄天骥认为古典文学的宏观研究有三个出发点:1.研究我国民族文学特点以继承优秀传统。2.了解文学发展规律以促进当代文学的发展。3.研究民族文化特性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王飙认为,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研究具有它的历史合理性,但在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宏观研究 主要问题 古典文学研究 讨论会 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 作家作品 民族自信心 历史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方志中的边疆问题史料类编》介评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恩辉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7年第6期104-108,共5页
文章总结了《东北地方志中的边疆问题史料类编》的内容、价值和意义,介绍了类编的成书情况。探讨了类编方志史料与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项目的关系,对在网络化时代,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应如何适应形势发展、以及图书馆应重视传统阅读等问题,... 文章总结了《东北地方志中的边疆问题史料类编》的内容、价值和意义,介绍了类编的成书情况。探讨了类编方志史料与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项目的关系,对在网络化时代,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应如何适应形势发展、以及图书馆应重视传统阅读等问题,提出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方志中的边疆问题史料类编》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现代性”泡沫等现象的思考
13
作者 刘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28,共3页
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及我校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9—12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出版单位... 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及我校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9—12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本学科发展中“学术前沿的前瞻性意义与当下中国文化语境”、“学术前沿及其问题的梳理与原创性研究”、“现当代文学史料与学科建设”等话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讨与交流。王富仁、范伯群、张中良、白烨、刘勇、王保生、陈子善、吴定宇、陈国恩、陈美兰、殷国明、李怡、王泽龙、陈方竞、周晓明、李继凯、闫庆生、张积玉、李震、史志谨、周燕芬、唐晴川等在大会发言,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考和独到见解,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本刊本期特选择其中6篇各有特色的发言作为笔谈发表,以期引起同行关注与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文学研究 中国 学术讨论会 前沿问题 西安市 原创性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家学术档案--黄发有
14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黄发有,福建上杭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文学史料与文学制度研究、当代文学评论,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黄发有,福建上杭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文学史料与文学制度研究、当代文学评论,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第二届齐鲁文化名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作家协会 文学史料 中国当代文学 百千万人才工程 齐鲁文化 学术档案 文学院教授 传媒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息
15
《文史哲》 1985年第4期13-13,共1页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山东分会1985年6月3日至8日在山东省微山湖畔微山县召开,全省各高校和文学评论界的六十多位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旨是讨论山东的四位青年作家李存葆、王润滋、矫健、张炜同志的创作,并且讨论文学评论方法...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山东分会1985年6月3日至8日在山东省微山湖畔微山县召开,全省各高校和文学评论界的六十多位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旨是讨论山东的四位青年作家李存葆、王润滋、矫健、张炜同志的创作,并且讨论文学评论方法的更新问题。会上,对“山东有没有一个作家群”的问题讨论非常热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山湖 研究工作 文学评论 中国当代文学 问题讨论 山东省 李存葆 更新问题 作家群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家学术档案
16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I0017-I0017,共1页
洪子诚,1939年4月生,广东揭阳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 洪子诚,1939年4月生,广东揭阳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合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说》《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材料与注释》《我的阅读史》《读作品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讲稿》 学术档案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 批评家 《中国当代文学史》 当代中国文学 1939年 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