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的启示
1
作者 王立 《北方论丛》 CSSCI 1999年第1期120-121,共2页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的启示王立在世纪末学术史总结的浪潮中,赵敏俐、杨树增二博士的《20世纪古典文学研究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是引人注目的一部扎实厚重的学术专著。诚如书前李炳海先生序...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的启示王立在世纪末学术史总结的浪潮中,赵敏俐、杨树增二博士的《20世纪古典文学研究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是引人注目的一部扎实厚重的学术专著。诚如书前李炳海先生序指出的,这一课题难度大,“甚至还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研究 20世纪 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 启示 考古发现 辽宁师范大学 文化人类学研究 学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2
作者 郭英德 《中国文学研究》 1993年第4期3-6,共4页
一自有文学之日起,就有了对文学的研究,尽管一开始是不自觉的、朦胧的和粗率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也是如此。即使从孔子研究“诗三百”算起,古典文学的研究也有2500年,可谓历史悠久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即旨在描绘和评述古往今来研... 一自有文学之日起,就有了对文学的研究,尽管一开始是不自觉的、朦胧的和粗率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也是如此。即使从孔子研究“诗三百”算起,古典文学的研究也有2500年,可谓历史悠久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即旨在描绘和评述古往今来研究古典文学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文学 研究对象 文学思想 评述 文学理论 文学创作 研究状况 文学批评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文学接受史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洪雁 高日晖 《大连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17-19,共3页
中国文学接受史的研究实际上早就开始了,但是,关于这一课题的理论应用、基本原则、一般方法等等问题,至今还很混乱。20世纪80年代初期接受美学被引进中国后,大致经历了理论介绍、尝试运用、理论的中国化、中国文学接受史研究这样四个阶... 中国文学接受史的研究实际上早就开始了,但是,关于这一课题的理论应用、基本原则、一般方法等等问题,至今还很混乱。20世纪80年代初期接受美学被引进中国后,大致经历了理论介绍、尝试运用、理论的中国化、中国文学接受史研究这样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基本上属于纯理论的范畴,第四个阶段才是接受美学具体运用的时期,也是接受美学现实的价值所在。因此,现在必须就中国文学接受史研究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中国文学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姆莱特》中国接受史研究的路径整合及其当下价值——一个复调的接受史研究论纲 被引量:3
4
作者 从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5,82,共4页
莎翁悲剧巨制《哈姆莱特》是在世界上传播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文学艺术经典之一,自清末民初时期该剧传入我国以来,在我国文学艺术与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与广泛影响。作为西方文艺复兴转型时期的一部人文主义名作,该剧在我国的传播... 莎翁悲剧巨制《哈姆莱特》是在世界上传播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文学艺术经典之一,自清末民初时期该剧传入我国以来,在我国文学艺术与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与广泛影响。作为西方文艺复兴转型时期的一部人文主义名作,该剧在我国的传播与接受的历史,既有与世界各国一样接受人类文学艺术瑰宝的共通性,也有基于我国特定文化背景与历史情境的特殊性,是研究中外文学艺术与文化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个案。然而时至今日,国内学界虽然在"翻译史"、"批评史"、"演出史"、"教学史"的分立研究上取得了程度不同的成果,但路径互动与整合的系统性研究尚比较初步。本文尝试研讨如何改变分立研究的传统模式,对《哈姆莱特》中国接受史研究的路径整合提出基本构想,并研讨其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哈姆莱特》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中国接受 路径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视域下《巴黎手稿》接受史研究的两个前提性问题
5
作者 周德清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132-140,共9页
开展《巴黎手稿》中国接受史研究,首先必须解决好两个前提性问题:一是如何界定研究中所涉及的关键性概念,二是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本文从"中国化"和"接受史"两个关键概念的阐释入手,通过对接受理论的方法和互文... 开展《巴黎手稿》中国接受史研究,首先必须解决好两个前提性问题:一是如何界定研究中所涉及的关键性概念,二是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本文从"中国化"和"接受史"两个关键概念的阐释入手,通过对接受理论的方法和互文性方法的清理和反思,以期达到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明确研究意义和研究定位之目的,为进一步探讨《巴黎手稿》中国接受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巴黎手稿 接受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作为文化象征的李白的多维形象——王红霞《宋代李白接受史》品读 被引量:1
6
作者 闵定庆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当前,接受史的研究业已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随着尚学锋等《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孙微等《杜诗学论稿》、杨国安《宋代韩学研究》、查金萍《宋代韩愈文学接受研究》、米彦青《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等专著相继推出,确实在一定程度... 当前,接受史的研究业已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随着尚学锋等《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孙微等《杜诗学论稿》、杨国安《宋代韩学研究》、查金萍《宋代韩愈文学接受研究》、米彦青《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等专著相继推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术研究的新途径,昭示着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的浮现。王红霞博士著《宋代李白接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版),作为李白接受史研究的第一部断代史,真实复原了有宋一代李白接受史多姿多彩的样态,生动、深入地刻画了宋人诗歌创作、审美趣味与文化心态的嬗变史。这一学术成果的撰作,体现了作者敏锐的学术感觉与深厚的学术功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 李白 宋代 文化象征 王红 上海古籍出版社 学术研究 品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对中国营造学社的接受史——从费慰梅到李约瑟
7
作者 许冠儿 尹璐(译) 罗德胤(校) 《世界建筑》 2010年第4期116-119,共4页
接受史是一门学科,研究的是一种思想、一种知识主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被公众所接受的过程。本文关注的是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对中国营造学社的接受情况,旨在将学社的历史与国际活动结合起来,并检验学社的研究如何对外国的学术界产生影响... 接受史是一门学科,研究的是一种思想、一种知识主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被公众所接受的过程。本文关注的是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对中国营造学社的接受情况,旨在将学社的历史与国际活动结合起来,并检验学社的研究如何对外国的学术界产生影响,以及反之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 营造学社在国外的声望 费慰梅 李约瑟 中国建筑与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8
《长江学术》 2018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高端论坛4月26日举行。来自全国的新诗研究专家汇聚武汉大学,围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接受 论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成功 武汉大学 数据库建设 新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德威谈中国现代文学进入欧美世界 被引量:3
9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183-183,共1页
问:我想听先生谈谈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西方的接受状况。王德威:如果要说"现代中国文学"在欧美的学院建立一个制度、学科的话,应该是从1950、1960年代开始,主要有两个关键人物,在美国是夏志清先生,1961年《中国现代小说史》出版。这可... 问:我想听先生谈谈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西方的接受状况。王德威:如果要说"现代中国文学"在欧美的学院建立一个制度、学科的话,应该是从1950、1960年代开始,主要有两个关键人物,在美国是夏志清先生,1961年《中国现代小说史》出版。这可能是在美国典范化建制化研究的开端。在欧洲应该是在1950年代末,布拉格查理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王德威 欧美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世界 现代中国文学 接受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研究1993年总目录 被引量:1
10
《中国文学研究》 1993年第4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现实主义 鲁迅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 论诗 创作 总目录 诗论 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通观的新途径——评《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与流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施轩 《中国文学研究》 1991年第3期102-103,30,共3页
文学史究竟应该如何写?古典文学研究到底应该怎样进行?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旧有文学史模式出现了危机,古典文学研究遇到了困境,于是,有识之士提出“宏观研究”。近年来。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大主题 流变 原型 新途径 古典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 主题学 主题 古代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家主体式小说史的杰作——略评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12
作者 王攸欣 《中国文学研究》 1993年第1期93-96,共4页
时代的演变必然伴随着意识形态和历史观念的变化,不管这些观念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物质的或者是精神要素本身的相互作用。历史教科书也随着时代关注的重心的转移、理论认识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变化都必定而且已经不断地为一代又一代史家的改... 时代的演变必然伴随着意识形态和历史观念的变化,不管这些观念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物质的或者是精神要素本身的相互作用。历史教科书也随着时代关注的重心的转移、理论认识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变化都必定而且已经不断地为一代又一代史家的改写。文学史也不例外。尽管某一时代总有时代所热切关注的焦点,但文学批评模式的发展在较为正常的学术气氛中决不会是单一的,文学史家所瞩目的中心也因人而只——可能同一时代的史家在某一主要问题上见解不同,但相对于前一代史家而言,他们又可能具有共同的倾向。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研究闲为众所用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师陀 作家主体 作家作品 小说家 鲁迅小说 陈平原 中国古典文学 乡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韵文学界人物志
13
作者 言生 《中国韵文学刊》 1995年第2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中国杜甫研究会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诗的形象 中国古代戏曲 唐诗 理论批评 诗词曲 抗战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近代对中国、西方文论中“情”的转换——以坪内逍遥、尾崎红叶为中心
14
作者 王艺洁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3期31-33,共3页
日本从古代到近代,都经受了不同的外来文化冲击,其文论便是在一次次外来与本土文论交融中逐渐形成并发展的。纵观日本文论史,关键性的问题是如何吸收和内化外来文学。本文从“情”的概念出发,探讨日本文论是如何将中国、西方“情”的概... 日本从古代到近代,都经受了不同的外来文化冲击,其文论便是在一次次外来与本土文论交融中逐渐形成并发展的。纵观日本文论史,关键性的问题是如何吸收和内化外来文学。本文从“情”的概念出发,探讨日本文论是如何将中国、西方“情”的概念进行融合,并形成自己独有的文论观念的。日本近代文学的形成离不开日本古典文学以及近世文学的理论与创作,而日本古代文论是在与中国文论的深度交融中逐渐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近代文学 理论与创作 尾崎红叶 日本古典文学 西方文论 近世文学 文论 中国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学研究的新维度——评《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
15
作者 王翼飞 《长江学术》 2012年第1期159-160,共2页
自20世纪中叶起,西方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学的受众,探讨文学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特别是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在这当中所起的作用。到90年代,这种研究方法也被有些学者引入到中国,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也得到了国内一些学者... 自20世纪中叶起,西方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学的受众,探讨文学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特别是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在这当中所起的作用。到90年代,这种研究方法也被有些学者引入到中国,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也得到了国内一些学者的重视,较早的如陈文忠著《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尚学锋等著《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尚永亮著《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邓新华著《中国古代接受诗学》(武汉出版社2000年)等。不仅诗歌是这样,对词的接受与传播研究也逐渐兴起,如朱丽霞的《清代辛稼轩接受史》(齐鲁书社2005年)从词的创作和理论两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与接受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 明末清初 词学研究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 中国古代文学 唐宋词 诗歌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的克莱斯特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隽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94-98,共5页
本文选择德国古典时代的重要作家克莱斯特在20世纪中国的接受情况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试图提供一条清晰可见的历史性轨迹,另一方面则希望能够借助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家接受史研究,探讨接受史研究中,诸如本国接受史与外国接受史、影响史... 本文选择德国古典时代的重要作家克莱斯特在20世纪中国的接受情况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试图提供一条清晰可见的历史性轨迹,另一方面则希望能够借助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家接受史研究,探讨接受史研究中,诸如本国接受史与外国接受史、影响史与接受史、学术研究史与文化传播史的区分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克莱斯特 接受 中德文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与作品的互动——关于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点滴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立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9年第1期23-25,共3页
我同时担任中文系本科基础课《中国文学批评史》及《先秦两汉文学史》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所以有机会尝试在教学中进行理论(批评史)与实际(作品)相互补充的授课实践。所谓理论(批评史)与实际(作品)的相互补充,指的是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文学 古代文学 课程教学 文学批评 古典文学批评 先秦两汉 文学作品 先秦文学 文学批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美学与版画的发展
18
作者 李一凡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33-36,共4页
版画,在一部中国美术史中,具有“体面的历史”和“光荣的战斗传统”,并且一向以最富于“群众性”著称。中国新兴版画60年的发展历史,从30年代左翼木刻运动起,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有自己特色的成熟画种。当然它也... 版画,在一部中国美术史中,具有“体面的历史”和“光荣的战斗传统”,并且一向以最富于“群众性”著称。中国新兴版画60年的发展历史,从30年代左翼木刻运动起,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有自己特色的成熟画种。当然它也经历了文革期间等挫折和发展的低谷时期。改革开放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画艺术 中国美术 艺术语言 低谷时期 文革期间 接受 期待视野 北大荒版画 接受心理 民间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诗中的自然景观:书写模式初探 被引量:6
19
作者 奚密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3期44-52,共9页
谈到中国传统绘画,我们往往想到山水画。山水不仅是中国画的大宗,也是世界绘画史上"中国画"最重要的代表。类似于此,田园山水诗也可说是中国文学传统中非常突出的诗型。自接受史的角度观之,中国诗歌对自然景观的再现长期以来一直受到... 谈到中国传统绘画,我们往往想到山水画。山水不仅是中国画的大宗,也是世界绘画史上"中国画"最重要的代表。类似于此,田园山水诗也可说是中国文学传统中非常突出的诗型。自接受史的角度观之,中国诗歌对自然景观的再现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际文坛的重视,甚至被推崇为中国对世界文学的一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诗 中国文学传统 亚洲铜 山水诗 田园山水 中国诗歌 接受 诗型 徐志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怕的译文
20
作者 曲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0-60,共1页
可怕的译文●曲辰近读《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一书中《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的鲁迅》一文,作者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史丹福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王靖宇。本书序言称内收诸文“往往别开生... 可怕的译文●曲辰近读《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一书中《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的鲁迅》一文,作者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史丹福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王靖宇。本书序言称内收诸文“往往别开生面地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新见,不仅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嵇康集》 中国小说 中国文学 魏晋文学 鲁迅 古典小说 康奈尔大学 小说 林传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