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读体育图片报道的民族情结——以《中国体育报》6届夏季奥运会图片报道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乔艳春 林勇虎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7,共9页
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体育报》1984—2004年6届奥运会的图片报道进行统计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其中所蕴涵的民族情结,研究认为,图片报道在民族情结的传播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是民族情感的外化表现。20年来,《中国体育报》... 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体育报》1984—2004年6届奥运会的图片报道进行统计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其中所蕴涵的民族情结,研究认为,图片报道在民族情结的传播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是民族情感的外化表现。20年来,《中国体育报》的图片报道展现以我为主的特色,民族情结具体表现为展示中华民族的崛起,体现祖国的强大;渴望祖国的统一,表达民族复兴的“中国情结”;渴望胜利,民族情感维系于“金牌情结”;宣扬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宣扬集体主义和群体观念。总体而言,《中国体育报》图片报道以理性民族情结为主导,只有个别图片报道呈现主观性和情绪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 图片报道 《中国体育报》 民族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运报道“刻板印象”的变迁与社会学解读——以《中国体育报》奥运报道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凯 高力翔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体育报》为例对我国媒体奥运报道"刻板印象"的变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奥运报道与21世纪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体育报》为例对我国媒体奥运报道"刻板印象"的变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奥运报道与21世纪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媒体奥运报道呈现以下"刻板印象":"唯金牌论"、"唯中国论"、"英雄主义"、"运动员被看作民族象征";进入21世纪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媒体报道的"刻板印象"发生了变迁:"聚焦金牌但不拜金"、"突出中国,兼顾世界","英雄主义"得到弱化、"运动员被看作情感主体"。并对这一变迁进行了社会学解读:1)时代背景:时代的变迁是奥运报道"刻板印象"变迁的重要推手;2)外部原因:"消费社会"人们对媒体的需求"多元化"使然;3)内在原因:媒体对"奥林匹克精神"理解的深化;4)专业运作:媒体运作的专业化促进了"刻板印象"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报道 刻板印象 《中国体育报》 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运动健康理念”的媒介话语建构分析:以《中国体育报》城市马拉松赛事报道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甜甜 于德山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8-421,共4页
大众传媒中"体育运动健康理念"宣传与传播对促进人们体育运动参与和增强健康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体育健康传播与传播社会学等相关理论,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结合的方式,通过对《中国体育报》马拉松赛事报道中"... 大众传媒中"体育运动健康理念"宣传与传播对促进人们体育运动参与和增强健康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体育健康传播与传播社会学等相关理论,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结合的方式,通过对《中国体育报》马拉松赛事报道中"体育运动健康理念"传播的媒介话语建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媒体报道中"体育运动健康理念"缺失的原因;提出"体育运动健康理念"的媒介话语建构策略:体育新闻报道注重"框架整合";体育新闻报道突出"知识特性"。以期为促进人们树立"体育运动健康理念"和为大众媒体对"体育运动健康理念"话语建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松 马拉松赛事 《中国体育报》 城市马拉松赛事 健康理念 运动健康理念 媒介话语 消息源 报道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体育“一报一刊”的媒介话语流变与价值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贺婧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106,142,共7页
文章以《新体育》与《中国体育报》(原《体育报》)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话语分析法等对其话语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所发挥的功能与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一报一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 文章以《新体育》与《中国体育报》(原《体育报》)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话语分析法等对其话语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所发挥的功能与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一报一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专业媒体,通过自身话语实践与体育实践、社会实践进行了深入互动,是新中国体育发展的记录者、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展现了国家与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于体育的认知与功能定位和体育传播的发展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报一刊” 《新体育 《中国体育报》 媒介话语 认同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报办“周末”浅析
5
作者 傅卓然 《新疆新闻界》 1991年第6期8-9,共2页
从1981年元月《中国青年报》在全国率先创办《星期刊》以来,在我国报坛上,已悄然兴起一股“周末”热。据统计,省以上报纸办“周末”已达40余家。其中,党报办“周末”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试就省级党报办“周末”作一些浅析。现状与... 从1981年元月《中国青年报》在全国率先创办《星期刊》以来,在我国报坛上,已悄然兴起一股“周末”热。据统计,省以上报纸办“周末”已达40余家。其中,党报办“周末”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试就省级党报办“周末”作一些浅析。现状与趋势目前在报坛上出现的“周末”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部门团体的综合报或专业报办“周末”。就中央部门团体而言,如《经济参考报》周末版,《经济日报》星期刊,《科技日报》星期刊,《中国青年报》星期刊,《法制日报》周末版,《人民日报》周末版,《中国商报》、《中国体育报》、《金融时报》、《中国教育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末版 中国青年报 中国商报 省级党报 《中国体育报》 《科技日报》 专业报 中国教育报》 《经济参考报》 《南方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