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散文研究的一个“重镇”——评沈义贞《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
1
作者 张冬梅 《中文自学指导》 2003年第6期31-32,共2页
通常而言,作为整体文学演变过程之记录的文学史,一般以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发展演变的形式表现出来。尽管不同文学体裁在其发展演变上有许多共同的或相近的规律可寻。
关键词 《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 沈义贞 简评 个人化 审美意义 叙述逻辑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错过的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赏鉴——评《中国现当代散文戏剧名作欣赏》
2
作者 徐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I0005-I0005,共1页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质量显著提升,对于精神建设也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文学作品作为现代文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丰富居民日常文化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矛盾冲突,以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意义深远。随着时...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质量显著提升,对于精神建设也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文学作品作为现代文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丰富居民日常文化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矛盾冲突,以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意义深远。随着时代发展,文学作品在作品形式、主旨立意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也产生了诸多变化,并与传统专项著作形成了本质化的差异。目前,“当代文学作品”一般是指通过对社会生活、自然和人性等主题的思考,借助文学语言描述工具,相对客观形象地反映生活,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特定情感,从而唤起读者对特定主旨的认识,带给其独特的艺术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文学作品 名作欣赏 人民物质生活 艺术享受 中国当代散文 文学语言 本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重点
3
作者 李平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996年第1期17-21,共5页
绪论1 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十七年”时期(1949—1966);2)“文革十年”时期(1966—1976);3)新时期(1976—)。2 各时期的主要特点1)“十七年”时期是当代文学的初建和发展阶段。2)“文... 绪论1 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十七年”时期(1949—1966);2)“文革十年”时期(1966—1976);3)新时期(1976—)。2 各时期的主要特点1)“十七年”时期是当代文学的初建和发展阶段。2)“文革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新时期诗歌 十七年 主要特点 作品 杨朔散文 艺术手法 艺术特点 三个时期 报告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当代散文概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治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当代散文 澳门文学 澳门文化 墓志铭 《桃花源记》 文化内涵 民族色彩 艺术手法 民族特色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大散文”的特征与分类
5
作者 李运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共5页
关键词 “大散文 文化散文 散文创作 余秋雨 艺术散文 中国当代散文 《随想录》 文化反思 《文化苦旅》 文化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人格与艺术自觉——论王充闾的散文创作
6
作者 王开志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6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文化人格 艺术自觉 王充闾 散文创作 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选介
7
作者 肖占鹏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2,共1页
孙昌武教授,原籍辽宁省营口市,1937年出生于河北省丰宁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在母校执教。 近十年间,孙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已出版学术专著六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孙昌武教授,原籍辽宁省营口市,1937年出生于河北省丰宁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在母校执教。 近十年间,孙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已出版学术专著六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研究项目涉及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化学等领域。 早在六十年代,孙先生即开始了唐代散文史和唐代文学思想的研究,他的《唐代古文运动通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出版)全面探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渊源、发展、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是一部有深度的唐代古文运动通史。《柳宗元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和《韩愈散文艺术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家 唐代古文 中国当代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唐代文学 中国佛教文化 南开大学 散文艺术 柳宗元 孙昌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散文话语的艺术建构——绵阳作家散文创作散论
8
作者 晓原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7,共4页
关键词 作家群 艺术建构 散文创作 农村小说 沙汀 郁小萍 中国当代文学 精神产品 地方特色 现代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的心 被引量:1
9
作者 郜元宝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4-74,78-8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散文 人性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言的艺术:《一纸情深》的构思原点与传情路径
10
作者 吴玉杰 高桐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7-172,共6页
中国当代散文一直在寻找自己的道路,每一个散文家都渴望超越,并努力实现自我超越。改革开放40年,散文作为最灵活的文体,在反映时代、表现情感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1980年代散文回归“真”的艺术,作家一方面关注社... 中国当代散文一直在寻找自己的道路,每一个散文家都渴望超越,并努力实现自我超越。改革开放40年,散文作为最灵活的文体,在反映时代、表现情感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1980年代散文回归“真”的艺术,作家一方面关注社会问题,另一方面透过个人命运叩问历史与现实,从而使真诚的现实情怀与深刻的历史反思再次浮出历史地表。1990年代之后散文的“分化”涌现多元格局,开创轰轰烈烈的散文时代:有作家观照历史文化与人文山水,彰显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理性与诗性哲思;有作家融入自然,在自我与自然的双向回溯中熔铸生命诗学;也有的作家在琐碎的日常中表达“旷男怨女”的情感绵绪,甚至催生了“小女子散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中国知识分子 历史与现实 当代散文 路径 传情 原点 立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新颖以少胜多——评《新中国文学史略》
11
作者 李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0-111,共2页
框架新颖以少胜多——评《新中国文学史略》李泱(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100037,北京;女,副教授)中国当代文学史,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诞生的新学科。新中国建立的17年间,大学中文系虽设有中国现代文学史课,却... 框架新颖以少胜多——评《新中国文学史略》李泱(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100037,北京;女,副教授)中国当代文学史,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诞生的新学科。新中国建立的17年间,大学中文系虽设有中国现代文学史课,却一直未开中国当代文学史课。1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学思潮 《史略》 中国现代主义 艺术散文 新时期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史教材 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斯散文的现实与超现实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治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1-42,共2页
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生、墨西哥诗人、散文家奥·帕斯(1914一)“因为他充满激情的文学作品视野广阔,是完整的人道主义和富于情感的聪明才智的结晶”(得奖评语)而饮誉世界.帕斯生于墨西哥城,父亲是记者、律师,母亲是西班牙移民后裔... 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生、墨西哥诗人、散文家奥·帕斯(1914一)“因为他充满激情的文学作品视野广阔,是完整的人道主义和富于情感的聪明才智的结晶”(得奖评语)而饮誉世界.帕斯生于墨西哥城,父亲是记者、律师,母亲是西班牙移民后裔、虔诚的天主教徒,祖父是记者、作家,祖母是印第安人.充满自由与宗教气氛的家庭对帕斯的思想意识及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从小就开始学习法语,接受法国和英国式的教育;他既阅读卢梭、雨果及其他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也阅读古典和现代诗人的名著,接受法国超现实主义的观点.家庭思想的熏陶,欧美文学的影响,东方文化的濡染(如印度佛教和中国古典诗歌),使得帕斯的作品“既流动着古印第安文化的血液,又跳动着欧洲超现实主义的脉搏,同时具有印度佛教的神秘色彩”,“终于形成了他融合欧美、贯通东西、博采众长而又独树一帜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现实主义 当代散文 魔幻现实主义 《外国文学》 完整的人道主义 文学作品 中国古典诗歌 墨西哥 艺术特色 环境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音乐的双翅共振——余华的散文随笔创作
13
作者 国稳社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2期72-75,共4页
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古罗马]马提亚尔余华是以"先锋旗手"的姿态登上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位重量级小说家,尽管产量不高,但几乎是常胜将军,很少失败之作。事实上。
关键词 余华 文学大师 古典音乐 散文 中国当代作家 当代文坛 艺术 小说家 作品 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读往来
14
作者 杨鼎川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74-74,共1页
编辑部负责同志:您好! 最近我出差上海,无意中购到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书。余先生在“后记”中盛赞贵刊所设“《文化苦旅》笔谈”专栏,说“在所有评论中,我觉得特别严肃而见水平的是鄂西大学学报所设“《文化苦旅》笔谈”专栏... 编辑部负责同志:您好! 最近我出差上海,无意中购到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书。余先生在“后记”中盛赞贵刊所设“《文化苦旅》笔谈”专栏,说“在所有评论中,我觉得特别严肃而见水平的是鄂西大学学报所设“《文化苦旅》笔谈”专栏中该校中文系五位教师发表的文章。我很惊讶鄂西大学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代散文艺术的思考水平,……深感中国大地上藏龙卧虎的处所实在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读 《文化苦旅》 艺术的思考 当代散文 见水 意中 中国历史文化 校中 大学学报 广东省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文化苦旅》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秋雨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2,共2页
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发表在一九八八年《收获》(1—6期)的系列散文《文化苦旅》共14篇,引起了我们的研究兴趣,本校中文系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我们认为,《文化苦旅》这组散文,对苍茫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番理性思考、... 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发表在一九八八年《收获》(1—6期)的系列散文《文化苦旅》共14篇,引起了我们的研究兴趣,本校中文系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我们认为,《文化苦旅》这组散文,对苍茫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番理性思考、生命感悟和人格透视,表现出对人类文化整体生存命运的关注,显示出一种由传统散文的“悟道”与现代人的开放思维交织而成的恢宏深邃的艺术境界,从而突破了传统散文的狭小气度和当代散文的浅窄情怀,体现了中国新时期散文创作的一种探索精神及新的走向。《文化苦旅》笔谈,从上述几个方面展开,作了初步的论析和评价。 我们组织这次笔谈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当前散文领域的沉闷局面,以引起创作及评论界的注意,推进散文的发展。 余秋雨先生在《收获》杂志发表系列散文《文化苦旅》的同时,还撰写了《关于〈文化苦旅〉》一文;今春,余秋雨先生应我校之请,在百忙中又著文《再谈〈文化苦旅〉》,阐述其写作意图。在此,我们除对余先生深表谢忱外,特将该文在本专栏中首篇刊登,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苦旅》 再谈 散文艺术 余秋雨 系列散文 中国当代散文 “以小见大” 传统散文 中国散文 《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汪曾祺作品中的食文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立凡 李波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汪曾祺 发端 广泛 艺术渊源 散文 创作主旨 中国当代文学 探究 导向 哲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书乎?“重书”乎?
17
作者 李文乔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50-50,共1页
知识大爆炸,人们迫切需要书籍来‘充电’,生活快节奏,却又使渴求平静的公众生活得很累,在情感浮躁的心态下感到无奈。于是温馨的散文随笔便登堂入室,多少给人们带来些许安慰。谁能否认浏览自成一家、见解睿智的文字不是品位颇高的艺术... 知识大爆炸,人们迫切需要书籍来‘充电’,生活快节奏,却又使渴求平静的公众生活得很累,在情感浮躁的心态下感到无奈。于是温馨的散文随笔便登堂入室,多少给人们带来些许安慰。谁能否认浏览自成一家、见解睿智的文字不是品位颇高的艺术享受呢?自一九九三年被文艺界预言为‘散文年’以来,散文随笔长势甚是火爆。然而,纵观当今的书市、书店、书摊,此类书籍的重复出版、交叉结集正在严重地困扰着经营者,更使读书人不堪其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出版 散文随笔 散文 当代散文 重书 永恒主题 公众生活 艺术享受 中国现代散文 经营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摘
18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91-91,共1页
我国著名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余秋雨教授在他著的《文化苦旅》(上海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后记中写道:“……在所有的评论中,我觉得特别严肃而见水平的是鄂西大学学报(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前身,编者注)所设... 我国著名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余秋雨教授在他著的《文化苦旅》(上海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后记中写道:“……在所有的评论中,我觉得特别严肃而见水平的是鄂西大学学报(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前身,编者注)所设‘《文化苦旅》笔谈’专栏中该校中文系五位教师发表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苦旅》 见水 湖北民族学院 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文化史 校中 艺术理论 大学学报 艺术的思考 当代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