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顾与展望:中国大地构造学 被引量:17
1
作者 任纪舜 郝杰 肖藜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中国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1926年前,以外国人为主的研究时期;1926~1949年,开创和奠基时期;1949~1966年,大发展和百家争鸣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时期;1976年至今,板块构造盛行时期。主要成就有:多年的调... 中国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1926年前,以外国人为主的研究时期;1926~1949年,开创和奠基时期;1949~1966年,大发展和百家争鸣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时期;1976年至今,板块构造盛行时期。主要成就有:多年的调查研究已为大地构造研究准备了丰富的资料;中国造山旋回和构造阶段划分已取得基本共识;已经查明中国的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基本确定了中国的主要断裂系统和主要缝合带;初步查明了中国深部构造轮廓;青藏高原研究及一些重要问题研究已获重要进展;。笔者认为百家争鸣和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创造性思维是中国大地构造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单纯跟踪模仿则是最大的弊端。中国大地构造学正在地球系统科学认识的指导下,向着共同发展和融合的道路前进,大地构造理论创新体系正在酝酿形成中。为了对中国以至亚洲大地构造的认识有一个质的飞跃,需要:①大地质科学多学科高水平结合加计算机仿真实验方法;②从全球构造出发,把微观、宏观、宇观的研究结合起来;③从中国和亚洲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力求突破;④建立经典研究地区和野外实验基地;⑤实现东亚大地构造研究的大跨越,建立东亚地质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地质构造单元 深部构造 青藏高原 中国 大地构造 东亚地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评A-俯冲带术语在中国大地构造学中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罗志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17-324,共8页
A-俯冲带术语,在中国大地构造学中广为应用,若考虑其沿革、应用状况较为岐乱。作者从各家厘定A-俯冲带涵意进行评述,并提出C-俯冲(中国型俯冲)的8点特征与A-俯冲对比和区别。本文最后建议B、A、C俯冲用在造山带形成的... A-俯冲带术语,在中国大地构造学中广为应用,若考虑其沿革、应用状况较为岐乱。作者从各家厘定A-俯冲带涵意进行评述,并提出C-俯冲(中国型俯冲)的8点特征与A-俯冲对比和区别。本文最后建议B、A、C俯冲用在造山带形成的不同阶段来解决这一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俯冲带 大地构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第三版)简介 被引量:1
3
作者 车自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02-1402,1438,共2页
车自成等编著的“中国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一书第三版即将于2016年年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届时该书已三版六次印刷,有必要作点说明,以便于读者使用。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规律的一门地质学科,区域大地构... 车自成等编著的“中国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一书第三版即将于2016年年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届时该书已三版六次印刷,有必要作点说明,以便于读者使用。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规律的一门地质学科,区域大地构造学是对某一地区而言,本书就是侧重于中国及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第三版 邻区 中国 出版社 地质 演化规律 地球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地构造学:资料、图件与演化(英文版)
4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大地构造 中国 英文 演化 图件 出版社 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地构造学:资料、图件与演化(英文版)
5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58,共1页
该书是著者在2004年《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中文版,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修改而完成的。
关键词 大地构造 中国 英文 演化 图件 出版社 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地构造学派争鸣系统的构建与学派争鸣动态的数量评价
6
作者 徐松年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本文采用系统论的观点,试图通过寻求若干能恰当地反映学派争鸣动态的数量指标,建立我国大地构造学派争鸣系统的数学模型,以便从方法论角度,为地质学史研究者探讨我国大地构造学派争鸣的演化历史,并预测其发展趋向,提供一条新的分析思路... 本文采用系统论的观点,试图通过寻求若干能恰当地反映学派争鸣动态的数量指标,建立我国大地构造学派争鸣系统的数学模型,以便从方法论角度,为地质学史研究者探讨我国大地构造学派争鸣的演化历史,并预测其发展趋向,提供一条新的分析思路和一种数量评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中国 派争鸣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天丰教授的《中国大地构造学》英文版发行
7
作者 雷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0-150,共1页
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万天丰教授撰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和Springer共同出版的《The Tectonics of China—Data,Maps and Evolu-tion》(《中国大地构造学:数据、图件与演化》)已经于2011年5月在国内外同步发行。这是我国地质学界... 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万天丰教授撰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和Springer共同出版的《The Tectonics of China—Data,Maps and Evolu-tion》(《中国大地构造学:数据、图件与演化》)已经于2011年5月在国内外同步发行。这是我国地质学界有史以来涉及全国地质构造问题的、被国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第四本外文专著。该书以板块构造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大 大地构造 出版发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 英文 板块构造理论 MAPS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被评为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8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4,共1页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以WebofScience的引文数据库为统计源,研制了《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CAJ-JCR),计算和分析了我国学术期刊的总被引频次。
关键词 国际影响力 术期刊 中国 大地构造 成矿 引文数据库 图书馆 总被引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地构造学说简介
9
作者 王德文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5年第C00期170-170,共1页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地质学界对大地构造理论方面所作的贡献,研究者各自从不同的观点出发,从各个角度,总结了中国地壳构造发展规律。以立论根据和研究方面不同,大致可分为:
关键词 中国大地构造 地壳构造 发展规律 地台 地质力 板块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一)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9-1002,共4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 大地构造 地球科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 院士 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年影响因子达1.065.全国排名第81位
11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技术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06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06年10月出版)、《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年的影响因子达到1.065(2004年为0.621),首次过1,
关键词 影响因子 大地构造 成矿 中国科技 科技期刊 信息技术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三)
12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5-197,共3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眷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眷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 大地构造 地球科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 院士 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二)
13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5-1208,共4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 大地构造 地球科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 院士 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从2015年第3期开始使用DOI
14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1-401,共1页
经"国际DOI中国注册与服务中心"批准,《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从2015年第3期开始使用DOI,并将逐步回溯过刊。DOI,系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缩写,意为"数字对象标识符"。它具有唯一性、永久性的特点,目前已在国际出版界得到广泛推... 经"国际DOI中国注册与服务中心"批准,《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从2015年第3期开始使用DOI,并将逐步回溯过刊。DOI,系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缩写,意为"数字对象标识符"。它具有唯一性、永久性的特点,目前已在国际出版界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本刊的DOI标注在每篇文章首页的左上角,其中本刊专有信息为"ddgzyckx"。目前的解析地址为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成矿 DOI IDENTIFIER 对象标识符 专有信息 中国知网 HTTP 知识链接 服务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名古生物学家、历史大地构造学家王鸿祯院士逝世
15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8-628,共1页
关键词 古生物 大地构造 院士 历史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国地质大 中国地质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的构造格局与演化:从500Ma到180Ma 被引量:76
16
作者 周建波 曾维顺 +2 位作者 曹嘉麟 韩杰 郭晓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98-1316,1329,共20页
中国东北变质基底为由含矽线石榴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石墨大理岩和各种长英质片麻岩组成的孔兹岩系。采自额尔古纳、兴安、佳木斯和兴凯地块的矽线石榴片麻岩样品的锆石U-Pb测年均指示高级变质发生在500Ma左右。来自松辽地块古生... 中国东北变质基底为由含矽线石榴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石墨大理岩和各种长英质片麻岩组成的孔兹岩系。采自额尔古纳、兴安、佳木斯和兴凯地块的矽线石榴片麻岩样品的锆石U-Pb测年均指示高级变质发生在500Ma左右。来自松辽地块古生代沉积物碎屑锆石的证据也表明约500Ma构造岩浆事件的存在。跨越整个中国东北不同地块的泛非期高级变质岩形成了超过1 300km北西向展布的晚泛非期'中国东北孔兹岩带',以顺时针p/T轨迹的孔兹岩带与同期岩浆杂岩共同构成了一巨型的约500Ma前后的造山带,笔者这里命名为'中国东北早古生代造山带'。这证明了中国东北各地块在500Ma之前已经拼合,并与西伯利亚克拉通具有构造亲缘性,曾是晚泛非期(500 Ma)西伯利亚南缘Sayang-Baikal造山带的组成部分。450Ma之后,已经拼合的中国东北地块群从西伯利亚裂解,向南朝现今的中国东北漂移;230Ma前后,东北地块群沿索伦—西拉沐伦—长春缝合带与华北板块碰撞;210~180 Ma,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导致佳木斯地块与西部松辽地块最终拼贴,沿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和南缘形成一弧形高压带(包括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黑龙江蓝片岩带和佳木斯—兴凯地块南缘长春—延吉带),这里简称'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之后东北地区进入了环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并持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早古生代造山带 索伦—西拉沐伦—长春缝合带 吉黑高压变质带 东北复合地块 大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世纪中国地质学发展的途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国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为加速中国跨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作者提出在指导思想上应结束当前侧重追随模仿的被动局面,发挥中国地域地质特色的优越条件和已建立的学科优越领域及国际影响,作为制订发展总体框架和优先发展领域的基本出发点。建议兼顾演化与运动... 为加速中国跨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作者提出在指导思想上应结束当前侧重追随模仿的被动局面,发挥中国地域地质特色的优越条件和已建立的学科优越领域及国际影响,作为制订发展总体框架和优先发展领域的基本出发点。建议兼顾演化与运动两个重点研究方向,提倡野外实地科考与高新技术并重;对古今中外理论都应一分为二地学习,博取众长,扬弃创新,建立既有全球意义又密切联系中国实际,更有成效为发展经济服务,并推动世界地球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学科。文中提出优先发展的领域为:①开辟研究大地构造学的新路──历史动力大地构造学:②大陆岩石圈造盆─造山带的历史─动力学;③东亚大陆边缘岩石圈结构和演化与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地球科 发展途径 中国 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中新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基本轮廓
18
作者 郭福祥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269-281,共13页
中国西部中新生代大型大陆扩张盆地相当发育,可分为内陆扩张盆地和弧后扩张盆地。这两种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相邻大洋板块俯冲机制密切相关。晚二叠世以来,中国发生过三次与大洋板块俯冲相关的陆块碰撞和一次显著的板间陆壳俯冲。中国中... 中国西部中新生代大型大陆扩张盆地相当发育,可分为内陆扩张盆地和弧后扩张盆地。这两种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相邻大洋板块俯冲机制密切相关。晚二叠世以来,中国发生过三次与大洋板块俯冲相关的陆块碰撞和一次显著的板间陆壳俯冲。中国中新生代造山运动主要是由大陆扩张盆地和大洋扩张盆地的扩张作用引起的,因此存在两种造山运动的基本类型。中国中新生代大陆壳厚度颇不均匀,增厚是通过叠冲和传递挤压方式实现的;减薄是凭借拉伸和传递扩张方式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中生代 新生代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烈庆贺构造地质学家徐嘉炜教授献身地质事业55周年
19
作者 朱光 童卫星 +4 位作者 林寿发 姚大全 江来利 姜波 高灯亮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4-825,共2页
关键词 构造地质 地质事业 地质 大地构造 中国东部 合肥工业大 地质 地层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王鸿祯
20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08-1608,共1页
王鸿祯(1916-2010),《现代地质》第一任主编(1987-1990)。出生于山东苍山,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 王鸿祯(1916-2010),《现代地质》第一任主编(1987-1990)。出生于山东苍山,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是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新中国地层古生物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历史大地构造学的奠基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地质 王鸿祯 现代地质 地层古生物 古地理 中国院院士 地质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