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中世社会”是怎样形成的——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读后 被引量:1
1
作者 宁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2-144,共3页
最近,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兹全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一书。这是历史学界的一件大事。该书由两部分组成,上编《中国古代社会》,曾作为专著于1991年出版,已在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被誉为“魏晋封建说”的“扛鼎... 最近,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兹全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一书。这是历史学界的一件大事。该书由两部分组成,上编《中国古代社会》,曾作为专著于1991年出版,已在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被誉为“魏晋封建说”的“扛鼎之作”,至今已再版三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 何兹全 国中 商务印书馆 史学界 学术界 出版 专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史论战背景下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辩难 被引量:6
2
作者 周书灿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86,124,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期间,学术界从理论方法的运用、材料的鉴别审查、逻辑结构到论据论点等多方面对郭沫若先生《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进行了学术史上罕见的质疑与批判。郭氏自觉接受着来自不同学派的种种质疑与批判,并不断地...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期间,学术界从理论方法的运用、材料的鉴别审查、逻辑结构到论据论点等多方面对郭沫若先生《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进行了学术史上罕见的质疑与批判。郭氏自觉接受着来自不同学派的种种质疑与批判,并不断地进行着深刻的系统的自我批评,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中国古代社会理论体系。从中国现代学术史的视角而论,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辩难,加速着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向着科学和深入的方向推进。社会史论战期间,由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起点还较低,论战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从概念到概念的倾向也极为明显。辩难中出现的种种论点,疑问颇多,从某种意义讲,社会史论战期间,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诸多质疑与批判,不足以彻底否定该书的全部学术价值。辩难中呈现的宗派情绪和非学术因素,并无学术价值,不利于方兴未艾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论战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在《诗经》学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沛霖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共4页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最早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诗经》研究的学术著作。它以全新的思想观点、解读和阐释的优势以及对多学科研究成果和方法的整合,把《诗经》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显示出唯物史观作为学术研究指导思...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最早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诗经》研究的学术著作。它以全新的思想观点、解读和阐释的优势以及对多学科研究成果和方法的整合,把《诗经》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显示出唯物史观作为学术研究指导思想理论的巨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诗经》研究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与日本汉学界之学术关联考述——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舒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1-208,共8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旅日生涯对郭沫若融入国际汉学潮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他在日本开启上古史研究,除依靠由经入史的中国传统治学方法,还利用在日之便利获取近代考古学的新材料和新方法,吸收日本汉学家林泰辅、小川琢治等人的研究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旅日生涯对郭沫若融入国际汉学潮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他在日本开启上古史研究,除依靠由经入史的中国传统治学方法,还利用在日之便利获取近代考古学的新材料和新方法,吸收日本汉学家林泰辅、小川琢治等人的研究成果,撰写出颇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从郭沫若同日本汉学界的学派关联看,他倾向京都学派,并与两代京都学人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谊。是故,郭沫若与日本汉学界有着密切的学术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日本汉学 中外学术交流史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的史学开创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宝才 梁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8-12,共5页
侯外庐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一部具有史学开创意义的力作,是中国史学发展特定阶段的标志。此部论著中,侯外庐先生在承认人类社会具有普遍规律的前提下,着力揭橥集中国社会的特殊规律。他以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研究为基础... 侯外庐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一部具有史学开创意义的力作,是中国史学发展特定阶段的标志。此部论著中,侯外庐先生在承认人类社会具有普遍规律的前提下,着力揭橥集中国社会的特殊规律。他以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从城乡问题这一关键的历史现象切入对中国古代社会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究。从中国古代“城市国家”的起源、建国原则、发展、性质、差别等角度,说明了氏族制度残余、氏族贵族专政、中国古代变法的艰巨性、中国古代政治和法权理论的特点、各诸候国的不同前途等问题,深入系统、别开生面。不仅坚持、宣传而且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硕果与其深厚、扎实的理论修养及贵疑、求实的学风是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 侯外庐 马克思主义史学 城市国家 氏族贵族 古典的古代 亚细亚的古代 历史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重大史学问题上不断创新——何兹全先生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琳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29,共9页
从 1 934年发表《中古时代之中国佛教寺院》起 ,何兹全先生已经走过 6 7年的学术生涯。为论证中国中古社会的性质 ,他撰写了一系列中古社会经济史论文 ,并创立魏晋封建说 ,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他治学的一大特色 :始终关注重大史学问题 ,注... 从 1 934年发表《中古时代之中国佛教寺院》起 ,何兹全先生已经走过 6 7年的学术生涯。为论证中国中古社会的性质 ,他撰写了一系列中古社会经济史论文 ,并创立魏晋封建说 ,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他治学的一大特色 :始终关注重大史学问题 ,注重学术创新。此后 ,何先生执着于探索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道路 ,1 989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一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兹全 中国 《中国古代社会》 创新 学术成就 中国古代 历史研究 魏晋时期 封建社会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评介
7
作者 王刚 汪朝霞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0-231,共2页
关键词 慈善事业 社会保障 20世纪80年代 统治阶级 书评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例示研究古史的一条大道”——再论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8
作者 张越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100,共8页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郭沫若在梁启超提出"新史学"之后探讨近代中国史学发展途径并批判了"整理国故"后的创新之作,具有"例示研究古史的一条大道"的重要意义。该书通过甲骨文、金文及古典文献对中国古...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郭沫若在梁启超提出"新史学"之后探讨近代中国史学发展途径并批判了"整理国故"后的创新之作,具有"例示研究古史的一条大道"的重要意义。该书通过甲骨文、金文及古典文献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的分析以及通过中国古代历史来"考验辩证唯物论的适应度"的尝试,确曾对古代历史的真相具有"摸着一些边际"的学术价值。回顾《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所引发的长时间的批评与争论固然非常必要,但是在学术语境有了很大变化的今天,这部著作带给我们的启示仍然值得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本土的“突变”:郭沫若与20世纪20年代社会科学思潮
9
作者 熊权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4-129,共6页
郭沫若在20世纪20年代发生“突变”,从提倡抒情诗学转向鼓吹革命的文学与思想,现实生活中则发生了文人从军、流亡日本等变化。“突变”种种看似前后不一甚至自相矛盾,却贯穿着从本土语境出发来接受外来理论的思路。这种立足本土的方法,... 郭沫若在20世纪20年代发生“突变”,从提倡抒情诗学转向鼓吹革命的文学与思想,现实生活中则发生了文人从军、流亡日本等变化。“突变”种种看似前后不一甚至自相矛盾,却贯穿着从本土语境出发来接受外来理论的思路。这种立足本土的方法,是20世纪20年代社会科学思潮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转折。对郭沫若个人而言则促其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先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国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研究评估
10
作者 梁作干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5期21-26,59,共7页
论述中国古史分期问题长期疆持不下的缘由,评论西周、战国、魏晋封建论及其代表人物和著作,指明正误。充分肯定魏晋封建论在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进展、得失和革新史学的意义。重申西晋帝国的灭亡是中国奴隶占有制的终... 论述中国古史分期问题长期疆持不下的缘由,评论西周、战国、魏晋封建论及其代表人物和著作,指明正误。充分肯定魏晋封建论在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进展、得失和革新史学的意义。重申西晋帝国的灭亡是中国奴隶占有制的终结和封建化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史 分期问题 西周封建论 战国封建论 魏晋封建论 两汉奴隶劳动 《中国古代社会探微》 史学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十自我学术评述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兹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4,共10页
我的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社会史 (周到隋唐 )、汉唐佛教寺院经济和汉唐兵制三个领域 ,用力最多的是中国社会史。 2 0世纪 30年代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 ,提出了魏晋之际 (或汉魏之际 )封建说 ,后来 ,... 我的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社会史 (周到隋唐 )、汉唐佛教寺院经济和汉唐兵制三个领域 ,用力最多的是中国社会史。 2 0世纪 30年代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 ,提出了魏晋之际 (或汉魏之际 )封建说 ,后来 ,不断丰富、发展 ,到今天还在坚持。此外 ,对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道路的其他一些重大问题 ,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如 :殷周时代 (盘庚到春秋 )是氏族部落向国家的过渡阶段 ,可称为部落国家或早期国家 ;战国秦汉时期是古代社会 ,是城市支配农村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社会的显著特征是自然经济、依附关系和户口分割 ,等等。在近 70年的学术生涯里 ,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 :宏观、微观并重 ,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 社会 中国 魏晋时期 封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吕振羽批评郭沫若古史研究的原因及史料学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4,共7页
民国时期,吕振羽把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批评为实验主义。事实上,无论在治史理念,还是在史学实践方面,郭沫若史学确实具有实验主义特征。但是,郭沫若使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解读中国古史,终于跟以胡适为代表的实验主义划界分... 民国时期,吕振羽把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批评为实验主义。事实上,无论在治史理念,还是在史学实践方面,郭沫若史学确实具有实验主义特征。但是,郭沫若使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解读中国古史,终于跟以胡适为代表的实验主义划界分野。究其根源,吕振羽是因为要批判胡适的实验主义和从郭沫若那里受益的秋泽修二的法西斯主义史学而不得不涉及郭沫若。吕振羽的这一批判,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努力尝试破解史料匮乏之窘,在史料学上是对实验主义的又一次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吕振羽 史学批评 史料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乃商族发祥之地——兼论北京“燕”称之始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定云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北京乃商族发祥之地——兼论北京“燕”称之始曹定云北京,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从57万8千年前的北京猿人①,到1万8千年前的山顶洞人②,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殷周时代,这里是蓟和... 北京乃商族发祥之地——兼论北京“燕”称之始曹定云北京,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从57万8千年前的北京猿人①,到1万8千年前的山顶洞人②,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殷周时代,这里是蓟和燕亳。汉唐时代,这里是蓟县和幽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族 玄鸟 殷契 郭沫若 琉璃河镇 华北平原 北京市海淀区 氏族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考古发现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善而固执 上下而求索——何兹全先生的治学道路和学术成就 被引量:1
14
作者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9,共9页
80年代中期,我写过两篇关于何兹全先生教学和治史的小文章。一篇是《记何兹全先生讲〈三国志〉》,发表在《河南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又一篇是《评〈读史集〉评论历史人物的方法》,刊载于《历史教学》1985年第9期。有几位同行告诉... 80年代中期,我写过两篇关于何兹全先生教学和治史的小文章。一篇是《记何兹全先生讲〈三国志〉》,发表在《河南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又一篇是《评〈读史集〉评论历史人物的方法》,刊载于《历史教学》1985年第9期。有几位同行告诉我,前一篇文章,为他们讲授史学名著提供了一点思想上和方法上的借鉴,其中有两位同行由此也开设了《三国志》这门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兵制 何兹全 治学道路 《中国古代社会》 庄园经济 佛教寺院经济 学术成就 中古时期 社会经济史 3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兹全教授的学术成就简介
15
作者 宁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何兹全先生在长达近80年的学术生涯中,共发表学术文章九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自著和主编的著作有:《中国古代社会》、《何兹全文集》(六卷本)、《中国文化六讲》、《爱国一书生》、《秦汉史略》、《魏晋南北朝史略》、《祖... 何兹全先生在长达近80年的学术生涯中,共发表学术文章九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自著和主编的著作有:《中国古代社会》、《何兹全文集》(六卷本)、《中国文化六讲》、《爱国一书生》、《秦汉史略》、《魏晋南北朝史略》、《祖逖北伐》、《读史集》、《三国史》、《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五十年来汉唐佛教寺院经济研究》、《大时代的小人物》、《中国社会史研究导论》等,遗作《中国中世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兹全 学术成就 《中国古代社会》 《中国文化六讲》 中国社会史研究 魏晋南北朝 简介 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悼子野同志
16
作者 邵益文 《出版科学》 1994年第2期8-8,共1页
1993年年底,子野同志病危,我去协和医院探视。当时,我心情沉重,一方面觉得不想发生的事情可能很快发生,另一方面又不能愁眉苦脸地看他,还不得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和往常一样。一进病房,发现他很瘦,不由一惊。向他问安以后,他拉着... 1993年年底,子野同志病危,我去协和医院探视。当时,我心情沉重,一方面觉得不想发生的事情可能很快发生,另一方面又不能愁眉苦脸地看他,还不得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和往常一样。一进病房,发现他很瘦,不由一惊。向他问安以后,他拉着我的手说:“我没事,挺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无其事” 出版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钱钟书 心情沉重 出版事业 协和医院 领导干部 《谈艺录》 社会主义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赵同源新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剑鸣 《河北学刊》 1988年第3期38-42,共5页
秦、赵同源,本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得很清楚的,后世学者如吕思勉等,也曾有过论述。不过,由于秦、赵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和间隔的距离太大:秦建国于公元前770年春秋开始之时、位于中国西部;赵建国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之后。因... 秦、赵同源,本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得很清楚的,后世学者如吕思勉等,也曾有过论述。不过,由于秦、赵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和间隔的距离太大:秦建国于公元前770年春秋开始之时、位于中国西部;赵建国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之后。因此,多数的史学家其实并未将其视为信史,许多人仍以郭沫若提出的“五帝三王是一家,都是黄帝的子孙,那完全是人为,那是在中国统一前后(即赢秦前后)为消除各种氏族的畛域起见所生出的大一统的要求”(《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观点,来解释《史记》的记载,进而认为“秦赵同源”的说法也是后人附会的。然而,被公认为“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新证 司马迁 三家分晋 公元前 吕思勉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史学家 中国西部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吴承仕及其它 被引量:1
18
作者 散木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79-80,11,共3页
关键词 《鲁迅全集》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新理性主义 国民党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北平文化 北方文化 《文学杂志》 侯外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谨、勤奋、朴实无华——忆父亲王子野
19
作者 陈光 《出版科学》 1994年第2期11-12,共2页
在我们子女们的心目中,父亲是个严谨、勤奋的人,他感情十分丰富,但性格内向。平时我们之间交流的机会虽然不多,但通过他的生活习惯、言行,以及兴趣爱好,我们却从中受到不少教益和启迪。
关键词 五七干校 兴趣爱好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生活习惯 出版事业 《红与黑》 王子 文化建设 学术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郭沫若的甲骨文和商史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宇信 《人文杂志》 1980年第3期21-29,共9页
甲骨文从1899年发现到现在,有了八十多年的历史。郭沫若同志从1928年开始研究甲骨文,直到他逝世前夕,经历了甲骨学史上的整整五十个年头。郭沫若同志有关甲骨文和商史的论著和其他方面的著作一样,才华横溢,屡创新说,成为甲骨学发展史上... 甲骨文从1899年发现到现在,有了八十多年的历史。郭沫若同志从1928年开始研究甲骨文,直到他逝世前夕,经历了甲骨学史上的整整五十个年头。郭沫若同志有关甲骨文和商史的论著和其他方面的著作一样,才华横溢,屡创新说,成为甲骨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甲骨文字 卜辞 甲骨学 甲骨文合集 殷代 殷契粹编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商代社会 奴隶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