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部研究中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力作——读《中国宪法经济制度》
1
作者 王军风 顾盛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431-432,共2页
经济制度在实践中的变革推动着宪法的修改,而宪法的修改无疑又为实践中的经济制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这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互动变化的正确性为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就所证明。但不无遗憾的是,面... 经济制度在实践中的变革推动着宪法的修改,而宪法的修改无疑又为实践中的经济制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这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互动变化的正确性为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就所证明。但不无遗憾的是,面对这种场时代的伟大变革,对个中原因进行研究的学者却如凤毛麟角,更不要说是系统性地进行研究从而最终给予令人信服的解答。幸甚!武汉大学法学院桂宇石先生在这方面研究探索,他所主编的《中国宪法经济制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40余万字)应该说是填补了我旧宪法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综观此书.笔者认为其突出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法学研究 《中国宪法经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西方现代化理论批判
2
作者 段学慧 高延春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9,共9页
任何现代化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社会主义... 任何现代化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体制基础。中国式现代化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西方现代化理论进行辩证分析和扬弃。这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的保障,也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经济制度的宪法规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新 王永杰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7,共5页
经济立宪是现代宪法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经济制度的规定也是现代宪法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对和平时期宪法经济功能的发挥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我国的立宪与行宪史来看,宪法中的经济制度规范不仅是我国宪法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中国的当代... 经济立宪是现代宪法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经济制度的规定也是现代宪法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对和平时期宪法经济功能的发挥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我国的立宪与行宪史来看,宪法中的经济制度规范不仅是我国宪法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中国的当代经济制度变迁也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并呈现出三方面的基本特征,即与中国发展国情相联系的特色性,与中国现代化改革进程相联系的时代性,以及与中国现实发展相适应的恒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规范 宪法经济制度 经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富阁 《江苏经济探讨》 1999年第3期3-6,44,共5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 初级阶段 经济基础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宪法表达及其实现路径
5
作者 范进学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67,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在我国《宪法》文本中都有明确的规范表达,这些规定为推进并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国家根本法的规范基础与制度保障。宪法是党和人民共同意志和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在我国《宪法》文本中都有明确的规范表达,这些规定为推进并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国家根本法的规范基础与制度保障。宪法是党和人民共同意志和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与全体中国人民的统一意志,宪法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制度支撑。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中国式现代化必将顺利实现。当前应尽快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宪法表达 宪法实施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宪法经济制度的概念 被引量:4
6
作者 桂宇石 张扩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56-761,共6页
宪法学研究中经常忽略经济制度问题。宪法经济制度包括内在和外在宪法经济制度。外在宪法经济制度由产权制度、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三部分构成,应当与内在宪法经济制度相契合。
关键词 宪法经济制度 外在制度 内在制度 契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经济60年发展主脉——论基本经济规律与基本经济制度 被引量:8
7
作者 文魁 徐怀礼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13,共9页
新中国60年辉煌发展历程表明:始终从人民利益出发,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为主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基本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性经济条件是基本经济制度,始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 新中国60年辉煌发展历程表明:始终从人民利益出发,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为主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基本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性经济条件是基本经济制度,始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规律是贯穿于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两条主线,这两条主线共同的灵魂是人民利益,共同的着力点是发展。人民利益是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根本目的;人民利益是基本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内在动力。人民利益是新中国经济60年的主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基本条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方式。认清这一点,对在新阶段更好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 发展 基本经济规律 基本经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宪法中基本经济制度的效力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思留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04-207,共4页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这一法理命题无疑是宪政国家的基石。但是,宪法中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效力,则会因各自的规范性不尽相同而出现差异性。只有承认和研究这种差异性,才能正确地处理宪法规范的效力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提高宪法的实效...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这一法理命题无疑是宪政国家的基石。但是,宪法中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效力,则会因各自的规范性不尽相同而出现差异性。只有承认和研究这种差异性,才能正确地处理宪法规范的效力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提高宪法的实效性,确立和巩固宪法的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基本经济制度 法律效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经济制度的宪法属性与宪法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思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4-178,共5页
经济制度入宪肇始于德国的《魏玛宪法》,自此,许多国家的宪法开始出现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国家干预的条款。然而,由于对经济制度的宪法属性的忽视和对宪法政治功能的偏好,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宪法规范的形式明确规定"坚持公有制为... 经济制度入宪肇始于德国的《魏玛宪法》,自此,许多国家的宪法开始出现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国家干预的条款。然而,由于对经济制度的宪法属性的忽视和对宪法政治功能的偏好,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宪法规范的形式明确规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然而私人财产权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的平等,某种所有制经济能否占"主体"地位应视其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不应由国家基本法直接规定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主次地位。本文基于经济制度宪法属性的分析,提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宪法表达模式,以期避免经济制度因不科学的设定而频繁修改,使其能够稳定地指导经济立法和经济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经济制度 属性 宪法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应遵循的四大原则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太淼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7,共6页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当代中国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要使中国经济制度的构建更加富有绩效,我们必须遵循价值理性与制度理性辩证统一的原则,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又要坚持制度理性;必须遵循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的...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当代中国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要使中国经济制度的构建更加富有绩效,我们必须遵循价值理性与制度理性辩证统一的原则,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又要坚持制度理性;必须遵循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的原则,既要坚持效率优先,同时又要更加关注公平;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通过制度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结构内部以及经济与社会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遵循对外开放的原则,通过制度创新,为中国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的分工、合作、竞争提供制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属性、逻辑关系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湛 刘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45,177,共14页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愈来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属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纳入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范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党的二十大进一...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愈来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属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纳入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范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历了不同的演进阶段,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新时代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选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具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特性,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组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制度创新,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新驱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基本经济制度:攻克人类“公平与效率”难题的中国贡献 被引量:10
12
作者 冯根福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有效解决公平与效率这对矛盾,不仅是世界各国无数学者们长期解答不尽的难题,也是世界各国历届政府决策者一直面临的两难抉择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中国创建的中...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有效解决公平与效率这对矛盾,不仅是世界各国无数学者们长期解答不尽的难题,也是世界各国历届政府决策者一直面临的两难抉择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中国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合理调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内在功能,可以有效化解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这对基本矛盾,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基本经济制度 公平与效率 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智慧与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及其理论创新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丽霞 宋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60,共4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具有明显的理论局限,并可能引发严重的现实问题。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具有明显的理论局限,并可能引发严重的现实问题。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发展。这一新的理论范畴明确了基本经济制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定性及其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回应了对本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前景的疑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制度 非公有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制度转型视角下的宪法改革与完善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晓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30,共7页
伴随着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型与发展,中国宪法也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成长之路。反思中国经济制度转型背后的宪法基础,可以看到现代经济制度条件下,中国宪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整体来看,主要体现为四者:经济权利的宪法保护体系不... 伴随着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型与发展,中国宪法也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成长之路。反思中国经济制度转型背后的宪法基础,可以看到现代经济制度条件下,中国宪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整体来看,主要体现为四者:经济权利的宪法保护体系不健全、宪法中的政府职能定位有待转变、缺乏系统化的宪法经济原则引领,以及中央与地方经济权力分配机制有待完善。为此,我们有待于摆脱教条主义宪法观,培育包容的宪法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制度转型 宪法 问题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建构发展的四座里程碑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言君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51,共8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政治历史前提;又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模式,不断充分地保障了政治上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人力产权自主实现,使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政治历史前提;又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模式,不断充分地保障了政治上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人力产权自主实现,使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和日益强起来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复兴崛起。而这一切功绩最根本的历史见证,是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建构发展中竖起的四座里程碑——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先后建立起"单一公有型"、"公主共发型"基本经济制度,将来将建立"公优充分型"基本经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基本经济制度 四座里程碑 中国模式 人民当家作主 人力产权自主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比较———兼论不同的社会主义观对经济制度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邹升平 魏晓文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77,共4页
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存在本质差异,瑞典社会民主党信奉民主社会主义,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瑞典社会民主党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观"的... 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存在本质差异,瑞典社会民主党信奉民主社会主义,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瑞典社会民主党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观"的根本对立对两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选择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瑞典模式在经济制度上存在本质差异的重要根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观 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透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钱智勇 刘思远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彰显得淋漓尽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彰显出的优越性是:财富生产以满足人民需要的使用价值为核心,而不以价值增殖为核心。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彰显得淋漓尽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彰显出的优越性是:财富生产以满足人民需要的使用价值为核心,而不以价值增殖为核心。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彰显出的优越性是:财富分配突破人民对使用价值需要的有支付能力的限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彰显出的优越性是: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经济制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今诚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实行的以中国特殊实际为基本出发点,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依据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综合"联合"与"斗争"的两重性,坚持和维护了统一战线,保证了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胜利。在极其...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实行的以中国特殊实际为基本出发点,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依据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综合"联合"与"斗争"的两重性,坚持和维护了统一战线,保证了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胜利。在极其复杂艰苦的环境里,中共以非常务实的方针、政策调整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实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战时财经工作总方针,明确经济建设基本任务,指导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构建经济管理体制、制定经济法规,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经济制度;号召党政军民学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展大生产运动、厉行精兵简政,取得了公私经济发展壮大、人民负担减轻、丰衣足食的重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局部执政 经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六十年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经勇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9,共5页
受20世纪50年代所选择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民为国家工业化承担资本原始积累的任务,不仅存在于计划经济时代,而且还将存在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全过程。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受20世纪50年代所选择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民为国家工业化承担资本原始积累的任务,不仅存在于计划经济时代,而且还将存在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全过程。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又是资本原始积累和计划经济体制赖于运行的基础,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既取决于改革的力度,又取决于发展的程度,改革的力度又不能超越于发展的程度。通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揭示实现这一转变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 经济制度变迁 历史性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基本经济制度视角 被引量:58
20
作者 周文 肖玉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0,共11页
纵观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加剧财富分配失衡和制造社会两极分化的发展失衡历史。贫困加剧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的内在必然,西方福利社会制度更难掩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极度不公的事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注定无法彻底... 纵观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加剧财富分配失衡和制造社会两极分化的发展失衡历史。贫困加剧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的内在必然,西方福利社会制度更难掩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极度不公的事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注定无法彻底消除贫困难题与解决财富分配高度不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美好愿景,也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现代化伟大奇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独特制度优势,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基础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制度基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