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唐“始有意为小说”:——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看现代小说(fiction)观念 |
关诗珮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0
|
|
2
|
《中国小说史略》导读 |
顾农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1
|
|
3
|
鲁迅的小说创作思想与《中国小说史略》的编纂 |
温庆新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4
|
小说如何入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关于“小说”和“小说史”的理论设计 |
鲍国华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5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文学史类型及学术职能 |
鲍国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6
|
鲁迅的“文人习气”、杂文创作与小说史研究——以《中国小说史略》名类讽刺小说与谴责小说为中心 |
温庆新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7
|
学界研究的推进与《中国小说史略》的完善 |
温庆新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6
|
|
8
|
学术史和文学史比较略论——以《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小说史略》为例 |
陈伟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9
|
《中国小说史略》注释补证(第一至第十三篇) |
徐斯年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10
|
古典目录学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建构 |
温庆新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1
|
论《中国小说史略》经典化过程中的教育要素 |
金鑫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2
|
中国古典小说原典衍生文献的书目学梳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书目学意义之再探讨 |
李金荣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3
|
“小说之名”与“后来之所谓小说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内在裂隙与价值根基 |
路杨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4
|
《中国小说史略》的编订与出版过程兼及两版《鲁迅全集》的注释 |
汪卫东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5
|
鲁迅对现代学术文化的贡献——以《中国小说史略》为例 |
刘东方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6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书目学意义 |
李金荣
|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7
|
《中国小说史略》注释补证(第九至第十三篇)(续) |
徐斯年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8
|
《中国小说史略》斠补六则 |
朱成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9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等著述的标点注释体例问题 |
艾春明
薄景听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20
|
《中国小说史略》有关古代小说仿拟现象的小说史叙述 |
温庆新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