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落一隅话艰辛 荒原探宝苦耕耘——贺王佑夫老师《中国古代民族诗学初探》问世
1
作者 余波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图书出版 王佑夫 《中国古代民族诗学初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理论和方法初探 被引量:19
2
作者 曹婉如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3年第3期246-257,共12页
一、传统的特点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原则,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用各种线条、符号、颜色与少数文字在平面上表示出来,以概括地反映这些现象的地理分布和相互联系。凡属单纯的建筑图和职贡图等都是图,而不是地图。中国古... 一、传统的特点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原则,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用各种线条、符号、颜色与少数文字在平面上表示出来,以概括地反映这些现象的地理分布和相互联系。凡属单纯的建筑图和职贡图等都是图,而不是地图。中国古代绘制地图的理论和方法,有自己传统的特色,与古希腊的地图学不同。主要不同之处是中国古代绘制地图时,把地表视为一个平面,这可能是受古代"天圆地方"思想支配的缘故;又由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心位于黄河中游一带,以大陆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地图绘制 中国地图 方法 不同之处 比例尺 地理现象 测绘 黄河中游 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国古代文论民族特点的成因初探
3
作者 钟子翱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30-40,共11页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每一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民族的文论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也具有本民族的特点。民族文化的民族特点的研究,是一个民族美学理论研究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历史...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每一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民族的文论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也具有本民族的特点。民族文化的民族特点的研究,是一个民族美学理论研究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它创造了光辉灿烂、罕与伦比的古代文化。其文艺思想和理论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许多地方精妙入微。这是一颗极可珍贵的民族艺术瑰宝。深入地研究其民族特点和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特点 中国古代文论 成因 宗子 人与自然关系 物质生产方式 政治教化 天人合 氏族制度 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诗学“应物斯感”论的建构历程——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毛正天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8-170,188,共4页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从主体与客体微妙的审美联系中探寻诗生成之源,从先秦《乐记》开始,经汉魏,一直到明清,建构了“物—心(感)—乐”的艺术生成论,是谓“应物斯感”,成为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重要的本体论命题。这一理论无论其形成过程,还...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从主体与客体微妙的审美联系中探寻诗生成之源,从先秦《乐记》开始,经汉魏,一直到明清,建构了“物—心(感)—乐”的艺术生成论,是谓“应物斯感”,成为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重要的本体论命题。这一理论无论其形成过程,还是理论内涵都深得中华文化智慧,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物斯感 建构历程 民族特色 中国 古代心理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理为妙 神与物游──中国古代诗学艺术构思论(二)
5
作者 毛正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37-42,共6页
在中国古代诗学艺术构思论中,“神思”继“虚静”命题而展开,它的实质是“游心”,是情与象交融的推移与升腾。从“游心内运”到“神游象外”是其创造机制。将艺术想象命名为“神思”,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特征。“神思”成为中国古代... 在中国古代诗学艺术构思论中,“神思”继“虚静”命题而展开,它的实质是“游心”,是情与象交融的推移与升腾。从“游心内运”到“神游象外”是其创造机制。将艺术想象命名为“神思”,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特征。“神思”成为中国古代话学中铙有兴味的理论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诗学 艺术构思 神思 游心 创造机制 民族文化 诗歌理论 艺术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体学视角与古代诗学辨体理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新跃 刘杼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7-80,F003,共5页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文体形态演变发展的历史。立足于本土文学批评理论本身,借鉴西方文体形式批评的研究角度与思维方法,从文体学角度来研究古代诗学辨体理论,对于发掘与认识中国文学思想的民族特征,深化古代文学批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古代诗学 文体学 辨体 视角 文学批评理论 古代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史 演变发展 文体形态 思维方法 研究角度 形式批评 民族特征 文学思想 重大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比较诗学方法论的断想
7
作者 谭帆 《文艺理论研究》 1986年第2期61-62,共2页
在新方法的引进和运用中,比较方法的成就是引人注目的,随着人们对于古代文论民族性格的深入探究,比较诗学也在当今文坛上脱颖而出了,但毋庸讳言,方法的更新必然伴随着自身扬弃和完善的过程,比较诗学也在文艺论坛的热闹场面中显露出了不... 在新方法的引进和运用中,比较方法的成就是引人注目的,随着人们对于古代文论民族性格的深入探究,比较诗学也在当今文坛上脱颖而出了,但毋庸讳言,方法的更新必然伴随着自身扬弃和完善的过程,比较诗学也在文艺论坛的热闹场面中显露出了不少尚需改进的地方,本文对此拟举一二。古代文论的民族性是个复杂的组合体比较两极的选取应注意历史的层次性比较诗学的研究现在大致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在中西方整个的思想渊源及其民族文化的根柢上对两种不同的文学理论体系作宏观的把握和分析,试图在此背景上以哲学的思考和整体性的探究勾勒出中西诗学不同的理论域界,从而揭示中国古代文论民族性的本质特征。比如:通过对“物感说”和“摹仿说”的比较研究,得出了中国古典美学以“表现”为首要特征,西方古典美学则以“再现”为根本特性。另一种趋势是:研究者无意于对中西诗学的整个理论大厦作全面的分析和宏观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民族性格 中西诗学 中国古典美学 文艺思想 民族文化 思想渊源 新方法 物感说 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朴平淡与浓烈奇特》质疑——与曹顺庆同志商榷
8
作者 江庆柏 《江汉论坛》 1987年第3期55-58,共4页
读了曹顺庆同志《质朴平淡与浓烈奇特》(《江汉论坛》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曹文)很受启发.然而把质朴平淡作为'始终居主导地位,成为中华文艺与诗学的最突出的特色之一'的看法,我以为与我国古代的审美意趣、文学创作,乃至民族性... 读了曹顺庆同志《质朴平淡与浓烈奇特》(《江汉论坛》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曹文)很受启发.然而把质朴平淡作为'始终居主导地位,成为中华文艺与诗学的最突出的特色之一'的看法,我以为与我国古代的审美意趣、文学创作,乃至民族性格,并非完全相符.一我国古代不乏崇尚浓烈奇特品格的艺术作品.如青铜彝器的狰狞兽纹和繁文缛节的装饰,建安时代的所谓气雄力坚,真骨凌霜,既擅凌厉之才,兼饶藻组之学,就是些明显的例证.每当时代发生重大转换之际,社会也就更崇尚浓烈奇特的品格和雄伟刚健的诗风.龚自珍、魏源诗歌之所以在清代中叶开一代诗风,是因为他们诗中的钟鼓鞺鞳之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古代 中国诗学 民族性格 审美意趣 龚自珍 清代中叶 文学创作 建安时代 古代作家 魏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