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部沟通我国古今文论的力作——简评童庆炳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
1
作者 陈石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书评 中国 古代 文论 现代意义 童庆炳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良知与中国特色当代文论的建设──论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文艺思潮”价值和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明琪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关键词 现代转换 古代文论研究 中国古代 中国特色 文艺思潮 当代文论 学术良知 现代文艺理论 中国现代文论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有效性——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的反思 被引量:6
3
作者 曹顺庆 付飞亮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中国古代文论在当代是有效的,也是可操作的。用意象和意境来谈中国古代诗,比用浪漫主义、典型等等西方理论来谈诗会更恰当;用李渔的戏曲理论来评论中国戏剧,是很好用的;用妙悟、滋味来品诗,要比用现象学、接受美学的范式更恰当。中国古... 中国古代文论在当代是有效的,也是可操作的。用意象和意境来谈中国古代诗,比用浪漫主义、典型等等西方理论来谈诗会更恰当;用李渔的戏曲理论来评论中国戏剧,是很好用的;用妙悟、滋味来品诗,要比用现象学、接受美学的范式更恰当。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化才是救活中国文论的一个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现代转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被引量:6
4
作者 钱中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9-50,共2页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0月17日至21日在我校举行。这是由我校中文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中外文化文艺理论学会联合举办的一次学术盛会。钱中文、霍松林、张少康、杜书瀛、陆贵山、蔡钟...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0月17日至21日在我校举行。这是由我校中文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中外文化文艺理论学会联合举办的一次学术盛会。钱中文、霍松林、张少康、杜书瀛、陆贵山、蔡钟翔等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文艺理论界知名学者与会,共同就如何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处境,如何看待传统以及如何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会议收到论文30多篇。本刊将从本期起陆续选发其中的部分优秀论作,交流此次会议的研究成果,以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本刊也欢迎全国文艺理论界的学者惠赐探讨这一问题的论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转换 当代文论 文艺理论 学术研讨会 中国古代 古代文论 中国特色 西方文论 文学研究 我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还原、现代阐释与理论创新——中国古代文论及美学研究方法浅议 被引量:6
5
作者 蒲震元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5,共3页
在古代文论及美学研究中,“历史还原”与“现代阐释”属于应当重视的原则或方法,“理论创新”则是目的。在研究中要做好沿波讨源的“历史还原”工作,同时也要加强“现代阐释”意识,通过多渠道研究,努力在“中西融通”、“古今交会”中,... 在古代文论及美学研究中,“历史还原”与“现代阐释”属于应当重视的原则或方法,“理论创新”则是目的。在研究中要做好沿波讨源的“历史还原”工作,同时也要加强“现代阐释”意识,通过多渠道研究,努力在“中西融通”、“古今交会”中,实现“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创新 “历史还原” 现代阐释” 中国 古代文论 美学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代文论的现代理论建设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顾祖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110,共8页
本文从方法论、共通性、独特性和总体性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理论建设中的意义。认为它对西方文论来说具有印证性、互补性、对接性、激活性;具有辨伪作用、救正作用、补白作用;还有方法论意义、重构性创新意义和超越性创新... 本文从方法论、共通性、独特性和总体性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理论建设中的意义。认为它对西方文论来说具有印证性、互补性、对接性、激活性;具有辨伪作用、救正作用、补白作用;还有方法论意义、重构性创新意义和超越性创新意义,共十个价值类型。随着理论建设的深入,还会有新的意义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现代意义 理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新信息 被引量:3
7
作者 屈雅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关键词 古代文论研究 现代转换 中国古代 文学理论 理论形态 西方文论 当代文论 学术规范 现代汉语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评述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74,共4页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评述杨军(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西安710062;作者,女,43岁,副教授)90年代中期,文论界有三种力量交汇于同一期待中:一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一个世纪以来,它被置于研究“对象”的...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评述杨军(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西安710062;作者,女,43岁,副教授)90年代中期,文论界有三种力量交汇于同一期待中:一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一个世纪以来,它被置于研究“对象”的客体地位,它渴望转客为主,进入当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转换 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 学术研讨会 文学理论 理论形态 传统文论 西方文论 意识形态 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年回眸:再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4
9
作者 代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2,共6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现代转换 历史终结论 中国学术界 90年代以来 中国文论 陕西师范大学 文化冲突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人口控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段塔丽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8-133,共6页
人口控制思想是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中最具闪光处之一。作为一种人口思想 ,它肇始于春秋战国 ,发展于两宋 ,完善于明清 ;就其内容性质而言 ,它是对传统人口思想中以追求人口众多为目的的“... 人口控制思想是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中最具闪光处之一。作为一种人口思想 ,它肇始于春秋战国 ,发展于两宋 ,完善于明清 ;就其内容性质而言 ,它是对传统人口思想中以追求人口众多为目的的“求庶论”的一个大胆否定。尽管它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未受重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特别是到了人类生存空间日益缩小的现代社会 ,这一思想正日益显示出不朽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人口 控制思想 现代意义 "求庶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本与开新:本体性阐释与中国古代文论当代性意义生成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党圣元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8,共10页
中国古代文论当代性意义和价值的生成、其作为地方性知识上升为普适性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古代经典的重新"阐释",这种"阐释"不再仅仅只是一种方法,而是西方现代哲学解释学所强调的"本体性的阐释",古... 中国古代文论当代性意义和价值的生成、其作为地方性知识上升为普适性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古代经典的重新"阐释",这种"阐释"不再仅仅只是一种方法,而是西方现代哲学解释学所强调的"本体性的阐释",古代文论的当代性意义只能在这种"本体阐释"中生成。西方现代解释学有关经典阐释的基本观念,超越了传统的解释学理论,实现了由方法到本体的重大转向。这种阐释之本体化转型,较好地回应了经典阐释活动中诠释个体与经典文本、主观与客观、传统与现代乃至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等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对于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深化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我们可以把这种本体化阐释,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进一步发展并不断实现其当代性价值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本体性阐释 视域融合 当代性 意义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两种言说方式及其现代命运 被引量:5
12
作者 代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6,共6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现代命运 言说方式 中国传统学术 中国知识界 十九世纪末 近代社会 中国社会 爱国心 留学生 西方人 妖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与现代意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凡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我国对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研究,是随着“五四”新文学的产生而展开的。当时的新思潮多为开放型,在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思潮的激荡下,一大批具有现代意识的理论家,如王国维、梁启超、鲁迅、陈中凡、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等,投身... 我国对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研究,是随着“五四”新文学的产生而展开的。当时的新思潮多为开放型,在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思潮的激荡下,一大批具有现代意识的理论家,如王国维、梁启超、鲁迅、陈中凡、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等,投身于古文论研究的拓荒工作,取得了辉煌业绩,促进了学术的繁荣与发展。解放后,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的十几年来,数以千百的学术论文与刊物专著,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术高潮。与解放前相比,无论是在量还是在质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 现代意识 中国古代文论 现代思考 世界意识 现实意识 历史意识 知人论 罗曼·罗兰 未来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文艺理论中的融通与转换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文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60,共3页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 ,并不是要西化 ,绝不能离开民族特色这个根 ,而是要在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的融通中实现转换 ,比如言志抒情理论的延伸与转换、意境理论的发展与运用、文艺社会功能的拓展及其特殊性。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现代文艺理论 融通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蒋寅先生的对话 被引量:7
15
作者 蒋寅 孟繁华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31-38,共8页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一直是当代文学批评家和研究者普遍关心和焦虑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西方构建的文学理论之塔倒塌之后,文学批评和研究的理论支撑和依据从哪里获得,也是近些年来当代文学的迷惑所在。这时,很多朋友希望回过...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一直是当代文学批评家和研究者普遍关心和焦虑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西方构建的文学理论之塔倒塌之后,文学批评和研究的理论支撑和依据从哪里获得,也是近些年来当代文学的迷惑所在。这时,很多朋友希望回过头来,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中寻找本土资源,通过对本土资源的整理和提炼,进行'现代转换',然后应用于当代文学批评和研究。这一想法的提出有多年,但从效果看并不显著。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批评 现代 文学概论 王德威 现代转换 价值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
16
作者 包兆会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72-175,共4页
本文从20世纪中国文论的发展逻辑角度描述了中 国古代文论在20世纪的窘境,分析了 造成其窘境的种种原因。认为由于文学的叙事化、审美功能的多元化、审美主义的审美化, 中国古代文论在回应20世纪文学现象时已很难有所作为,中国古代... 本文从20世纪中国文论的发展逻辑角度描述了中 国古代文论在20世纪的窘境,分析了 造成其窘境的种种原因。认为由于文学的叙事化、审美功能的多元化、审美主义的审美化, 中国古代文论在回应20世纪文学现象时已很难有所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型只能在小范 围内发生。文章从内容层面和技术操作角度给予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现代转型 二十世纪中国文论 审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研究十年
17
作者 张金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4-77,共4页
近十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课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讨论:一、为什么要提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二、何谓"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三、怎样实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随着这三... 近十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课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讨论:一、为什么要提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二、何谓"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三、怎样实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随着这三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和深入,中国古代文论和当代文论的研究都进行到了一个新的理论深度,并将继续向广度、深度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现代转换 当代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6
18
作者 顾祖钊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8-103,共6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现代转换 艺术至境 王国维 意境论 宗白华 审美范畴 古代文论 文论体系 审美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及其融合中西文论的努力——以钱中文、童庆炳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金梅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6期9-1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文论 现代转换 钱中文 童庆炳 学术研讨会 文学创作 1996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到西方文论的中国转化
20
作者 谢碧娥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115-118,共4页
关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以及外国文论的中国转化问题,通过历史的经验,吾人早已窥得.禅宗乃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成功有效例子,经由佛经翻译、俗语范畴以及当时玄学的结合因以奏效;《文境秘府论》则是中国文论外国化(日本化)的另一先例.然... 关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以及外国文论的中国转化问题,通过历史的经验,吾人早已窥得.禅宗乃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成功有效例子,经由佛经翻译、俗语范畴以及当时玄学的结合因以奏效;《文境秘府论》则是中国文论外国化(日本化)的另一先例.然而,在外国文论的中国化过程当中,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背景全然不同的异质文化,因此,如何以中国文论话语为母题,在与西方学术对话当中让传统话语成为普遍性的话语,于互补、互证、互识当中实现其传统的当代转化,同时也觅得西方话语的中国转化,乃是吾人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文论 现代转化 到西方文论 话语特征 异质性话语 审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