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汉史学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读汪高鑫《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秦汉卷》
1
作者 翁飞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汪高鑫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秦汉卷》 唯物论 经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套奠定史学新学科的扛鼎之作——读吴怀祺先生主编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被引量:1
2
作者 佳甫 《学术界》 2003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史学思想 通史 吴怀祺 民族精神 民族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视野——首届“20世纪中国史学”前沿论坛综述
3
作者 公坤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3-164,共2页
2025年4月12日13日,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史学研究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20世纪中国史学通史》”课题组主办的首届“20世纪中国史学”前沿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共有来自全国2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学术期刊... 2025年4月12日13日,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史学研究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20世纪中国史学通史》”课题组主办的首届“20世纪中国史学”前沿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共有来自全国2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学术期刊的40余位学者与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20世纪中国史学通史 山东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系举办《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学术座谈会
4
作者 张皓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6,共1页
2005年10月27日上午,历史学系举办了吴怀祺教授主编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学术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郑师渠教授到会祝贺。龚书铎、晁福林、鲁振祥、张文启、陈祖武、张庆捷、陈琳国、吴道弘、陶铠、牛润珍等知名专家学... 2005年10月27日上午,历史学系举办了吴怀祺教授主编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学术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郑师渠教授到会祝贺。龚书铎、晁福林、鲁振祥、张文启、陈祖武、张庆捷、陈琳国、吴道弘、陶铠、牛润珍等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学术座谈会 史学 党委副书记 专家学者 吴怀祺 副校长 龚书铎 晁福林 吴道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论结合 相得益彰——谈《中国史学思想通史》与题记
5
作者 吴海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吴怀祺 民族文化 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新学科,建设民族的先进文化——《中国史学思想通史》评介
6
作者 宛闻闻 《新视野》 CSSCI 2003年第6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书评 中国 先进文化 史学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真可信 见解独到——评《中国经济通史》(第10卷上册)
7
作者 宋士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经济通史》(第10上册) 经济史学 书评 经济发展 经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的几个问题
8
作者 何德章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3年第8期36-38,共3页
国通史是大学历史学本科阶段最重要的课程,据笔者所知,除了一些大学采用自编教材外,长期以来,全国各高校史学本科课堂教学教本,中国古代史部分较为普遍采用的教材为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相关部分及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国通史是大学历史学本科阶段最重要的课程,据笔者所知,除了一些大学采用自编教材外,长期以来,全国各高校史学本科课堂教学教本,中国古代史部分较为普遍采用的教材为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相关部分及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大学 中国通史 本科 教材研讨 编写体例 历史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揭示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白寿彝先生史学思想探析
9
作者 郑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5,共5页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于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沿革流变之中探索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它高度重视各族人民的历史创造 ,把中国历史真正写成多民族的历史 ;它以唯物史观透视中国历史的全过程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它高度重视历史...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于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沿革流变之中探索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它高度重视各族人民的历史创造 ,把中国历史真正写成多民族的历史 ;它以唯物史观透视中国历史的全过程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它高度重视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给人物传记应有的地位。这部巨著将错综复杂的中国历史融于一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寿彝 《中国通史 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通史》秦汉部分读后献疑
10
作者 徐扬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4年第1期64-69,共6页
【正】 人民出版社前不久出版的《中国通史》,前四册是根据范文澜同志的遗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二、三编重印的。这是一部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通史著作。这部著作材料取舍谨慎,叙事条理分明,文字通俗流畅,观点准确鲜明,基本上... 【正】 人民出版社前不久出版的《中国通史》,前四册是根据范文澜同志的遗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二、三编重印的。这是一部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通史著作。这部著作材料取舍谨慎,叙事条理分明,文字通俗流畅,观点准确鲜明,基本上做到了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历史材料的统一,正如范文澜同志自己说的,是一部“尝试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方法写的历史。”①我们可以补充说一句:尝试的结果是成功的。因此它受到专业史学工作者和业余史学爱好者的普遍欢迎,在史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可惜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史 地主阶级 封建国家 农民起义军 史学 献疑 秦汉时期 西汉前期 利害冲突 西汉末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文化史观及其所受西方史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葛志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47-153,共7页
梁启超很重视对文化史的研究,并由此形成其文化史观。其文化史现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他借鉴西方史学思想的结果。在这方面对他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是西方19世纪后半叶以来的文化史现派以及19世纪以来的民族主义史学思想... 梁启超很重视对文化史的研究,并由此形成其文化史观。其文化史现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他借鉴西方史学思想的结果。在这方面对他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是西方19世纪后半叶以来的文化史现派以及19世纪以来的民族主义史学思想。他重视对国民全体史的研究,倡导从社会文化的全方位考察历史以及始终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整理发扬等,都同这种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梁启超 西方史学思想 文化史学 文化史观 《新史学 中国通史 世界史 史学革命 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思想和治学道路 被引量:5
12
作者 龚书铎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2,共12页
白寿彝先生从1929年起踏上治学的道路,至今已经整整60年了。今年,又恰是寿彝先生在高校执教50周年、来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职务40周年纪念和他的80华诞。我们是寿彝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培养的两代学生,深感对于老师的最好的庆贺之情... 白寿彝先生从1929年起踏上治学的道路,至今已经整整60年了。今年,又恰是寿彝先生在高校执教50周年、来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职务40周年纪念和他的80华诞。我们是寿彝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培养的两代学生,深感对于老师的最好的庆贺之情,莫过于学习老师的治学精神,总结和发扬老师的学术思想。本文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一点认识,也是我们对老师的一点奉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史 中国史学史研究 《中国史学史》 史学思想 史学遗产 历史教育 回族史研究 白寿彝 马克思主义史学 治学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史学——科学的人力思想时期
13
作者 彭忠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61-65,共5页
本文叙述了现代史学的历史脉络,分析了现代史学发展的特点和史书体裁的变化形式,证明了以史学思想和史书体裁——史学的灵魂与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标准划分的史学史分期在逻辑上的完整性。
关键词 史书体裁 现代史学 新综合体 史学思想 史学 唯物史观 史学遗产 白寿彝 史学 《中国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太炎史学思想简论
14
作者 曹靖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3-47,共5页
章太炎是近代卓有影响的革命家、思想家,又是著名的史学家。对他的史学思想,多年来评价各异。笔者认为,他是由封建旧史学转变为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典型代表,由于受古文经学、古典文学的影响至深,章太炎在史学形式与方法上都有明显的旧痕,... 章太炎是近代卓有影响的革命家、思想家,又是著名的史学家。对他的史学思想,多年来评价各异。笔者认为,他是由封建旧史学转变为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典型代表,由于受古文经学、古典文学的影响至深,章太炎在史学形式与方法上都有明显的旧痕,但在内容上则贯穿了资产阶级的史学观点。其史学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特色,关于历史真实性与历史进化的观点,关于历史学体例与研究方法的主张,对后人治史都有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史学观点 资产阶级 爱国主义 中国通史 《民报》 民族主义 民族精神 史学思想 历史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史学界泰斗——穆斯林学者白寿彝先生
15
作者 青霞 炳书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1年第1期21-22,共2页
1989年2月2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几净明亮的大会议室里,中国史学界的各方名流、专家,白寿彝先生的学术老友、高徒门生以及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国家教委、国务院宗教局的负责同志等200余人济济一堂。
关键词 中国史学 白寿彝先生 《中国通史 国家民委 中国史学 中国通史纲要 宗教局 回族人物志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光无神论思想剖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仓修良 夏瑰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64-70,共7页
司马光是我国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编纂的《资治通鉴》,在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对于司马光在史学上的地位,史学界的评论虽或有高低,但总体上都一致肯定他的贡献.至于他的思想,解放以来史学界的评论几乎是全盘否定的.现有的思想史无... 司马光是我国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编纂的《资治通鉴》,在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对于司马光在史学上的地位,史学界的评论虽或有高低,但总体上都一致肯定他的贡献.至于他的思想,解放以来史学界的评论几乎是全盘否定的.现有的思想史无例外地斥之为唯心主义、天命论.直至最近出版的《中国通史纲要》还是认定司马光“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命定论者”.其思想中是否有可取之处?此事从来无人问津.有人甚至说,他的《资治通鉴》只不过以历史材料的丰富、真确而见长,他在史学上的地位仅此而已,在思想上则没有什么长处可言.我们认为这种评论未免失之于偏激.本文不想全面评价司马光的史学思想,仅就其反对佛老、怀疑鬼神怪异的无神论思想略加剖析,以就正于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中国通史 史学 王安石变法 史学 史学 阴阳家 无神论思想 日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编纂史学史著作的几点建议
17
作者 赵俊 《江汉论坛》 1984年第9期66-66,共1页
近几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史学史热潮。自一九八○年三月以来,至少已有四部中国史学史著作出版,填补了建国后三十年史学史著作的空白局面。拜读几部之后,欣喜之余,又觉似乎有点缺憾,冒昧写出,希望能起点参考作用。一、史学史是研究历... 近几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史学史热潮。自一九八○年三月以来,至少已有四部中国史学史著作出版,填补了建国后三十年史学史著作的空白局面。拜读几部之后,欣喜之余,又觉似乎有点缺憾,冒昧写出,希望能起点参考作用。一、史学史是研究历史学发生、发展的历史,相对而言,比通史、断代史和政治、经济等专史的学术意味浓一些,发展规律较独特些。因而有的史学史著作往往流于就史学论史学,孤立地从学术上研究史家特点、史著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后 三十年 史学思想 中国史学 学术 政治制度 通史 几点建议 史家研究 研究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寿彝先生论历史编纂的创新
18
作者 张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一生为倡导建立历史编纂学学科倾注了大量心血。在20世纪60年代,白先生首次提出历史编纂学是一份重要的"史学遗产"的观点,倡导对传统史学的编纂思想、编纂理论和编纂方法进行发掘、分析和...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一生为倡导建立历史编纂学学科倾注了大量心血。在20世纪60年代,白先生首次提出历史编纂学是一份重要的"史学遗产"的观点,倡导对传统史学的编纂思想、编纂理论和编纂方法进行发掘、分析和评价。之后,他又多次撰文论述历史编纂学的内涵及其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从理论层面上为历史编纂学学科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宏观架构;由他主持编纂的多卷本《中国通史》,采用"新综合体",实现了编纂体系上的重大创新。白寿彝先生关于历史编纂学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对我们今天构建历史编纂学学科体系有重要意义,值得认真总结并加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寿彝 历史编纂学 《中国通史 创新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学杂谈
19
作者 安作璋 《文史哲》 1982年第3期79-81,共3页
庄子有一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庄子的这句话是对的,但是他的结论却错了,所谓“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既然如此... 庄子有一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庄子的这句话是对的,但是他的结论却错了,所谓“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既然如此而还去追求知识的人,那就只有更危险了。他的错误就在于他认为既然以有限的生命不能获得无限的知识,那就不必枉费精力去追求知识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消极态度,我们当然不能采取这种态度。为了获得必要的知识,我们可以把知识划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内,即变无限为有限,然后再用有限的时间去探索有限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史学 学术界 知识 庄子 有限 消极态度 生命 中国通史 无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文澜:治学典范 史林巨擘
20
作者 潘虹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07,共2页
范文澜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著作等身,治学严谨,主持编纂的《中国通史简编》,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将马克思主义与民族特征相融合的史学巨著,开中国史学研究之新风,对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贡献不言而喻。时至今日,他“实... 范文澜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著作等身,治学严谨,主持编纂的《中国通史简编》,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将马克思主义与民族特征相融合的史学巨著,开中国史学研究之新风,对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贡献不言而喻。时至今日,他“实事求是、力戒浮夸”的治学精神仍对我国历史研究工作有着重要影响,不愧为“治学典范,史林巨擘”。范文澜早年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曾任蔡元培先生的私人秘书。民主革命时期,他参加五卅运动,积极投身民族救亡运动。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达延安后,先后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华北大学副校长和北方大学校长等职,并主持编纂了《中国通史简编》。新中国成立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史学研究和史学著作编纂工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史简编 中国近代史学 中国史学 编纂工作 私人秘书 史学著作 马列学院 华北大学 文澜 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