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9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度优秀论文奖揭晓
1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共2页
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七篇论文被评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王彬彬《汪曾祺的1980:重写旧作与故乡记忆的复活》文章有效将一个作家写作过程中的特殊历史节点重新激活,在娓娓道来却颇富故事感的... 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七篇论文被评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王彬彬《汪曾祺的1980:重写旧作与故乡记忆的复活》文章有效将一个作家写作过程中的特殊历史节点重新激活,在娓娓道来却颇富故事感的讲述中,将汪曾祺复出后的高邮记忆,重现于其以故乡为题材的连续性重写与改写实践过程中,于是,1980年成为个人创作史上具有特殊价值的年份。论者对个体历史细节十分敏锐,凿破浑沌、洞幽烛微,显示出明确的文史互证意识。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其2024年度优秀论文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论文奖 王彬彬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论型”与“星座图”——另两种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可能及思考
2
作者 吴秀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2,共9页
当代文学史写作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爆热”①之后,近20年来,其实已渐处“停顿”或“低迷”的状态。这一时期出版的文学史,有不少是进行简单修订后重版,在将文学史叙述时间“下限”延长的同时,拓展和充实相关内容。如张钟、洪子诚... 当代文学史写作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爆热”①之后,近20年来,其实已渐处“停顿”或“低迷”的状态。这一时期出版的文学史,有不少是进行简单修订后重版,在将文学史叙述时间“下限”延长的同时,拓展和充实相关内容。如张钟、洪子诚等的《当代中国文学概观》,於可训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概论》,吴秀明主编的《当代中国文学六十年》(原为《当代中国文学五十年》)等。新编文学史似乎遭受了“危机”,至少是写作速度明显放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史写作 文学史叙述 於可训 洪子诚 吴秀明 星座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故而知新 鉴往以开来——略评《中国当代文学参阅作品选》
3
作者 海侠 《中州学刊》 1987年第1期129-129,共1页
多卷本《中国当代文学参阅作品选》(二十一所高等院校从事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同志协作编写,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于一九八三年底以来陆续发行问世。这套书暂行编到建国三十五周年,计有十一卷近六百万字,建国后十七年分为四卷,... 多卷本《中国当代文学参阅作品选》(二十一所高等院校从事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同志协作编写,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于一九八三年底以来陆续发行问世。这套书暂行编到建国三十五周年,计有十一卷近六百万字,建国后十七年分为四卷,“文革”期间二卷,新时期部分五卷。该书现已出版六卷,明年可以出齐。 这是一套卓具特色的书,它填补了我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新时期以来,已经出版过《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以及规模宏大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它们从不同角度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但深感缺憾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知新 温故 选家 建国后十七年 文艺 文学现象 文革 选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困境与对策--以贾平凹作品为例
4
作者 杨明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以贾平凹为代表的中国当代作家的大量作品被译成俄语,但限于语言与文化差异、译者与译作水平及宣传发行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当代文学一直未能真正走入俄罗斯主流读者的阅读视野。有鉴于此,我们应该从传播手段、接受...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以贾平凹为代表的中国当代作家的大量作品被译成俄语,但限于语言与文化差异、译者与译作水平及宣传发行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当代文学一直未能真正走入俄罗斯主流读者的阅读视野。有鉴于此,我们应该从传播手段、接受环境和受众需求等多个角度入手,采取更加有效的翻译策略和推广模式,着力提升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效果与接受度。在作品遴选方面,既要注重其艺术水准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又要兼顾俄罗斯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品味;在翻译实践方面,可以采用中俄译者合作与人机合作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术,进一步提升翻译效率和质量;在传播路径多样化方面,结合当下互联网时代环境及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借助数字技术与媒介融合的发展,打造新型融媒传播平台,实现俄罗斯读者获取中国当代文学译作的便捷化。应该多管齐下、大力推进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中国当代文学 传播 接受 翻译策略 俄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城乡交叉地带”到“城乡共同体”——中国当代文学的空间转换 被引量:3
5
作者 郜元宝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1980年代以来城乡区隔逐渐松动,作家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城乡交叉地带”或“城乡结合部”。1990年代末和新世纪,中国文学力图把握真正的城乡融合,超越最初的“城乡交叉地带”,朝着“城乡共同体”演化。在这一历史性剧变过程中,城乡两处... 1980年代以来城乡区隔逐渐松动,作家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城乡交叉地带”或“城乡结合部”。1990年代末和新世纪,中国文学力图把握真正的城乡融合,超越最初的“城乡交叉地带”,朝着“城乡共同体”演化。在这一历史性剧变过程中,城乡两处众多人物及其家庭和社群的悲欢离合,乃是考察最近数十年中国当代文学时应该特别给予关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城乡交叉地带 内部移民群落 城乡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史料编纂与“十七年”作家的历史评价——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兼谈现实主义再认识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秀明 葛舒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52,共14页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集体合作的大型丛书,不仅对后来的史料编纂及其批评和研究产生了影响,而且其本身就具有重要文献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大型丛书 集体合作 当代文学史料 史料编纂 现实主义 十七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多元视域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评《鲁迅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7
作者 庞家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3-I0003,共1页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中国当代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也需要在本土文化的根基上找到新的生长点。这就要求研究者与教育者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有本土情怀,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准确地把握和阐释中国当代...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中国当代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也需要在本土文化的根基上找到新的生长点。这就要求研究者与教育者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有本土情怀,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准确地把握和阐释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性和价值。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一书,对此作出了很好的回应。作者对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了个案分析和综合研究,为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带来了新颖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 国际视野 多元文化 外来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 本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之镜——读《中国当代文学参阅作品选》有感 被引量:1
8
作者 南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13-114,共2页
作为一个书籍爱好者,一套好书所引起的欢悦自不待言;然而,《中国当代文学参阅作品选》却使我产生了种种复杂的思绪。这一套书目前共十二分册,约六百万字,历经了十年的出版周期。书中编选了当代遭受过不公正批判或引起争议的作品近三百篇。
关键词 当代文学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作品 作品选 批评家 作家 出版周期 文学研究 社会学 参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对外传播中的中国形象建构——以莫言作品为个案 被引量:13
9
作者 姜智芹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8,共6页
文学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较之新闻媒体、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领域所展现的中国形象,当代文学塑造的中国形象具有较高的价值信任度和可接受度。莫言的作品关注当下题材,在对外传播中建构了批判和反思的中国形象。莫... 文学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较之新闻媒体、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领域所展现的中国形象,当代文学塑造的中国形象具有较高的价值信任度和可接受度。莫言的作品关注当下题材,在对外传播中建构了批判和反思的中国形象。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及获诺奖后西方媒体的评价,折射出中国文学对外传播中的西方想象中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对外传播 中国形象 莫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刍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玢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4-15,共2页
近年来,出版界在网络文学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出版发行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鲜有经典之作,缺乏普世价值和艺术深度。本文在回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国内出版发行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出版企业在未来出版发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出版界在网络文学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出版发行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鲜有经典之作,缺乏普世价值和艺术深度。本文在回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国内出版发行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出版企业在未来出版发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出版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史学、谱系学与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
11
作者 温潘亚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4,共6页
文学史作为文学总体进程所构成的历史运动,有其自身的发展进程与演进轨迹,追寻其中的发展动因,考察文学的各种生成机制对文学史的影响,当是中西方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致思方向与基本构成。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其实也是三千年的中国文... 文学史作为文学总体进程所构成的历史运动,有其自身的发展进程与演进轨迹,追寻其中的发展动因,考察文学的各种生成机制对文学史的影响,当是中西方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致思方向与基本构成。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其实也是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学史,形成了丰富的文学史理论和文学史观,譬如中国文学史学具有“以史为主”进而“以史为鉴”的独特的历史逻辑思想,表现为“文史一体”的文体论与“合于名教”的史实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西方文学 中国文学 文体论 文学史观 文学史理论 微观史学 逻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期刊的现场感、历史感与文化使命——《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与中国当代文学
12
作者 薛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1,共9页
1984年1月25日,文学评论双月刊《当代作家评论》在辽宁沈阳创刊,至今已同中国当代文学共同走过40年,成为国内外学界公认的文学前沿、批评重镇。为纪念《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年,回顾与总结《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40年的历史经验... 1984年1月25日,文学评论双月刊《当代作家评论》在辽宁沈阳创刊,至今已同中国当代文学共同走过40年,成为国内外学界公认的文学前沿、批评重镇。为纪念《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年,回顾与总结《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40年的历史经验,想象与展望《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2023年10月20日,《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活动在沈阳举行,来自中国作家协会、湖北省文联、河南省文联、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等专业性人民团体、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的50余位作家、评论家、学者莅临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 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期刊 文化使命 南京大学 历史感 辽宁沈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度优秀论文奖揭晓
13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共2页
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以下七篇论文被评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吴晓东:《抒情与叙事的一体化:沈从文前期湘西题材小说的诗学意涵》文章对沈从文前期小说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作用于小说... 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以下七篇论文被评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吴晓东:《抒情与叙事的一体化:沈从文前期湘西题材小说的诗学意涵》文章对沈从文前期小说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作用于小说内景的运作机理进行了深入剖析,于时代、观念、个体经验的糅杂背景中将“从文式的小说诗学”勾勒出来,对沈从文其人其文充满“了悟”与“同情”,也于“抒情”与“叙事”的理论悖逆中寻找到交叉叠合的沟通路径。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其2023年度优秀论文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沈从文 小说诗学 前期小说 吴晓东 运作机理 湘西题材小说 评审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英译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邵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5,共15页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包括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在内的中国当代文学外译与传播,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现有相关研究集中于个别作家作品的译介,研究成果呈“点状”分布特征,未能展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英译传播之全...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包括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在内的中国当代文学外译与传播,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现有相关研究集中于个别作家作品的译介,研究成果呈“点状”分布特征,未能展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英译传播之全貌。文章利用数字人文技术,爬梳所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英译本的出版情况、海外馆藏量、评分、评论数、书评篇数等量化数据,比较不同作品译介的详实数字信息,探析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英译本的传播与接受总体情况,分析影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英译本传播的内外部因素,以期为中国当代文学外译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英译 传播效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作品叙事策略研究——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晓倩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I0008-I0008,共1页
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内容与叙事结构。随着文学史的发展,叙事结构的变化也是必然的。当代文学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法与叙事策略影响着当代人的精神和思想。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策略,能够从侧面把握文学史的进程,对中国文学在当... 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内容与叙事结构。随着文学史的发展,叙事结构的变化也是必然的。当代文学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法与叙事策略影响着当代人的精神和思想。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策略,能够从侧面把握文学史的进程,对中国文学在当代以及未来的发展和传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由黄伟林、刘铁群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一书,正是基于作者多年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针对不同文体的代表性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价值进行了分析,为读者呈现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叙事策略的多样性和特色,对当代文学的研究与创作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叙事策略 叙事结构 表现手法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身份认同的曲折——1949年以来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史检讨与反思 被引量:3
16
作者 谷鹏飞 赵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4,共8页
作为"文艺学"学科重要内容之一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第一阶段的发展中超出知识及知识生产者本身的身份认同形式而直接指向国家/政治身份认同。社会现代化与文化现代性的双重裹挟又迫使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进入第二阶段发展后,... 作为"文艺学"学科重要内容之一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第一阶段的发展中超出知识及知识生产者本身的身份认同形式而直接指向国家/政治身份认同。社会现代化与文化现代性的双重裹挟又迫使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进入第二阶段发展后,主要进行学科/知识身份认同与文化/民族身份认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这三种身份认同形式的逻辑分离与历史嬗变不尽是积极的,亦包含着隐忧:它会淡化文学理论生产者本身的身份认同,消解文学理论自身的阐释效力,进而危及到文学理论学科本身。解决这一危机,既需要正确处理文学理论三种身份认同之间的层级关系,又需要树立文学理论知识分子的问题意识,特别是需要首先唤醒文学理论知识分子群体独立的身份认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 身份认同 学科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三次转型” 被引量:29
17
作者 张光芒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8,共15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化语境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困境及策略 被引量:13
18
作者 包相玲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40-42,共3页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让西方通过中国的当代文学作品看到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是当代文学的历史使命。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现状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可以深入分析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境,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探讨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让西方通过中国的当代文学作品看到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是当代文学的历史使命。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现状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可以深入分析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境,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探讨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的有效途径,探寻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合理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海外传播 译介 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乡土”到“农村”——关于中国当代文学主导题材形成的一个发生学考察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又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5,51,共8页
文学题材并非是简单地对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作出分类 ,它本身就是文学发展变化的历史产物。它不仅是文学史研究的对象 ,而且某几类题材被命名、被反复阐说、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这本身就形成了特定的文学史范畴。基于这一理论前提 ,本... 文学题材并非是简单地对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作出分类 ,它本身就是文学发展变化的历史产物。它不仅是文学史研究的对象 ,而且某几类题材被命名、被反复阐说、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这本身就形成了特定的文学史范畴。基于这一理论前提 ,本文对“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这两个现有文学史范畴并不当作一种既成事实进行接受 ,而对它的生成与使用以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动机进行考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乡土文学 农村题材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美学、中国经验与当代文学的品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清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6-139,共4页
我的题目有些言不及义,我不想将其绝对化,比如叫做“传统美学的复现与当代文学品质的彰显”,或“中国经验的自觉与当代文学的成熟”,等等,尽管这样理解,似乎也并无不可。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传统美学 中国经验 文学品质 绝对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